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

教材說明:

這兩首詩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着詩人豐富的情感。《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是送別詩,一首描繪的是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

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中的每一首詩都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着詩人真摯的情感。《贈汪倫》一詩展示出一幅離別的畫面:詩人乘船正要離開桃花潭的時候,好朋友汪倫深情地長着歌來送行,他踏地爲節奏,邊走邊唱邊揮手。這幕送別的情景出乎詩人的意料,使詩人感動不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願離去。孤帆漸漸消失於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孟、帆、唯”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贈汪倫》。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

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並導入新課。

二、授新:

1、出示《贈汪倫》,指讀,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詩意。(學生先回憶歸納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結合課文註釋、、結合插圖、查閱背景資料等。)

5、大組彙報詩意,其他人補充糾正。師相機點撥引導,理解詩意;並貫穿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讀反饋。

8、指導、練習背誦;默寫。

9、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用剛纔的學法,小組內自學。師巡視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自主性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10、大組彙報。

三、拓展:

交流積累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別董大》,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係。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爲“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裏哪裏,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爲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爲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爲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着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着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着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誦讀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語言和精神的言語感知活動,“讀”是主線,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讀準、讀通、讀出節奏、讀出詩韻、讀出詩情,層層遞進,顯象得意。隨着對古詩語言逐步深入的品味,隨着放飛想象產生的多彩體驗,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漸漸趨於個性化,成熟化。

2、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歸納、積累學習的方法,以培養學生今後獨立閱讀古詩的能力。

3、注重氛圍的創設,注重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

教材分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人間真情”中的一首古詩。通過學習本組課文,讓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與幸福。讓學生學着關心、幫助他人。《古詩兩首》是本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開篇之作,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寫的千古傳頌、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描寫的是送別好友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同時也寫出了祖國山河的壯麗美好。詩的前兩行敘事,後兩行寫景。詩人巧妙地將對好友的一篇深情寄託在動態的自然景物描寫之中,將情與景自然交融在一起。

學情分析:

這首名詩,學生並不陌生,有的學生甚至已能琅琅背誦,四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學習古詩的方法,但他們對文本的深入理解還需教師的指導,才能與詩人引起情感的共鳴。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學重、難點:

1.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2.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得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課前互動:

1.自我介紹。

師: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聽說我們四年(3)班的同學可會背詩了,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我們來——賞畫吟詩。

2.出示3幅圖《山行》《小池》《村居》《贈汪倫》

評價:揭曉答案,厲害!

恭喜你,答對了。

太棒了,老師爲你點贊!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剛纔咱們吟誦的《贈汪倫》是哪位大詩人的作品?

對,是大詩人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詩仙李白、酒仙李白、俠客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存世詩文千餘篇。杜甫這樣評價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韓愈稱讚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在古代因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很難再見面。所以在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爲送別詩。李白一生中寫了160多首的送別詩。今天,咱們一起學習李白最爲出名的這首送別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伸出右手書空和老師一起寫詩題,鶴字筆畫比較多,要寫得緊湊些,“陵”字是生字之一,陵的右上是“土”下邊是折文。

二、理解詩眼

1.齊讀詩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注意停頓再讀一遍

2.長長的題目中藏着許多信息,你讀懂了什麼?

(1)師:黃鶴樓你瞭解嗎?黃鶴樓在湖北武漢,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己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在唐朝是旅遊勝地,許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流傳的詩詞佳作,百聞不如一見,一起去看一看。

(2)廣陵呢?是的,廣陵就是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是唐朝最繁華的都市,相當於現在的上海、廣州。

(3)你瞭解孟浩然這位詩人嗎?用一兩句話把你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師適時補充:孟浩然是唐代田園詩派代表人物,與王維齊名,史稱“王孟”。詩聖杜甫曾這樣評價孟浩然的詩:清詩句句盡堪傳,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孟浩然的詩清新優美,每句詩都值得千古流傳)誰會揹他的詩?

