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能力作文合集八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創新能力作文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創新能力作文合集八篇

創新能力作文 篇1

一.指導學生學會觀察

小學生的作文要以學生自己的生活爲源頭,利用所學的語文基礎知識藝術地再現生活及客觀的社會現實。這就要教給學生該如何作文,指導學生要作文首先學會做人,做生活的有心人,時時處處留意身邊的人、事、物。纔是使學生作文課上有話可寫。人人都有豐富的情感,生活中的小事情都會引起內心深處的波動。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酸甜苦辣或某種事物給自己的感官所帶來的喜怒哀樂,一吐爲快。如此作文內容有真情實感,語言文字的表達生動鮮活,不做作,心裏怎麼想筆下怎樣寫,揮灑自如的我手寫我心。

二.指導學生學會立意

作文要學生面對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感受,超出常人之見創一條新思路。例如:我讓六年級(1)班的學生寫一篇以《我的家鄉》爲題目的作文。大多數學生寫家鄉的山、樹、草、風土人情等,可是豆玉婷同學卻獨出心裁,並沒有寫引人注目的事和景,她卻寫了村前的公共廁所的變化烘托出家鄉的變化。與其他學生的作文相比,這就是一種別開生面的新。

三.指導學生語言表達的方式

學生作文語言的表達要掌握熟練的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再適當的運用修辭手法,通過大腦思維的反覆錘鍊,改動一個字感動一座樓,作文的語言清新、準確、表現力強能增添文采,突出作文的主旨、明晰作文的思路,這樣的作文能給人以全新的感覺。

四.指導學生學會口頭作文

作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提高作文的能力。小學生作文訓練課本的安排是從從說到寫的過程,先進行口語交際再把口語交際的內容寫成作文。說的過程中要注意謀篇佈局和語言的表達,好的地方別的同學取長補短,循序漸進。

例如:六年級(1)班,魏苗苗的《第一次炒雞蛋》。今天,我爸爸、媽媽都不在家,我就看《封神英雄》這部電視劇,看完電視劇我感到肚子裏空蕩蕩的。我就找吃的,可是什麼也沒有找到。唉!該怎麼辦呢?我想:炒幾個雞蛋吃吧!我在廚櫃子裏拿出來了幾個雞蛋便打在碗裏,再在碗放上鹽用筷子把雞蛋青和蛋黃攪拌均勻之後,就把鍋燒熱倒了一點青油。等鍋裏的油熟了就把雞蛋倒進鍋裏拿鏟子翻了一會兒就剷出來放在進碗碟子裏。我嚐了一口,哇!真好吃啊!

創新能力作文 篇2

作文貴在創新。創新是作文的生命線,是寫作永恆的話題。“尋人所未尋,想人所未想,用人所未用,寫人的所未寫。”關鍵就是寫出極具個性的作品來。如何創新?一般來說,可以從立意、選材、構思、寫法、語言上力求突破。

1、選材、立意創新

有同學說,這談何容易,我們中學生的作文材料已被大寫特寫一空,已無新意可言。人不可以每天重複地生活,生活中不是沒有美,只是在於你有沒有一從發現的眼睛。例如寫老師的題材可謂“歷史悠久”,第一個寫老師辛勤備課改作業到深夜、堅持帶病上課的有新意,第一個寫老師勇於教改、和學生如朋友般親密相處的更有新意。選材如何創新?選材往往是和立意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應該引入時代活水,從小處切入,將鮮活的社會生活和時代話題寫進作文裏,這樣纔會使文章呈現出一種清新撲面的氣象。例如寫社會見聞,有位同學寫在公共汽車上一位年輕的女售票員接受了農民的幾個鴨梨而無視規章制度,諷刺了社會上的一些不正之風真是無孔不入。事情雖小,卻很有感觸。再如寫家庭生活,一位同學寫的《幸福拴在老鼠的尾巴上》,敘述了一位父親利用電腦巧妙地與女兒溝通,並以“網友”的身份藉機引導、教育的事情,巧妙地表達出了小作者對幸福的理解和感悟,比同類題材的新穎,不落俗套。

此外意需深掘,材料好比是大地,中心思想是埋藏在地下的金礦和石油,只有向下挖掘,才能找到金礦,打出石油。材料開掘得越深,中心就越明確,文章也就越有意義。同學們在開掘主題時,要在一個材料面前,多問幾個爲什麼,反覆分析研究,並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深掘它的涵義,然後用最有力、最簡潔的方法表現出來。

