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教案兩課時

邊城描寫的湘西,自然風光秀麗、民風純樸,人們不講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相互友愛。外公對孫女的愛、翠翠對儺送純真的愛、天保兄弟對翠翠真摯的愛以及兄弟間誠摯的手足之愛,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農業文明的傳統美德。下面我們爲你帶來《邊城》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邊城》教案兩課時

《邊城》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沈從文描繪的湘西風土人情。

2、感受沈從文小說的語言特色。

3、走進作者構築的善與美的理想世界,體會人性之美。

二、重、難點

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和細緻含蓄的心理刻畫。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鳳凰之子――沈從文(1902――1988)

1.湘西少年:

我不瞭解家中爲什麼只要我讀書,不讓我玩。我自己總以爲讀書太容易了點,把認得的字記記那不算什麼希奇。最希奇處應當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分習慣下所做的一切事情。爲什麼騾子推磨時得把眼睛遮上?爲什麼刀得燒紅時在水裏一淬方能堅硬?爲什麼雕佛像的會把木頭雕成人形,所貼的金那麼薄又用什麼方法作成?爲什麼小銅匠會在一塊銅板上鑽那麼一個圓眼,刻花時刻得整整齊齊?這些古怪事情太多了。

(《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

2.軍旅生涯:1917――1922

一到第二天,各處團總來見司令供辦給養時,同時就用繩子縛來四十三個老實鄉下人。當夜過了一次堂,每人照呈案的罪名詢問了幾句,各人按罪名輕重先來一頓板子、一頓夾棍。有二十七個在刑罰中畫了供,用墨塗在手掌上取了手模。第二天,這二十七個鄉下人就被簇擁到市外田坪裏把頭砍了。(《清鄉所見》)

3.抒情詩人:《邊城》《長河》《湘行散記》《從文自傳》

4.被流放的歌者:

“一切終得變,從大處看發展,中國行將進入一個嶄新時代,則無可懷疑。用筆者求其有意義,有作用,傳統寫作方式以及對社會態度,實值得嚴肅認真加以檢討,有所抉擇……人近中年,情緒凝固,又或因性情內向,缺少社交適應能力,用筆方式,二十年三十年統統由一個‘思’字起步,此時卻必需用‘信’字起步,或不容易扭轉,過不多久,即未被迫擱筆,亦終得把筆擱下。這是我們一代若干人必然結果。”

郭沫若的《斥反動文藝》(載《大衆文藝叢刊》1948年第1輯)。中把沈從文定性爲“桃紅色”作家,並批判道:“特別是沈從文,他一直有意識地作爲反動派而活動着......”

“我”在什麼地方?尋覓,也無處可以找到。我“意志”是什麼?我寫的全是要不得的,這是人家說的......我終得犧牲。我不向南行,留下在這裏,本來即是爲孩子在新環境中受教育,自己決心作犧牲的!應當放棄了對一隻沉船的希望,將愛給予下一代。(1949年初致夫人張兆和的信)

1949年的春節剛過去幾天,早晨,他開始實現這一悲壯的舉動,被兒子制止了。兒子走後,他又用幾種方法尋求解脫,幸好在清華大學讀書的小舅子張中和及時來到沈家,解救了他。或許是天道未泯,一代大師本不該如此離開人世;也許是天意輪迴,中國的文物研究註定需要此人。不管怎樣,沈從文僥倖逃過了這次命運的劫難。在我看來,這是他個人之幸,更是國家之幸。

在醫院,他仍然處於極度的精神錯亂中,把戴着口罩的醫生認定爲僞裝的迫害者。出院後,不斷有朋友來看他。隨着時間的流逝,他慢慢從紊亂中解脫出來,變得安靜了。

一和好的音樂對面,我即得完全投降認輸。它是唯一用過程來說教,而不是以是非說教的改造人的工程師。一到音樂中我就十分善良,完全和孩子們一樣,整個變了。我似乎是從無數回無數種音樂中支持了自己,改造了自己,而又在當前從一個長長樂曲中新生了的。(1949年9月20日致夫人的信)

正是音樂的滋潤,心靈豁然洞開,沈從文已領悟到了生命的深層內涵:“生命在發展中,變化是常態,毀滅是常態。生命本身不能凝固,凝固即近於死亡或真正死亡。惟轉化爲文字,爲形象,爲音符,爲節奏,可望將生命某一種形式,某一種狀態,凝固下來,形成生命另外一種存在和延續……”(《沈從文別集·抽象的抒情》)

