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恨歌的讀後感

《長恨歌》中對李楊愛情的描寫之感人之驚天動地時,便忘了對其主題加以理性的分析。只注重於後半部分對兩人愛情的描寫,而忽略了前半部分對玄宗的諷刺。

長恨歌的讀後感

長恨歌的讀後感1

作爲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謂是一個成功者。他的現實主義的筆,寫出了多少個淒冷的場面,敲響了一次又一次警鐘。他的《長恨歌》,可謂是他一生的代表作。

詩以喜劇開頭而轉成悲劇,雖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懲尤物”,卻成了一首愛情的頌歌。這首敘事詩的最成功處就是抒情,相當複雜的情節只用精煉的幾句就交代過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細緻地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愛情的濃烈和貴妃死後雙方的思念之情.

《長恨歌》就是歌“長恨”,“長恨”是詩歌的主題,故事的焦點,也是埋在詩裏的一顆牽動人心的種子。而“恨”什麼,爲什麼要“長恨”,詩人不是直接鋪敘、抒寫出來,而是通過他筆下詩化的故事,一層一層地展示給讀者,讓人們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長恨歌》首先給我們藝術美的.享受的是詩中那個宛轉動人的故事,是詩歌精巧獨特的藝術構思。全篇中心是歌“長恨”,但詩人卻從“重色”說起,並且予以極力鋪寫和渲染。

“日高起”、“不早朝”、“夜專夜”、“看不足”等等,看來是樂到了極點,象是一幕喜劇,然而,極度的樂,正反襯出後面無窮無盡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誤國,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劇,反過來又導致了他和楊貴妃的愛情悲劇。悲劇的製造者最後成爲悲劇的主人公,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處,也是詩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長恨”的原因。許多人說《長恨歌》有諷喻意味,我想,這首詩的諷喻意味就在這裏。那麼,詩人又是如何表現“長恨”的呢?馬嵬坡楊貴妃之死一場,詩人刻畫極其細膩,把唐玄宗那種不忍割愛但又欲救不得的內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由於這“血淚相和流”的死別,纔會有那沒完沒了的恨。

隨後,詩人用許多筆墨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思念,但詩歌的故事情節並沒有停止在一個感情點上,而是隨着人物內心世界的層層展示,感應他的景物的不斷變化,把時間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來開拓和推動情節的發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別之後,內心十分酸楚愁慘;還都路上,舊地重經,又勾起了傷心的回憶;回宮後,白天睹物傷情,夜晚輾轉難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於夢境,卻又是“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詩至此,已經把“長恨”之“恨”寫得十分動人心魄,故事到此結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詩人筆鋒一折,別開境界,藉助想象的彩翼,構思了一個嫵媚動人的仙境,把悲劇故事的情節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環曲折,有起伏,有波瀾。這一轉折,既出人意料,又盡在情理之中。由於主觀願望和客觀現實不斷髮生矛盾、碰撞,詩歌把人物千迴百轉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也因此而顯得更爲宛轉動人。

《長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濃的敘事詩,詩人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採用了我國傳統詩歌擅長的抒寫手法,將敘事、寫景和抒情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形成詩歌抒情上回環往復的特點。詩人時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來烘托人物的心境;時而抓住人物周圍富有特徵性的景物、事物,通過人物對它們的感受來表現內心的感情,層層渲染,恰如其分地表達人物蘊蓄在內心深處的難達之情。從黃埃散漫到蜀山青青,從行宮夜雨到凱旋迴歸,從白日到黑夜,從春天到秋天,處處觸物傷情,時時睹物思人,從各個方面反覆渲染詩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尋覓。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到夢中去找,夢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迴環,層層渲染,使人物感情迴旋上升,達到了高潮。

詩人正是通過這樣的層層渲染,反覆抒情,迴環往復,讓人物的思想感情蘊蓄得更深邃豐富,使詩歌“肌理細膩”,更富有藝術的感染力.作爲一首千古絕唱的敘事詩,《長恨歌》在藝術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來,許多人都肯定這首詩的特殊的藝術魅力。《長恨歌》在藝術上以什麼感染和誘惑着讀者呢?宛轉動人,纏綿悱惻,恐怕是它最大的藝術個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來的讀者,使他們受感染、被誘惑的力量。

長恨歌的讀後感2

幼時讀《長恨歌》,只覺朗朗上口,絕美絕倫。再讀《長恨歌》,卻只嘆:“天若有情天亦老,月若無恨月長圓。”

雖始作於唐,《長恨歌》卻可謂千古絕唱。它將李楊二人的愛情寫得悽悽切切,刻骨銘心。這段感天動地的愛情故事超越時空,甚至超越了生死,在代代後人心中印下美好的佳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只因一個楊貴妃,六宮所有美若天仙的嬪妃全都黯然失色。一句將楊貴妃襯托得美豔無比,不可抗拒。“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一句,筆觸細膩獨到,將李楊二人纏綿歡愛之時的萬種風情描寫得淋漓盡致。

在欣羨感嘆的同時,殘酷的現實也令人惋惜。唐玄宗納子之妻楊玉環爲妃,寵愛至極。此舉本已不義,更因此誤國誤民。天寶十五年安史之亂,逼近長安。逃亡之際,於馬嵬坡,扈從禁衛軍發難,不再前行,請誅楊國忠、楊玉環兄妹二人以平民怨。玄宗爲求自保,只得忍痛弒愛。日後悔恨交加,無奈只能苦苦思念。

漢代李延年對漢武帝曾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再難得。”傾國傾城,果真傾國傾城!唐玄宗成天浸於女色而忘卻自身爲一國之君的責任。長此以往,招來民憤,終釀愛情悲劇。李楊二人的愛情真摯感人不容質疑,但同時也警示後世君主萬萬不能因貪美色而誤國家大事。

“在天願爲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長恨歌,愛過,恨過,終成遺恨。

長恨歌的讀後感3

我十分的孤陋寡聞。最近纔看到這本《長恨歌》。

光是喜歡喜劇的人,大概不會喜歡這本書。看完之後,一陣鬱悶。深覺時光殘酷,生命中很多東西竟是捉不住也留不住的。一切是那麼現實,現實得難免令人失望。生活充滿失望。

長恨歌這個名字,應該緣於白居易的那首唐詩。白居易的《長恨歌》說的是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悲劇,這一早就給王安憶的這部小說埋下了伏筆。悲劇原本註定。

如果想在作品裏找到一個理想的女人,十全十美,純潔善良無暇的女人。那麼恐怕是要失望的。裏面有的,不過是一羣現實的女人。作爲女主角的王琦瑤,更是如此。

王琦瑤,一個弄堂裏出來的上海小姐。她是一個很普通的女人。特別之處,她是位美女。有很多人說那是情愛史,我不贊成。在她一的一生中,她所強調追求的,一直都不是愛情。她選擇某大員,也不過想過一些平順、舒服的日子。就連最後選擇同女兒平輩的男人,也是因着寂寞。

令人遺憾的是,要求如此之低,也要失望。有些人一早對命運妥協,命運安排什麼,就接受什麼。從沒想過爭取和抗爭。可仍然還是要爲命運所捉弄。不由得讓人懷疑,命運是不是欺軟怕硬?像我們小時候跟老媽要錢。不要,就什麼都沒有,一要,還得要多點,即使失望,也不過是老媽少給了,一般不會不給。這是不是也是對付命運的方法?哈哈……

吃飯去。無論如何失望,生活卻總要繼續。這又是另一種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