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長恨歌》的體會

《長恨歌》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詩作中膾炙人口的長篇敘事詩,作者以精練的語言,優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相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最近我在海外初中班教學中國文學經典名篇《長恨歌》,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喜悅。

教學《長恨歌》的體會

一、先講故事

根據海外學生較少接觸中國經典長篇詩歌的實際,我先按文學作品《長恨歌》敘事詩的內容完整地講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講故事前我提及有關的電影、電視劇中唐玄宗、楊貴妃的角色,再引進課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他們儘快進入故事的特定情境,讓精彩的故事引起學生們學習《長恨歌》的興趣,從而克服因詞語生疏而產生的畏難情緒。

二、強調誦讀

在學生了解詩歌的大致內容後,我突出讀。“讀”,包括教師朗讀、帶讀、集體讀、個別讀,大聲地讀,聲情並茂地讀。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強調“讀”,一是爲了讓學生對作品有初步的感知;二是大凡詩歌,都具有聲韻和諧的音樂美,要體會到詩歌的美,必須反覆誦讀。

古人讀書是“俯而讀,仰而思”。“讀”是爲了“思”,爲了“悟”。“思”是一個理解、消化的'過程,我在朗讀中強調品味和感悟,讓學生們在朗讀中聯想和感受,思考詩句的含義。由於我在課堂上強調了要背誦精彩詩句,課後大多數學生都能背誦並理解“回眸一笑百媚生”、“三千寵愛在一身”、“梨花一枝春帶雨”、“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等詩句,同時還悟出“天生麗質”、“朝朝暮暮”、“孤燈挑盡”、“春風桃李”、“秋雨梧桐”等詞語在詩歌中的豐富內涵。

三、貫穿點撥教學

爲加快學生思考和學習的進程,我採用點撥教學法中的幾個要領:(1)比較。把學生以前積累的相似的材料擺在一起,求同比異,以便較快地把握詞語的特點。例如:旌旗——戰旗;鼙鼓——戰鼓;綽約——輕盈;寂寞——孤單;躊躇——猶豫;渺茫——茫茫;殷勤——熱情。(2)反思。將材料的思路理出來,再作反向思考,看看能得出什麼結果。例如,讓學生思考舊時中國有封建思想的人大都“重男輕女”,爲什麼詩歌中卻令天下父母“不重生男重生女”?經過反思,學生就不難理解“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的意思了。(3)聯想。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推動學生聯想。例如,從原因聯想到結果:不早朝——尋歡——寵愛——金屋——金步搖——仙樂風飄……導致悲劇:鼙鼓動地——無奈何——馬前死——救不得——腸斷聲——思悄然——未成眠——兩渺茫……

四、課堂練習和討論

課堂練習是給學生一個獨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練習中強化知識,化知識爲能力。我設計的《長恨歌》課堂練習只有3部分:填空(經典詩句默寫)、造句(重點詞語的運用)和分析對偶句特點(加深對於對偶修辭手法的理解)。

練習固然重要,但學生們能否運用課堂上積累到的材料進行粘合、貫通,進入更深入更廣闊的思考呢?我最後運用討論式教學法。在學生們完成課堂練習的基礎上,提出了3種不同的觀點:1、作者寫作目的是爲諷喻唐玄宗迷色誤國;2、爲歌頌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愛情;3、雙重,二者兼有。觀點一提出,學生們就已經形成了3種不同的見解,而且探究的情緒相當高漲、思維很活躍,我覺得這是學生們“悟”的表現。按照3種觀點,我把學生分成3個小組進行討論。

如果不是下課鈴聲響了,爭論還會繼續。

學生們自如地運用課文中的詩句作爲自己觀點的依據,說明解吟《長恨歌》的教學目的已經達到。這些生長在海外的中國孩子正在一步步地走進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這是令我們海外中文教師最感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