2、構思、寫法創新

構思體現了材料組織的能力,從所選的材料中確立寫作重點,爲表達中心思想服務,這是寫作的一個基本功。目前,許多中學生在選材之後動筆就寫,缺少思考,分析研究材料,哪些地方最能體現中心的應該詳寫,採用什麼方式來寫?可以採用烘托法、對比法、欲揚先抑法、倒敘法、懸念法等,不要千篇一律平鋪直敘。如一考生的《拜年小記》,寫一位大學生給啓蒙老師拜年,通過老師院中臘梅花的數次描寫,烘托出人物美好的心靈。

作文也可以通過形式來創新。例如日記式、訪談式、求證式、短劇式、書信式、小標題式等,不一而足。如一考生話題作文《“交流”欄目的一次直播》就採用電視節目直播,分析了批評教育和表揚鼓勵教育對學生的不同影響,得出感悟:教育要以表揚鼓勵爲主,同學們應該正確地對待批評和表揚。還有20xx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話題“掌聲”,一位考生以《一道關於“掌聲”的證明題》爲題;山東淮坊話題“比”,有考生擬題《我不是墮落的催化劑——“比”的申辯》;吉林省命題作文《同自己談話》一位考生就擬了三個小標題:同自己的眼睛談話、同自己的性格談話、同自己的心靈談話,設計獨特新穎……

3、語言創新

語言的基本功反映在作文中,往往給閱卷老師所產生的印象差距較大,所以重視作文的語言創新也是取得高分的關鍵之一。語言生動活潑、有個性,例如《港灣》一文中寫媽媽反對我看課外書籍說“我愛魯迅的書,魯迅的書也愛我;媽媽也愛魯迅的書,可魯迅的書不愛她”就極有個性。能將學到的比喻、擬人、對比、對偶、排比等修辭方法適當運用到作文中,也往往叫人欣賞。或能寫出幾句讓人回味、反覆咀嚼的話也別有一番情趣,同學們在寫作訓練中不妨多做一些嘗試。

創新能力作文 篇3

作文是對現實生活中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看法轉變爲書面語言的過程。作文的構成需要學生善於應用語言,掌握詞彙、語式的應用技巧。同時,作文也是當前整個初中階段,語文學科教學體系中關鍵性的構成要素之一。高質量的作文不單單需要對生活進行模擬,還需要豐富對語言運用的實踐。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對於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這一問題備受各方教學人員的關注與重視。從初二階段學生作文學習的現狀來看,最主要的目的在於:通過作文描寫與表達出來的內容或千篇一律,或大同小異,作文無論是從結構還是從模式上來看,都缺乏標新立異之感。爲了能夠解決以上問題,促進學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把握寫作的關鍵,就需要通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爲實現這一目標,要求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指導學生養成寫作生活日記的習慣

初二階段學生大多在寫作上面臨着所謂的瓶頸,特別是對於中心思想明確的作文題目而言,雖然瞭解題目的主旨與立意,但仍然無從下筆,內容的構思相當困難。產生以上問題的最根本性問題在於:寫作找不到可以寫作的材料。產生這一問題的一大關鍵原因在於:在平時所開展的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沒有引導學生掌握積累寫作素材的方式與方法。但實質上,寫作所需的素材是無處不在的,日常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過一定的加工,形成寫作所需的素材材料。之所以學生無法積累素材,根本原因在於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留意生活的細節之處,缺乏對現實生活的細緻觀察。針對這一問題,可以在日常教學中,要求學生堅持寫作生活日記。通過硬性規定的方式,要求學生每天按時上交生活日記,督促學生通過對生活細節的觀察,感悟生活中的細節,不限制寫作的內容,使學生將生活日記作爲感悟的平臺,所感所悟、所思所想都記錄其中。長期堅持這一習慣,學生必定能夠積累相當豐富的寫作素材,解決在寫作中無話可說的尷尬問題。

2、指導學生在模仿優秀範文的基礎之上進行創新

對於無法掌握寫作方法以及寫作技巧的學生而言,利用教師所提供的優秀範文,從模仿開始,能夠培養學生寫作的意識,從而逐漸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但各方對於本措施的實施效果多有不同的見解與看法。主要依據在於:對範文的模仿會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陷入寫作思維的定勢,不自覺的重複他人的語言以及思想,形成的作品也就缺乏個人的獨特性與創造性。但同時,優秀的範圍也是指導學生進行寫作,教會學生寫作防範中最爲直觀與星星的手段,很多時候其價值高於了各種語言上的解釋與說明。爲了能夠使優秀範文對於學生寫作創新能力的提升意識得到進一步的發揮,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是: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爲學生靈活選擇範文作品。所選擇的範文作品不但需要爲學生指點迷津,更需要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激發。在此基礎之上促進學生更加積極的觀察,積極的思考,積極的創新。

