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鈕釦閱讀與答案

偶然讀到一則故事:芬蘭小男孩奧特索,用一個暑假在森林裏採集漿果,並在祖母的協助下做了400瓶果汁,賣掉後得200歐元。緣起是他一年前,在動物園見到一隻無精打采的熊,他想,若有一棵可以攀爬的樹,說不定它會快樂起來。於是,男孩打定主意,捐一棵樹給動物園。

人生的鈕釦閱讀與答案

讀畢,心裏像喝了一瓶果汁。我聽見了熊的笑聲。

這是一個從安徒生童話裏跑出來的孩子,帶着樹葉的乾淨,還有清晨的氧氣。只有童話裏,才住着這樣的樹。

這個故事有三重美:他發現了別人的不快樂;他想幫別人快樂;他用誠實勞動去兌換。

一隻熊不高興,他覺得和自己有關,他覺得此現狀應有所改變,這隻熊的情緒於他很重要……於是他誕生了心願,誕生了能力。他承攬了一個幼小的義務,其實,這也是人類的義務,它由一個孩子率先發現。

由於清澈,孩子的眼總能比成人看見更多的東西。由於專注,孩子會把一件事記得很牢,看得很要緊,刻不容緩。

有人說,那只是男孩的一個衝動。不錯,或許是,但衝動會沉澱,會積累出習慣,成爲他和他未來的孩子的秉性,成爲他們的常識、基因、家教和信仰。

兒子三歲,晚飯後,該散步了,他耍賴,不跟媽媽下樓,我脫口喊:“黑貓警長黑貓警長,月亮出來了,快去執勤!”他一怔,丟下玩具,衝下樓。

我醒悟,對小兒來說,童話情景就是生活情景,他從童話裏認領的角色和命令,遠比現實中委派的更具誘惑和號召力。

小時候,童話就是我們的生活本身,長大後,它才被當成了文學。

好的環境,是蔭佑童話的那種,它支持童話人格,鼓勵你一生攜帶。而壞的現實,不僅不保護童話,還狠狠撕咬它,粉碎它,靠背叛它換取“成長”的信任。

列夫·托爾斯泰,曾深情地感念兒時父親教他的書和遊戲,他嘆道:“我難道不是在那一時期裏獲得了我現在賴以生存的一切嗎?我的收穫是如此之大,並且神速。在我一生的其餘歲月中所得的全部饋贈,都不及那時的百分之一。”

童年的價值觀,是人生衣裳的第一粒鈕釦,決定一生的'精神走向和心靈格局。若它是端正高尚的,那麼,在漫長的歲月裏,請別讓它輕易脫落,更別粗魯地扯下它。

網絡上曾瘋轉過一條“虐驢男”的圖片新聞:西藏阿里,藍天白雲,一名戴墨鏡、姿態傲慢的男子站在遼闊的草原上,手持刀刃,正從一匹下跪的藏野驢身上割肉,竟然,他還在笑。

藏野驢乃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怒唾聲中,“虐驢男”很快被繩之以法。經查,此男子和同伴駕車途中,瘋狂追趕、撞擊藏野驢,並將奄奄一息的它開膛破肚,拍照炫耀。

這是個怎樣的人呢?他扮演了一頭野獸,並沾沾自喜。雖衣冠楚楚,但精神上披着皮草,齜牙咧嘴。

或許他未讀過安徒生們的童話,或許讀過,卻打掃得乾乾淨淨。總之,他屬於系錯了鈕釦或丟失了鈕釦的人。

又想起那些曾爲“活熊取膽”和“狗肉節”辯護叫好的人。其實我很想看看,他們的胸襟裏,是否有鈕釦脫落的痕跡。是縫得不夠結實?還是外力的摩擦太大,在與現實一場粗暴的扭打之後弄丟了它?或視之爲幼稚而在某個夜晚,懷着虛榮偷偷埋葬了它?

全世界的兒童皆無區別,只是長大後纔有了區別,乃至天壤之別。

爲何有人能聽見熊的笑聲,有人連親手製造的哭聲都聽不見?

⒈文章的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概括。

⒉本文寫了“笨男孩”成長路上的幾件事?

⒊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看,本文主要採用了

⒋本文語言的主要特點是什麼?恰當的一項是:( )

A. 平實 B. 生動 C. 簡潔 D. 幽默

⒌“笨男孩”人生的轉折點是什麼?

⒍“笨男孩”的成長經歷揭示了一個人生真諦,請簡要回答。

答案:

⒈“笨男孩”不笨,他踏實,善良,肯動腦筋。

學生時代,學徒時代,開店日子,免費釘鈕釦,開公司當老闆。

⒊記敘。

⒋A

⒌裁縫師傅的鼓勵,自己的認真做事。

⒍可以從老師、父母的角度談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問題;也可以從“笨男孩”的角度談一個人的稱長應具備什麼條件,也可以從創業的角度談及創業者應具備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