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危機的同步訓練題及答案

初一在整個初中階段很重要,有紮實的基礎,會使學習更加輕鬆。下面就爲您推薦內容盛世危機同步訓練題及答案。希望您學習成績突飛猛進。

盛世危機同步訓練題及答案

1.下列作物中不是明朝引進的是( )?

A.玉米B.花生C.占城稻D.甘薯?

解析:本題是表述選擇題,也稱肯定選擇題,主要考查歷史基礎知識的識記及再認再現能力。C項是北宋從越南引進的,應該排除,所以答案選C項。

答案:C

2.康乾盛世經濟上的表現不包括( )?

A.耕地面積增加B.糧食產量提高?

C.手工業超過前代水平D政局穩定,疆域遼闊?

解析:題目問的是不屬於經濟上的表現,只有D項符合題幹要求,所以答案選D項

答案:D

3.下列對於資本主義萌芽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明中期後,江南紡織業中,出現許多以生產商品爲目的的機戶?

B.機戶是由清政府扶植髮展起來的?

C.“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D.清代,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業部門也增多了?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對“資本主義萌芽”這一概念要有明確的認識,然後再聯繫教材知識對照選項進行確定。其中C項“機戶出資,機工出力”就是資本主義萌芽的突出表現,A、D兩項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史實,B項敘述是由政府扶植髮展起來是錯誤的

答案:B

4.清朝開始由強盛走向衰落是從( )?

A.康熙後期起B.雍正後期起C.乾隆後期起D.嘉慶後期起?

解析:對中國古代皇帝先後順序要有所把握。清朝開始走向衰落是從乾隆後期開始的。故選C項

答案:C

5.下圖是清政府只開廣州商埠,關閉其他開放港口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它是( )?

A廣州十三行B.市舶使C.市舶司D.理蕃院?

解析:廣州十三行是清代設立於廣州的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又稱洋貨行、洋行、外洋行、洋貨十三行。名義上雖稱“十三”,其實並無定數

答案:A

6.(經典回放)下列關於明朝中後期“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就是手工工場?

B.機戶開設“機房”,僱用幾個至幾十個工人,進行生產?

C.機戶與機工的關係,是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

D.許多大商戶掌握大量資本、原料和織機,是早期的資本家?

解析:本題是一道否定選擇題,主要考查對明朝、清朝資本主義萌芽的比較掌握。D項是清朝資本主義萌芽的特點,而明朝時並不具備

答案:D

7.對號入座。

A.北京 B.廣州 C.蘇州 D.泉州 E.南京 F.成都?G.杭州 H.哥窯 I.定窟 J.越窯 K.景德鎮

(1)明清時的制瓷業中心是_________

(2)清政府開放的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是________。

(3)明代絲織業中心是________

(4)絲織業後來居上的是________

(5)明清時期,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是_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對基礎知識的識記及再認。哥窯、定窯是宋代名窯,越窯是唐代名窯,學習歷史知識應該學會前後聯繫

答案:(1)K (2)B (3)C (4)G (5)A、E

8.下列經濟現象中,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性質的是( )?

A.農產品投入市場B.小市鎮的興起?

C.“機戶出資,機工出力”D.商人買田置地??

解析:本題實際上是考查對明朝經濟發展出現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瞭解。A、B、D三項不存在剝削與被剝削,不能表現出資本主義生產關係

答案:C

我綜合我發展

9.閱讀下列材料:

明朝小說《醒世恆言》裏,描寫了施復夫婦發家致富的故事。施復夫婦住在蘇州盛澤鎮,擁有一臺織機,還養了幾筐蠶,靠繅絲織綢過日子。他們織出的綢緞光彩潤澤,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人們爭相購買。不到十年,施復夫婦就添置了三四十臺織機,僱人織綢,成了大機戶

請完成:

(1)說明當時出現了何種生產關係的萌芽?

(2)爲什麼這種生產關係沒有在中國發展開來?

解析:材料解析題旨在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從未學過的歷史資料中發現、獲取和整理有效信息,解答時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知識遷移,切忌單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題,必須結合從教材中所學內容,進行知識銜接,將教材與材料相結合,完成知識遷移

參考答案:(1)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

(2)因爲中國封建社會經歷了兩千多年,長期的自給自足經濟相對穩定,人們手中有了錢以後往往願意購置田產、宅地,影響了擴大再生產,中國的農民購買力低下,而且傳統的觀念以農爲本,壓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所以資本主義沒有在中國發展開來。

10.識讀下圖,請完成:?

