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有感(合集1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弟子規》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弟子規》有感(合集15篇)

讀《弟子規》有感1

所以這本書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讀的。這本書以孝悌仁愛勤謹信義爲核心,具體列舉出了做子女或學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行爲規範,概括了歷代對童蒙的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弟子規》中,第一條的內容就是“入則孝”,由此可以看出《弟子規》非常注重感恩教育,入則孝”條目有六層意思,講的都是在家裏與父母相處時的角色規範。聽父母話,接受教誨,照顧父母起居,讓父母安心,不任性,不藏私,滿足父母心願,不講條件,父母有錯誤時,用委婉的方式規勸、精心侍候病中父母,辦喪事要心存哀慼、合乎禮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感恩”這兩個字出發。

“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都告訴我們要感恩父母,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之情。讀了這本書,以前的我覺得對父母已經非常孝順了,但對照書中所說,才發現自己做得並不是很好。就拿《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來說,這短短的12個字就告訴我們,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在這一點上,現實生活中的我就做得很不好。有時爸爸媽媽叫我的名字讓我去做事,喊了好幾遍,我才慢慢地答應一聲。做事時也總是慢慢吞吞,父母催了好幾遍才加快速度把它做完,爲此父母說了我好幾遍,我都不當回事。讀了這句話,我很是羞愧,以後一定要把這個壞毛病改掉,因爲這不僅是對父母的不尊敬,也是對父母不知道感恩的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知恩圖報的故事。在玉樹大地震期間,當救援人員把一位被困12小時的小姑娘從廢墟中救出來時,小姑娘對救援人員說的第一句話是:“謝謝你們,打擾你們,我一輩子都忘不了你們!”小姑娘在生死存亡之時,還具有一顆感恩的心,實屬讓我們敬佩!花瓣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花朵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駿馬在麥綠的草原奔馳,舒展着一幅動人的畫面,那是駿馬對哺育它草原的感恩。讀完《弟子規》,感恩之心在我的心中紮根,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感恩,那就要從生活中點滴小事做起,從言行到行動,在快樂成長中同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讀《弟子規》有感2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的感恩;“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是鳥兒的感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人類的感恩。《弟子規》內容雖簡扼,但卻讓我領悟到仁義孝道的真諦,學會感恩,讓幸福之花綻放在感恩枝頭。

我曾踏月踏月歸去,懷想夜空下氤氳的那一抹月光,從前幸福的日子是怎樣如廣袤草原上的星河燦爛?驚鴻掠影,牧歌悠揚。我願懷一顆感恩之心,走走停停,迎接每一天的黎明破曉,走過一場又一場似錦繁華的春秋。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遙想童年時代,頑皮不聽勸的我常常惹的父母生氣,現在想來實在慚愧不已,古有《孟宗泣竹》的傳奇故事,孟宗以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古人尚且能順從地聆聽父母的要求,爲什麼我們不能恭敬的接受父母的批評呢?父母默默爲我們付出,卻從不曾言棄,如此樸實無華的感情便只有親情,如同一陣和煦的風,吹去朔雪紛飛,帶來春光無限,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語;是漂泊天涯的縷縷思念;是兒女成長的殷殷期盼。我們更應以感恩之心去回報我們摯愛的雙親,讓幸福之花綻放在感恩枝頭。

“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則教導我們要恭敬地對待長輩,尤其是我們的師長,他們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留下了太多感動。德國哲學家雅斯貝斯曾說過:“教育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假如我能搏擊長空,那是您給了我騰飛的翅膀;假如我是擊浪的勇士,那是您給了我弄潮的力量;假如我是不滅的火炬,那是您給了我青春的光亮。讓我們心懷感恩之心,感恩師長,讓幸福之花綻放在感恩枝頭。

