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創新作文錦集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爲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創新作文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創新作文錦集10篇

創新作文 篇1

崇孝守信,顧名思義,就是尊崇孝道,講信用。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不知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那麼,少年崇孝何嘗不是國家尊崇孝道呢;少年守信何嘗不是國家守信用呢?我們作爲青少年,更應該繼承並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說完崇孝守信,就說說務實創新吧!

碰到問題,如果你總認爲“外在環境是造成問題的癥結所在”或者總埋怨“我真的無能爲力”那麼,這種想法不但於事無補,而且會造成你悲觀消極的心理狀態。事實上,碰到問題時,你應該將它分解開,看看哪些部分是你可以影響的,哪些部分是你可以關注但卻無法影響的。然後,去努力爭取把可以“間接影響”的問題,變成可“直接影響”的。這就是務實,用務實發揮影響。

看清事實的真相,懂得什麼叫務實,纔有進一步的提高,纔有可能創新。

人沒有鷹看的遠,但人發明瞭望遠鏡,可以看到遙遠的星河;人沒有翅膀,但人發明了飛機,比鳥飛的更高更快;人沒有鋒利的牙齒,但人發明了槍,讓兇猛的動物乖乖臣服。是什麼給了我們如此的力量?是我們的創新能力,是我們的創新精神。時代在不斷進步,文明在不斷改變,人類更在不斷創新。

其實創新離我們並不遙遠,就連我們的課程中也有一門《創新課》,可見創新的重要性。國家的興旺離不開創新,企業的發展也離不開創新,個人的成長更需要創新。去努力創新,創出一片“永遠只有做得到”的藍天。

從古至今,崇孝、守信、務實、創新,從來都沒有變過。既然從沒變過,那就讓它繼續下去吧!

創新作文 篇2

因爲創新,我們的生活才這麼幸福;因爲創新,我們的生活才這麼豐富多彩;因爲創新,我們的生活才這麼精彩。創新,給科技抹上重要的一筆。

那麼,我們未來的科技是怎麼樣的呢?是不是未來的汽車都是無人駕駛呢?是不是未來的工作都由機器人做了呢?未來是不是會有空中花園呢……我帶着這些疑問,幻想着我來到了二十年後的世界。

我擡頭望去,天空中漂浮着的車輛隨處可見,仔細看,每輛車都伸出又長又有力的翅膀,四個車輪變成鳥的前爪和後抓,後備箱變成鳥的後半身,你根本不用擔心鳥會來撞你,因爲它把你也當成小鳥了。天空上的車也會跟地面的車一樣整齊,因爲未來的車都是無人駕駛的,機器可以幫你把隊伍排得整整齊齊,一行行、一列列,就像一羣整裝待發的士兵。如果你想把在天上飛的汽車變成普通汽車,只需按一下“陸地模式”的按鈕,像鳥一樣的汽車就會收回翅膀、前爪和後抓,小鳥的後半身重新變成後備箱,選擇一塊平地降落下來。做這些事最多隻需要三秒鐘。

到了未來,就會有許多海上城市,它會隨着大海不斷漂移,而且形狀還會變化。比如今天東邊是飛機場,西邊是超市,那麼它就會跟着海漂移成東邊是超市,西邊是飛機場了。你根本不用擔心會不會迷路,因爲,未來的定位系統可是很厲害的。哪怕遇到海嘯,電腦也能預測到。然後,就提前一個晚上把海上城市轉移到風平浪靜的海域,如果覺得還不合適,就可以無限轉移,到合適爲止,這樣才能保證所有人平安無事。

以後的列車都會改爲膠囊列車了,這種列車顧名思義就是膠囊裝的列車。別看這種列車載的人很少,但跑的速度卻很快,膠囊列車每小時約行一千二百千米,沒過多久,就能從國內飛到國外。假如,你住在廈門,明天要去美國工作,晚上再回到廈門和家人吃飯,也不成問題。這種膠囊列車可以超高速、低能耗、無噪聲、零污染,被認爲是繼汽車、輪船、火車、飛機之後的新一代交通運輸工具。

