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1

當青春的翅膀在美麗的煽動的時候,當初生的嫩芽享受明媚春光的時候,接踵而來的是人生的酸甜苦辣。但是,當我們面對這些挫折的時候,真正支持我們的是身邊的愛。

當我拿到《邊城》這本書時,便似一隻餓狼般迫不及待看起來。《邊城》是一篇寓意深長、發人深省的長篇小說。當閱讀完時,我感慨萬千,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那一份飽經風霜的老人對自己孫女的疼愛。

他是一個淳樸慈祥的老船伕,他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力,但是在他心裏卻有深深的傷痕。那就是女兒和女婿愛情的悲劇。因此,他更疼愛他的孫女——翠翠,也更希望翠翠能嫁個好人家。這樣的一個祖父,他幾乎把孫女的一切看作是生命。這使他進入了翠翠的情感世界。他去試探天寶與翠翠的口風,讓翠翠去聽天寶兩兄弟決鬥時的歌,卻沒有直接告訴翠翠,,天寶的的選擇,導致翠翠與儺送之間的誤會……最後,翠翠的故事以悲劇的形式收場。想到這裏,我不禁被那一份執着貼心的親情所感動。

在我們的身邊,親情無處不在。親人的愛,像一棟夢想的城堡,爲我們遮風擋雨;親人的愛,似一把小小的傘,雖然平凡,卻能在暴風雨來臨時起到大用途;親人的愛,如一個蜜窖,滋潤我們成長。但相反的,親人過分的愛,也會造成我們人生的不幸。

所以,如何去接受這身邊的愛,也是很重要的。想一想我們身邊的親人,有哪一個不是在時時刻刻關心你,愛着你呢?想一想那一份偉大的母愛,那一份堅強的父愛。你是不是感觸很深呢?我記得,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高中階段,曉峯成了班上的中等生。高三家長會上,老師叮囑曉峯的媽媽說:“目前曉峯處在升學的邊緣,不抓緊,他可能考不上大學。”回家後,媽媽對曉峯說:“孩子,你真行!老師說了,再努力努力,你能再上一個大臺階。”後來,曉峯被某所名牌大學錄取。曉峯像小孩子一般撲到媽媽懷裏,哽咽着說:“好媽媽,都是您,照顧……體諒……期待……鼓勵幫助我,我纔有今天……”這一個故事多麼感人肺腑。母親一個善意的謊言,成就了曉峯未來的路。

母愛如水,溫柔細膩;父愛如山,深沉嚴格。想一想我的父母,他們也不是同樣的把我視爲掌上明珠嗎?還記得我十歲那年,爸爸爲給我買書法用具,被雨淋成落湯雞;12歲那年,媽媽用她的背爲我擋住那顆顆豆大的雨點。在生活中,媽媽不讓我做這做那的,對我關懷備至。爺爺奶奶則把好吃好玩的都留給我。而爸爸是我最將強的後盾,前進時給我鼓勵,後退時給我支持。他們愛我疼我,而我卻不懂得如何去正確地接受這些愛,更不懂得如何去享受這些愛。

家人親人永遠信任我們,也永遠愛着我們。同時,我們也應該回饋親人。

借用《邊城》裏的一句話:愛的美好在於它的純潔。而我想說的是,愛的美好在於它的價值與它的出現。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2

這湘西邊遠的小城原本是靜謐的;這破舊的渡口原本是殘缺的;這時間流淌的故事,原來是沒有的;然而因爲渡口承載了他和你的承諾,故事因爲有了你的等待,這小城開始佈滿了馨香。你難以忘記你和他邂逅的那一刻,那一刻你和他交換了生命的誓約,從此你用等譜寫人生的奏鳴曲,你每天聞着等待的味道等待着,等待着那個也許明天就會回來的他,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的他!