3、認同並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的核心在於思維的逆向發散,是從與問題相反的方法入手,展開多方探索與思考,從而形成與一般認知完全不同的全新見解,而掌握這一思維對於促進學生寫作中的創新能力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義與價值。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對學生展開求異思維方面的培養與訓練工作,使學生能夠在有所發展的基礎之上,形成獨立思考,敢於質疑的思維品質。

傳統意義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的思維意識出現限制,無從發展。這樣一來,對於同一作文題目而言,很多學生所描寫的作文內容往往會出現大同小異的問題,這顯然是不利於創新意識的培養的。故而,需要在作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重視對學生求異思維的培養。關鍵性的措施在於: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質疑的方式,引導學生調動思維,促進思維的活躍發展,對問題展開積極的探索,同時,培養學生養成善於提問的習慣,促進學生由思維的變化轉變爲智能層面的發展。引導學生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的限制,對同一問題從不同角度入手進行思考,最終引導學生掌握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與方法。

4、善於利用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

有關研究中指出:在作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對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資料的靈活應用,使學生的眼見更加的開闊,創新能力得到保障。網絡資源的一大特點就在於其豐富性與多樣性。通過對網絡多媒體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設置各種虛擬性的場景,並將這些場景元素成功應用於作文教學以及學生的寫作過程當中。更加關鍵的一點是:通過對網絡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應用,學生能夠活動感官上的刺激以及相當豐富的情感體驗,對於促進學生在寫作過程當中,創作靈感的激發而言意義重大。除此以外,網絡多媒體平臺也爲學生提供了信息溝通與交流的平臺,寫作中對於素材,對於情感體驗的交流更加的及時與有效,從而在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方面意義相當顯著。

5、結束語

大量的教學實踐工作經驗認爲:在初中語文教學體系當中,從作文教學的角度入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最根本目的與要求在於:打破學生在完成作文過程當中的思維定勢與習慣,改變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對發散式思維的靈活應用,鞏固對問題的認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出發,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入的觀察與思考,在生活中重視對素材的積累,最終使學生對於作文的構思更加的巧妙與新穎。本文主要針對在初二階段作業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在教學實踐中加以應用。

創新能力作文 篇4

有創造力、有創新精神是21世紀人才最重要的品質。創造力是最好的能力。寫作作爲一種精神勞動,具有顯而易見的創造性。沒有創新的作品,讀起來是老生常談,味如嚼蠟;具有創新精神的作品纔會膾炙人口、引人入勝。搞創作就是搞創新之作,用作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那麼,我們如何進行這項工作呢?

一、破思維定勢,立創新意識

在美國的許多華人學者認爲:中國學生學習刻苦,書本知識掌握得好,但動手能力差,創新精神不足。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歸根結底是由我們的教育思維習慣和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造成的,因而扼殺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強的人能夠進行求異思維。求異思維要求作者在審題、立意、構思的過程中,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使思維沿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發散,得出新奇而較正確的結論。

二、加強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搞好創新

作文是思維的再現,一切作文訓練實質上就是思維訓練,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呢?

1.養成逆向思維的習慣。

即從題目、內容要求的相反方向去思考,一反傳統做法,想出與之相對或相反的觀點。比如寫《靜靜的夜晚》這篇作文,如果從正面思考,是很難下筆的。夜晚靜靜的,萬籟俱寂,有什麼好寫的呢?但是如果能運用逆向審題,眼前立即就會變得明亮起來:靜靜的夜晚,大地萬籟俱寂,但是老師在燈下備課,種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長,樹葉在沙沙作響,河水在嘩嘩地奔流,邊防戰士在站崗放哨,公安人員正整裝待發,一個個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維的閘門一經打開,就覺得有寫不完的材料。

2.養成多向思維的習慣。

即從材料或題目的需求多方面去闡述,注意事物的各個方面,從而寫出看問題全面、解決問題有方的好文章。如以“手有五指”爲題寫說理性文章,學生們就從四個角度確立了不同的論點:(1)五指有長有短,衆人千差萬別,辦事不能“一刀切”、一樣要求;(2)手指各有各的用途,我們學習也是一樣,各科課程不能偏廢;(3)一個手指做事難,協同合作有力量,同學之間要互相支持、互相幫助;(4)握筆寫字,小指要自覺站在一旁,同學之間不僅要互助,還要互讓,要看需要、顧大局。還可以採用“同一題目,多種體裁”的方法進行訓練,這類訓練既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思維能力,又訓練了他們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培養想象思維的習慣。

