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甘文焜傳》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

甘文焜,字炳如,漢軍正藍旗人,善騎射,喜讀書,尤慕古忠孝事。以官學生授兵部筆帖式①,累遷禮部啓心郎,屢奉使稱旨。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遷順天府府尹。崇文門榷稅不平,疏劾之。廷議令兼攝,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固辭。六年,授直隸巡撫,奏復巡歷舊制。單車按部,適保定、真定所屬諸縣患水災,疏請蠲歲賦。總督白秉真以賑費浩繁,請聽官民輸銀米,文焜斥廉俸以助。議敘,加工部侍郎。

《清史甘文焜傳》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

七年,遷雲貴總督,駐貴陽。時吳三桂鎮雲南,欲藉邊釁固兵權,詭報土番康東入寇,紿文焜移師,又陰嗾凱里②諸苗乘其後。文焜策康東無能爲,凱里近肘腋,不制將滋蔓,先督兵搗其巢,斬苗酋阿戎。既平約雲南會剿康東三桂慮詐泄謂康東已遠遁由是益憚之。文焜巡歷雲、貴各府州皆遍。十年,遭母憂,上命在任守制。文焜又遣兵擊殺臻剖苗酋阿福。疏乞歸葬,許給假治喪。三桂請以雲南巡撫兼督篆,令督標兵悉詣雲南受節度,而以利啖之,冀爲己用。

十二年,文焜還本官,適撤藩議起。三桂反,殺巡撫朱國治,遣其黨逼貴陽。文焜聞變,使族弟文炯齎奏入告,牒貴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盤江。本深已懷貳,先以書覘文焜意。文焜手書報之,期效張巡、南霽雲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顧。本深標兵已受三桂餌,紛潰弗聽調。文焜度貴陽不可守,令妾率婦女七人自經死,獨攜第四子國城赴鎮遠,思召湖北兵扼險隘,使賊不北出。十二月朔,至鎮遠,守將江義已受僞命,拒弗納。文焜渡河至吉祥寺,義遣兵圍之。文焜望闕再拜,拔佩刀將自殺,國城大呼請先死,奪其刀以刎而還之,屍乃踣,血濺文焜衣。文焜曰:“是兒勇過我!”遂自殺,年四十有二。

亂平,貴州巡撫楊雍建以文焜治績及死事狀上聞,予優恤,贈兵部尚書,諡忠果。

(選自《清史稿》,有刪改)

【注】①筆帖式:滿語,意爲辦理文件、文書的人。②凱里:地名,在今貴州省。後文“臻剖”亦同。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單車按部

按:巡視

B.請聽官民輸銀米

輸:運送

C.十年,遭母憂

憂:父母喪事

D.本深已懷貳

貳:叛心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言之而居之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B.文焜斥廉俸以助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遣其黨逼貴陽,其皆出於此乎

D.奪其刀以刎而還之,拔劍切而啗之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既平約雲南會剿康東三桂慮詐泄謂康東已遠遁由是益憚之

B.既平約雲南會剿康東三桂慮詐泄謂康東已遠遁由是益憚之

C.既平約雲南會剿康東三桂慮詐泄謂康東已遠遁由是益憚之

D.既平約雲南會剿康東三桂慮詐泄謂康東已遠遁由是益憚之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甘文焜忠於職事。屢次奉旨辦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爲順天府府尹後,曾上奏章檢舉崇文門商業稅收不公這一事情。

B.甘文焜運籌帷幄。面對複雜軍情,甘文焜審時度勢,使吳三桂的陰謀破產,打擊了苗族地方武裝,徹底消除了雲南邊患。

C.甘文焜捨生取義。預計到貴陽防守不住,爲避免被俘受辱,命令側室等七人上吊自殺。其本人也於十二月初一自殺殉國。

D.甘文焜顯榮身後。朝廷追贈他爲兵部尚書,諡“忠果”。“諡”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後加給的具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令督標兵悉詣雲南受節度,而以利啖之,冀爲己用。(5分)

(2)文焜手書報之,期效張巡、南霽雲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顧。(5分)

參考答案

9.B(輸,捐獻)

10.D(連詞,表承接。A.代詞,代指“崇文門榷稅”這件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介詞,表目的,“來,用來”介詞,因;C.代詞,代指吳三桂語氣副詞,加強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大概”)

11.D

12.B(“徹底消除了雲南邊患”錯誤)

