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釦的方向》閱讀理解附答案

閱讀《鈕釦的方向》,完成文後的題目。

《鈕釦的方向》閱讀理解附答案

我匆匆穿過潮溼陰暗的街道趕往醫院,坐在了母親病牀旁邊。母親灰白的頭髮梳理得一絲不亂,雙眼閉着,但不時微微顫動,彷彿正想着心事。我望着她暗忖:“母親是否知道我來了?是否知道我是她兒子?”

我把手伸到大衣的襟下,摸到一顆縫在裏子上的舊鈕釦,就在我胸口的上方。它是棕色的,扁圓形。關於這顆鈕釦的來歷,一切恍如昨天。

我們一家四口住在美國東部一座大山深處,過着勉強溫飽的生活。

我兒時滿腦子幻想,總覺得不該待在這地方,一有機會就逃跑,但無非跑進深山或沿着河流走到下游去。不過,這阻礙不了我,有一次,我因爲覺得在家裏受到了冷落,又逃跑了。

這次我跑進了樹林。我這麼做,就是天真地要讓母親知道她不對,要讓她難過。

我在樹林裏又冷又餓,只好在寒夜的月色中跌跌撞撞地奔回家。但母親不見了,她這時應該在家的。

火爐熄了,屋裏很冷。我奔出門口,在堅實的泥地上繞屋跑了一圈。接着,我沿河邊朝400米外一位鄰居的家跑去,沿途不斷有又尖又硬的灌木枝條抽打着我的臉。

“孩子,你媽媽不在這裏。她白天來過,沒說什麼,只把你妹妹留下,就匆匆忙忙跑了。”

“跑了?爲什麼?她怎麼可以這樣對我?”也許母親早就想逃離這個地方。畢竟,她在家裏有什麼好做的呢?這裏沒鋼琴,也沒誰懂得欣賞她那動人的歌喉。可她爲什麼竟把我一個人丟在這兒?

我走到岸邊,撿起幾團泥巴扔到河裏,扔向柳樹。這時,我看見有棵柳樹上掛着母親的一件舊外衣。

一個念頭如閃電般劃過腦際:母親跑了,跑到河對岸的肯塔基州去了!我朝四周不停地大喊:“媽媽!”直到聲嘶力竭。

我走到那件外衣前,覺得它是母親已離棄我的象徵,把它扯了下來撕碎,扔在地上使勁用腳踩。有一顆扁圓形的棕色鈕釦脫落在了我手掌上。

最後,我把那外衣拋到了河裏。

回到家,我不想進屋,便去馬棚找了張給馬蓋的破爛毯子,裹住身體坐下,希望這毯子能幫我抵禦寒夜的潮溼冷風,融化結在心頭的冰。

第二天早晨,我還在那裏守着。晨曦徐徐越過山脊照到山谷裏了,我看見母親沿着泥路朝着房子走回來,身上的披肩和頭上的紅髮泛着金光。她走路姿態優雅,我們誰都比不上。

母親見到我時一言不發,我看得出她在生我的氣,怪我昨天的出走。

爐火生起了,屋裏漸漸暖和起來。我悄悄走進廚房,坐在屋角的木柴箱上。母親說話了,她說上游有個婦人病了,她曾去幫忙。

“可我在河岸上看到了你的外衣。”

“我的.外衣?我把它給了鄰家的女孩穿。我有披肩,她卻連外套都沒有。你知道,她身體不是很好……看來她並沒把衣服穿回家去。”

母親看着我,知道我正在想什麼———她昨天離家出走了。

她緩緩地說:“堅強的人是不會逃避困難的。但如果前面有美好前程,他們會去追求。”

母親給我端來早餐,有餅乾和薰豬肉。我知道她原諒我了,可我始終沒告訴她我曾怎樣對待她的那件外衣。

歲月流轉,此時我坐在潔白的病房裏,握着母親的手,手指輕撫着大衣內那顆鈕釦。我這輩子曾經幾千次要逃避困難,但只要摸摸這顆鈕釦,逃避的念頭就立即打消了。

我緊捏着鈕釦,心裏知道:母親無論要往哪裏去,總會知道自己的方向。

小題1:[理思路]認真閱讀文章,在下面空白處補全情節:

逃進樹林,無奈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回到馬棚,用毯禦寒→______________。

小題2:[揣心理]文中劃線處“融化結在心頭的冰”表現了“我”當時怎樣的心理?

小題3:[品環境]文中兩次寫到爐火,請找出相關語言,並分別指出它們的作用。

小題4:[析形象]結合小說情節,簡要分析母親這個人物形象。

小題5:[明主旨]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題目“鈕釦的方向”的理解。

參考答案:

小題1:不見母親,離家尋母;發現外衣,拋到河裏;母親回家,道明真相。

小題2:表現了“我”當時誤以爲母親拋棄我們,獨自去追求美好生活的極度不滿。

小題3:①“火爐熄了,屋裏很冷。”渲染了淒冷的氣氛,烘托了“我”對母親拋棄我們的失望和不滿,爲下文尋找母親、發現外衣,鈕釦脫落等情節作鋪墊。②“爐火生起了,屋裏漸漸暖和起來。”渲染了一種溫馨的氣氛,烘托了“我”因誤解母親的不安和愧疚,爲下文母親道明真相作鋪墊。

小題4:母親是一個熱愛生活,富有愛心,樂於助人,不畏困難,勇於追求美好前程的人。

小題5:鈕釦的方向,包含着母親不畏困難、追求美好前程的勇氣和決心,它在“我”的精神世界裏是不滅的,指引着“我”前進的方向。

試題分析:

小題1:文章的4--6講的是“逃進樹林,無奈回家”;文章的7-8講的是“不見母親,離家尋母”;文章的9--13講的是“發現外衣,拋到河裏”;文章的14--20講的是“母親回家,道明真相”。

小題2:當時“我”的心理活動可以圍繞“當時的家庭情況”以及“母親個人的情況”來揣摩。示例:表現了“我”當時誤以爲母親拋棄我們,獨自去追求美好生活的極度不滿。

小題3:環境描寫的作用有“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情”“爲下文情節發展做鋪墊等。第一處“火爐熄滅”渲染了淒冷的氣氛,烘托了“我”對母親拋棄我們的失望和不滿,爲下文尋找母親、發現外衣,鈕釦脫落等情節作鋪墊。第二處“火爐燃起”渲染了一種溫馨的氣氛,烘托了“我”因誤解母親的不安和愧疚,爲下文母親道明真相作鋪墊。

小題4:母親的家庭情況並不好,但是依然把自己的外套送給別人,可見其是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母親去幫助生病的人,可見其是一個助人爲樂的人;母親說:“堅強的人是不會逃避困難的。但如果前面有美好前程,他們會去追求。”可見其是一個不畏困難、勇於追求美好前程的人。

小題5:這裏“鈕釦的方向”其實就是一個人生的方向,文中通過具體的描寫表現出母親給我的人生影響。所以鈕釦的方向,包含着母親不畏困難、追求美好前程的勇氣和決心,它在“我”的精神世界裏是不滅的,指引着“我”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