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冬天,也是春天閱讀答案

在各領域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藉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分析原因及時總結。大家知道什麼樣的閱讀答案纔是好的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也是冬天,也是春天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閱讀答案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閱讀答案1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在我這樣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國城市歷史中最具滄桑美感的一冊舊書,蘊藏着萬千風雲和無限心事。這裏的每一處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斷被註釋的名言,註腳層疊,但於我來講是陌生的。有一個地方,在記憶中卻彷彿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這條路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足跡,其中最難抹去的,當屬魯迅先生了。

20xx年歲尾,在某文學雜誌六十週年慶典上,在太熱鬧的時刻,我很想獨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吃過早飯便直奔四川北路,拜謁原虹口公園的魯迅先生墓。

天氣晴好,又逢週末,園裏晨練的人極多。入園處有個水果攤,蘋果、橘子、草莓等鉤織的芳香流蘇,連綴着世界文豪廣場。紅男綠女穿梭其間,踏着熱烈的節拍,跳着整齊劃一的舞。身上熱了,多數人將外套脫掉。我努力避讓着舞者,走進廣場。文豪們的銅像都是全身像,或坐或站。托爾斯泰右手握着手杖,此時手杖被掛上了一個健身者的挎包,使他顯出一副蒼涼出走的模樣。莎士比亞和狄更斯手握鵝毛筆,鵝毛筆成了天然掛鉤,綴着色彩豔麗的輕薄羽絨衣。只有巴爾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人們便難以附着,因此雕像成了一首流暢的詩。

走出世界文豪廣場,向前是賣早點的食肆,等候的人從屋裏排到了門外。想着多年前蕭紅在這一帶,有天買早點,發現包油條的紙居然是魯迅先生一篇譯作的原稿。蕭紅愕然告知魯迅,先生卻淡然,調侃道:“我是滿足的,居然還可以包油條,可見還有一些用處。”也不知這裏的早點鋪如今用什麼包油條,還能包裹出那撥雲見日般的綺麗文事麼?

繞過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洶涌。各路聲響匯聚起來,無比喧囂,將自然的鳥語湮滅了。在世俗生活的長軸畫卷漸次打開的時候,我也領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風光。槭樹正在最美時節,吊着滿身紅紅黃黃的彩葉,被陽光照得晶瑩剔透,看上去激情飽滿。耐寒的杜鵑綻放着,那紅的粉的花朵,在我這個剛經歷了哈爾濱十二月飛雪的北方人眼裏,無疑是日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透着春的消息。

魯迅墓很好尋,在公園的西北角,無論哪條甬道都有通往那裏的指示牌。墓前廣場比較開闊,最先看到的是長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魯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書,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來的人。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圍有密實的冬青做天然藩籬,因而墓地顯得肅穆莊嚴。不過基座太高了,那端坐其上的雕像,如一團陰影擋在魯迅墓前。也就是說,不管魯迅是否願意,他每天都要面對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墓地兩側的石板路旁,種植着樟樹、廣玉蘭和松柏,樹高枝稠。我隨手摘下一片廣玉蘭的葉子,拈着它走向魯迅先生的長眠之所,將它輕輕擺在墓欄上,權當鮮花吧。在我的閱讀印象中,魯迅是不怎麼寫花兒的.,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秋夜》中,寫到蠟梅一類的花兒,要麼一筆帶過,要麼對所描述的花兒連名字也叫不出來。他最濃墨重彩寫的,是《藥》結尾處瑜兒墳頭的那圈紅白的無名之花。

相比魯迅的雜文,我更偏愛他的小說,尤其喜歡《故事新編》。其中的《鑄劍》驚心動魄,我是把這個短篇當史書來看的。魯迅是高超的人物雕塑家,他小說中的人物,像是青銅鍛造的,叩擊時會有深沉的回聲。而且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動人的光芒——悲涼的詩意之光,如《孔乙己》《阿Q正傳》《風波》《藥》《傷逝》《明天》等堪稱經典的篇章,是作家以筆蘸着自己的生命之血,化解心中塊壘時,播撒於春日晚霧中的純美幽靈,他們充滿了有筋骨的象徵性。魯迅公園中世界文豪廣場上的那些雕塑,如果換成阿Q、孔乙己、單四嫂子、九斤老太、眉間尺、呂緯甫,也是極相宜的——這些人哪個不是負重的高手呢!

魯迅墓由上好的花崗石對接鑲嵌,其形態很像一冊灰白的舊書,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樣子。因爲是園中獨墓,看上去顯赫,也孤獨。其實無論是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還是無比崇敬魯迅的蕭紅,都曾在遺言中表達了葬在魯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能如願——怎麼可能如願呢?魯迅曾在文章中交代過後事“趕快收殮,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後雜談》中表達過,不喜歡被追悼,不喜歡輓聯,倘有購買紙墨白布的閒錢,不如選幾部明清野史來印印。這些絕非故作超拔,符合他的脾氣。

魯迅墓前並不安靜,左右兩側的石杆花廊下,一側是兩個男人在練習格鬥,互爲拳腳;另一側是三位大媽,在熱聊什麼。我脫帽向着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靜默良久,之後轉身離開。我想魯迅被葬在這鬧市的園子中,縱有綠樹青草點綴,春花秋月相映,風雨雷電做永恆的日曆,但終歸少了一個人去後最該享有的寧靜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離開墓地的時候,忽然間狂風大作,攪起地面的落葉和塵土,在半空飛舞。公園裏所有的樹,此時都成了鼓手,和着風聲,發出海潮般的轟鳴,湮滅了嘈雜的人聲。回身一望,我獻給魯迅先生的那片玉蘭葉,已不見蹤影,我似乎聽到他略含嘲諷的笑聲:敬仰和懷念,不過是一場風,讓它去吧!

