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閱讀題及答案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客中送客之情,但並不令人感到傷感,令人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閱讀題及答案,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閱讀題及答案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6.題目中的“      ”表明了這首詩的體裁。(1分)

解析:如果你一直比較注意文體的話,如果你喜歡一字一字地解析的話,如果你肯照搬xx參考的話,你絕對很高興。《馬說》、《陋室銘》、《陳涉世家》、《出師表》、《茅屋爲秋風所破歌》……表明體裁的東西還是蠻明顯的嘛。

參考答案:“歌”。(“白雪歌”)

7.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道:“春天來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開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位同學引用岑參詩句是否恰當?爲什麼?請說明理由。(2分)

解析:這是哪位同學的作文呢?這是我最想知道的。

還是先看參考答案吧。“本題爲開放性試題,學生給出判斷,理由陳述合理即可。答案示例:不恰當。學生引用岑參詩句後,整個句子就構成這樣一種比喻關係:‘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開’像‘很多樹開滿了梨花’,不合比喻要求;‘春天來了’已是事實,後面又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前後矛盾(違背邏輯)。此外,‘梨花、杏花、桃花’與詩句中單一的‘梨花’照應不周。”

參考答案:見解析。

8.下面哪一項與“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句在寫法和表達的情感上最爲接近?(2分)

A.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C.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D.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解析:讀題需謹慎:①“寫法和表達的.情感上”,②“最爲接近”。①裏有兩點:寫法上、表達的情感上。小心駛得萬年船。

參考答案:A。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客中送客之情,但並不令人感到傷感,令人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對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壯美的畫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見到了梨花盛開的繁榮壯麗之景。心中的喜悅可想而知。“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爲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在詩中的末尾,處處體現了留戀之情,送客送到路口,這是輪臺東門。儘管依依不捨,畢竟是分手的時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麼走啊!路轉峯迴,行人消失在雪地裏,詩人還在深情地目送。這最後的幾句是極其動人的,成爲此詩出色的結尾,與開篇悉稱。

此外,這首詩寫的是軍幕中的和平生活。一開始寫塞外八月飛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樹萬樹梨花作比喻,就給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的感覺。詩中寫軍營的奇寒,寫冰天雪地的背景,寫餞別宴會上的急管繁弦,處處都在刻畫異鄉的浪漫氣氛,也顯示出客中送別的複雜心情。最後寫歸騎在雪滿天山的路上漸行漸遠地留下蹄印,更交織着詩人惜別和思鄉的心情。把依依送別的詩寫得這樣奇麗豪放,正是岑參浪漫樂觀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