“我不知道風是向哪一個方向吹,你的溫存,我的靡醉。”翠翠,你是否感覺到徐志摩的唏噓正如你一樣呢?誰都不願看見你一天又一天地守望在渡口上,苦苦地等待。如果我是沈從文,必定不會讓你日復一日地等待。因爲我知道等待的味道很苦,很苦。你必定會在雨中與他再次邂逅,可惜!我是沈從文嗎?我不是,所以我只能猶如一列火車從你身邊緩緩駛過,用幾滴和着我對你的愛憐,同情的淚珠告訴你:對不起,我無能爲力!不過殘缺也可以是一種美吧!儘管我不知道你下一刻是否能邂逅他,但我知道濃郁的山色鎖不了你的情,曲折的流水圈不住你的愛。你始終會秉持永不灰飛煙滅的信念,一直地等等等……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蔥;寂靜憶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帶下走你對他的等待。你一直在等待的味道中,一直地等,等着他再次出現於渡口。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3

前些日子,有知己好友向我推薦沈從文代表作《邊城》,閒暇時,我買了一本《沈從文集》,重點讀了《邊城》一文,感想頗多。

《邊城》是一部反映湘西民情的中篇小說,它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是通過描述女主人公翠翠與少男儺送的純情之愛,來揭示一種源自湘西古樸原始的“愛”與“美”。這種愛與美在小說中,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之舉,更沒有附加銅臭的權錢交易,相反小說所表現的男女之情正是古樸原始鄉村孕育而生的自然戀情,它青春、陽光、清新、健康,猶如陽光下愛情的花朵,晶瑩透明。

縱觀小說描述的不僅是唯美的戀情,更有祖孫、兄弟之間的摯愛親情,還有處在整個邊城各個角落人們之間的一種善良互愛之情,這些愛與情不正是如今我想看到的人類最高尚的心靈之美嗎?

雖說小說翠翠和儺送的愛與情以苦澀的悲情收場,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更是我爲之惋惜的,但它又讓我懂了美好的愛與情有時並不能完全爲自己所把握的一面,它有其社會屬性的另一面,以致這中間或有悲情、或有無奈,這讓我聯想到“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慨嘆,當然我不排除也有人能衝破重重阻力追求得到自己的愛與情,如古代的卓文君與司馬相如,但話又說回來,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把握自己的愛與情?又有多少人能跨越歷史享有不受時代束縛的愛與情呢?也正因爲這樣,“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就成爲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共鳴!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4

實在夠不成什麼真正的讀後感,也僅僅是淺讀一遍多了一點自己的體會。

邊城,就是邊城。讀到的筆法,淺淺的讀去,卻盪漾着無限的深意……

我是一箇中文的學生,雖說也將開始自己的人生路,將邊城淺淺的掠去,竟也似乎順應老成起來。心靈如叢林環抱,綠意盎然的湖面上驀然滑落的一粒水滴,淡淡的微波懶散散的在寂靜的水面上盪漾、散盡……

從未接觸過沈老先生的文章這是第一次讀後感倒是看過很多,電影也粗略的看過,不過90年代的音像製品實在是略感粗糙,也是一路而過,降低了品味,增加了懷疑。

好的文章一般是不敢染指的也自然也不敢貿然留下自己的什麼東西自覺才疏學淺,委實不能讀出其中味來。然邊城不同花了半天的時間咀嚼它讀着讀着不禁爲老先生清淡的文筆所吸引。情節簡單我這個一貫冷漠的'人也不禁隨着情節流動,伴着翠翠和爺爺的喜怒哀樂、起伏起來,一個淡淡的憂傷的結尾讓我許久不能回過神來,陶中其中想着單純、失落、悽清的翠翠……

聽着熟悉的老歌,忘着略顯褶皺的邊城,哀婉悽清!眼睛也潮潤潤的……

邊城一個湘西小鎮一條小溪古老的渡船……淒冷的小屋下發生的人事,那麼平常,那麼澄明……也許此時此刻翠翠的黃狗依舊呆愣愣的看着上天望着那淡淡的雲兒慢慢的散去,消逝。目光柔和,日暮蒼茫……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5

《邊城》被譽爲“文學史上最純淨的一個小說文本”,它所呈現純淨的感情帶給人們恆定而久遠的感動。

老船伕在一個風雨夜悄然無息地離去了,在臨死的一刻還在爲翠翠找個可以託付終生的人而擔憂,翠翠悲痛欲絕,但楊馬兵對她的關懷使她漸漸好轉。這樣純純的感情,不聲不響地流露,卻讓人爲之心痛。

如此玻璃般透徹人心的感情,怎能不令人心醉呢?青年男女愛情的萌芽,家人之間親情的美好,鄰里之間互愛的樸素,直至生離死別的哀痛。赤裸裸地直戳我的心靈,忍不住嘆一句:這種平凡的情感早已勝過北方的雪之純了哪!

