《登鸛雀樓》的讀後感

引導語:王之渙《登鸛雀樓》這首詩的意思是如果你想看到更遠處的景色,就要站到更高的地方去。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

《登鸛雀樓》的讀後感

登鸛雀樓讀後感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喜歡古詩,因爲古詩中短短几句話就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或激發人們昂揚的鬥志。今天,當我讀起《登鸛雀樓》這首詩時,受到了很大的啓發。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是:太陽緩緩的落下山去,黃河奔騰着流入大海。如果你想看到更遠處的景色,就要站到更高的地方去。尤其是最後兩句,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當作勵志的佳句而廣爲傳頌,時時刻刻的激勵着每一個人。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

記得有一次,姥爺帶我去“白樸公園”登文筆塔,起先登到第一層的平臺,我可以看到整個公園秀麗的景色。可是我發現停留在第一層的人並不多,人們都蜂擁着往第二層爬。我也隨着人流來到了樓梯口,看到長長的樓梯盤旋而上,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人,而且又立又陡,我想這樣爬上去一定很累吧,於是就開始打退堂鼓了。這時姥爺在一旁鼓勵我說:“既然這麼多人都往上爬,上面的景色一定更美,你不想去看看嗎”我正猶豫中,姥爺就推着我往上爬了。終於,我氣喘吁吁的來到了第二層。站在圍欄邊放眼四望,縣城的美景盡收眼底,一座座高樓大廈鱗次櫛比,每一條街道都看得一清二楚。遠處是蜿蜒曲折的黃河和連綿起伏的羣山。擡頭望去,湛藍的天空好像也離我們更近了。讓人感覺心曠神怡。這時姥爺發出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感慨。是啊,只有不怕困難,努力攀登,才能看到更美的景色。

這首詩不僅在生活中激勵着我,在學習中也時時鼓舞着我。有一次我一個人在家做作業,突然遇到了一道不會做的數學題,因爲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就自己拿出《全解》查找了起來,果然在上面找到了同類型的題,上面還有詳細的解答過程。認真讀了幾遍後,我的思路豁然開朗,不一會兒我就完成了這道難題。爲了加深記憶,我又把同類型的.題做了幾道。這使我明白了在學習的征途中也像攀登高峯一樣,會遇到不少困難,但只要不怕困難,努力學習,這些困難都會一 一克服,從而讓我在攀登知識的高峯上更上一層樓。

這首古詩不僅讓我欣賞到了優美的景色,更激發了我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希望大家都來讀懂它。

登鸛雀樓讀後感二

就全詩而言,這首詩是日僧空海在《文鏡祕府論》中所說的“景入理勢”。有人說,詩忌說理。這應當只是說,詩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說理,而不是在詩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揚哲理。象這首詩,把道理與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無縫,使讀者並不覺得它在說理,而理自在其中。這是根據詩歌特點、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範。

這首詩在寫法上還有一個特點:它是一首全篇用對仗的絕句。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選錄這首詩時曾指出:“四語皆對,讀來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絕句總共只有兩聯,而兩聯都用對仗,如果不是氣勢充沛,一意貫連,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離破碎。這首詩,前一聯用的是正名對,所謂“正正相對”,語句極爲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顯示出所寫景象的雄大;後一聯用的是流水對,雖兩句相對,而沒有對仗的痕跡。詩人運用對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夢溪筆談》中曾指出,唐人在鸛雀樓所留下的詩中,“惟李益、王之渙、暢當三篇,能狀其景”。李益的詩是一首七律;暢當的詩也是一首五絕,也題作《登鸛雀樓》。全詩如下:“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詩境也很壯闊,不失爲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渙的這首詩在前,比較之下,終輸一籌,不得不讓王詩獨步千古。

  【知識延伸】

  登鸛雀樓

  唐代  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註釋

⑴鸛(guàn)雀樓:古名鸛鵲樓,因時有鸛鵲棲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濟市境內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黃河岸邊。

⑵迥(jiǒng)臨:遠道而來。飛鳥:指鸛雀。

⑶天勢:天體的勢。圍:這裏有“籠蓋”的意思。

⑷斷山:指西山之間。

翻譯

遠道來登鸛雀樓,樓閣高比人間。天空籠蓋着遼闊的原野,奔明的黃河瀉入羣由之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