想象是作文的翅膀,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必須善於想象。豐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機盎然、光彩奪目。 比如假設情境式的作文訓練題——《寫字檯上的鮮花》:“早晨,老師一跨進辦公室,只見寫字檯上插着一束鮮花,她將花兒貼着臉龐,情不自禁地問:“這是誰送來的花?”請續寫下去;幻想式訓練題——《太空旅行記》;推測式的訓練題——《第八代電腦》;假想式的訓練題——《三十年後全班聚會》……這些都是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獲得新材料的有效方式。

三、擴大閱讀量,創新有基礎

作文是多種知識的綜合表現,沒有較爲豐富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是寫不出具有深刻思想性、高超藝術性的好文章的。所以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多讀一些自然科學的書籍,應當“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只有“讀書破萬卷”,才能“下筆如有神”。

爲了更好地開展閱讀活動,我們應當這樣做:首先要用好圖書館、閱覽室,讓學生多讀報刊,作好讀書筆記。班級要時常組織讀書交流會談體會,組織故事會、演講會,讓學生鍛鍊口才,交流各自讀書所得;通過辦黑板報、牆報、手抄報、廣播站等形式,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樣學生視野開闊了,知識豐富了,思想活躍了,創新能力強了,學生就會寫出一篇篇思想深刻、手法新穎的佳作來。

四、激發興趣,樂於創新

動機是引起個體活動以滿足個體需要的一種內驅力。葉聖陶說:“寫作文就爲的是寫出自己想說的話。”這裏的“動機”、“內驅力”就是“想說”,就是一種“表達的慾望”,有了內部動力的驅使,才能變“要我寫”爲“我要寫”。

那麼在作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呢?

1.課堂上創設民主、和諧、活潑的學習氣氛。

教師學生要大膽想象,敢於質疑,大膽探究,鼓勵求異思維,活躍學生思維,鼓勵不同觀點的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營造一種百花齊放、熱烈奔放的課堂氛圍。

2.倡導學生寫富有個性的文章。

學生人小,單純直率,天真爛漫,思想上一塵不染,要體現他們的寫作優勢。

3.要採取激勵措施。

既要鼓勵寫作上出類拔萃的學生,也要鼓勵寫文章開頭好或結尾好的學生,既要表揚一個詞用得好或一段寫得好的學生,又要鼓勵選材好或寫作視角好的學生等等,以此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我常用的激勵措施有:選取學生中的佳作登黑板報,編牆報,廣播播放,學生傳閱,班上朗讀,編印《優秀作文選》等。

二十一世紀人才培養的焦點是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只有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能領導和把握科技發展的潮流。作文課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讓我們潛心研究,努力工作,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啓迪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讓一代新人茁壯成長,成爲祖國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之材。

創新能力作文 篇5

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地位,是早已得到大家公認了的。但在近幾年當中,作文卻越來越爲衆多的學生所厭惡,通過調查發現,目前農村初中學生作文存在着下列誤區:

第一、基礎知識掌握不牢。

作文對於學生來講成爲無米之炊。由於各種因素,當前許多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很不夠,基本的詞彙、句式、語法、修辭等等知識是少而又少,一些學生缺少基本的文體知識。

第二、學生的閱讀量太小。

近年來,隨着考試指揮棒的魔力的不斷增大,許多小學老師和家長過於注重考試技巧和能力,學生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去閱讀大量的書籍,更有甚者,個別同學閱讀課外書還被家長或個別老師認爲是不務正業。

第三、個別老師對學生作文的指導存在着偏差。

有的老師認爲,好的學生作文是老師改出來的,因此,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地改,等到改完,學生作文早已面目全非,不是自己的了。也有一些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一個勁地講授寫法,或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或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找出素材,借學生的筆把它寫出來,這樣指導出來的學生作文當然不會有真情實感,不會出現好的作品。

第四、學生缺少寫作的興趣。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學生的寫作基礎差,很少嚐到成功的喜悅,老師又少鼓勵而多批評等等,學生對於作文敬而生畏,只能仰視作文,卻不能積極地進入到作文實踐中去。

第五、學生缺少生活積累。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宗旨和核心,也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和深入。作文教學作爲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本人從事農村初中語文教學20多年,在作文教學中不斷探究,以學生的幾篇作文爲例,認爲培養學生作文創新能力有以下途徑。

一、引導學生閱讀,培養學生勇於創新的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正確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係。作文教學不是空穴來風,閱讀是培養學生作文創新之源,這一點,對農村孩子尤爲重要。學生只有在廣泛的閱讀中,才能挖掘文中的創新因素,加以張揚,進行創新思考,培養創新品質。

一要引導學生多讀、精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讀得多心中有本”,有了本才談得上創新,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重交給學生閱讀的鑰匙,讓學生在圖書室,在班上圖書角(可引導學生每人選取一本心愛的讀物組成)廣泛地閱讀,博採百家之長,爲學生的新發現奠定紮實的基礎。