13.(1)(吳三桂)命令治下的'士兵都到雲南接受指揮調度,然後用好處收買他們,希望(他們)能夠被自己利用。(“詣”“節度”“啖”“冀”各1分,“爲己用”被動句式1分)

(2)甘文焜親自寫信回覆他,希望他能仿效張巡、南霽雲誓死堅守,然而李本深不理睬他。(“手書”“報”“效”各1分,“不之顧”賓語前置句式1分,大意通順1分)

參考譯文

甘文焜,字炳如,漢軍正藍旗人,善於騎射,喜好讀書,特別仰慕古代忠孝之事。初以官學生身份被授予兵部筆帖式。後多次升遷至禮部啓心郎,屢次奉旨辦事深稱旨意。康熙初年,授任大理寺少卿,後升任爲順天府府尹。崇文門商業稅收不公平,(甘文焜)上疏彈劾。朝廷議定讓甘文焜兼管這件事,甘文焜說:“我自己檢舉這件事而又接管這件事,這是給自己謀好處。”堅決拒絕。康熙六年,他擔任直隸巡撫,上奏請求恢復巡歷的舊制。甘文焜單人乘着一輛馬車巡視屬地,恰逢保定、真定等所屬諸縣遭遇水災,就上疏請求減免歲賦。總督白秉真認爲賑災的費用複雜巨大,請求任憑官府百姓捐獻銀錢糧米(來賑災),甘文焜也拿出自己微薄的俸祿救助百姓。朝廷對其優良治績加以獎勵,任命他爲工部侍郎。

康熙七年,甘文焜升任雲貴總督,駐鎮貴陽。當時吳三桂鎮守雲南,意欲憑藉邊境上的爭端鞏固自己的兵權,謊報吐蕃康東入侵進犯,想欺騙甘文焜轉移軍隊,又暗地裏唆使凱里的各苗族武裝趁機從後面襲擊。甘文焜已經預測到康東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爲,凱里卻近在肘腋,不將其制服的話禍患將會滋長擴大,就先指揮部隊搗毀了凱里苗族的老巢,斬殺了苗族首領阿戎。平定了禍亂之後,與雲南的軍隊約定會合討伐康東。吳三桂害怕詐謀泄露,只好說康東已經遠逃,從此更加畏懼他。甘文焜巡行視察遍了雲南、貴州的各個府州。康熙十年,母親去世,朝廷命令他在任上爲其母守孝。甘文焜又派兵攻擊斬殺了臻剖的苗族首領阿福。上書請求回去爲母下葬,朝廷准予休假,回家治理喪事。吳三桂(趁機)請求以雲南巡撫的身份兼任都督,(吳三桂)命令治下的士兵都到雲南接受指揮調度,然後用好處收買他們,希望(他們)能夠被自己利用。

康熙十二年,甘文焜官復原職,恰逢撤藩爭議蜂起。吳三桂造反,殺害了巡撫朱國治,派遣他的同黨直逼貴陽。甘文焜聽聞叛變,派他的族弟甘文炯持奏書入京急報,又通牒命令提督李本深率兵扼守盤江。李本深已懷叛變之心,先用書信窺探甘文焜的本意。甘文焜親自寫信回覆他,希望他能仿效張巡、南霽雲誓死堅守,然而李本深不理睬他。李本深的軍隊已經收到了吳三桂的好處,紛紛潰亂不聽從調度。甘文焜預計貴陽防守不住,(爲不使家室遭受污辱)就命令側室率領婦僕女兒七人上吊自殺,自己帶着四子甘國城奔赴鎮遠,想召集湖北的軍隊扼守險要關隘,使叛賊不能向北進兵。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一,甘文焜到達鎮遠,當時的守將江義已歸降吳三桂,拒絕並不接納他。甘文焜渡河來到吉祥寺,江義派兵將吉祥寺團團圍住。甘文焜朝京城方向拜了兩拜,拔出佩刀想要自殺,四子甘國城大喊請求先死,奪下甘文焜的佩刀先自刎然後還給甘文焜,屍體才仆倒在地,鮮血濺到甘文焜的衣服上。甘文焜說:“這個孩子比我勇敢!”接着就自殺而死,時年四十二歲。

叛亂平定,貴州巡撫楊雍建將甘文焜的爲政成績和爲國而死的情狀上報朝廷,朝廷准予從優撫卹,追贈甘文焜爲兵部尚書,諡號“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