3.大家瞭解得可真不少,蒐集資料也是理解古詩的一個方法,題目中的關鍵詞,我們知道了,你們誰能連起來說說詩題的意思呢?

師過渡:是啊!兩位大詩人就要在黃鶴樓上分別了,詩仙李白用二十八個字記錄下這“千古一別”

三、初讀詩句

1.自由讀詩,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生讀)

2.檢查讀準字音

師:下面請幾位同學展示展示

生1讀師評:這個“辭”字是生字,平舌音你讀得真準!請你幫辭找一個朋友(告辭、辭別)辭”的意思呢?、

生2讀師評:字正腔圓,吐字特別清晰

生3讀師評:放得開,頗有幾分李白瀟灑的氣質。

師小結:朗讀古詩,第一重境界就是要努力做到字正腔圓,一起來一遍。

3.再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生讀、評價讀)

師:古人讀詩講究節奏停連,像這樣七言的古詩可以根據這樣的劃分停頓,斜線部分表示要有稍稍停頓,故人西辭黃鶴樓,誰接着往下讀(生1讀,1、2組讀、3、4組讀)

師:其實還有一種節奏劃分,像這樣,故人西辭黃鶴樓,誰接(三個學生接讀)師:全班一起按這樣的節奏讀

師小結:相當不錯,朗讀古詩,你們已經達到第二重境界---讀出節奏停頓。

4.師:朗讀古詩,還有一種更高的境界,你們猜?是什麼?(讀懂詩意,體會內在情感)

師:讀懂古詩,有個好助手,就是藉助書上的註釋,誰能結合註釋說說詩的前兩行寫了什麼?後兩句寫了什麼?(生說)

師小結:前兩句敘事,後兩行寫景,同意嗎?下面讓我們走進詩中,細細品味,弄懂詩意,體會作者蘊含的情感。

四、細讀品悟

1.(出示前兩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1)故人指誰?(孟浩然)那麼李白與孟浩然如何成爲好朋友呢?老師給同學們講述他們之間的故事。

(鏈接資料)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年輕的李白,風流瀟灑,才華橫溢且又喜歡遊山玩水。路過湖北襄陽,認識了當時已名滿京城的大詩人孟浩然,雖然孟浩然整整比李白大十二歲,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們的交往,他們一見如故,相見恨晚,整天一起飲酒作對。孟浩然在詩歌創作上給了初出茅廬的李白很多悉心的指導,所以李白還稱他爲——兄長和老師。

(2)你們怎麼理解“西辭”?

(出示地圖)黃鶴樓在長江的中游,而廣陵在長江的下游,孟浩然要沿長江由西向東順流而下,告辭時自然要向西,故而說“西辭”

(3)理解“煙花三月”師:老朋友向西辭別黃鶴樓,乘上小船,就要往揚州去了,李白用什麼詞來形容三月的揚州(生:煙花出示註解、齊讀花兒繁茂,如浮動的煙雲)

師:爲什麼說用煙花來形容三月?還可以說成是怎樣的三月?(百花爭豔、花團錦簇春意盎然……)師:好一個百花爭豔

師:百花爭豔、花團錦簇、春意盎然的春天,如此美景,讓我們美美地讀——“煙花三月”

(4)創境朗讀。

師:長江兩岸到處繁花似錦,老朋友一路順風,讀

師:揚州城裏一定柳如煙,一定更美,讀

(5)良辰美景三月天,兩位志同道合的大詩人,一對朝夕相處的好朋友本可以做什麼?(吟詩作對飲酒談天高歌)

2.理解後兩句

是呀,多麼快意的人生!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而如今載着孟浩然的船順流而下,李白佇立樓頭(出示詩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讀着這兩句詩,你能想象這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嗎?生說

(2)理解“孤帆”“唯見”

師:聽了你的敘述,老師彷彿看見李白正在江邊翹首東望,不過再回到詩句,你心裏有疑問嗎?(生質疑)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古人重水上交通,長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可以說“過盡千帆”,怎麼到詩人的眼裏卻是“孤帆”呢?