純潔的友情似一朵菊花在深秋綻放出溫暖。越南戰爭時,炮彈墜落在一所孤兒院中,一名小女孩受傷了急需輸血。小男孩麥克以爲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卻依舊爲她獻了血。當護士問起原因時,他的答案只有七個字:“因爲我們是朋友。”簡單的一句話,把友情的純潔述說到了極致——有難同當,有福同享。

純美的愛情似一株百合散發着永久的清甜。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他得了絕症,她辭掉了自己的工作照顧了他兩年。當醫生告知她他的生命挺不過這一週時,記者爲這個感人的故事匆忙趕來了。當記者提出拍合照時,他拒絕了,他說,將來她還要嫁人,不要影響她以後的正常生活。純美到心碎的愛情——只希望Ta可以幸福,或許這纔是愛情的真諦。

純淨的親情似一支玫瑰透露着濃郁的芳香。他是一個研究力學的專家,曾再三告誡學生不要去接住墜落的物體。那次他們先天癡呆的女兒爬上了四層樓樓頂,在樓頂邊緣要練習飛翔。在那千鈞一髮之際,他接住了女兒,廢了雙臂。愛中沒有力學,一個普通到不能在普通的理由,卻詮釋了親情的純淨——只求家人平安,不求自己存活。

有些感情,是世界上最純的事物。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舉動,亦沒有過於華麗的千言萬語,只需要一份夠純的情便足矣。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6

短篇小說《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爲濃郁地飄繞着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擺渡的依然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着。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那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裏,於是她就有了祕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祕密。這個屬於她的祕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爲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然而在未知的生命裏,每個轉變都充滿着變數,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好似那屬於翠翠的愛情,最後還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這是上天對純真的她開的一玩笑,還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在平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侶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頭,一切瀰漫的霧氣皆以散去,遠去的某隻船隻,是他歸來的標誌,蹦跳,揮手,落淚,知道緊緊相擁。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過客,不是歸人,還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淚,傷感地低泣。但生活並不會因爲我們而停止不前,在經歷過青春這個“美麗的憂傷後”,生活仍要繼續。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7

“有一小溪,溪邊有做白色的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裏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很是純樸,很是簡單啊。

在這樣一個純樸的人家、鄉村小鎮中,充滿了“美”與“愛”。這,便是沈從文的《邊城》給我最大的感想。

一個天真善良、溫柔清純的女孩和一位保有着中國傳統美德的老人,祖孫倆相依爲命。他們以擺渡爲生,不管晴朗炎熱還是大雨磅礴,爺爺總是爲別人擺渡,女孩翠翠也總是陪着爺爺。祖孫倆的情感令我羨慕,但他們的家境也令我很是心寒。

平凡純樸的生活,怎麼也抵擋不住愛情的闖入。

每個人的愛情都會有萌生、覺悟、執着三個階段。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的翠翠在小鎮看龍舟時,她的愛情種子萌芽了,因爲她見到了儺迭。第二年,在小鎮看龍舟,他們再次相遇,但這時儺迭的哥哥天保也愛上了翠翠。就這樣,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開始了。

天保與儺迭倆兄弟知道了對方的心思之後,公平地展開了對決,但哥哥天保知道自己會輸,也爲了祝弟弟幸福,選擇了去闖灘,卻不幸遇難。故事到這本以爲會有一段美好故事開始,卻不是這麼如人意。儺迭獨自離去了。

在那以後得雷雨天氣裏,爺爺去世了。這使原本還沉浸在悲傷中的翠翠,不得不轉瞬成爲一個大人。最終,她像爺爺一樣,以擺渡爲生,一直守在小溪邊。

每個守護在一個地方的人也許是單純的盡職,但,也許是等待。等待一個重要的人,這樣的等待也許會有效,但,也許只是徒勞罷了。

邊城,茶峒,同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民族風俗純樸的地方。這裏,沒有利和益、權和勢,這裏有的,只是真誠相待、友愛、純樸、善良和天真。面對如今充溢着物慾金錢主義的淺薄、庸俗和腐化墮落的現實而言,那裏,是人們嚮往的天堂吧。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8