二要引導學生新發現。廣泛地閱讀會讓學生逐步體會到作家們的創新之處,然而任何一篇佳作,都會帶有作者創新和時代的侷限性。時代的變遷,生活在新時代的學生,必然對此有新的看法,新的觀點,有的發現可能是準確的,有的發現是幼稚可笑的,有的甚至是荒謬的。對此,教師不可譏諷、嘲笑,而應予以鼓勵,並且循循善誘,激發學生對獲得創新成功的渴望。

三要引導學生敢於創新,思貴求異,文貴創新,通過廣泛地閱讀,學生憑藉飛越的想象,甚至變形的誇張,將會使自己的作文別具一格,出奇制勝。比如讀了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有的學生寫了《牛郎超市》;讀了《木蘭詩》,寫下了《花木蘭下海》;讀了《西遊記》,寫下了《銀行裏的保安——孫悟空》,等等,一篇篇離奇的故事,誇張的形象,無不令人耳目一新。

創新能力作文 篇6

1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作文教學中,筆者注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樂於表達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因爲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條件。筆者常常鼓勵學生去寫自己熟悉的生活,寫自己感興趣、原意寫的內容,寫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自己頭腦中想象的事物。同時給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摒棄固定的模式,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想怎麼表達就怎麼表達。鼓勵學生將新的感悟,獨到的見解融入文章中,在作文中彰顯個性,真正寫出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文章。

2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生活中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媳婦難爲無米之炊”,要寫作,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教學中,筆者首先轉變爲寫而讀的讀寫結合訓練方式,將閱讀內容拓展到現實生活的各個方面。並結合閱讀教學,有目的地教給學生有關如何閱讀的方法,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引導學生閱讀大綱要求的中學生必讀名著、詩詞等。其次拓展學生自由閱讀的空間,讓學生自由閱讀一些好的書刊、雜誌,閱讀中記憶一些成語詞語、名人名言等。三是開展一些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比如,定期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讀書經驗介紹,讀書心得交流,讀書演講,朗讀比賽等活動,從這些活動中,留心發現學生的優點,通過多種形式激勵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對於那些閱讀差的學生,給予幫助指導,指定內容讓他們抄寫下來,逐漸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天長日久,學生就“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一個學生在作文中曾經這樣寫到:“讀書,使人思維活躍,聰穎智慧;讀書,使人增長見識,談吐不凡;讀書,使人心曠神怡,如沐春風;讀書,使人眼界開闊,大飽眼福;讀書,使人感悟成熟,體會真諦”。通過大量閱讀,使學生獲得了豐富的書本知識,同時獲得了豐富的間接生活經驗和信息,增強了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使他們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吸納精華,激發了他們無限的創造潛能。力求達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效果。新課標在知識和能力上,要求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徵,力求有創意地表達”。我在作文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閱讀積累,還按照新課標要求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注意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積累生活素材的習慣。引導學生把目光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隨時把紛繁多彩的'生活帶給他們的感悟記錄下來,及時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並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進行整理,便於在寫作時能及時提取寫作材料。

3進行創新作文指導

創新作文是學生綜合運用各種知識和能力的創造性的心智活動,需要教師創造性地指導。那麼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寫出富有個性的創新習作,有效地提高學生作文創新能力呢?

3.1擬題新

創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決於擬題者的指導思想與教學觀念的更新,取決於作文擬題的開拓與創新。在作文教學中,首先在擬題上,儘量少給學生布置命題作文,多讓學生自主命題。即使是命題作文,也要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可以給學生幾個題目供學生選擇。我在給學生出題目的時候,首先考慮命題能不能啓迪學生的思維,能不能讓學生展開聯想,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根據自己不同的認識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與思考。其次,命題時,從發展學生個性方面着手。在作文教學中,我首先考慮的是學生在興趣愛好、思想認識、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別。如果學生實在不感興趣,可以選自己感興趣的材料,自己命題自己寫。這樣,命題、自命題的作文形式,爲每個學生展示他們的個性和成長提供了機會,從而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發展。

3.2形式新

所謂形式新,就是要求學生體裁自由選擇。我從每年的中考滿分作文裏,精選一些優秀的作文,讓學生學習模仿。現在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體裁,不同的表達形式,從人或者物的角度去敘述,去議論。比如小小說、寓言、詩歌、日記式、會議記錄、倡議書、廣告啓事、成果報告、課本劇等等。有時寫記敘文,學生最喜歡寫成小劇本的形式;有時用小標題的文章結構;有時變換爲書信式;有時運用問答式。日記和書信,都採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學生可以隨心所欲抒發真情實感。

