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創新作文合集八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創新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創新作文合集八篇

創新作文 篇1

情感,就似絲絲彩絨。感情上的親疏遠近,使條條絲絨織成一個疏密不一的網。

感情之網很漂亮,但卻往往讓理性附於網中。就這樣,感情上的親疏遠近,常常干預了人們對事物的認知。

人,不乏感情,人的感情當然亦有親疏遠近之別。事物,卻是客觀的,不會以人的意識爲轉移。然而,人們卻愛用自己的情感強加於無心之物,形成自己的主觀的意識。外國有一諺語:“一朝情誼淡,樣樣不順眼。”當人的感情變得疏遠的時候,不少人便會覺得那人或拘一無是處。反之,若感情親密,便總會給予讚許與熱忱。

在富人的眼中,兒子是內人,他們之間的感情是親密的,兒子的勸告使之覺得兒子的聰明。而老人,卻是外人,他便懷疑老人偷東西。可見,富人正是用“感情的親疏來制約自己對事物的認識”。

寓言中如此,現實亦然。很多人,正是根據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眼光來認識事物,判斷事物,評價事物。只許“親人”放火,不許“外人”點燈,偏聽或偏信於與自己親近的人,而忽略了疏遠的人,並因而制約了自己的認識。當然,亦有人反其道而行,“親疏遠密”。

然而,用自己的主觀感情去幹預對事物的認知都是極不明智的,我們更應用理智戰勝情感。

曇花一現,不因人之眷戀而永存;蟬聲沙沙亦不因人的厭倦而驟然從身邊消失。

天上的明星,依然在夜空中閃耀;地上的長河,仍舊在大地上流淌。

事物客現地存在着,我們並不能以感情的親疏去改變事物的原貌。由感情親疏而臆斷的人往往走上錯誤的認知之路。

古之賢君,用人唯賢,不以感情的親疏選拔人才,終成大志。劉備三顧茅廬,曹操赤足迎士。他們都是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人,對待事物,因而獲得正確認知。古之庸人,用人唯親,常以感情上的親疏來用人,結果,爲君者令國家傾頹,爲學者孤陋寡聞,爲民者遇鈍無知。

時至今天,先進的科技與文明,更應使我們充滿理性,用理智去戰勝情感。感情的親疏,人皆有之,但感情的親疏不應阻礙對事物的認知。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我們應當撥開感情親疏帶來的片片浮雲,登上頂峯,用理智、長遠的眼光去認知事物,讓理智戰勝情感,衝破感情之網。

這是一篇優秀的議論散文,議論文講究論點、證據和論證。更強調自己的看法與認識,因而在論點的設計上進行了精心的設計,在手法上採用了典型的“卒章顯志”法:“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讓理智戰勝情感”,作者撥浮雲,開迷霧,談出了自己對理智與情感的認識。

創新作文 篇2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這是太白創新的心態――不拘於陳俗的束縛,不囿於舊知的羈絆。“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這是創新的艱辛過程――欲打破陳規必出新出彩,欲勝人一等,須強人十倍。“所不朽者垂名萬世,孰謂公死,凜凜猶生!”這是辯證辛棄疾對朱熹一生求創新的讚歎……無論這些創新的結果成敗與否,重要的是享受創新的過程。

轟轟烈烈的商鞅變法讓秦國變得富強起來,而商鞅卻落得個腰斬的下場,但他應該無悔了,至少他享受了創新的過程。

愛迪生一生髮明的成功,或許是建立在幾千次的實驗失敗的基礎上。幾千次的失敗足認令一個人的信心降到冰點,但他沒有,因爲幾千次的失敗讓他享受到的創新的過程。

創新作文 篇3

在上個週五,老師就早早的通知我們說,在星期六早晨六點四十分省電臺將轉播素質創新教育的講座,並要求我們寫好觀後感,我和同學生們很高興,以爲可以學到創新的學習方法 ,每個人都滿懷期待!