這裏有山,有水,有人家,有那同一片藍天下別樣的桃源,沒有都市的喧囂。邊城是淡的,很美,很純,很遠,像縹緲的白雲,若隱若現;邊城裏產生的事也是淡的,它經不起大風,受不住大浪,只能有楊柳風輕;邊城裏的情還是淡的,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都在似有若無中產生,結束,蒙着一層淡淡的喜,淡淡的悲,淡淡的羞,淡淡的情不自禁,淡淡的無可奈何……

青山依舊,綠水東流,變的只是那人、那時、那情。日常仍在繼續,或許本身就註定1個無言的結局。實際,結局已不緊要,令人回味的是那不能稱之爲過程的過程——可喜,可愛,可恨,可戀。

邊城留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份無以言狀的情,而是那份如詩如畫,如癡如夢的景。邊城的山水是雋秀的。山是不能沒有竹的,邊城的竹是深翠的,帶有幾分天然的靈氣。還有開篇的“……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1個老人,1個女小孩,一隻黃狗”,這是一種純粹,簡便的小城,“一”是其中純淨的主旋律。邊城也是聲音的世界,這裏有草蟲的清音,有儺送唱的把靈魂輕輕浮起的歌,有竹篁深處竹管清脆的小調,有竹雀杜鵑的鳴唱,有爺爺雄渾佈滿滄桑的古腔……這聲音是屬於邊城的,起於淡,歸於純。它在邊城的昨日響起,或許它將永遠留在茶峒的文化裏,是今日的茶峒,抑或昨日的茶峒?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9

短篇小說《邊城》,是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寫於1933年的一篇作品,這座《邊城》,最爲濃郁地飄繞着沈從文先生的湘西風情。

生活正有條不紊地進行着,擺渡的依然來回於河岸之間,打牌的依然喧鬧着……然而這一切正常的好像令人發慌。也許這真的應驗了那一句話: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平靜的。翠翠跟爺爺相依爲命的生活依然如故,然而在哪一天,有個男孩的身影闖進了她的心裏,於是她就有了祕密,那跟虎耳草與山歌有關係的祕密。這個屬於她的祕密在她看來是甜蜜的,因爲在她睡覺的時候也咧着嘴笑,一副甜蜜快樂的樣子就可以知道。

然而在未知的生命裏,每個轉變都充滿着變數,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好似那屬於翠翠的愛情,最後還是在襁褓中夭折了,不知道這是上天對純真的她開的一玩笑,還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在平靜的後面,暴風雨來的是如此的猛烈,全不顧一個柔弱的女孩子是否能承受——爺爺在一次暴風雨後死去,剩下她伶仃一人,每天只能形影相伴;跟着是伴侶的出走,只留給翠翠漫長而又無期的等待,思念。翠翠只有苦苦的思念,苦苦的幻想:在晨曦暖和的渡頭,一切瀰漫的霧氣皆以散去,遠去的某隻船隻,是他歸來的標誌,蹦跳,揮手,落淚,知道緊緊相擁……然而她每次等到的都是過客,不是歸人,還有的就是黯然的落淚,傷感地低泣……

但生活並不會因爲我們而停止不前,在經歷過青春這個“美麗的憂傷後”,生活仍要繼續。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10

一條小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還有一條方頭渡船。

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只輕輕一點,一勾,便氤氳出了詩情畫意,潑灑出了邊城的魅力。

小說中的人性情質樸。老船伕將自己的一生束縛在了渡船上,替人擺渡卻不收一分錢,還煮好茶供來往過客飲用這是茶峒人民的象徵。楊馬兵,船總順順乃至娼妓,也常常較之講道理和羞恥的城市中紳士還更可信任。這大概是沈先生所構想的一處世外桃源,體現了沈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嚮往和追求。

