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特色分析

唐人的送別詩,膾炙人口的佳作可謂多矣,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塞外如此壯美的雪景與戀而不悲的別情融爲一體,實屬罕有。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推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特色分析,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藝術特色分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邊塞詩,詩人以邊塞風光爲背景,以漫天大雪爲主線,寫盡了環境的奇寒、軍人的豪邁、戰爭的殘酷。這也是一首送別詩,詩人融情於景,把對友人的留戀、擔擾、關懷、欣羨等情感抒發得淋漓盡致,寫出了男人的豪氣,更寫出了文人的浪漫。詩人詠雪手法的多樣性,爲後人詠物抒懷提供了典範。

一.對比凸顯雪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從時間上看,才農曆八月就北風呼嘯,把堅韌的白草也吹斷了。接着,詩人從地域上進行對比,在南方還是丹桂飄香的季節,“胡天”已經風捲大雪,漫天飛舞,突出了塞外的奇寒。“八月飛雪”,從時間和空間爲下文的送別提供的廣闊的場景。“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也是對比,這是從色彩和氣味上進行對比,對比出的是南方人的小資情調,而“八月飛雪”對比出的則是北方漢子的粗獷豪邁。

二.細節描摹雪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此句是神來之筆,細膩描摹了雪花輕盈地飄進掛着珠簾的羅幕內,慢慢融化,打溼了羅幕的情態,並將筆觸從壯闊冷酷的外景逐步移到了狹小熱烈的內景。

雪溼羅幕是實寫,刻畫細緻入微,後一句則是虛寫,狐裘錦衾也難以禦寒,更不用說鐵衣鎧甲令人寒冷難當了――戍邊將士的苦寒生活讓人如臨其境。

三.比喻美化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是膾炙人口的詠雪名句,詩人以“春風”使梨花盛開喻北風使雪花飛舞,令人回味無窮:一是時空的'穿越――雪花是冬天的愛物,梨花是春天的頭飾,兩者在時間上有較大的跨度;同時,塞外的雪景和江南的春景在空間上也相隔數千裏,時空距離如此巨大,爲讀者留下了遼遠的想象空間。二是感官的錯位,梨花盛開,壓滿枝頭,與雪壓冬林的景象極爲神似。“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美意境,不僅給人以視覺的美感,而且似有清香撲鼻,令人目不暇接。三是內心的驚喜,一般的梨花,是陸續開放的,有一個過程,而詩中的梨花,則是突然的“忽如一夜春風來”,讓人眼前一亮。這是一種驚異的發現,讓讀者有爲之一振之感。四是冬天的溫暖――詩句創設的梨花滿樹、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顯奇寒,幾乎使人忘記奇寒而內心感到喜悅與溫暖。五是精神的昂揚,詩句中洋溢着詩人高昂的樂觀主義精神,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表現出這種化苦爲樂、積極向上的樂觀情懷,才能寫出這樣的千古名句。

只這一奇妙的比喻便足以成就該詩的不朽。

四.誇張勾勒雪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這一句大筆勾勒:大雪覆蓋的沙漠荒原一片冰封,低垂的天幕陰雲密佈。上句寫地上之雪,下句寫天上之雲,天地間構成一幅立體的凝重的邊塞圖景。“百丈冰”、“萬里凝”用了誇張手法,從大處着眼,與下文帳中的“胡琴”、“羌笛”細處落筆相得益彰,爲送行的酒宴增添了悲壯與豪情。

“愁雲”籠罩下的“瀚海”也構成了高遠的意境,奇寒無比,常人難以忍受,暗寓着對友人此行的深深擔擾。

五.烘托映襯雪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漫天大雪中,鮮豔的軍旗爲茫茫雪原透射出一種生命的活力,衝擊着詩人激越的情懷。凍結在空中的紅豔旗幟,在白雪中極有視覺衝擊力。在暮色蒼茫之中,皚皚白雪映着一面鮮豔的紅旗,烘托出了一種熱烈而悲壯的氣氛。在常人眼中,紅旗都是獵獵飛揚的,眼前“風掣”、“不翻”的紅旗將白雪襯托得令人肅然起敬,心潮澎湃。

六.留白回味雪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多數人讀到這一句自然會想到“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一句,因爲這兩句詩都運用了留白的手法。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目送着友人在自己的視線中慢慢消失,久久不忍離去,佇立不動。

其實,若將此句與同樣寫雪的“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相比照,更能撩撥出讀者的情思。因爲“雪擁藍關”,所以不能也不敢“前”,而友人明知“雪滿天山路”,旅途漫長而多險,卻義無反顧的走了,我們不難揣摩久久佇立在雪中的詩人的內心:我的好兄弟,你什麼時候到達京城?你能夠到達京城嗎?你回到了京城後我們何時才能相見?……

《白雪歌》一詩中豐富多彩的寫雪手法,將漫天大雪吟詠得搖曳多姿、熠熠生輝。

唐人的送別詩,膾炙人口的佳作可謂多矣,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塞外如此壯美的雪景與戀而不悲的別情融爲一體,實屬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