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引導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它既是一首邊塞詩,又是一首送別詩,表現了送友惜別的深情。詩情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拼音版。

bái xuě gē sòng wǔ pàn guān guī jīng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cén cān

岑參

běi fēng juàn dì bái cǎo zhé , hú tiān bā yuè jí fēi xuě 。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hū rú yī yè chūn fēng lái , qiān shù wàn shù lí huā kāi 。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sǎn rù zhū lián shī luó mù , hú qiú bù nuǎn jǐn qīn bó 。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jiāng jūn jiǎo gōng bù dé kòng , dōu hù tiě yī lěng nán zhuó 。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hàn hǎi lán gān bǎi zhàng bīng , chóu yún cǎn dàn wàn lǐ níng 。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zhōng jūn zhì jiǔ yǐn guī kè , hú qín pí pá yǔ qiāng dí 。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fēn fēn mù xuě xià yuán mén , fēng chè hóng qí dòng bù fān 。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lún tái dōng mén sòng jūn qù , qù shí xuě mǎn tiān shān lù 。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shān huí lù zhuǎn bù jiàn jūn , xuě shàng kōng liú mǎ xíng chù 。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作者簡介】

岑參(cén shēn) (約715年—770年)唐代詩人,原籍南陽(今屬河南新野),遷居江陵(今屬湖北)。漢族,荊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去世之時56歲,是唐代著名的邊塞 詩人。其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

【人物生平】

岑參 (cén shēn)出身於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於同代的高適齊名並與高適並稱“高岑”.他父親兩任州刺史,但卻早死,家道衰落。他 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獻書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遊河朔。744年(天寶三載)也就是三十歲時中進士,授兵曹參軍。749年(天 寶八載),充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751年回長安。754年又作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亂後,757年(至德二 載)纔回朝。前後兩次在邊塞共六年。他的詩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邊塞苦,豈爲妻子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說:“側身佐戎 幕,斂任事邊陲。自隨定遠侯,亦着短後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幽並兒。”(《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可以看出他兩次出塞都是頗有雄心壯志的。他回 朝後,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以後轉起居舍人等官職,766年(大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以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

【詩歌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送別詩。開始寫西北早雪,來勢突然。接着寫邊塞奇寒的感受。再寫戈壁灘上冰雪封凍的壯闊景象。以下由近及遠,層層描繪:從營帳內的筵席,寫到轅門外的暮雪和凍住的紅旗;從東門送別,寫到武判官遠去。全詩以雪景襯托送別,在送別中描繪雪景,表現對友人的真摯感情,勾畫西北的壯麗風光。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歸京”點明本詩是雪中送別。本詩是岑參的代表作之一,他寫出了西北的奇寒,抒發了雪中送客的深摯友情及因友人返京而產生的惆悵之情。

杜甫說:“岑參兄弟皆好奇”。讀此詩,處處不要忽略一個“奇”字。

此詩開篇奇突。未及白雪而先望風聲,“北風捲地”四字,妙在由風而見雪。“白草折”顯出風來勢猛。八月秋高,而北地已漫天飛雪。“胡天八月即飛雪”,一個“即”字寫出由南方來的人少見多怪的驚奇口吻。

塞外苦寒,北風一吹,大雪紛飛。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比擬“北風”使雪花飛舞,比喻極爲新奇貼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僅寫出了“胡天”變換無常,大雪來得急驟,而且再次傳出了詩人驚喜好奇的神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頗富有爛漫色彩。梨花盛開,那雪白的花不是一朵一朵,而是一團一團,花團錦蔟,壓枝欲低。春風吹來梨花開,竟至“千樹萬樹”,重疊的修辭表現出景象的繁榮壯麗。詩人將春景比冬景,尤其將南方春景比北方冬景,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造境俱稱奇絕。