縱使世態炎涼,卻總有一種感動存放在你的心間,縱使冷漠無邊,卻總有一種信仰使你追尋。讓我們一起領悟《弟子規》的真諦,學會感恩,讓幸福之花在永駐感恩枝頭。

讀《弟子規》有感3

在學習這一段的時候,我們部長說出則悌,不只是在兄弟親戚之間,在公司裏,我們相互之間也要表現出一種兄弟姐妹之間的友愛與團結;就是走在大街上,面對一個陌生人,我們都應該保持一種禮貌和謙讓。我很有感觸,爲往日自己的行爲感到羞愧。每天早晚上下班要做廠車往返於宿舍與公司之間,車上的座位並不能總是滿足人人有位。於是,我們就要在車子停下來時往車門前擠,或者是在車子沒來的時候就要先往前跨幾步,以便能早些上車,佔到一個位置。我們是一個公司的員工,就像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在相互擠攘的過程中,我們漠視了這種感情。

有一次我搭公交車的時候,車上上來一個老奶奶,一個小姑娘要站起來讓位,卻被她的媽媽攔阻了。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事情,家庭教育也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家長對孩子有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父母良好的指引會讓孩子的身心更加美好,有時候要示範給他們看,而不是阻止他做正確的事。

當今教育倡導的是對孩子進行全面素質教育,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是家長的主要任務,而做人的教育首先是道德教育,人品是第一位的,才學是其次的。孔子說過:“驥不稱其力、而稱其德”,被稱爲騏驥的馬,不是因爲它日行千里,而是因爲它有忠義的美德。沒有優良的好品質,即使才華蓋世也不爲人們所齒。現實生活、中損人利己的苟且之徒,其中不乏知識高深之士。作爲家長應給予孩子正面引導,千萬不可只重知識,忽視基本品德教育。一個人若能擁有一個優良的品質,自然會贏得人們的尊重,他的生活、事業、愛情也會因優良品質的滋養和支持,得到幸福、成功和美滿。對於子女的道德教育應該從小做起,而弟子規這種書籍恰是一種很好的指導;如果你有孩子,在學習弟子規的同時,也應該教教你的孩子。

我感覺我說的有些多了,有時候該則麼做,每個人心裏都很明白,我們都是成年人,是非黑白應該能分得清楚,別人對你說教反而會引起你的反感,我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讀《弟子規》有感4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一個人能夠去孝順父母,說明他有一顆善良、孝順的心,而《弟子規》中的“入則孝”正是表達了這種中心思想。

弟子規,說着簡單,想做到卻要花點功夫,孝順是什麼?是不是長大後有出息,不讓父母丟臉,爲了掙錢天天工作,沒時間去看望父母,就幫父母買個大房子,讓他們吃好,穿暖……這樣做纔算是“孝”嗎?不,不完全是的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就唱出了父母的心聲。其實父母最想要的是讓自己的兒女陪在他們身邊,讓溫暖隨身相伴,關心並照顧他們,並不是一個電話或一條短信可以替代的。我認爲這纔是“孝”的一部分。

讀了《弟子規》,我受益匪淺,從中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令我念念不忘的還莫屬於這一句“冬則溫,夏澤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回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我把自己與弟子規一比較,覺得自己與弟子規所說的差距很大。

想起舊事,我就覺得臉紅。冬天的時候,媽媽總在在我上牀前,將電熱毯加熱,讓我能直接感受到溫暖。有時媽媽忘了,我還會抱怨着讓媽媽開。夏天,天氣悶熱。爸爸媽媽總是將最舒適的地方讓給我,我也不相讓,我行我素。早晨上學,媽媽一次次地催我起牀,我卻把媽媽的話當耳邊風了。有時候,媽媽發火了,我還在埋怨的在嘀咕。直到自己感覺晚了,才很不情願的起牀。比起弟子規所講的,是不是正好相反呢?現在想起我的那些行爲,我的心裏就想打翻了五味瓶一樣,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弟子規,讓我改變了對事物的看法。本來,還以爲擁有了財富,就可以給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懷。現在才發現,不管是貧是富,只要有心,想要孝並不難。