第二天,很想睡個懶覺的我還是頂住自己的瞌睡,打開了電視,提前轉到了江西衛視第三套,生怕錯過了講座,心理很激動。

節目一開始,主持人說出了一大堆數字組成的乘法,讓一個學生當場去計算,這個學生用了5分多鐘纔算出來,此後,另外一個自稱是學過創新方法的學生去計算同一道題,幾秒鐘就算出來了!這點讓我有點懷疑,誰知道這個人是否事先就知道了答案?我認爲應該在電視現場把方法教給那位算了5分鐘的學生和電視機前想學的觀衆。

這樣才能體會它的真實性,纔會有說服力!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我渴望出現的畫面沒有再出現,取代它們的竟然是推銷產品的廣告

這不由得又讓我想起了一次我在永修賓館的遭遇:也是一個學習方法介紹講座,一開始也講速算速記,到了後面卻開始推銷,他們並不是真正意義的學習方法講座,也是要我們學生去購買他們的產品!此次的素質教育創新方法講座,也如出一轍。

他們也是打着省衛視的牌子,打着教育的口號,而實際上不過是在宣傳推銷自己的產品,歸根到底,還是爲了一個“利”字,對此叫人很心寒,我感到既失望又氣憤,自已又上了一次當!

也許這些專家的講座的方法,真的能教給我們學生好的學習方法並能提高我們的考試成績,但是它們被某些人利用了,不購買他們的產品,不花錢,是不可能學得到內面真正的精華的。

與此同時,我不知道爲什麼省級電視臺也能被某些人利用,成爲他們賺錢的工具?在此,我呼籲:那些真正能開拓思維,讓我們的能力能提高的學習方法,能真正地走進我們的課堂,能走進衛視教育頻道,真正能給我們這些學生提供幫助!

創新作文 篇4

風起雲涌的動盪時代,縱使是文人志士也在新文化運動中迷失方向,於“拋棄舊文學”中走向極端,甚至郭沫若大師亦公開批判國學大師陳寅恪,似乎要將傳承千年的文化均付之一炬,依其所見,似乎創新便是“不破不立”,便與傳承相對立,但我以爲,創新自寓於傳承。

傳承,並非狹義上的繼承,其本就蘊含了揚棄的智慧。孔夫子“述而不作”,其所傳述的先人的智慧,同時棄其糟粕,此等選擇過程本就是一種再加工,並加之以自己的思考,又何嘗不是一種創新?所謂創新,本就是厚積之後的薄發,本就是薪火相傳之後的水到渠成,二者從未對立,相反,創新始終寓於傳承之中。

漫漫歷史長河中,無數文人大家於傳承的瀚海中披沙揀金,而同時孕養於傳承之中的創新之思想終得以璀璨於人類羣星。艾略特訴諸古典,傳承從但丁到德萊頓的傳統,他的次次創作都是對古典文化的再致敬,營造出陌生的美感,如晨鐘暮鼓般喚醒人們內心“沒有雨只有雷電”的荒原;木心遠赴異國卻仍凝古典文化於心,於傳承中融匯中西,其“文學嘉年華”之創新思想便於傳承中應運而生……當傳承的文化弦誦不絕,寓於傳承中的創新自然會從一代代人追本溯源的思索中、孜孜不倦的完善中噴薄而出,創新方成爲其創新。

然而,厚黑學和致富祕籍暢銷的當下,無數人急功近利,無數拋棄傳承的“標新立異”堂而皇之戴上“創新”的面具,進入公衆視野。君不見,各種架空文學橫空出世,“創作鬼才”層出不窮,然而,未經傳承孕育的“僞創新”,帶來的雷點頻出,以致貽笑大方。更有甚者,假借傳承的包裝,如“氣功大師”王林,欺騙乃至危害大衆,不僅可笑,更爲可怕,是爲荼毒社會之蛆蟲。由此可見,一旦失去傳承的文脈滋養,所謂創新,不過是跳樑小醜,既不可取,也不可能。

因此,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創新寓於傳承,我們將拒絕拋下一切的天馬行空,也不再會有“焚書坑儒”“打倒孔家店”如此摒棄傳承的悲劇。我們將有更多的白先勇,於對崑曲的深刻傳承與解讀中,方迸發出藝術創新的靈感,使“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餘音繞樑;我們將有更多人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中窺見人性的淵藪,從傳承之泉中採擷寓於其中的創新。