圖1 皇都積勝圖圖2 南都繁會圖圖3 施復夫婦經營絲織業的機房?

(1)圖1、圖2、圖3分別出現在哪一個城市?

(2)用簡短的語言描述一下這三幅圖。

(3)圖1、圖2說明了什麼?

(4)你能說出圖1、圖2反映的問題與圖3出現的關係嗎?

解析:此題是一道識圖分析題,歷史圖片是歷史知識的來源之一,更直觀地說明了某一時期的歷史,這三幅圖就是明朝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參考答案:(1)北京、南京、蘇州

(2)圖1描繪的是明朝中後期北京商業繁榮的情景。圖2反映了明朝南京繁華的景象,街市上店鋪林立,說明了當時南京經營貨物的廣泛性,是當時商品經濟繁榮的一個縮影。圖3反映了施復夫婦住在蘇州,靠繅絲織綢過日子。他們織出的絲綢光亮潤澤,成了市場上的搶手貨

(3)說明了明朝商品經濟的繁榮

(4)圖3體現的是“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這種新的生產關係是商品經濟(由圖1、圖2反映出)高度繁榮的結果,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又會促進商品經濟發展

11.閱讀下列材料:

清初,爲了對付東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曾厲行海禁,“片板不準下海”。清朝收復臺灣後,曾放鬆海禁,開放澳門、漳州、寧波、雲臺山(連雲港)四處爲對外貿易港口,准許外國商船前來交易。後來由於外商在中國進行不利於清朝的非法活動,清政府只允許他們在廣州一處進行貿易

請完成:?

(1)根據材料說明什麼是閉關政策

(2)從材料中反映出清朝推行閉關政策的原因是什麼?

解析:需要對閉關政策的含義掌握清楚,而此題正是考查對這一歷史名詞的瞭解。解答此類題目可從材料中提取相關答案即可

參考答案:(1)嚴格限制對外貿易,既嚴厲控制外國商人來華貿易,又限制中國商民出海

(2)爲了對付東南沿海的反清力量和維護國家安全。

12.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蘇州桑麻遍野,繭絲棉織之所出,四方鹹取給焉,雖秦晉燕周大賈不遠數千裏求羅綺增幣者,必走浙之東也。”——張瀚《鬆窗夢語》?

材料二:“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農而爲工商者,三倍於前矣,昔日原無遊手之人,今去農而遊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何良俊《四友齋叢書》

請完成:

(1)材料一反映出蘇州的特點是什麼?

(2)材料二中“末”指的是什麼?“遊手趁食者”指的是什麼?

(3)上述材料反映了哪個朝代什麼時期的'何種社會現象?

解析:此題旨在考查閱讀歷史資料,並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問題的技巧是先讀懂史料,再結合教材所學知識作答

參考答案:(1)紡織業發達,是全國的絲織業中心

(2)“末”指的是商業和手工業。“遊手趁食者”指的是僱傭勞動者

(3)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13.識讀下圖,請完成:

(1)圖中施復夫婦和工人、機房還可有什麼名稱?他們是什麼關係?

(2)這種歷史現象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其實質是什麼?

解析:觀察此圖可知,該圖反映的是明朝中期以後,在蘇州、松江等地出現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

參考答案:(1)施復夫婦就是機戶,工人稱爲機工,機房也就是手工工場。機戶是早期資本家,機工是早期的僱傭工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係

(2)這種現象是在明朝中期以後,在蘇州、松江等地紡織業中出現的。它是一種資本主義性質的生產關係,即資本主義萌芽的表現。

14.識讀下圖,請完成:

(1)此話反映出乾隆怎樣的思想?清朝統治者爲此採取了怎樣的對策?清朝爲什麼實行這樣的政策?

(2)你認爲這種政策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爲什麼?應怎樣認識它?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清朝統治者實行閉關政策的歷史根源、主要表現,以及閉關政策給中國造成的危害。讀懂乾隆所說的話,是解答此題的關鍵。

參考答案:(1)自恃中國地大物博,藐視西方各國,夜郎自大。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之所以實行這種政策,一方面是由於清初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穩定,他們認爲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另一方面當時西方的殖民者正向東方擴展勢力,清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2)弊大於利。因爲清朝實行閉關政策,雖然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衛作用,但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閉關政策是一種消極政策,提出的對外開放政策纔是一種積極進步政策,中國只有實行對外開放,才能發展,才能進步,才能超越世界先進的國家。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閉只能導致落後,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我們應當學習一切先進文明成果發展經濟,對外開放,才能使國家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