未來的科技是不可估量的,我們只有現在好好努力,到了未來纔不會被淘汰。

創新作文 篇3

老學究是搞社會科學的,研究了大半輩子社會的他,事業有成,學術界人人尊敬;家庭幸福,四個兒子各有所長。

老大,政府機關工作,長得慈眉善目,白白胖胖。人如其貌,爲人圓滑的他,在機關裏慢慢攀升,前程無量。

老二,報社,瘦瘦高高,一副“酒瓶底”的眼鏡,小眼聚光,極爲銳利。此人可是時事評論專欄的一支“名筆”,因其筆法銳利、思想深刻,在報社有“小魯”之雅稱。

老三,工人,長相普通,個頭普通,屬於擺在人堆中絕對找不出來的那一種。

老四,商人,長相精明,爲人極靈活,鬼點子也多,在生意場上打滾,憑着小聰明也賺了不少。

老學究每每向外人提起這四個兒子,總不知該如何評說,只能說各有其特點。獨自一人時,他總愛琢磨,老大太過圓滑,要是有老二的深刻、尖銳就好了;老二要能圓滑點,肯定能升級快點,總不能總是小!老三太老實、平庸,有老幺的精明就不至於一輩子平庸;老幺太滑,平穩點肯定會更成功。

一次家庭會議上,老學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四個兒子,建議他們兼份職,完善完善自己。兒子們也覺得父親的話有理,便試着做起了兼職。

老大到老二的報社做見習,雖然能融洽處理與同事、領導的關係,但終因其性格的圓滑,無法寫出令人稱讚的佳作來而離職。

老二到老大工作的機關幹小文員,雖然思想有見解,但終因過於尖銳,讓領導無法接受而辭職。

老三借老四的資金作本,做了點小生意,雖然爲人老實,有些熟客,但競爭激烈的商場將平庸的他淘汰,最終血本無歸。

老四進了工廠,早九晚五,按程序操作單調的工作。最終他還是幹起了老本行。

看着四個兒子幹着與各自性格相悖的職業,最終以失敗告終,老學究感慨萬千:

不同性格的人適應不同需要的行業。

圓滑或許顯得世故,但在關係複雜的某些政府部門,它卻能發揮巨大的調和作用。

尖銳或許太傷人,但在某些地方卻需要它的鋒芒。

普通顯得平庸,但生活中,大多數人是基石。

見機行事,有點小聰明,或許給人不踏實的感覺,但它卻適應競爭激烈,變化萬千的行業。

看待問題不妨從多角度去想,一切便會豁然開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主要通過一家人不同的生活道理來烘托主題,在結構上明顯分爲兩大部分:前半部分以敘事爲主,言簡意明;後半部分以議論爲主,切中要害。特別是在結尾處,作者卒章顯志,一語破的“看待問題不妨從多角度去想,一切便會豁然開朗。存在是有其合理性的”。

創新作文 篇4

一位智者說過:“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於世界先進民族之林。”由此可見,創新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很重要,所以,要勇於創新,在困境中突破和超越自我。

人要勇於創新,在絕境中堅守自己,突破自我。

大家都知道,“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戰”這兩個典故吧。項羽和韓信都自斷後路,故設絕境,在絕境中冷靜自持,從容面對,突破自我,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潛力,從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突破和超越自己的瓶頸,尤其是在困境中,實現低成本自我壯大、復興。因爲感覺在聚會赴宴上浪費了太多時間,嚴重影響了寫作,法國作家雨果就把除了身上所穿衣物等留下,其餘全部鎖進了櫃子,並把鑰匙丟進了湖裏,以便自己能擠出足夠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寫作計劃。雨果完成《巴黎聖母院》,得益於他善於尋找符合自己特點、實現自我突破的寫作方式。

看來,突破自我,勇於創新,才能走出山窮水盡,迎來柳暗花明。

不僅個人要勇於創新,突破自我,企業和國家尤其要勇於創新,激起社會正能量。

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是一次在無路可走情況下的艱難選擇與成功實踐。

以前,我國的化工、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等行業,投入大,能耗高,污染重,而且行業所佔比重偏高,經濟效益雖說可以,但是社會效益不好,且污染嚴重。有突破纔有活力,面對困境,我們更新觀念,創新思維謀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結合國情謀創新發展,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於是,東方風來滿眼春。所以,只有探索創新做好自己,才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實現跨越式發展。