朋友們,讀讀《弟子規》吧!也許,他將會改變你的人生。

讀《弟子規》有感5

今年的寒假,老師要求我們背誦《弟子規》。起初我在想,這個假期又不能痛快地玩了讀後感 ,然而當我拿起媽媽給我買來的《弟子規》時,我簡直留戀忘返了。

其中有這樣一句話“稱尊長,勿呼命;對尊長,勿見能。”它的意思是稱呼長輩,要懂禮節,不可直呼他們的名字;在長輩面前,要懂得虛心謹慎,不要炫耀才能。我讀完以後恍然大悟,自己平時根本沒有意識到也根本沒有做到這一點,今後我一定要尊敬長輩,禮貌對待他人。

還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名叫黃香的小女孩,才九歲就開始幫爸爸媽媽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黃香她小小 年紀就這麼懂事,懂得體貼關心父母。象棋我自己,真實感到慚愧,我現在雖然讀三年級了,卻還事事依賴爸爸媽媽,自己卻什麼都不幹,每天上學也是由爸爸媽媽接送,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是爸爸媽媽幫我檢查。想起這些,我不禁臉都紅了,以後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讀《弟子規》有感6

“讀一本好書,就像與一位智者在談話。”國學經典《弟子規》就是一本好書。它輯錄了至聖先師孔子的訓誡和教誨。每每誦讀,我總是深受教育。《弟子規》成了我永不忘卻的“老師”。

瞧,一翻開書,四行醒目的字映入我的眼簾:“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老師”教導我,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爲人處世要謹言慎行守信用,不可信口開河。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高,非貌高。”這句話說的是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我們敬重他人,不能只看外貌。兩千多年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都接受着《弟子規》的薰陶。我也一樣。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盛夏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房間裏學着古人的樣子,倒揹着雙手,搖頭晃腦地背誦着《弟子規》中的警句,爸爸走進屋來,笑着說:“背得不錯嘛!你能說說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借來的東西要愛惜使用並準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了,怎麼樣,兒子沒說錯吧?”爸爸點點頭:“嗯,不錯!那‘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是什麼意思?”我想,爸爸,你也太小看你兒子了,我要讓你刮目相看。我挺了挺胸,嚥了口唾沫,自信地答道:“不能讓身體受傷,那樣會讓父母擔憂;不能讓品德有損傷,那樣會讓父母蒙羞。”“那你做到了嗎?”爸爸嚴肅地問道,“你今天有沒有去偷別人家的桃子,讓父母蒙羞?”聽了這話,我的心“咯噔”一下,不由得回想起上午乾的傻事:

離我家不遠處,有一座果園裏,果園裏的桃子熟了,鮮嫩欲滴,我見了頓起饞意。“小喬,小希,我們去摘果園裏的桃子。”我把幾個小夥伴召在一起,壓低了嗓門說。他們二活沒說,就跟我走。我們屏住呼吸,躡手躡腳地走進桃園。我剛摘了一個桃子,忽聽一聲大吼:“誰?竟敢偷我的桃子。”接着,一位彪形大漢向我們疾步走來。看見有人來了,我們撒腿就跑。那個人追了一段路,就停住了腳步,嘴裏 還 憤 憤地指責着:“小小年紀,竟然偷東西……”我們跑了一會兒,回頭看看沒人追來,這才鬆了口氣,到別處,瘋玩了一個上午。我以爲風平浪靜了,就大膽地回了家。沒想到爸爸竟然藉着考查我《弟子規》學得怎樣,來質問此事,我真是始料不及!“我——我——”我低着頭,支支吾吾了半天,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

爸爸說:“你知道嗎?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當桃園的主人在路上攔住我,說:‘你的兒子在偷我家的桃子’時,我是多麼難堪啊!衆目睽睽之下,我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呀。兒子,你是爸爸的名片啊!”爸爸說話的聲音不響,但字字千鈞。我只覺得臉發燙,一直燙到耳根:我的偷竊行爲,使父親蒙羞了。他辛辛苦苦地養育我,而我……我怎麼對得起他呀?

