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邊城裏的風華舊夢

邊城》小說中的環境描寫,不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動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詩情畫意的氛圍中,而且爲我們展示出湘西邊陲特有的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在作者筆下,啼聲婉轉的黃鶯、繁密的蟲聲、美麗的黃昏、如銀的月色……奇景如畫,美不勝收。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鳳凰邊城裏的風華舊夢。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鳳凰邊城裏的風華舊夢

鳳凰邊城裏的風華舊夢

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

不是誘惑於美麗,就是誘惑於傳說。

即使遠方的風景,並不盡入意,

我們也無需在乎,因爲這實在是一個迷人的錯。

――汪國真

鳳凰的美,亦如她的名字,讓人過目不忘……

世人對於鳳凰最初的印象,是緣於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邊城》。然而促使我魂牽夢縈,不顧一切,跋山涉水,遠赴湘西邊陲的,卻是鳳凰的那句旅遊宣言:“爲了你,我已等候千年。”

喜歡旅行,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想要去感知和自己同處於這個空間卻又不曾看見的種種。不求在有生之年能體會得了多少,只求在這種感覺缺失之前不曾猶豫地前往心中的目的地……

到了鳳凰,放下行囊,我輕輕地呢喃一句:千年後的我,來了……

走進古城,映入眼簾的是光滑潔淨的窄窄青石板路、散發着古香古色的吊腳樓以及沱江邊無處不在的小橋流水。

城內,古代城樓林立、明清古院風采依然,古老樸實的沱江靜靜流淌。一路閒逛,商鋪內琳琅滿目的商品讓我們走走停停,之前的興奮慢慢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愈發淡然的心情。在行走中經過的小巷,可以是清晨、是黃昏、是夜晚、是任何時候……它於我而言,是新鮮的,是神祕的,是好奇的,是誘惑的……只需放慢腳步去感受,以及,傾聽。午後的鳳凰雖算不上寧靜,但城牆上斑駁的印記卻足以讓我們對這座城市肅然起敬。由此我總結出:想要領略到鳳凰真正的美,絕容不得半點喧囂,半點浮躁。

古老的沱江在城牆下緩緩地流淌着,她是鳳凰的根,鳳凰的魂,鳳凰的精髓之所在。此刻,我忽然頓悟了爲何《邊城》的文字那樣的純淨而悠遠,因爲那就是這座小城特有的氣息,更是鳳凰特有的氣質。《邊城》中的人和事,在我的'眼前晃動,少女、老人、虹橋、渡船、石板街、黃狗、還有靜默從未曾離開的沱江……我忽然間想起了那句經典名言:“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我相信少女還在、老人還在、渡船還在、黃狗還在、沱江依舊也還在,只是時光不在……

江水裏,繁茂墨綠的水草在江水裏緩緩地遊曳,在夏季偶爾還會有嬉鬧孩童前來捉蝌蚪逮小魚的身影。

江面上,一隻只竹排與篷船悠悠地划動往來着,偶爾會有滿載着遊客的小船駛向江心,小船經過岸邊會激起一層層浪花,灑下一串串歡笑。站在遊船碼頭,遠遠地望向倒映在水中的北門城樓,恍如海市蜃樓,木橋、跳巖、遊船……一切的一切、虛虛實實、似夢似幻,任誰還分得清楚……

沈從文先生在給夫人的信中曾經寫到:“這裏的小河兩岸全是如此美麗動人,我畫得出它的輪廓,但聲音、顏色、光,可永遠無本事畫出了。你實在應來這小河裏看看,你看過一次,所得的也許比我還多,就因爲你夢裏也不會想到的光景……”

江邊,一棟棟用無數根原木撐起的吊腳樓沿着河岸一字排開,似乎成了沱江天然的守護者,不言不語,不離不棄,一任時光如流水般悠悠離去。在沈先生的筆下,這裏是年輕人的愛巢,未出閣的姑娘每天在這裏靜靜地等待着情郎的歌聲。清晨,一首首情歌隔着薄薄的江霧從江對岸緩緩地飄過來,翠翠一樣情竇初開的少女倚在窗前,安靜地聽着,做着屬於少女的夢,身在吊腳樓,心卻可能早已沉醉了,飄向河的對岸……

小說《邊城》中的翠翠,“看着天上的紅雲,聽着渡口飄來鄉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薄薄的淒涼”。沒有人能體會翠翠的少女情懷,所以她感到“這日子成爲痛苦的東西了”,她爲這無奈的生活而痛哭,外公不能明白她內心的哀痛,只能哄勸她說:“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許哭。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對於一個花季少女,這樣的話太不切實際了。天保和儺送爲了她唱歌“決鬥”,她卻渾然不知情,只能在夢中期待愛情的實現,現實好像和她毫不相干。最後天保闖灘而死,儺送離家出走,外公爲她的婚事憂愁而亡,她卻並不能瞭解這一切的前因後果,只能淒涼地守着渡船,等待着心上人的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沒有人能告訴她要孤獨地等到什麼時候……

誰也無法知道,沱江上留下過多少個這樣年輕的身影,又有多少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像這綿綿不斷的沱江水,恬靜卻讓人回味悠長。因爲愛,因爲江邊無數的翠翠,因爲質樸而又勤勞的鳳凰人,爲這個古城增添了些許神祕而浪漫的色彩,讓這個古城始終吸引着人們的目光。