創新,歷過許多年的風吹雨打仍然沒有衰退;創新,歷過很多年的陽光曝曬仍然沒有減退;創新,歷過很多年的滄桑歲月仍然沒有漸退。

向前走,困難重重,險阻重重,但,什麼都無法阻止住我們前進發展的步伐,創造,創新。

創新作文 篇5

近日,我和許多夥伴一同去參觀了紫金山天文臺。通過仔細觀察瞭解古天文儀器、現代天文技術的完美結合,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不斷探索。從嫦娥的傳說、萬戶的犧牲到神五楊利偉踏入太空、“嫦娥”奔月,這一個個里程碑展現了一個膚如黃土的民族對浩瀚長空的探索。雖然是世世代代踩在廣闊的大地上,卻總是想方設法地去仰望天空中未知的世界。

但是探索的過程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總會有巨浪滔天,狂風大作的時候。萬戶想坐在綁了很多火箭的椅子上,手裏拿着風箏,想飛向天去,結果可想而知,一個年輕的生命在絢爛的焰火和美麗的夢想中流逝。祖沖之潛心鑽研,創造了《大明曆》,受到了朝廷衆臣的反對,雖終被採納,但那時的祖沖之早已含恨而逝十年之久了。張衡從一個執着數星星的孩子最終成爲了一名著名的天文學家,這當中究竟經歷了多少,早已無人知曉,但他發明的“地動儀”着實是天文史上的一朵奇葩。

探索其實很簡單,就像愛迪生問媽媽:“母雞能孵出小雞,爲什麼我不行?”;就像法布爾問牧羊人“我們是用眼睛還是用嘴巴看到太陽?”;就像小時候的張衡問大人:“天上到底有多少顆星星?”;就像我們問父母:“爲什麼太陽是紅色的?爲什麼月亮時圓時缺?”這些問題其實一直都存在着,只不過有些人注意到了,去研究;有些人只是看到了,很快過去了。蘋果肯定不只砸過牛頓的腦袋,可只有他發現了萬有引力;洗澡時經歷過因爲灌得太滿而將水溢出的,肯定不只阿基米德,可只有他發現了浮力定律;看到水壺口冒出熱氣的一定不只瓦特一人,可只有他發明了蒸汽機。因爲他們善於觀察思考,勇於探索創新,不可或缺的就是他們具有淵博的知識和鑽研的精神,不畏於未知,不止於未知,將未知變爲已知,在已知中尋找未知,這便是他們給予我們的探索的真諦。

我們不知道你在哪兒,但我們知道你就在那裏,招收向我們致意。

創新作文 篇6

初入編織教室,無論是牆壁上的簡介還是櫥窗展示的作品,都給我帶來了濃郁的中國情結。

編結教室裏:一根紅繩,在老師手中三纏兩繞,一種祝福,就這樣編織而成。老師手中拿着五彩線說:“編結,心態要平靜,要看清圖紙,要細緻,要……”“好多要求啊!”同學們感慨道。我的心慌了:像我這樣粗枝大葉的人,怎麼才能做到在短短一週時間邁進“編織”這扇擁有悠久歷史的大門?

“下面我們來做一件作品:可愛娃娃!”老師說。“娃娃?”從小在布娃娃中長大的我頓時睜大了雙眼,有了極大的興趣。“大家先根據自己的圖紙和編結手法編織,不會的我再個別指導一下!”我聽了,暗暗爲自己加油:我一定能行!粗略地看了看圖紙,我發現要用到的編織手法,基本都掌握了。“看來,一個極富中國味兒的娃娃就要誕生啦!”興奮之餘,我自言自語道。可愛娃娃的“腳”、“腿”、“身體”都編織好了,我彷彿看見成功之門向我招手了,因爲就剩下娃娃靈巧的小手還沒有編好!可就在這時,我卻犯難了!因爲只剩下最後三根繩了,可三根繩要怎樣編手啊!之前學的鞭炮結都是用四根完成的。面對眼前的“半成品”,我皺着眉頭苦苦思索着......