生:因爲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

師:你是李白的知音哪,他心中只有孟浩然,這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誰來讀讀

師:此時此刻,李白站在岸邊,一定思緒萬千,心中便涌起了怎樣的感情波濤?(依依惜別戀戀不捨)

師:祝賀你們,達到了第三重境界,讀出詩的內在情感。

這是一種多麼深厚的情誼啊!就讓我們帶着對好友的無限依戀之情再讀這兩句詩吧!

(指名讀,師評:聽出了濃濃的離別情!多麼不捨呀!齊讀)

4.創境朗讀。

師過渡:是啊!此時此景,此時此刻,不盡的是滾滾的長江水,不盡的是對孟浩然的無限思念之情。全體同學,讓我們起立,隨從李白佇立在江邊,讓我們一起送一送友人孟浩然吧!

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不禁輕輕吟誦道:

李白目送着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友的身影,李白依然深情吟誦:

此時此景,岸邊繁花也會悄悄的落淚,江上的沙鷗也會駐足。讓我們再深情地讀

5.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此時的李白外表是平靜的,可內心卻是心潮澎湃,李白望着孤帆遠去,江水滾滾,會在心裏默默地對遠去的孟浩然說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聽聽李白的心聲吧!(師評價1:如此不捨

評價2:這樣的祝福

評價3:這樣的情深意重

評價4:能否用我們積累過的送別詩來送送孟浩然?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6.師: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這情,這誼,李白只用了兩句詩就把它描寫得淋漓盡致.

一二組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多少真誠的祝願和無限的牽掛,都化作李白的這兩句詩

三四組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五、吟詩抒情

1.師:多少的依依惜別之情再也藏不住了,多少的話語都傾訴不盡李白的敬仰與不捨,這萬千情思都化成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同學們,深情地表達你的依依惜別的情懷吧!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生讀)

2.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逝人去樓空。但黃鶴樓見證了一場千古絕唱,你如果登上黃鶴樓,面對滔滔江水,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李白與孟浩然,你一定深情地吟誦起這首詩——(生讀詩)

3.感悟寫法

師:同學們,李白簡簡單單的二十八個字,你看:黃鶴樓煙花三月孤帆遠影碧空天際都是寫什麼?作者將離別之情寄託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惜別之情。是呀,一切景語皆情語,深深的情就藏在景中,這就是借景抒情的寫法。

4、詩仙李白就是這樣巧妙地運用借景抒情的寫法創作了這篇經典之作,讀之令人感人肺腑,讓我們再深情地背誦這首詩吧!

六、拓展延伸

1.師:這首詩在名樓送名人到名城,在詩壇上有着千古一別和“三名一別”的美譽。古人評價:千古之麗句,送別之絕唱。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贈汪倫》,讓我們去感受它的美妙吧!

(出示全詩)

2.出示導讀要求

(1)請同學們結合註釋,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體會詞句中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比較,相同點在哪?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3.交流:

(1)師:你們從詩中讀出了怎樣的畫面?

(2)師:讀着讀着,你感受這首詩與《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相同點在哪?(依依惜別借景抒情)你們都是從哪兒體會到他們的情誼濃?

4.總結:詩的前兩句敘事,”李白將要乘舟離去,汪倫帶着一羣村民前來送行,他們手挽着手,一邊走,一邊唱。詩的後兩句用桃花潭的水深與汪倫對自己的情深作對比。這兩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將兩件不相干的事物聯繫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參照物,就把無形的情誼化爲有形,既形象生動,又耐人尋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麼汪倫的情誼有多深呢?

5.全班齊讀。

6.總結: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總是情。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送走了孟浩然,但老師相信這番送別不僅感動了李白,也感動了你我,一起來欣賞《煙花三月》

七、課後作業:

1、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收集其他的送別詩,並誦讀。

3、預習《送元二使安西》

板書:

21古詩兩首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敘事西辭下揚州

依依惜別

寫景孤帆碧空盡

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