“我們都是歷史中的人”,卡爾維諾如是說道。我們本身處傳承之中,讓我們於傳承中創新出自己的歷史。

創新作文 篇5

人的一生都是需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只有這樣,社會才能進步,時代纔會前進。

創新與探索是相輔相成、互爲表裏的,只有主動去探索的人才能打開創新的大門。

沒有人聽說過某某科學家是沒有進行任何實驗,憑空想出一種新事物或新概念的吧?當然,這種事是沒有可能會發生的,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99%的汗水才能成就那1%的靈感。所以,人類的不斷進步,都是需要人類的不斷探索與創新來造就的。

曾經有人問我:"探索是不是毫無目的地去摸索?"這一定是一個否定的答案,如果一個人僅僅是沒有目的地去探索,那麼是不會有任何更深層次的成果,只會是在表層現象中不斷遊走,更加迷茫,無法走出困境,從而默默無聞地度過平庸一生。著名生物學家屠呦呦,她也不是一時興起去研發青黴蒿素的,她是在不斷思考,不斷進行研究後,從而走上這條路,並有始有終的去完成它。說這條路不艱難,是假的,但屠呦呦用自己堅強的意志以及奮鬥研究的能力向大家證明了研究與創新的意義非凡。

由羅曼·羅蘭進行撰寫的《名人傳》的主要觀點便是"痛苦和磨難造就偉人"。對此我認爲,"痛苦與磨難"就是普通人的不斷探索,在突破重重阻礙與困難後,才能得以創新,摘取成功的'果實。貝多芬不亦如此,在愛情與生活的雙重打擊中,他仍然以自己的驚世才能震驚世界。

事實證明,沒有勇氣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人是永遠不能邁出探索的步伐,不可能去創造新事物去贏得成就,所以他們只能在社會的底層碌碌無爲,平庸一生了。自遠古時代以來人們都不斷地在探索,但隨着時代的迅速發展,人類的"惰性因子"慢慢顯現出來,他們大部分人追求平庸與安逸,害怕挑戰,害怕改變,一味想着坐享其成。

不要以爲自己是在追求平凡與普通,這只是你懦弱的表現,真正的勇者便是去與"不可能"爲敵,勇敢的去探索與創新,勇敢的去征服自然!作爲新時代人類我們便更應該做到"勇者無畏,強者無敵"!

創新作文 篇6

蝴蝶飛了,飛啊,飛啊那樣空靈,那樣美麗,在樹林中穿梭。忽的,似一滴淚落下了,蝴蝶掉了,蝴蝶落了,再美得夢也醒了。

我們一直在叫囂着,吶喊着:我們要創新!號聲一響,千百萬蝴蝶便一哄而上,看似飛向四面八方,卻總是歸於一路——因爲蝴蝶啊,害怕迷路啊。它們小心翼翼的,跟隨者開闢新路的蝴蝶,在它的身後,忘我的,無拘無束的,自由地,自由地翩翩起舞,在引路的蝴蝶身後,揍起了最華麗的樂章,聲勢浩大,鋪天蓋地,支起了一匹斑斕的錦緞,似乎要鬧得世界歡騰。但這終究只是南柯一夢,終究是刀尖上的舞蹈,終究是網中的美麗!當他們決定放棄自己的路,跟隨在別人身後,當着他人的伴舞,模仿着他人的步伐,他人的軌跡,他人的舞姿時,它們已經入網了,越陷越深……直到最後,引路者成功的走出了陷阱,它們也落下了,它們曾經的夢也醒了——原來放棄自己,重複他人,是要付出代價的。

我們一直生活在這樣悽美的夢裏,一直在做這樣壯烈的蝴蝶,自欺欺人的認爲自己在舞蹈,在探索,在創新,可這只是飛蝶撲夢,如曇花一現,在美好的僞裝,也抵不過內心的虛無。

是的,重複他人的創新,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呼吸着名爲創新至上的空氣,呼吸着名爲創新至上的歌,聞着名爲超越自己的香味,大部分人卻過着重複他人的生活。我們的生活看似什麼都繁華,卻又什麼都虛無。看着我們的喜劇文化,它似乎是冉冉升起了,可接踵而至的,便是一大批抄襲風波。那看似豐富的作品庫,到後來才發現不過是吸了水的海綿,可笑;看着我們的製造業,好像是一個龐然巨物,在世界上馳行,但撥開它駭人的外衣,才發現不過是一堆又一堆廢物堆積起來的空殼,可嘆看着我們年輕的蝴蝶,寶貝着自己早已生鏽的大腦,自覺地,自然地,跟隨在他人的身後,前仆後繼地,飛入網裏,寧可讓自己隕落,也不願拼命轉動自己的大腦,去開闢一條新路,一條讓自己掙脫的路,可悲!不,也許不是不願,而是安逸的生活,讓他們不能夠。我們醉在這夢裏,夢是多麼輕鬆,多麼愜意啊,我們似乎早已習慣了,習慣了重複,也厭倦了創新,這太累了。於是,美麗終究是南柯一夢。世界寂靜了,寂靜了……