正在萬分無助的時候,我突然想起:四根繩的鞭炮結,用的是“壓三穿一”的編法,那麼三根繩能不能用 “壓二穿一”呢?抱着試一試的心理,我嘗試着編了起來。幾個輪迴之後,我對着圖紙,雖然鬆緊程度尚未掌握到家,但還是蠻像的,莫非我蒙對了?我繼續以“壓二穿一”的方法編織下去,老師在我身邊看了一會兒,興奮地說:“同學,你編的手臂很不錯,繼續加油!”我的心裏猶如喝了蜂蜜一般,樂滋滋地做着我的編織夢,手中的娃娃越來越精緻了!

對了,我總覺得圖紙上的娃娃手臂太短,是不是應該再編兩三圈呢?說幹就幹,我編到了一個自己認爲合適的長度,用打火機燒了一下線尾,畫上一張調皮的娃娃臉—細細的柳眉,俏皮的雙眼,玲瓏的鼻子,櫻桃似的小嘴,雙頰泛着紅暈,我的創意娃娃出世啦!

接下來的時間裏,我又做了吉祥結、玫瑰結等作品。每件作品,都基於圖紙,又都會有一些小小的`改動,小小的創新。是的,中國結由先人流傳下來,現代人在傳承它的時候,應該加入一些新的思想,發揮想象的空間,使它更完美,更貼近生活!

我堅信,只要我們勇於嘗試,並學會創新,那麼生活就會像編結一般,從最簡單,最基礎的二維線條,變成複雜曼妙的曲線,變得豐富,變得多彩!

創新作文 篇7

李可染說過踩着前人的腳印最佳也只能是亞軍,這句話在生活當中說的一點也不錯。

記得有一次老師在星期天佈置了一篇作文,我在家中絞盡腦汁的想了半天,可怎麼就是想不出來怎麼寫,就在這時我看到了手機,我便拿起手機打開百度,在網上搜到了一篇天衣無縫的作文,我便立刻提起鋼筆把作文抄了下來。

到了第二天開始上學了,在上學的路上,我的心中忐忑不安。我生怕老師發現了我的作文是在網上抄的,第一節課下課了,老師開始檢查作業了。這使我的心中更加的忐忑不安了,老師馬上就要檢查到我了,我的手心直冒冷汗,老師檢查到我了,我嚇得趴在桌子上閉上了眼,老師開始檢查作文了,我偷偷的瞟了老師一眼,老師皺了皺眉頭,把目光投向我半信半疑的問我:“這篇作文是不是自己寫的?”我吞吞吐吐地回答:“是,是我自己寫的。這時,伴隨着優美的上課鈴聲,我們上課了這使我心中想我可以躲過這一劫了,而就在此刻老師在講臺上說:“我剛剛檢查了大家的作文,張意恆同學的作文寫得十分的好,下面有請張意恆同學上講臺上來讀一下作文。〞我只好硬着頭皮拿着作文本上到了講臺上,這時我心中是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我心中又想看來這一劫是躲不過去了,在我讀作文的那時候,我讀的吞吞吐吐而且有許多字詞的音都讀不準確,但是教室裏還是想起了響亮的鼓掌聲。這時我心裏想我終於躲過這一劫了,心中的大石頭也終於落了地。

通過這一次我知道了踩着前人的腳步最佳也只能是亞軍,要成功就必須創新,要有所作爲,不然使用前人的東西是永遠不會獲得真正成長的!