在閱讀過程中,我一直覺得故事裏並沒有多少此起彼伏,有的是波瀾不驚。然而卻在這樣的安靜中,翠翠的生活逐漸地發生了變故:爺爺的離去、愛情的迷離。

回憶翠翠第一次見到二老儺送時的情景。翠翠與外公失散,幸得美少年二老儺送相助,從此翠翠平添了一件不能明言也無法明言的心事。正是“以我心換你心,始知相憶深”,而願“兩心永相依”的美好愛情的萌芽。相比之下,在這個年代,愛情已經變得帶有物質與慾望的附加,對於一見鍾情也會被現實的生活所打敗。身邊的朋友常說曖昧是最甜蜜的,我想確實如此,文中翠翠每次見到攤送的激動與羞澀,心裏的不安與若有若無的幻想,這些都是動人的。只可惜他們缺少了勇氣。翠翠的爺爺是個耿直的人,渡船出身,對翠翠十分疼愛,也爲翠翠的未來操碎心,當得知爺爺的死去時,我的心一沉,先想到的是翠翠的未來,接而感嘆物是人非之快之兇。文章另一處讓我感觸頗深的是二老儺送告知大老天寶他也喜歡翠翠時兩人的對話。在茶峒人眼中,愛情是自由的,不受家庭地位高低的影響,不受父母所支配。但是在茶峒出名的兩兄弟都喜歡上了一個女子,讓兩兄弟爲難了。讓我感動的是他們並沒有反目成仇,即便是相互提放也沒有,有的是坦白的心聲,與公平的競爭,兄弟之情並不受兒女私情的影響。然而老天卻和他們開了一個極大的玩笑,大老死在了湍急的河流裏,而二老的思想與生活卻因此改變。

讀完全文,想起在網上看到的關於《邊城》的一句評論:如果不是那一夜的風雨,或許生活仍將在平淡中繼續。我想生活是永遠不會那麼平靜的,再清澈的湖面也會因風盪漾,生活中變數很多,我們要做的不是墨守成規,也不是硬性挑戰,而是一邊保持平淡的生活,一邊謹慎地保護我們珍重的人或物。身邊的人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別以爲處於幸福中,就可以忘記煩惱,等到哪一天身邊的人突然離去,你便會認識原來他是你幸福的重要一部分,只可惜已經太遲。所以,請讓我們好好珍惜,珍惜我們身邊的親人朋友,珍惜愛你的人,珍惜我們需要傳承的文化。有珍惜之心,路上才走得踏實。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11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沈從文所寫的《邊城》一書,書中寫了擺渡老人的孫女翠翠與掌水碼頭的兒子老大天保、老二儺送之間悽慘的愛情故事,讓我對這個由湘江山水孕育出來的精靈有了更多的感觸。

小說《邊城》的故事發生在湘西上城茶峒,掌水碼頭順順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同時喜歡上了城邊碧溪老船伕的孫女翠翠,但翠翠心裏喜歡的是儺送而老。當天保大老意識到這一點後,決定退出競爭,駕船下州,想要去那裏,忘記茶峒的一切,開始新的生活,卻不幸在中途遇難而亡。儺送二老雖然十分喜歡翠翠,但一想到自己大哥的死亡或多或少都與翠翠有一定的關係,就始終釋懷不了,加上自己對老船伕有所誤會,因而也在痛苦和掙扎中離開了自己的家鄉。而與此同時,翠翠的祖父在對翠翠終身大事的擔心、憂慮和少許的期盼中離她遠去,長眠地下。幾乎是同一時間,翠翠失去了自己愛的儺送二老,又失去了世間最愛自己的祖父,所有的痛苦全部由她一人來承受,她也只能自己孤身一人,一邊默默地承受着所有的痛苦,一邊在江邊擺渡,漫無目的的等待那一人,也許是一天、兩天,也有可能是一年、兩年,更有可能她窮盡一生也等不回來那個人。

在我看來,《邊城》這一小說實際上是給我們描繪了一個由湘江山水所孕育出來的精靈,落入凡間,與一名人家男子相識、相戀的過程,這本應是世間最美好、最淳樸的愛情卻因命運弄人,將這一點戀人生生分離開來。初讀此書,我認爲書中老船伕不要過渡人給的那一段寫得生動精彩,將老船伕淳樸的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而書中翠翠與儺送二老初見的那一夜就奠定了他們日後的戀情。但我有時候也爲老船伕的“不通人意”“急躁”感到擔憂:明明是儺送二老唱的山歌,可他卻當成了天保大老唱的山歌,還到天保大老面前誇山歌唱得好聽,也無怪天保大老遠走他鄉了。初讀時,我始終對順順和儺送二老將天保大老遇難一事歸咎於翠翠而感到憤懣、不平,但更多的卻是疑惑、不解。再回首時,驀然明白了些:他們只是因天保大老遇難一事找不到合理的理由來解釋,就只好將這一切算在了無辜的翠翠身上。我不禁想,若他們明理些,是否就不會造成儺送二老遠走他鄉,與翠翠分隔兩地的愛情悲劇?老船伕也不會與翠翠陰陽兩隔,而是幸福地看着自己的孫女穿上嫁衣,嫁給自己喜歡的人,最終在快樂中離開這個淳樸的家鄉,不留一點遺憾?我不知道,我也只能猜測。