3.3內容新

創新作文,本身就是創造性的活動,需要新穎的材料作基礎。那麼,生活就是我們作文材料取之不盡的源泉,我要求學生把生活中搜集、整理的材料,進行想象發揮,充分而準確地提取源於生活的素材。

3.4語言新

在創新類作文中,語言本身的魅力是成功的關鍵。在作文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在語言上力求新,要用那些鮮活新穎的語言,要用那些具有時代特色的語言。讓學生從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用修辭、意蘊深厚等方面下功夫。並且在指導學生平時的作文訓練中有意識地借鑑和模仿中考滿分作文,反覆修改錘鍊。通過訓練,在學生的習作中,逐漸顯現出許多新穎的語言。

3.5要求學生抒寫真情實感,亮出自我風采

作文是反映學生情感的一個載體。創新作文既要有豐富的想象,還要寫真情實感。真情實感是作文的生命核心,也是個性化作文的基石。只有真情實感,塑造真我,才能打動讀者。生活是作文的活水源頭,同樣的生活內容,不同的學生就會有不同的寫作內容和情感體驗。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教師要站在教育發展的角度,用發展的眼光審視創新作文的寫法,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把生活材料變爲課堂創新作文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多讀書,勤觀察,掌握創新作文教學的新理念,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進取心,讓學生寫出自己真實的生活體驗,使作文教學逐步走出傳統課堂教學的藩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寫出新穎獨特的創新文章來。

創新能力作文 篇7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實踐中我不斷探索、總結,下面就兩方面來談一談在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在生活中感悟創新。

獨特的感悟,就是創新。指導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生活,並把這種對生活的體驗,記錄書寫出來,那麼這就是自己獨有的,是一個人的,這樣的寫作,就是創新。

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於我們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 一顆對生活充滿了渴望,和熱情的人,他的心中就有美, 王蒙說過: “創作乃是心靈的搏動與傾吐。” 有人說:“ 要寫出景物之美,關鍵是要善於從美的事物中發現美,並用美的語言表現美。”希望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裏行間,最終達到創造美,從而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審美品位,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對發現生活。對生活有獨特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發現生活中萬事萬物的特殊性,發現你自己的個性。就象卞之琳一樣,發現觀賞者同時也是被觀賞的對象,懷想都同時也在被別人懷想,這就獲得了生活的詩意,成就了文學的成功。寫作不是想寫作就能寫作的,內心必需先有要表達的甚至於不得不表達的東西,寫作才具有了成功的可能。創新就是有獨特的視角與表達方式,獨特與衆不同的感受、感悟與體驗,纔能有新意。

可以帶着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春聞百花秋賞月;夏納涼風冬看雪。一年四季,景不同,感受異。

(二)在寫作過程中創新

素質教育在不斷地深入發展,培養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已逐漸成爲人們的共識。作文水平是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主要標誌,作文創新可以說是語文創新的重中之重。對於學生而言,”創新”是不同於自然科學的發明創造,作文創新是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在寫作中,能寫出富有新意的文章,也就是有創新能力___否則連作家也成了不具備創新能力的人了。學生在作文中表達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抒發了自己的真情實感,發揮了自身的想象力,那麼便是有創新。

在作文設計過程,我探索新標準,力求打破固有的主題標準,格式標準,寫法標準,把學生從機械的死板的標準裏解脫出來,學生的思想、思維、思路不再受束縛,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力的翅膀,充分展現個性。

作文創新建立新標準,不僅僅以”新”爲準。客觀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繫的,人們觀察事物可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進行,得到的認識和判斷也必須受到時間、地點、社會進步程度及自身能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所以明確了作文教學是爲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目的下,提倡創新的作文教學目的,同樣是明確的,相對來說更高一些,我們只是讓學生在作文創新中,有着鮮明的是非標準,正確的價值取向,真實、真切、真誠地關注,感受、體察生活,頌揚善人、善行、善德,崇尚美、熱愛美、讚揚美、追求美,才能真正地實現作文創新的價值,體現作文創新的意義。例:在教學<《美”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爆炸>>這一文後,我們曾就航天實驗的意義,展開大討論,給同學們充分發表了意見,後把討論內容寫成了文章,在文章中,學生們把自己的想法真實地敘述了出來,這次作文順應了學生的天性,培養髮展了學生的個性,新的興趣、愛好、志向、情感、觀念,在自己的筆下不必掩飾,在作文創新中表現個性,展示自我價值,作文創新要發展個性,有了個性,發展想象能力,從而充分發展創新精神,這種能力的培養從客觀實際出發,合乎事理、情理。