創新作文 篇8

一、農村地區作文教學的困境

農村孩子見識少,視野不開闊,在寫作中經常覺得無話可說,從事語文教學六年來我深深地覺得作爲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的茫然。那麼在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要完成哪些任務呢?我覺得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說話,把自己的觀點想法能用通順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是關鍵,學會寫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這三種文體。在學寫說明文的時候,要教會他們應用文的寫作方法,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這一目標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卻很難完成,尤其在農村,長期以來存在一種學生怕寫作文,教師怕改作文的現狀,從而使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首先,農村教師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學生在寫作中找不到切合自己的話題來寫,語文老師基本都憑課本上單元閱讀來組織作文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就缺少一些作文教例和教案。這時老師往往覺得作文課難備、難教,本身作文教學的彈性是非常大的,可以多講,也能少講,甚至不講,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一寫,然後整堂課時間都交給學生自己支配。這樣在整堂課上學生會覺得沒事幹,教師再怎麼提示學生都會覺得乾巴巴的無話可說,有的學生就乾脆坐着等下課。這樣一堂作文課,不僅學生覺得枯燥,連老師也覺得沒意思。

其次,農村學生的生活面相對狹窄,又忽略對生活的觀察,對生活的感悟不是很深,在他們的大腦中不會搜索對自己有用的素材,覺得沒話寫。不會審題,看到一個話題作文不知道從何下手,立意不準確,不知道從哪些方面立題。在具體寫作過程中駕馭語言能力不高,詞彙量少,也就寫不好一篇作文。

二、尋找辦法,走出新路

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困難呢?一個好的語文老師應該怎樣才能完成作文教學呢?如何讓學生在寫作中有話說呢?

1. 從課文裏找作文教材

作文教學僅依靠單元后的作文訓練資料做講課內容永遠是不夠的。這就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那麼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教材作爲作文教學呢?這就要看老師如何選擇了,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的任務,達標要求,都要心中有數,並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的作文計劃,確定幾篇課文作爲作文教學的課例,首先讓學生自己模仿寫作,仿寫的對象可根據所選課文內容、特點來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比如怎樣開頭、課文的結尾有什麼特色,學生在模仿寫作的時候吸收精華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尤其議論文,學生初步接觸的時候無法很快地掌握,但學過一篇課文之後,他們會一下子明白怎麼議論纔會更有說服力,採取什麼方式議論才能更明確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如九年級學生在學習寫議論文中論證的展開時,學生通常不知論證時從哪個角度進行分析問題,使用怎樣的論證思路最好。針對這種情況,可先引導學生看兩篇課文的論證思路。《談骨氣》一文,開門見山亮出觀點,然後從“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個方面進行論證,這三個方面各用一例,事例從時間上縱貫古今,這種三足鼎立的論證結構和精當的舉例論證有力地支撐了中心論點。

2. 作文課上要講求實效

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要讓學生在作文課上有所收穫就要讓他們“動起來” ,如何能讓他們在這四十五分鐘裏有所收穫呢?這就要求老師全面發動學生,首先老師確定寫作的主題,繼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應該怎樣立題,從哪些角度進行選材又從哪方面入手寫起,開頭和結尾如何做才能前後照應,這樣在大框架下老師就確定了學生寫作的方向,學生寫作起來就不會感到無從下手了。在具體事例的充實中,老師要鼓勵學生挖掘自己最熟悉的材料進行加工提煉。“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讓學生從自己身邊的人事寫起,這樣寫出來的作品就不會感到生硬無味。有一次,我在八年級的學生過完寒假之後的第一次寫作中,我要求他們寫一篇命題作文“寒假趣事”。主題確定之後,就讓他們先寫開頭,可以在課本上找與之相似的開頭也可以自己想象描寫,有的學生就仿照朱自清的名篇《春》的開頭來引出想要表達的話題。在老師提示講解完之後,學生動手寫作老師巡迴觀察哪些學生的開頭新穎吸引人。在這個過程中我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老師講解和學生的開頭用時爲二十分鐘,接下來就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寫作方法互相學習,老師也挑一些學生寫得好的進行點評欣賞。繼而用同樣的方法寫中間敘事和結尾。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就會感覺忙忙碌碌非常充實,並且談到收穫的時候都感覺在這節課上學會了寫記敘文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3. 利用地域優勢結合實際指導寫作