《邊城》是一部經典,每讀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我會讓這本好書一路伴我行。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12

一條緩緩流淌的白江,一段默默悲傷的往事。

邊城,在沈從文筆下哭泣。這是一座美麗卻籠着一層紗的城,它在歡與悲的交界,獨自徘徊。

白江,是夾雜在山與岸之中的,要想出城到外邊去,只能乘渡船。那是艘不大的渡船,由一個老頭子擺渡。他有一個孫女叫翠翠,翠翠媽在生下她時就死了,翠翠爸也在不久後自殺,只留下老頭子獨自照顧翠翠。雖說只留下祖孫二人,日子過得倒也甜蜜。在翠翠十三四歲時,已出落得清秀美麗,得到城裏許多人的追求,特別是船總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可是,因爲種種原因,大老在水中淹死,二老遠走他鄉。翠翠的親人——爺爺,也在電閃雷鳴的夜晚,靜靜地死去了。書的末尾,翠翠被接到了船總家,苦苦地等待二老回家。

無論最終二老是否回來,在我看來,都不可能成就一段他與翠翠的美好姻緣。因爲二老對於翠翠的愛並不是真愛。真愛是經得起種種磨難與考驗的,譬如金庸筆下的楊過與小龍女,他們之間有過漫長的分離,也有生死的考驗,最終卻不離不棄,這纔是真愛。或許二老仍愛着翠翠,但是他能放掉自己同胞兄弟的恨,放掉一切,放掉所謂的面子嗎?

他既然已經下定決心去了桃園,那麼即使有朝一日回來,說不定也已是有家室的人了。在以後的日子裏,翠翠必將過着寄人籬下的生活,如林黛玉一般。船總收養她,是因爲二老,如果二老不歸,難道他們就會輕易地把他嫁出去嗎?他們只會讓她等,等那個或許再也不歸的人。

《邊城》是在悲與歡之間搖曳不定的,沈從文用略帶憂傷的筆觸,描繪着這一段純美的初戀。每每讀完《邊城》,腦海中總會浮現出翠翠的影子。

《邊城》,一座飄忽不定的城,一段憂傷的故事,訴說着人世的不公和命運的哀嘆。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13

清瑩的河水擺動着,彎曲了光線,斜射在水底的碎石上,微風拂過,帶來細碎的草葉及竹雀草蟲婉轉的歌聲。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狗。

簡單的人,簡單的故事,簡單的情感。它沒有大悲大喜,沒有驚心動魄,沒有撕心裂肺。它就那樣靜靜地訴說着,那樣真實,那樣細膩,它就象一眼清泉,輕柔地將人包圍,慢慢地將人感化。

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是個朦朧的天堂。這裏有秀麗的山水,醇樸的鄉民,熱情的鄉風,對於已習慣了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燈紅酒綠的人來說,這裏不就是心靈的棲息地嗎?作者從一個在自然中長大的純真女孩的角度向我們細細訴說着景與情。

十五六風的女孩的心思最爲敏感與縝密。尤其是這樣一個純真的女孩,在美麗的環境與淳樸的民風中,心也就更加柔軟了。那個美麗的端午節的夜晚,那個美麗的少年曾觸動了她柔軟的心,誰知命運弄人,大老與二老卻同歡喜了翠翠。他們身爲優秀的青年,繼承着茶峒地方的優秀品質,彼此鼓勵謙讓,公平競爭。天保走了車路,便要儺送走馬路。儺送唱了一夜的歌,唱軟了翠翠的心,也唱黯了天保的心。天保爲成全弟弟而決心出走。不想茨灘的水殘酷無情,吞噬了天保,只留下儺送呆呆在岸邊遙望,對老船伕帶了誤會的儺送最終跟隨了哥哥的腳步。在一場大暴雨中,人走了,塔塌了,只留翠翠在河邊守望。

彷彿是冥冥中有命運刻意安排,翠翠終究走上了母親的道路,這種無奈、悲傷、遺憾,就像是一層薄霧給最原始,最純正的美披上了憂傷的色彩。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14