(取材於遲子建的同名散文)

閱讀題目

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首段以“舊書”“名言”爲喻,形象說明上海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意蘊和獨特魅力。

B. 作者筆下的世界文豪廣場上的雕像,栩栩如生、各具美感,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

C. “世俗生活的長軸畫卷”中,有廣場上的舞者、排隊買早點的人們和練習格鬥的男人。

D. 第段寫魯迅墓雖有綠樹青草等相伴,但缺少寧靜清寂的氣氛,作者爲此感到遺憾。

8. 作者在寫拜謁魯迅墓的過程中,爲什麼要插入第段對於魯迅小說的感受?(6分)

9. 從最後一段畫線句看,作者認爲魯迅先生對“敬仰和懷念”有着怎樣的態度?請從文中找出兩處依據並加以分析。(6分)

參考答案

7. B

B項,說“世界文豪廣場上的雕像”“各具美感”曲解文意。這些雕像身上掛着包或圍巾之類的東西,哪還有美感可言。

8. 第段中,作者說魯迅先生用生命之血進行創作,他小說中的人物具有象徵性和巨大的影響力。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深切的懷念與敬仰,凸顯了拜謁魯迅墓的意義,啓迪人們思考如何懷念和敬仰魯迅等文化先哲的問題。(每點3分)

9. 第一問:淡然,不在意(2分)

第二問:文中有三處依據:魯迅先生對自己的譯作原稿被用來包油條時說的話;雕像太高而形成陰影擋在魯迅墓前面時,作者對於魯迅先生心理的猜想;魯迅先生對自己後事的意見或在《病後雜談》中表達的對於追悼、懷念自己一事的態度。(4分)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閱讀答案2

①在我這樣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國城市歷史中最具滄桑美感的一冊舊書,蘊藏着萬千風雲和無限心事。這裏的每一處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斷被註釋的名言,註腳層疊,但於我來講是陌生的。有一個地方,在記憶中卻彷彿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這條路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足跡,其中最難抹去的,當屬魯迅先生了。

②20xx年歲尾,在某文學雜誌六十週年慶典上,在太熱鬧的時刻,我很想獨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吃過早飯便直奔四川北路,拜謁原虹口公園的魯迅先生墓。

③天氣晴好,又逢週末,園裏晨練的人極多。入園處有個水果攤,蘋果、橘子、草莓等鉤織的芳香流蘇,連綴着世界文豪廣場。紅男綠女穿梭其間,踏着熱烈的節拍,跳着整齊劃一的舞。身上熱了,多數人將外套脫掉。我努力避讓着舞者,走進廣場。文豪們的銅像都是全身像,或坐或站。托爾斯泰右手握着手杖,此時手杖被掛上了一個健身者的挎包,使他顯出一副蒼涼出走的模樣。莎士比亞和狄更斯手握鵝毛筆,鵝毛筆成了天然掛鉤,綴着色彩豔麗的輕薄羽絨衣。只有巴爾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人們便難以附着,因此雕像成了一首流暢的詩。

④走出世界文豪廣場,向前是賣早點的食肆,等候的人從屋裏排到了門外。想着多年前蕭紅在這一帶,有天買早點,發現包油條的紙居然是魯迅先生一篇譯作的原稿。蕭紅愕然告知魯迅,先生卻淡然,調侃道:“我是滿足的,居然還可以包油條,可見還有一些用處。”也不知這裏的早點鋪如今用什麼包油條,還能包裹出那撥雲見日般的綺麗文事麼?

⑤繞過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洶涌。各路聲響匯聚起來,無比喧囂,將自然的鳥語湮滅了。在世俗生活的長軸畫卷漸次打開的時候,我也領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風光。槭樹正在最美時節,吊着滿身紅紅黃黃的彩葉,被陽光照得晶瑩剔透,看上去激情飽滿。耐寒的杜鵑綻放着,那紅的粉的花朵,在我這個剛經歷了哈爾濱十二月飛雪的北方人眼裏,無疑是日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透着春的消息。

⑥魯迅墓很好尋,在公園的西北角,無論哪條甬道都有通往那裏的指示牌。墓前廣場比較開闊,最先看到的是長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魯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書,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來的人。塑像有高大的基座,再加上草地四圍有密實的冬青做天然藩籬,因而墓地顯得肅穆莊嚴。不過基座太高了,那端坐其上的雕像,如一團陰影擋在魯迅墓前。也就是說,不管魯迅是否願意,他每天都要面對自己高高在上的背影。