生活在農村的學生相對於城鎮的學生而言,所接觸的寫作材料或許要窄一些,但是我們農村作文教學卻有着獨特的優勢——鄉土性。因此,我們要好好地把握這一優勢。

在具體的寫作教學中要利用地域優勢結合實際指導學生寫作,農村的孩子週末和假期經常要幫大人幹農活,在參加勞動的親身體驗中他們會對農村生活有自己獨特的感悟。八年級學習完說明文之後,學生在寫說明文時,有一個學生介紹洋芋,寫得非常成功,把種洋芋的全過程用非常流暢的語言表達了出來,並且在最後的延伸中也高度讚美了自己的家鄉。學生利用地域優勢寫出了自己最熟悉的話題,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隨着社會的發展,作文考試的不斷變化,在作文教學中要不斷探索更新尋找屬於適合農村學生的素材,讓他們的思維和作文內容取得發展就要讓他們徹底“動起來”,手、心、文一起舞起來以挑戰新的考試模式,應對複雜多變的社會需求。

創新作文 篇9

在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中,都有創新與守舊的影子。選擇創新還是守舊?是人類必須面對的問題。

守舊,顧名思義,就是堅守舊傳統,信仰舊觀念,按舊的方法做事。之所以有守舊現象,是因爲無知,見識淺短和接受一些舊的思想,而不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切合實際,用舊的方法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所造成的。守舊的多半是書呆子和沒有見識的人。雖然他們身份有異,但都同時犯了一個錯誤:沒能看清歷史發展潮流,緊跟社會的步伐。

在科學界,守舊的人,往往會墨守陳規,不能有充分大膽的設想,從而阻擋了科學探究的進程。在政治界,守舊的人目光短淺,往往會誤國誤民。總的來說,守舊是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守舊的人也不會有什麼成就。

創新,指創造·發現新興的事物。創新也是要在前人探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人大腦的充分想象與邏輯思考,進一步發現事物的其它方面。爲事物灌注一份新的氣息,使之與原物有所差異。也可打破傳統的觀念,創立有根據又新穎的理論,也稱之爲創新。創新的人具有過人的只會,非凡的想象力一級敢於打破傳統觀念的勇氣。

創新需要勇氣,創新必須付出艱辛。有商鞅的五馬分屍,纔有秦王朝的如日中天;有羅斯福遭政客的排擠,纔有美國的恢復和強大;鄧爺爺一生一波三折的不平命運,纔有如今邁向新世紀的中國。因爲創新,纔不平凡,才需要勇氣,才需要付出。也因爲創新,才值得付出。

善於創新的人也會有所成就。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伽利略打破傳統封宗教以地球爲宇宙中心的理念,促進了科學進步。從而萬古流芳。比爾蓋茨放棄哈佛學位,致力於當時並不吃香的電腦行業,成爲了世界首富。因爲創新,電燈取代了蠟燭,樓房取代了平房,空調取代了風扇。因爲創新,人類社會日益進步。

發展中國家爲何落後?因爲它們守舊。發達國家爲何發達,因爲它們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長盛不衰的祕訣,也是一個人生存的需要。因此,在守舊與創新面前,我們應毫不猶豫的選擇創新,擁有善於發現創新的眼光,敢於創新的勇氣。讓我們鼓起勇氣,做出創新。未來在創新中孕育,創新在永恆中成長,對於人類而言,創新便是勇敢!

創新作文 篇10

踩着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這是現代著名畫家——李可染的名言。

創新是邁向成功的一大步,沒有了創新就無法成功。

相傳有一次魯班進深山砍樹木時,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手被一種野草的葉子劃破了,滲出血來,他摘下葉片輕輕一摸,原來葉子兩邊長着鋒利的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這些小齒劃破的,魯班就從這件事上得到了啓發。他想,要是這樣齒狀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鋸斷樹木了嗎!於是,他經過多次試驗,終於發明了鋒利的鋸子,大大提高了工效。

創新需要打破定律,突破傳統。

創新能推動歷史的前進。

創新需要勇氣和智慧。

只有求新求異,事物纔會有生命力。

新事物也許不完美,但它畢竟要替代舊事物。

創新能讓我們前進、突破與成功!

創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