忽的,救贖來了。領路的蝴蝶哭泣着,哀求着,它在網外,一聲聲地哀求着,呼喚着,呼喚着倒下的蝴蝶,它不甘心,不願意,不願意全世界僅剩下它這一星點兒美麗,是它的錯嗎?是嗎,是不應該任由孩子跟隨它吧,還有救吧?它飛了回來,趴在網外,感受着網內蝴蝶尚未涼透的身體,輕柔而又急切地喊着:孩子,起來,起來……

嗯,是誰在輕吟。落掉的蝴蝶,終於聽到了,這聲音輕微地,漸漸地濃郁了,那一聲聲擲地有聲,哦,聽到了!網外的蝴蝶已喊得嘶啞,它快要沒有力氣了,快落下了,它的眼裏,流動着無盡的絕望,一眼死寂。忽的,網內的蝴蝶,動了起來,一隻蝴蝶起來了,睜開了眼,撲騰撲騰地尋找着新路,成千上萬的蝴蝶起來了,撲騰着,掙扎着起來了,去尋找自己的路——網碎了,網終於碎了。這一場華麗的陷阱終於碎了!蝴蝶們歡笑着,撲騰着,追尋着內心的聲音,去四面八方,真正的四面八方,尋找自己自由的未來!漫天飛舞的蝴蝶,在空中劃過了自己的痕跡,那特別的,自己的。軌跡交錯着,支撐了華麗的紋路——啊!屬於他們的時代終於來了!沒人在意到那隻蝴蝶,驕傲地,虛弱地,癡癡地看着那無數只衝破牢籠的蝴蝶,那無數次出現在它的夢裏的場景,看着它親手推遠去的蝴蝶們,那是真的!再也不是虛無的夢!那鋪天蓋地的,是真正的壯麗!啊,多美的一夢啊……

我覺得有人在叫我,從夢中驚醒,眼角似乎有淚珠流落,撫摸着自己還怦怦跳動的心,那一聲聲,擲地有聲,似乎有什麼被喚醒了,什麼萌發了。哦,好夢。

蝴蝶飛了,飛了,那樣美麗。它們明白自己的使命,它們清楚自己的力量,破繭的它們,終將織起錦繡,讓山河壯麗!

創新作文 篇7

所謂“高屋建瓴法”,就是指作文要“大氣”,有高遠的立意,也就是要有才識。有了才識,就具備了發展創新的意識和氣量,就從思想上有了把握全局與選擇目標的能力;有了才識,就能

形成獨立之見,就有了超越平庸的氣概和膽略;有了才識,就有了創造的自信和能力,面對機遇和挑戰,全面充分地展示自我。才識是高考作文的制高點,它決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一些同學立意不遠的主要原因,是囿於自我的狹小天地,他們只停留在記錄自己的見聞感受,喜怒哀樂,榮辱得失上,因而文章流於平淡,流於“小氣”。那麼文章怎樣才能寫得立意深遠而有才識呢?

一、不斷超越,拋棄小我爲大家。深刻高遠的立意總是與“自我”無緣的,所以,必須超越自我侷限,追求更高的精神、價值、情感。必須把現實生活融入到作文中,不要就事論事,儘量用大的眼光去看,要用世界的、長遠的、人生的目光去審視生活、生命和人生。在超越中,由低級到高級,由淺到深的大致順序是:自我→家庭→集體、階級→民族、國家→人類宇宙。如“習慣”,多數考生就習慣寫習慣,或生活習慣,或學習習慣,或性格習慣等,自甘平庸,流於一般。若能從宗教談到哲學,從理性高度對習慣加以思考,從科學談到政治,從歷史發展的層面對習慣進行反思,從我國改革開放的現實,對習慣發出挑戰,這就不再是生活中一人一事的習慣了。這種習慣自然超越了一般,顯示了非凡的才識。