⑦墓地兩側的石板路旁,種植着樟樹、廣玉蘭和松柏,樹高枝稠。我隨手摘下一片廣玉蘭的葉子,拈着它走向魯迅先生的長眠之所,將它輕輕擺在墓欄上,權當鮮花吧。在我的閱讀印象中,魯迅是不怎麼寫花兒的,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秋夜》中,寫到蠟梅一類的花兒,要麼一筆帶過,要麼對所描述的花兒連名字也叫不出來。他最濃墨重彩寫的,是《藥》結尾處瑜兒墳頭的那圈紅白的無名之花。

⑧相比魯迅的雜文,我更偏愛他的小說,尤其喜歡《故事新編》。其中的《鑄劍》驚心動魄,我是把這個短篇當史書來看的。魯迅是高超的人物雕塑家,他小說中的人物,像是青銅鍛造的,叩擊時會有深沉的回聲。而且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動人的光芒——悲涼的詩意之光,如《孔乙己》《阿Q正傳》《風波》《藥》《傷逝》《明天》等堪稱經典的篇章,是作家以筆蘸着自己的生命之血,化解心中塊壘時,播撒於春日晚霧中的純美幽靈,他們充滿了有筋骨的象徵性。魯迅公園中世界文豪廣場上的那些雕塑,如果換成阿Q、孔乙己、單四嫂子、九斤老太、眉間尺、呂緯甫,也是極相宜的——這些人哪個不是負重的高手呢!

⑨魯迅墓由上好的花崗石對接鑲嵌,其形態很像一冊灰白的舊書,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樣子。因爲是園中獨墓,看上去顯赫,也孤獨。其實無論是魯迅的原配夫人朱安,還是無比崇敬魯迅的蕭紅,都曾在遺言中表達了葬在魯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能如願——怎麼可能如願呢?魯迅曾在文章中交代過後事“趕快收殮,埋掉,拉倒”,也曾在《病後雜談》中表達過,不喜歡被追悼,不喜歡輓聯,倘有購買紙墨白布的閒錢,不如選幾部明清野史來印印。這些絕非故作超拔,符合他的脾氣。

⑩魯迅墓前並不安靜,左右兩側的石杆花廊下,一側是兩個男人在練習格鬥,互爲拳腳;另一側是三位大媽,在熱聊什麼。我脫帽向着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靜默良久,之後轉身離開。我想魯迅被葬在這鬧市的園子中,縱有綠樹青草點綴,春花秋月相映,風雨雷電做永恆的日曆,但終歸少了一個人去後最該享有的寧靜清寂,所以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安息了。

離開墓地的時候,忽然間狂風大作,攪起地面的落葉和塵土,在半空飛舞。公園裏所有的樹,此時都成了鼓手,和着風聲,發出海潮般的轟鳴,湮滅了嘈雜的人聲。回身一望,我獻給魯迅先生的那片玉蘭葉,已不見蹤影,我似乎聽到他略含嘲諷的笑聲:敬仰和懷念,不過是一場風,讓它去吧!

(取材於遲子建的同名散文)

19.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調侃:自嘲 B.默然:鄙視的樣子

C.塊壘:鬱結的不平或愁悶 D.筋骨:力量

20.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段以“舊書”“名言”爲喻,形象說明上海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意蘊和獨特魅力。

B.作者筆下的世界文豪廣場上的雕像,栩栩如生、各具美感,散發着濃郁的生活氣息。

C.“世俗生活的長軸畫卷”中,有廣場上的舞者、排隊買早點的人們和練習格鬥的男人。

D.第段寫魯迅墓雖有綠樹青草等相伴,但缺少寧靜清寂的氣氛,作者爲此感到遺憾。

21.請簡要回答第段和第段中的“湮滅”各有哪些含義。(5分)

22.作者在寫拜謁魯迅墓的過程中,爲什麼要插入第段對於魯迅小說的感受?(6分)

23.從最後一段畫線句看,作者認爲魯迅先生對“敬仰和懷念”有着怎樣的態度?請從文中找出兩處依據並加以分析。(5分)

24.文章寫到了《吶喊》中的諸多作品。下列對《吶喊》的理解與分析,有誤的一項是(3分)

A.小說描寫從辛亥革命到“五四”時期的社會生活,塑造了衆多不朽的形象,表達了作者爲時代而“吶喊”的心聲。

B.孔乙己、陳士成等底層知識分子,是封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和犧牲品,更爲可悲的是,他們深受其害而終不覺悟。

C.華老栓和阿Q等形象,反映了封建統治下民衆的愚昧和麻木,也寄寓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態度。

D.魯迅先生在《藥》的結尾,給革命者夏瑜的墳上“平空添了一個花環”,其目的是爲了襯托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

答案:

四、(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

19.(2分)B 20.(3分)B

21.(5分)參考答案:

第段的“湮滅”,指各路聲響埋沒、壓住了鳥鳴等自然界的聲音,公園環境嘈雜,作者感到惋惜。

【評分標準】2分。前兩點答出任意一點,1分;第三點,1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