以寫野外雪景作了漂亮的開端後,詩筆從帳外寫到帳篷內。那片片飛“花”飄飄而來,窗簾入戶,沾在幕幃上慢慢消融……“散入珠簾溼羅幕”一語承上啓下,轉換自然從容,體物入微。“白雪”的影響侵入室內,“狐裘不暖”,“錦衾”也只覺單薄。勇武的邊將,居然拉不開角弓;“都護鐵衣難着”。這四句,表現了邊地奇寒,將士的苦寒生活。但從“白雪歌”歌詠的主題而言,它們通過人的感受,通過南方人視爲反常之事,寫天氣的奇寒,寫白雪的威力。詩人對奇寒津津樂道,使人不覺其苦,反覺寒得有趣。這是詩人“好奇”個性的表現。

場景移到帳外,延伸向廣遠的沙漠和遼闊的天空。“瀚海闌干千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二句以誇張筆墨,氣勢磅礴地勾出瑰奇壯麗的沙塞雪景,又爲“武判官歸京”安排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如此酷寒惡劣的天氣,長途跋涉將是艱苦的。“愁”字對離別分手作了暗示。

於是寫到中軍帳置酒飲別的情景。如果說以上主要是詠雪而有寄情,以下則正寫送別而以白雪爲背景。“胡琴琵琶與羌笛”,並列三種樂器而不寫音樂本身,間接傳達一種急管繁弦的場面。這些邊地的器樂,對於送者能觸動鄉愁,於送別之外別有一番滋味。

送客送到輪臺東門,儘管依依不捨,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看着“雪上空留”的馬蹄跡,他想些什麼?結束處,有悠悠不盡之情。

充滿奇情妙思,是此詩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捕捉邊塞奇觀,筆力矯健,有大筆揮灑(如浩瀚二句),有細節勾勒(如“風掣紅旗凍不翻”),有真實生動的摹寫,也有爛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現了邊地瑰麗的自然風光,充滿濃郁的邊地生活氣息。全詩融合着強烈的主觀感受,在歌詠自然風光的同時表現了雪中送人的真摯情誼。

【思維訓練】

1. 下列句子朗讀停頓節拍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D )

A.忽如/一夜/春風來

B.須晴日,看/紅裝/素裹

C.中軍/置酒/飲歸客

D.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2. 下列句子中帶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C )

A.風掣紅旗凍不翻 (牽曳)

B.稍遜風騷 (差 )

C.都護鐵衣冷難着 (忍受)

D.分外妖嬈 (特別)

3. 對修辭判斷有誤的是( A )

A.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對比)

B.原馳蠟象 (比喻)

C.欲與天公試比高 (擬人)

D.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喻、誇張)

4,解釋下列句中的加點詞。

①狐裘不暖錦衾薄。 ( 被子 )

②瀚海闌干百丈冰 ( 縱橫散亂的樣子,這裏意爲遍地 )

5,辨別下面詩句中加點詞的差異。

①一片白雪的讚歎。 ( 雪一樣的 )

②胡天八月即飛雪。 ( 雪花 )

③雪上空留馬行處。 ( 雪地 )

6,展開想象和聯想,再現所描繪的情景。

①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 略 )

②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略 )

7. 用一、二句話概括詩的中心意思。

《白雪歌》以雪天送別爲題,描寫塞外雪天特有的風光,表達對友人依依惜別之情。

8.本文以什麼爲線索?表現了哪四個場景?

雪。 送別前;餞別時;臨別時;送別後。

9.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表現了邊塞生活的哪些方面?

寫出了邊塞風雪中軍營生活的寒苦。

10,找出送別過程中表示地點轉移的詞。它們有什麼作用?

“中軍”“轅門”“輪臺東門”,表現了作者對友人慾別還留,依依不捨的深情。

11,最能表現作者對友人惜別深情的是哪兩句?請說明理由。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詩人目送友人遠去,雪地上只留下馬蹄的印跡。這說明詩人捨不得友人的離去,心裏異常失落,非常牽掛友人。

12.詩中比喻描寫雪後景色,寫得奇偉壯麗、春意盎然的千古名句是哪兩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