過了一會兒,爸爸語重心長地說:“‘事雖小,勿擅爲;苟擅爲,子道虧’。兒子啊, 壞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任意去做。如果做了,你的爲人之道就有虧損了。我們不僅僅要誦讀《弟子規》,更要用它來管束自己啊!”我望着父親,默默地點了點頭:“爸爸,我記住了!”

爸爸走了,我又大聲地誦讀起來:“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這是我發自心底的誦讀,並非小和尚唸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決心改正。

人的一生離不開“老師”的陪伴和指導,《弟子規》就是我人生路上永不忘卻的“老師”,它指點着我除惡揚善,誠信處世,尊長明理,讓我在正確的人生道路上謹慎地掌握好生活的方向盤……

讀《弟子規》有感7

《弟子規》這本書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如果認真閱讀《弟子規》,瞭解《弟子規》的真正含義,那麼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對《弟子規》的幾點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必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之後,它又告訴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多實踐,這樣才能學習好,成爲有用之才。讀完《弟子規》之後,我衡量了一下自己的品行,自己與《弟子規》中所要求的,確實還有很大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想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不起父母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是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他們想方設法地滿足我,而我覺得這一切都是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多說了幾句,我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妹妹,或許是因爲年齡太小,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爲一些小問題而與父母爭執,父母該多麼難過啊!作爲子女,應按《弟子規》中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起辛辛苦苦拉扯自己長大的父母。

另外,書中提到的“寬爲限,謹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心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令我深有感觸。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方面做得最不足的地方。比如老師佈置的任務,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就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總是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在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可以按照《弟子規》上面所說的去做,相信我的學習成績會更上一層樓。

我想,一個人活着就要講點道德,有些品位,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最基本的倫理常識,仔細品讀《弟子規》從中學會爲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培養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以打造健康、和諧的社會,又可以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爲?

讀《弟子規》有感8

我今天讀了我們的國學經典《弟子規》,從這本書中受到了許多啓發,《弟子規》共有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分別是:總序、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等。

總序部分概括地介紹弟子規的主要內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其次要做事要嚴謹,還要誠實、博愛,在做好以上這些事情的基礎上,還要去學習文化知識。

入則孝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在家要孝順父母的道理。要虛心聽從父母的教誨,瞭解父母的好惡,力爭爲父母生活的更好創造條件。在這些方面,我感覺自己做的還可以,爲什麼說只是還可以而不是非常好呢,這是因爲在大多數時間我做的是好的,但有些時候在有些細節上還不夠注意,比如,有時父母教育我時,嫌他們嘮叨,沒有做到“父母教,須敬聽”。

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學禮、懂禮等等。我在尊敬師長方面做的很好,對於和長輩我都能做到見面主動問好,從內心去尊敬他們,但是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的不太好,離“兄弟睦”的要求有點差距,會努力做的更好。

謹和信的內容主要有:爲人處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衣着要端正,說話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等。我感覺自己在品行端正方面做的比較好,能夠以誠待人。但是在日常行爲習慣的養成方面做的不夠,有時東西擺放比較亂,而不經常收拾。另外,我在經常反省自己這方面做的不夠好,不擅於和不願意做自批評,這是以後需要改正的,因爲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掉缺點,從而使自己進步。

泛愛衆、親仁的主要意思是:人在世上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愛天地萬物,愛萬物生靈,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養,更要親近有仁德之人,不誹謗別人,不強人所難等等。

今天,我就讀到了親仁這一部分,以後我會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讀完的,從我讀的弟子規當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優點,我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按《弟子規》的要求去做,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讀《弟子規》有感9

最近老師講解《弟子規》,讓我知道我是個不孝女,因爲我常和妹妹吵架,讓爸媽爲我們操心。有時候我還會和爸媽頂嘴、惹事生非。我要盡力的改掉這個缺點,不讓爸媽替我操心,要讓他們每天都很高興,而且不讓他們生氣,不跟爸媽頂嘴,不和妹妹打架、吵架和搶玩具,我一定要讓爸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孝心。

我也要謝謝老師教我們《弟子規》,因爲我在這裏面學到了好多,要不然我還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爸媽開心呢!