二、運用發散思維,古今中外縱橫。針對一個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尋求答案,由一點向四周輻射的開放性思考,便是發散思維。發散思考的實質是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展開多角度思維。“縱”就是縱向思考,按時間順序,古往今來地聯想。它由過去、現時、未來三部分組成。“橫”就是橫向思考,按空間順序四面八方地聯想。由“水”想到長江、黃河、黑龍江,塔里木河……想到外國的江河湖海,都屬橫向思考,它能使認識向四周延伸拓展。

正如每一條大道總有許多岔路,每個人在一生總會遇見不少抉擇的關口。是啊,許多事物需要選擇。形而上者,如魯迅爲改造國民性而棄醫從文;形而下者,如張愛玲所說的“紅玫瑰與白玫瑰”之選。一條道路固然單調,但有時候,太多或太難的選擇未嘗不是一種痛若。這種痛苦,是心靈的痛苦。

前些日子,在看陳寅恪的著作——一些唐宋史論及《柳如是別傳》。我感慨於陳寅恪堅硬的品格。他始終保持着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尊重事實,保持着對史學、對民生的終極關懷。******時期,他寫下“九鼎銘辭爭頌德”;十年動亂中,他又寫下“文章唯是頌陶唐”。由於他的堅貞不阿,他屢遭迫害,以至於哀嘆“淚眼已枯心已碎,莫將文字誤他生”,他從未放棄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於目盲腳臏後寫成皇皇鉅著《柳如是別傳》。

創新作文 篇8

“碧艾香滿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長眠於大地的詩人啊,你是否也預料到現今端午的荒涼呢?

“舉世皆濁我獨清,衆人皆醉臥獨醒。”的屈原,已不再是那樣光耀後世,他的清高不願與世皆濁的精神在歲月的長河中漸漸湮沒了,不少人開始不斷追求物質的享受,生活的刺激,在燈紅酒綠中浪費青春,在紙醉金迷中虛度年華,又有多少人解《離騷》之苦,又有多少人會屈原之意?端午節的背後成了是人們玩樂的假期,其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早已消彌殆盡,有的只不過是閒餘飯後的談資罷了。

在漫漫華夏幾千年文化中,中國文化的傳承竟也會斷流,是文化的缺失嗎?沒錯,先是端午節被韓國申遺,主權受辱;接着清明時節議紛紛,國人庸俗,難道還要讓中國的文化從此消失嗎?雖說早將傳統節日定爲國假,但對其重視程度卻僅僅停留在物質之上,文化的缺失尤爲重要傳承與創新的作文傳承與創新的作文。清明節iphoneiphone的接踵不正是人們庸俗的體現嗎?親人在世時無暇多盡孝心,天人相隔後,花費無謂的錢財,對逝者價值何在?掩藏背後的不正是拜金主義、攀比之風嗎?更讓人心痛的是,造別墅,造名車後有掀起了紙糊蘋果成祭品的潮流,這些都折射出了社會的病態,難道不正與屈原正直的精神背道而馳,難道還想再上演一次悲劇嗎?

文化的傳承早已刻不容緩,對文化的關心與重視不能只是在表面上,要有意地去創新,去培育。當然,創新是以文化內涵爲基礎,像紙糊蘋果成祭品,這種行爲萬萬不可取,這種所謂的創新更要嚴厲地打擊。其實韓國能夠成功申報江陵端午節成聯合國無形文化遺產,其背後也對它進行了很多地創造性發揮,將它所包含的精神不斷地拓展,爲國人所吸收接納,相比之下的我們難道不該慚愧嗎?自己明明不去好好地珍惜愛護自己的文化,當他人成功申遺時再去爭執,一切又有何意義,難道不覺得羞愧嗎?難道我們不該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文化缺失嗎?難道還要讓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都被他國搶去嗎?不!對自己的文化我們要去繼承,但同樣我們也要創新,將與現代文化中的多元融入其中,把文化中的意義傳承下去,這纔能有效地保護我們的文化。

我相信,不,我堅信,中國的文化不斷地傳承與創新中,定會在歷史的蒼穹中綻放光輝,睡在水中的屈原也會會心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