沿着沱江江邊的城牆,一路行走。空氣中隱隱約約透出淡淡的清香,若有若無,卻直入人心。江邊的洗衣棒槌聲屢屢入耳,彷彿置身於夢境中才會出現的畫面,恍若隔世。

漫長的風雨侵蝕,並沒有剝奪鳳凰原有的魅力,隨着歲月的沉澱鳳凰反而愈加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時期形成的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漫步在沱江北岸的小巷,可以清晰的感覺到這座小鎮的古樸。斑駁的青石板路延伸向遠處,不知這其中塵封了多少歷史。

古城中店鋪林立,隨處可見明清風韻的酒坊、染坊、銀號、商鋪,身着民族服飾的攤販散佈其中;房舍、傢俱、招牌甚至裝飾都是木製的,看似保存了相對原始的風貌,待到慢慢審視,卻可以看出上面的木鏽以及顏色的沉澱,這些都見證了這座古鎮曾經存在的久遠歲月。

兩邊緊密相連的木房房頂滴滴答答落下一串串柔美的雨滴,雨水從屋檐緩緩滑下,仔細辨聽卻又覺得所有的聲音消失無聲了,彷彿一位素衣女子,依稀彷彿能見到嫵媚的眼波流轉,再擡眼,卻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腳下的青石板路溼漉漉的,街邊的小巷在這個季節顯得格外安靜,冬日的寒雨擯退了平日裏如鯽的遊人,偶爾身邊會有三三兩兩的人影悠然走過,人羣中低低地淺談淺笑又將冬日的鳳凰添上些許神祕色彩。在這個時候我可以很從容地漫步於古城中,就彷彿行走在一座並不真實存在的幻城當中。

冷雨夾雜着寒氣,漸漸沁入骨髓。整個鳳凰城被浸潤在一片潮溼當中,青石板路、吊腳樓、拱橋、流水,這裏的一切都統一成一種對立的格調:水靈,沉鬱,單純,曖昧……

這個時候的鳳凰,靜默着,卻又欲語還休,如一張泛黃的老照片,一首簡單的詩,亦或是一幅黑白水墨畫。在這裏人也是可以入畫的,猶如身着一身旗袍,撐着一把油紙傘的雨巷姑娘……

沈從文先生的故居靜靜地藏身於小巷的幽靜深處,一如它的主人那寂寞、平和、優美得無以復加的人生和文字。平時在閱讀沈從文先生的書籍時,我總會不由的感嘆:“不朽的文字就是這樣從每一塊青石板、每一隻烏篷船及每一處流水上長出來的,自然得不需任何修飾”。

聽說,沈從文先生死前遺囑,將自己的骨灰分爲三份,一份留在北京,一份散進沱江,還有一份埋在古城的聽濤山上。沈從文先生的墓地沒有圍杆,沒有墳頭,一片蔥蘢環繞,走近去,就像進入個充滿童真的園地。高大的墓石沒有佔地堵路,它只是靜靜地佇立在山間小道旁,像一尊靜默的沉思者。沈先生的墓碑採用天然的五彩石,狀如雲茹,古人、前輩很看重墓誌銘,一墓分爲志與銘兩個部分。沈從文先生墓的正面,用了他的遺作《抽象的抒情》當中的一句話:“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

暮色中的鳳凰,四處瀰漫着古老而又神祕的氣息,讓人忘了置身何處,今夕何夕。

夜色漸濃,沱江上漸漸升騰起一層霧氣,兩岸的燈火漸漸燃起,小街兩旁點着燭光的銀飾攤越來越多,紅紅的燈籠也齊齊地亮了起來,倒影在水中,撲朔迷離,虛實難分。遠處小巷的點點燈光,就像歷史老人的眼神,悽迷而遙遠。從酒吧中偶爾會傳來激情高昂的音樂聲,不同風格,不同格調。而江面上,那一盞盞被寄予了希望和祝福的河燈,默默地流向遠方……

鳳凰的夜更像是一個恬靜的姑娘,吸引着你漸漸地漸漸地向她靠近。匆匆的腳步尋覓不到她,浮躁的心情體會不了她,只有一顆平靜的心沉浸其間,才能觸碰到她的靈魂深處。人的一生總要有這樣一次旅行吧,不用急數歸期,沒有現實的牽絆,全心全意享受旅行中的每一刻。

就這樣迷醉在古鎮的夜晚,看也看不夠,賞也賞不完,直到最後曲終人散。

鳳凰―個平和而又帶有韻味的古城―個在民歌和民俗中漸漸老去的古喊,―個在月色中流淌着美麗傳說的古城。

鳳凰,它是用每一面老牆、每一塊青石板以及每一座青山、每一彎流水、每一艘小船,還有一些人物命運構成的一座讓人魂牽夢縈的邊城……

鳳凰於更多的人來說更像是一個過去的故事,一個滿載美麗與哀愁的故事,她在歷經了數百年風吹雨打後,在歲月的沉澱打磨中漸漸有了靈性。

鳳凰是朦朧的,是充滿詩意的。我帶着對鳳凰的美好回憶,彷彿穿越時空一般,一下從一個古老而寧靜的過去回到了繁華的現實生活當中。或許,浮躁的心是體會不了真實的鳳凰古城,也許只有一顆寧靜的心沉浸在其中,才能觸摸到鳳凰那古老而神祕的靈魂。

鳳凰,多年後,我早已不是當初的我,而你,依舊是不變的你。

青衫百步,人聲已盡。我仿若還沉浸在千年前的午夜,狗吠、煙雨、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