讀《弟子規》有感10

曉霧將歇,清風徐來,我邁着輕快地步伐來到學校。

當我輕輕拿起那本薄薄的《弟子規》時,覺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大聲朗讀裏面的每一節,每一個字!卻發現有好多的內容,令我慚愧。我已上初二了,不再是那個單純的小女孩了,理解能力已提升,怎麼會再看不懂這《弟子規》的內容呢?

我羞愧?書上說的規矩,我究竟做好了哪一樣?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面對《入則孝》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平時爸媽叫我,我總是慢慢地迴應,即使讓我做個簡單的事,我總是先皺着眉跟父母嘮叨一番,纔不情不願地幹。我做的不對吧!父母教我,我還發瘋似的說他們煩的,他們有時就罵了我兩句,我都會想離家出走。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於精彩的電視節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目結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麼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於是媽媽急匆匆的爲我去做飯。

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該了。父母爲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爲我們耐心的講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現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髮?

想着,想着,我鼻子酸酸的,接着往下讀,《弟子規》還告訴我們,與兄弟姐妹要友好相處,懂得珍惜光陰,講誠信,有愛心,仁德兼備?

我不敢再讀下去了,也不敢再看一眼,惶恐之中把《弟子規》合起來。我捫心自問:我哪一點兒符合《弟子規》的要求呢?懺悔的同時,反覆思量自己。我一定要做好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良久,我又輕輕拿起《弟子規》,認真地讀了起來。

就從今天起,就從這一秒起,讓我們認真學習《弟子規》,踐行《弟子規》,把她作爲我們一生言行的準則。

請大家跟我一起高聲朗誦《弟子規》吧!

讀《弟子規》有感11

冰心奶奶曾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的確,一本好書可以使我們受益終生。

幾年前,我接觸了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特別是讀了《弟子規》後,知道了什麼是孝親、尊師,應該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爲上要小心謹慎;最後再去學習其它有益的知識。

那時候,媽媽每天早上在送我上學的路上,總要讓我讀《弟子規》,慢慢的我都會背了,可是行動起來卻還是很困難,總惹媽媽生氣。也許是我長大了,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讓我讀弟子規,學會做人。漸漸地,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做人的根本都沒有,學習再好又有何用處?就像我們種樹,都是同樣的樹種,爲什麼有的樹就就很挺直,而有的樹卻是斜的?就是因爲那些斜的樹,種的時候就沒有把它的扶正,任它長下去,便成了斜的。就像《三字經》上的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就是我們受的教育不同,才使我們的思想不同。

現在的社會很混亂,在學校、大街、醫院……經常看到到一些人在公共場合爭執、打鬧,就是因爲他們的“根”沒有紮好,不遵守社會公德,沒學會謙虛忍讓,遇事總喜歡爭你強我弱,在地位名利面前,忘了做人的根本和底線,展現了貪婪、癡迷、自私自利的價值觀。所以,我想當一名老師,在孩子小時候就給他們很好的良善教育,給他們培植道德的理念、正確處事待人的態度,讓他們奠定德行的根基,引導孩子們走向正確的思想道路。讓他們對社會有用,對祖國有用。

一個聖賢的人可以影響他身邊的人,一本好書也可以影響一個人。所以,讓我們共用努力,多讀好書,多做好事,多存好心,多說好話,爭做好人,爲創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而努力!

讀《弟子規》有感12

從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背讀《弟子規》了,直到現在,爸爸媽媽都以《弟子規》嚴格要求我,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而作爲一名剛剛上小學的我,就更應該好好讀讀《弟子規》,讓它成爲我們生活學習的好朋友!