沈從文的小說給人一種很清很淡的感覺,但這種清淡又異於那種陰柔做作的情愛文學,使得它只能是沈從文獨有的作品,別人輕易模仿不來。

《邊城》作爲沈從文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當代文學中的地位自然是不可忽視的。我常感到驚訝,一篇中篇小說作品何以獲得如此高的評價,況且這作品又與傳統文學作品有相異之處,它的開放式的結尾既讓人有所幻想,又讓人有所失望。但正是這樣的作品,激勵了一大批青年文學作者,使他們拿起筆,投入到文學創作當中。

《邊城》的那種樸實的帶有鄉音的語言,使人感到特別親切,更爲奇妙的是,這種親切感並不侷限在沈從文的家鄉,我作爲一個山東人讀到這樣的文字,都覺得特別溫暖,溫暖的像是自己正好生於桐城一樣。這其中的緣由大概是,《邊城》中處處有溫情,裏面的人都是淳樸可愛的人,他們的淳樸使得你無論來自何方都很容易融入進去。我猜想,沈從文先生最想表達的是邊城人的質樸,其次纔是一個以悲劇爲結尾的愛情故事。有人或許會問,既然邊城人是淳樸善良的,那麼爲何邊城的結局並不美好呢?我想,沈從文先生是想以這樣悲慘的結局來說出他心中的苦澀:邊城變了,再也不是原來的邊城了,人們變得虛僞做作,失去了原有的質樸與純潔;這種巨大的轉變給作者帶來的衝擊,又有幾個人能懂呢?所以,邊城的結局必然是沒那麼美好的。

九年級邊城讀書筆記15

在一個清幽的小城裏,住着這麼一戶人家,硬朗勤勞的祖父攜靈動活潑的孫女相依爲命。從他們流淌出來的是茶峒人的質樸純善,是勞動人民的勤勞能幹,是底層人民的清貧單一,更是那個時代——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糅雜在這個時代裏了。

許是勞動人民獨有的單純。祖父堅守渡船一五十年。這是忠於職守的體現,還是別無出路不得已而爲之?沒有人不想成爲船總順順、王鄉紳那樣生活富足的人,“他管船,管五十年的船——他死了啊!”我聽到了翠翠撕心裂肺的哭喊,翻書的手停頓了下來,一種濃烈的悲傷纏繞住指尖,飄散開去,祖父與翠翠太單純了,單純到得到過渡人一個銅板的贈予都覺得是對公職的一種褻瀆,甚至至死都留在小屋中,大概是至死都惦念着渡船吧?

又許是底層人民的孤苦,一個意外造就了翠翠。她靈動,跳脫,卻不敢染指渡船意外的一切,因爲她清苦,她會羨慕大家女兒受傷的銀鐲;因爲她清苦,她不得不自立自強,祖父和渡船便是她的一切。“翠翠,爺爺不在,你將怎麼樣?”還是那種濃烈的悲傷,在瞬間攫住了我的心,這句話在我看來完全變成了“翠翠,爺爺不能許你更好的,倘若爺爺去了,你又該怎樣在這裏立足?”一種至深的愛暈開來了,一種質樸的、微帶苦澀的愛。

更許是天命。天命,多麼簡單的兩個字,我卻從《邊城》中領略到一種酸楚的天命。翠翠未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愛情,天保出意外溺死了;翠翠本能再找回自己的愛情,祖父被困在了王鄉紳下人編織的謊言中;翠翠本能抓住最後的機會,她逃避了。一切的一切不正是天意弄人麼?她沒有輸給輾坊,沒有輸給王鄉紳,她只是輸給了天命。這份天命,痛楚到令人不能自已。我想同情她,但我知道,輸掉一切,也有她的怯懦與不諳世事在作崇。

怨誰呢?怨天嗎?沈從文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畫卷,這幅畫卷極生動地展露了一代人和一個時代。“這作品或許只能給他們一點懷舊的幽情,或者只能給他們一次苦笑,過着又將給他們一個噩夢。”“但同時說不定,也許能給他們一種勇氣和信心!”沈從文如此說道。

是啊,從《邊城》的苦痛中,我開始反思,人爲什麼不與命搏呢?一味的怯懦與逃避只會造就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隔閡,失掉一個又一個的機會。人是不是應該懷一份執着的心,去爭取本該屬於、本能屬於自己的東西呢?

爲什麼不能呢?爲什麼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