我們的學生從客觀實際出發,以生活爲基礎,對生活的觀察和宇宙萬物的思考,調動學生認真地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多彩地表現生活。追求語言的新鮮、生動、活潑,行文的安排、佈置構思巧妙則文采備矣。

(三)在作文評改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批改作文過程中,往往是”教師高投入,學生低收效”的現象,我在作文批改過程中把學生動員起來,從學生參與直至獨立進行作文批改的意義入手,引導學生”互動”的可能性,從學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條件入手引導學生相信”互動”的可能性,學生激情空前高漲。在自願組合、互補結合,交流發展的思想指導下,開始進行批改,組織學生操作:

1、每次批改時,引導學生掌握標準,例如內容、結構、語言、寫作等,確定標準的過程是學習和提高的過程,我們分兩步開始:起初,複習作文有關知識、規律,組織商討相應標準,以後教師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交換意見,直至明確批改要求。

2、互改寫作:先由一個同學批改組內一個同學的作文,改正錯別字,改通語句,改妥標點,寫好眉批和總批,給定分數或等級,提出補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見,最後教師對全部作文,特別是學生吃不準了作文進行總體把關,瞭解學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狀況,摸清行情,積累資料,爲相關指導做必要準備。

3、互談體會:此項活動意義在於交流,首先組內交流,先讓習作者與初評者、複評者與習作者之間的對話,目的是對讀者、作者有所啓發。然後是組外交流,由各小組推派代表習作者和評改者雙方取得的進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提高效果。

4、互推佳作:自己是爲了交流成果,鼓勵優秀和創新,每次作文,小組內至少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學習,同學們再提意見,再次修改,進一步完善提高。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得到了提高,每一個同學都動了起來,學生成了”主角”,作文批改”角色”,有了更新,學生的責任心增強了,在批改過程中,學生的閱讀面廣了,閱讀能力強了。同時作文的批改也促進了作文的創新。

5、作文批改爲提高學生的各項語文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提供了可能,它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學生由小學到初中的閱讀習得,積累了寫作所需的各種知識,批改作文時由學生自己操作爲內化,前一至運用提供了條件。在這樣的機遇中,學生大多能創造性地審視、評價他人以至自己的習作,這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另外,它有利於作品的出新,應該說:學生的寫作就是一種創新,這種”互動”批改作文使得全體學生參驗作品,進而出新有了可能,一篇作文經過他人以及自己的反覆推敲、修改,形成很大甚至根本程度的變化,這也是一種創新。

在寫作過程中,開闊視野,拓展思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作文批改過程中鍛鍊學生閱讀欣賞能力,形成作文創新的能力,那麼作文水平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是學生綜合能力的主要標誌,那麼,推而廣之,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形成則可以此爲借鑑,通過多種途徑,逐步達成,使學生語文素養提高,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逐步形成。

創新能力作文 篇8

幾十年來,學生作,教師改,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作文批改能不能創新呢?葉聖陶先生的話值得深思:“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培養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這段話爲我們指明瞭作文批改創新的方向。作文批改創新的指導思想應該是:通過批改調動學生學習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因爲一篇文章從構思到完稿都是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的。可是,傳統的作文教學方法,只是學生寫,教師改,卻不符合寫作本身的規律,因此,不利於學生的智力開發,能力的培養,束縛了學生的手腳。儘管教師爲批改作文整天忙得手忙腳亂,卻收效甚微。那麼,怎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認爲學生自批互改,教師瀏覽批改,重點講評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智力的開發。

一、講意義,讓學生重視。

就是在讓學生自批互改之前,教師要講清這樣做的目的意義,告訴學生這樣做是爲達到“終身受用”之目的,並不是單純爲減輕教師的負擔。

二、教方法,讓學生會改。

首先,學生寫完後,自己獨立修改一至兩遍,看一下是否切題,中心是否明確,語句是否通順,有沒有錯別字,有沒有用錯的標點符號等。

其次、要求學生互改時注意兩點:

一是既要省時又要注意質量。需“三遍法”:

首遍快速瀏覽,勾出錯字、病句;

二遍慢讀,從頭至尾精批細改,寫好眉批;

三遍粗看,既檢查批改情況,又醞釀批語。

二是批改要抓關鍵,抓重點。就是看中心是否明確,段落是否分明,觀點是否正確,文風是否端正,語言是否通順,字體是否工整,標點是否恰當。(當然每次作文側重一兩個問題)