巴金在《懷念從文》中充滿感情地寫道:“我還記得兆和說過,火化前他像熟睡一般,非常平靜,看樣子他明白一生在大風大浪中已盡了自己的責任,清清白白,無愧於心。他的確是這樣。我多麼羨慕他!可是我卻不能走得像他那樣平靜,那樣從容,因爲我並未盡了自己的責任,還欠下一身債。我不可能不驚動任何人靜悄悄離開人世。”終有一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5.甜酒·苦酒――沈從文的愛情生活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沈從文

在中國公學,這個潦倒的書生開始了漫長的'求愛歷程。沈從文跟得很緊,追得很累,而張兆和只是沉默。在肯定沈從文是個好人的同時,張兆和對他竟是毫無感覺。儘管對沈從文連篇累牘的情書不勝其煩,還是個孩子的張兆和卻找不到適當的辦法拒絕沈老師的熱情。她以爲沉默是最好的拒絕方式,因而對沈從文的求愛信照例不復。可沈從文不管這些,依舊勤快地寫他的情書。

“‘萑葦’是易折的,‘磐石’是難動的,我的生命等於‘萑葦’,愛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望到北平高空明藍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給我的影響恰如這天空,距離得那麼遠,我日裏望着,晚上做夢,總夢到生着翅膀,向上飛舉。向上飛去,便看到許多星子,都成爲你的眼睛了。”

沈從文曾跟張兆和說:“如爸爸同意,就早點讓我知道,讓我這鄉下人喝杯甜酒吧。”等父親同意了自己的婚事後,張兆和即拍電報給沈從文:“鄉下人,喝杯甜酒吧。”

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生於湖南鳳凰縣;1992年,沈從文的骨灰由其家人護送回故鄉鳳凰,一部分安葬於聽濤山下,一部分灑向沱江清溪之中……

二.大師經典――《邊城》

1.故事梗概:

在湘西風光秀麗、人情質樸的邊遠小城,生活着靠擺渡爲生的祖孫二人,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壯,孫女翠翠十五歲,情竇初開。他們熱情助人,純樸善良。兩年前在端午節賽龍舟的盛會上,翠翠邂逅當地船總的二少爺儺送,從此種下情苗。儺送的哥哥天保喜歡上美麗清純的翠翠,託人向翠翠的外公求親,而地方上的王團總也看上了儺送,情願以碾坊作陪嫁把女兒嫁給儺送。儺送不要碾坊,想娶翠翠爲妻,寧願作個擺渡人。於是兄弟倆相約唱歌求婚,讓翠翠選擇。天保知道翠翠喜歡儺送,爲了成全弟弟,外出闖灘,遇意外而死。儺送覺得自己對哥哥的死負有責任,拋下翠翠出走他鄉。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擔憂,在風雨之夜去世。留下翠翠孤獨地守着渡船,癡心地等着儺送歸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2.愁人的美麗:溫暖而哀傷

我坐在後艙口稀薄日光下,向着河流清算我對於這條河水這個地方的一切舊帳。原來我離開了這個地方已十六年。想起這一堆倏然而來飄然而逝的日子,想起這堆日子中所有人事的變遷,我輕輕的嘆息了好些次。……“望着湯湯的流水,我心中好象忽然徹悟了一點人生,同時又好象從這條河上,新得到了一點智慧。的的確確,這河水過去給我的是‘知識’,如今給我的卻是‘智慧’。山頭一抹淡淡的午後陽光感動我,水底各色圓如棋子的石頭也感動我。我心中似乎毫無渣滓,透明燭照,對面前萬象百物,對拉船人和小小船隻,一切都那麼愛着,十分溫暖的愛着。我的情感早已融入這第二故鄉一切光景聲色裏了。我彷彿很渺小很謙卑,對一切有生無生似乎都在向我伸手,且微笑的輕輕的說:‘我來了,是的,我依然和從前一樣的來了。我們全是原來的樣子,真令人高興。你,充滿着牛糞和桐油氣味的小小河街,……很可喜的是我們還互相認識,因爲我們過去實在太熟悉了’。”(《湘行散記·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他深深感受到的東西,竟如刻骨銘心一般並且頑強地滲透在他的《邊城》等作品之中。他對那些不能真正體味他作品的“城裏人”說:“你們能欣賞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後蘊藏的熱情忽略了;你們能欣賞我文字的樸實,照例那作品背後隱伏的悲痛也忽略了。”他的作品背後卻又有着極現實又極恆定的東西。這些東西,是一些人生的基本形式和人類的基本生存狀態。比如說隔膜。沈從文小說的表面生活是平和的,溫情脈脈的(《邊城》嘸終處在一派淳樸之氣中)。然而這淳樸之氣下面,卻是深深的隔膜(幾乎是“存在主義”的隔膜)。順順與二老的隔膜,二老與大老的隔膜,二老與翠翠的隔膜,二老與老船伕的隔膜,老船伕與順順的隔膜,老船伕與翠翠的隔膜,翠翠與整個世界的隔膜(甚至對她自己都有隔膜)……註定了一切都將在悲劇中了結(一種比啼哭與嚎叫深刻得多的悲劇)。沈從文以爲朱光潛先生對他所作的斷語最在本質上:深心裏,是個孤獨者。這種孤獨感散發在《邊城》的字裏行間。《邊城》,這“邊”字,就有了一絲孤獨。作品一開頭:“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這孤獨便又深了點。那獨立山頭的白塔,那類似於“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渡口景象,那一幅幅黃昏與夜晚的悽清幽遠的景色……無一莫把孤獨託現出來。作品背後,是一個無底的企盼(張德蒂的雕塑《邊城》以翠翠的盼望做畫,極傳《邊城》之神)。

