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小雅·采薇》讀後感

近幾日,我都在品讀《詩經》。其中的名篇《小雅·采薇》,對我內心觸動最深……

《詩經小雅·采薇》讀後感

“采薇”就是採摘一種可以吃的植物。這種植物俗稱“野豌豆”,花紫紅色,也是優良的飼料,並可入藥。古代生產力落後,人們種不出充足的糧食來,那這種薇菜就常被人們採來充飢。

《小雅·采薇》是一位多年征戰在外的老兵,回憶起軍旅生涯的痛苦經歷,而吟詠成的一首詩歌。全詩共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章;第二部分爲四、五章;最後一章爲第三部分。前三部分都以“采薇采薇”開頭,描寫了薇菜隨着季節的轉換而產生的變化:春天萌發新芽;夏天鮮嫩蔥鬱;秋天乾枯萎靡。從春到秋,時光流逝,可戰事是那樣頻繁,他總是不能回到家鄉和親人團聚。就這樣,薇菜一年年由青變黃,這位老兵和他的'戰友們採集着薇菜果腹,長期過着極其艱苦的生苦……歸鄉遙遙無期,士兵們飽嘗思鄉之苦……他們面對着兇殘的敵人,時時刻刻都要提高警惕,準備着戰鬥!( )

這些可憐的士兵們,每天拖着疲憊的身軀,踉蹌於車馬之後,他們身體瘦弱,衣衫殘破,步履艱難……而那些將帥們卻高居於戰車上,衣飾華貴,威儀神氣……這種鮮明的對比,讓士兵們心懷不平,但又只能忍氣吞聲。他們多麼渴望結束戰爭,儘快回到家鄉親人的身邊,過上男耕女織、子孫繞漆的生活啊!

戰事終於結束了,這位老兵可以回家啦!詩歌結尾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本來回家是一件多麼高興的事情,可這位老兵的內心是憂傷不已……當年,他離開家鄉時,正是楊柳青青,春光爛漫;而今回來時,卻是雨雪紛飛,寒氣逼人。這實際上也暗指他離開家鄉時,是年輕氣壯,無憂無慮;而歸來時,卻是衰弱老邁,孤寂淒涼。時光變遷,世事滄桑,我們可以想象出他曾經的家園如今是何種模樣,他的家人和鄰居又是怎樣的生活狀況……

詩最後一句的“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呼籲,讀來更是令人感到悲涼。他內心的無限苦楚,通過這一句的描寫,而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樂府詩·十五從軍徵》裏的“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的詩句。詩中老兵從十五歲離家從軍,一直到八十歲才得以返還,但他回來後看到了曾經炊煙裊裊、整潔有序的人家,如今卻是人亡屋空、雜草橫生的破敗景象了……“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一句,更是表現出老兵的孤寂處境和淒涼心情。最後的“淚落沾我衣”,把老兵舉目無親、悲痛欲絕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這兩首不同時代的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都是反應了當時的戰亂給人們造成的深重災難,抒發了人們渴盼和平、遠離戰爭的強烈願望!

回溯我國整個人類歷史,戰亂的年代要遠遠多於和平年代。沉重的徭役、兵役,讓百姓苦不堪言……這在歷代文學作品中有所表現,最著名的莫過於杜甫的《三吏》、《三別》。還有《木蘭辭》,從另一個側面也表現了當時的兵役制度。木蘭父親年事已高,弟又尚幼,勇敢的木蘭便女扮男裝,奔赴戰場。

可見,戰爭帶給人多麼深重的災難和痛苦。人們多麼渴盼能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但很多時候,人們這個願望卻不能實現……

相比古人,我們是多麼幸福!如今,社會安定和諧,國家繁榮昌盛。真正實現了“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的美好理想。我們應該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盡到自己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不抱怨、不遊戲人生。不要再去自尋苦惱,被金錢、名利所累,知足常樂,安享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