《弟子規》這本書是每個人遵守的生活規範,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知道感恩父母,懂得尊重父母。爸爸媽媽爲了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忙碌着,而我們只有努力學習,並時常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來報答他們。

又一句“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是指讀書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這樣才能更加深入的研究學問。

《弟子規》讓我真正的明白了許許多多的道理,讓我也漸漸養成了良好的日常行爲習慣,它也一定會使我努力成爲一個對班級、對學校、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弟子規》有感13

誦讀中華經典,能讓我們意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能讓我們得到民族文化的滋養。

“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告訴我們要平等博愛大衆,親近有仁德的人。還有多餘的精力,就學習有益的知識。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告訴我們不要讓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憂慮。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讓自己的德行受到損害,讓父母蒙受恥辱。

“借人物,及時還,後有急,借不難。”告訴我們借來的東西要及時歸還,以後若有急用再借就不難。

“話說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告訴我們話說得多,不如說的少。只說該說的話,不要花言巧語騙人。不要說奸詐取巧的話。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告訴我們事情要加到別人身上之前,要反問自己喜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

“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告訴我們如果不肯親近仁人君子,就會有無窮的禍害,因爲奸佞小人會乘虛而入,跑來親近我們,日積月累,我的言行舉止都會受影響,最終導致真個人生的失敗。

弟子規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要學習有益的知識、要孝敬父母、借來的東西要及時歸還、不要花言巧語騙人、不要和不肯親近仁人君子的小人做朋友。我的收穫很大。

讀《弟子規》有感14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此書原名《訓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間的秀才,讀《弟子規》有感作文。這本書分爲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守則規範。本書分爲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學文、總則六個小標題,每一個都講述一個道理,每一句都描繪一篇孝敬故事。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動。有一天,老媽喊我叫我幫她收衣服,我卻沒有回答,讀後感《讀《弟子規》有感作文》。因爲我正在玩一個遊戲的最後一關,如果放棄了,前面的二十九關都白打了。但當老媽喊到第二遍:“王昕,來幫媽媽收衣服!”時,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剛剛讀的《弟子規》小標題“入則孝出則悌”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到這,我才二話沒說,“嗖”的一下來到老媽面前,把老媽手中的衣架和鉤子搶到手中,收起衣服來。看到老媽一臉開心又無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漸漸笑了起來。我告訴你們,孝敬父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僅父母開心,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所以,大家也一起來讀讀《弟子規》,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讀《弟子規》有感15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我這才發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則孝〉,這裏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爲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還有就是,不管他們愛不愛我們,我們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爲,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大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弟子規裏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因爲有愛所以你的生活就充滿陽光

陽光灑在公路上,公車緩緩的靠站停下。被華麗的服飾裹着的人們,手上大包小包的簇擁上車。可憐的小妹妹卻被擠得離車門一點一點遠去,最後終於上了車,一個阿姨讓了座埋頭走了。接踵而來的大叔,滿臉躺着汗水,略喘息着。行李沒有空位放,無奈的一聲輕嘆。抱着孩子的媽媽靠着座位,身體伴隨車的慣性傾斜着,然而抱着孩子的雙手姿勢還保持着,寶寶依舊在手中靜靜的睡着。車門正要關閉,最後上來的是那位可憐的老奶奶,佝僂的身體,伸出一隻乾癟了的手拍着車門。門始終再次打開,老奶奶只好站在靠前門的階梯處。端詳了一下雙鬢,一直凝視着玻璃外面的世界。

車上座無虛席。連談笑聲也只存在過去。車開了,是那麼緩慢而顯得沉重。

冰涼的空氣縈繞在我們的身邊。是金錢矇蔽了雙眼,是欺騙歷練出冰冷的心,還是社會的風氣籠罩了灰濛濛的世界?

黑夜,被繁華的城市點綴得燦爛迷人,也許某些人正在陶醉。而有些東西卻悄無聲息的失去着。我們一起仰望這一片屬於我們的天空。我們需要更多的互動,來交流彼此的心扉。我們需要那一抹溫柔的微笑,來包容對方。我們需要伸出每一雙手編織美麗了未來!讓愛佇立在心中

我已經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爲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都會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