  第二課時

一. 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的簡單介紹,爲我們瞭解“邊城”做了一點鋪墊工作。但對一部可以稱之爲偉大的作品來說,我們所做的僅僅是個開始。一部偉大的作品是要用盡一生去閱讀、體會、沉思,使我們在生命歷程的每一個瞬間都有一盞心靈之燈相伴左右。今天,我們繼續前路,通過對所選部分做出簡要的分析來聆聽大師。

二. 佈置問題

(一)寫了什麼

1.閱讀預習提示,指出小說“寫了什麼”?

明確:以“愛”爲中心,圍繞一個“愛”字展開一件件故事。

2.課文中體現了哪些“愛”?

明確:祖孫之愛;男女之愛;兄弟之愛。

3.這些“愛”中所突出的是:翠翠與天保兄弟的愛情。

(二)怎樣寫的

1.以翠翠的心理活動爲線索,劃分情節脈絡。

明確:翠翠心中的淒涼——翠翠的父親、母親——翠翠的夢——爺爺上城——爺孫談“唱歌”——翠翠愛聽“歌”

2. “薄薄的淒涼”――隱約的內心波動,無法勃發。

“胡思亂想”――擺脫不掉的情思,莫名其妙。

“忽然哭了”――無處言說,人情質樸。

心上沉重――入情漸深

輕颺的夢――愛有所屬

夢外人生――儺送的愛

柔軟的蘆管――翠翠的愛

又摘虎尾草――心有所屬

3.什麼樣的愛

明確:純淨 平等 真摯 自然……似乎是超越人間,可又是深埋在每個人內心深處,誰不希望一場純淨的愛情。

比較: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上邪》

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爲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子夜歌》

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想聞散喚聲,虛應空中諾。

《簡·愛》:“你以爲我窮、不美,我就低你一等?你錯了。我們是平等的。就像我們同樣穿行過墳墓,同樣站在上帝的腳跟前,我們是平等的。因爲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簡這樣對羅切斯特說。

《呼嘯山莊》:(凱瑟琳在與女僕交談):“我在這世上最大的苦惱,就是希克厲的苦惱;他的每一個苦惱,從剛開頭,我就覺察到,切身感受到了。我生命中最大的思念就是他,即使其它一切都毀滅了。獨有他留下來,我依然還是我。假使其它一切都留下,獨有他毀滅了,那整個宇宙就變成一個巨大的陌生人,我就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

《大話西遊》:曾經有一分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不用再猶豫了!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花樣年華》:那些消逝了的歲月,彷彿隔着一塊,積着灰塵的玻璃,看的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懷念着過去的一切;如果他能衝破那塊積着灰塵的玻璃,他會走回早已消逝的歲月。

4.祖孫之愛:

關懷:祖父對翠翠無時無刻的掛懷;翠翠對祖父的依靠

5.兄弟之愛:

尊重:競爭

總結:

柔情似水,這裏,柔情是一種最高貴也最高雅的情感。作者用最出神的筆墨淡然寫出一份柔情,對現實進行過濾或裁剪,或根據心的幻想去營造一個世界。我們要用最細膩的心靈體味着它,讓我們一起去感應,去享受。所有的一切是那樣的美好而溫暖,它讓浮躁的人心慢慢沉靜下來,乾淨起來,敞亮開來……

但當你合上書本,世事紛沓而來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閱讀《邊城》的那個場景那個瞬間是那樣的不真實,彷彿是一段偷來的並不屬於你的時光……於是,你搖搖頭,笑了。

《邊城》的意義:這美好的柔情也許只能存在於古老的湘西,那偏遠的邊地;這美好的柔情深埋在每個人的心底,那心中的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