再次、批語有共同要求。要寫好眉批和總批。告訴學生眉批要有針對性,知識性,趣味性,準確性;總批要簡明富有啓發性,具體性和建設性。總的要求是多表揚,少批評。

三、分小組,讓學生互改。

可把全班學生劃分若干小組,每四人一組,任命一組長,負責批改。批改時,教師將學生自己批改過的的作文分發給各小組。兩人批改一本,寫好眉批和總批(評語由一個寫字好的執筆)。看完後,與本組同學交換,看本組其他同學批改過的,發現錯批、漏批或批語不當的及時轉告主批人。每個學生對自己所看的作文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給個分,有組長集中四個人的分數進行平均,然後有組長將四人的平均分寫在作文本上,並分別簽名。

四、勤指導,讓學生改好改對。

在學生批改過程中,教師巡迴加強指導,既解答學生遇到的各種繁雜的問題,又要及時指導好學生的批改。在批改過程中,學生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不知道批語如何寫,錯字、病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等,因此,教師要隨叫隨到,別怕麻煩,並鼓勵學生多查字典、詞典、討論或查閱手頭資料,同時告訴他們,遇到問題多集思廣益,不輕易下結論,批語儘量做到準確無誤。

五、做筆記,讓學生有收穫。

批改或複閱本組其他學生的作文時,要求學生要邊批邊記,即把四本作文的優缺點找出來,以便與自己的作文比較。通過看、記,把妙語佳句、新穎的開頭結尾、好的寫作方法記下,爲以後寫此類文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六、寫後記,讓學生談體會。

學生輪流批閱後,再發給作者,作者仔細看批改後的作文,要既看原文,又要看批語,改正錯字,病句,甚至重寫,然後對照筆錄的別人作文的優點,寫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啓示,以及對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見。這樣,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個昇華過程。

七、再審閱,使教師心中有數。

學生寫完作文後記,再次交上來,教師既看原文,又看批語,還看後記,並隨時做審閱記錄,爲講評收集素材。看原文以瞭解學生寫作;看批語,以掌握互評情況;閱後記,以發現學生收益。

八、搞講評,讓學生曉之作文之理

教師經過瀏覽審閱,對全班學生作文有比較全面的瞭解,在寫出講評提要的基礎上,教師要對每次作文情況作出概括總結,並抓住普遍性的問題重點講評。講評要每次側重一兩個重點。

上述學生自批互改,教師瀏覽審閱,重點講評“八法”,體現了作文批改創新的指導思想,符合葉聖陶先生提倡的“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精神,符合“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這“八法”使學生得到了傳統作文批改法中得不到的三個提高過程:

(一)從寫到改的提高過程。即從寫、批兩個方面來看,評價同一文章是一個把自己和別人的作文對照、比較的提高過程。在同一個作文題目下,自己做了,又看了別人如何做的,這就從選材組材、段落安排、開頭結尾、中心確定、詞法句型、修辭運用上一一進行比較。指出了別人的優點就學到了別人的長處,發現了別人的缺點,就避免了自己再犯類似的錯誤,使學生在比較中進步,在評論中提高。

(二)從“批改”到再寫“後記”的提高過程。學生改罷別人的作文回過頭來再看自己的作文,品味別人給自己的批語,有一個重新看待、重新認識自己作文的過程,這就是在評價、比較過程中,在眼界比較開闊、標準比較明確的前提下,來一個回頭望,來一個比較客觀的自我掂量,從而寫出後記,談出體會和收穫,這無疑是知識、能力提高升華的過程。

(三)從“審”到“評”的提高過程。這一過程不光是教師的工作,而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綜合歸納的過程。學生在評價別人的作文,量度自己的文章,談了體會後,很需要教師對自己的原文,別的同學對自己文章的評價,以及自己寫作後記中的體會給予訂正、糾偏、評價,所以,瀏覽審閱對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對學生原文、批改評語、後記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優缺點在講評過程中分析、歸納、綜合,使學生在如何寫文章、如何評價文章、如何對待別人評價等方面得到一個完整的認識和提高。這一提高的效果,只有在學生寫、評、後記幾個環節後才能充分顯現出來。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談的作文批改創新,與讓幾個尖子學生替教師判作文是截然不同的,既有質的區別,又有量的差別,這表現在:學生自批互改是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效果不同。教師讓幾個學生代勞判作文是看完了事,而本文讓學生自批互改,是全體學生的參與,重在培養學生多種能力。學生活動面不同。這裏有部分與全體的目的不同。教師讓幾個學生代而勞之判作文是單純爲減少教師工作量,而本文讓數量之差。心理狀態不同。前者有僱傭思想,後者是主動參與,有主人翁責任感。教師的工作量不同。前者教師可不在場,而後者在課堂上有教師的巡迴指導點撥,解答疑難,並教之以方法,再加上瀏覽審閱,付出的多,得到的也必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