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同步課後練習題

一、積累與運用

童年的朋友同步課後練習題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並把拼音寫在相應的橫線上。

顫動 噗噗 咕噥 露出 發綹

2.根據拼音,在下面相應的橫線上寫出正確、規範的漢字。

(yìnɡ) 付 (zǔ zhu) 豐(rùn) (chénɡ) 罰

3. 下列句中加點成語使用恰當的是( )。

A.這個建築工地管理混亂,建築材料隨意堆放,錯落有致,被責令限期整改。

B.學院團委組織志願者利用暑假到西部支教,同學們紛紛響應,無獨有偶,她也報了名。

C.新出版的百科全書彙集了各學科的名詞術語,分條編排,詳加解說,內容豐富,包羅萬象。

D.多年前,媽媽爲她織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現在她都沒捨得穿一次,真可謂敝帚自珍哪!

4. 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句是( )。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頭,皺着眉頭,老是自言自語地咕噥着。

A. 她的頭髮多得出奇,密密地蓋着兩膝、兩肩、胸脯,一直垂到地上,烏黑烏黑的,泛着藍光。

B. 她的頭髮多得出奇,密密地蓋着兩肩、胸脯、兩膝,一直垂到地上,烏黑烏黑的,泛着藍光。

C. 她的頭髮多得出奇,密密地蓋着胸脯、兩膝、兩肩,一直垂到地上,烏黑烏黑的,泛着藍光。

D. 她的頭髮多得出奇,一直垂到地上,烏黑烏黑的,泛着藍光,密密地蓋着兩肩、胸脯、兩膝。

5. 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 你睡吧!還早着呢?——太陽睡了一夜剛起來……

B.我醒來時,輪船又顫動着噗噗地響了——

C.“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馬上表示同意:

D.你昨天怎麼把牛奶瓶子打破了?

6. 一個顧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後,轉身問酒店老闆:“你們這兒一星期能賣多少桶啤酒?”老闆得意洋洋回答說:“35桶。”

顧客說:“我倒想出一個是你每星期賣掉70桶的辦法。”

老闆很驚訝,急忙問道:“什麼辦法?”

顧客說:“這很簡單,你只要將每個杯子裏的啤酒裝滿就行了。”

顧客話中的意思是什麼?

7. 公園草坪上的警示牌,表述不大好的一項是 ( )。

A.我送大家一片綠,大家給我一份愛。 B.小草青青,足下留青。

C.我在朝你微笑呢;你爲什麼還踩我? D.小草有情,罰之無情。

8. 《童年》的作者是誰?你還知道他寫的哪些作品?

二、鞏固閱讀

外祖母說話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豔和豐潤,一下子就牢牢地打進我的記憶裏。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裏,快活地露出堅固的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但這面孔卻被鬆軟的鼻子、脹大了的鼻孔和紅鼻尖兒給弄壞了。她從一個鑲銀的黑色鼻菸壺裏嗅菸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過她的眼睛,從她內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她腰彎得幾乎成爲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隻大貓似的輕快而敏捷,並且柔軟得也像這個可愛的動物。

在她沒來以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斷的線把我周圍的一切連結起來,織成五光十色的花邊,她馬上成爲我終身的朋友,成爲最知心的人,成爲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的。

1.分別用一句話概括兩個自然段的基本內容。

2.如何理解外祖母的話“字字句句都像鮮花那樣溫柔、鮮豔和豐潤”?

3.這段文字中主要採用了哪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什麼作用?

4.“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一句中的“睜”能否改爲“瞪”?爲什麼?

5.爲什麼我覺得外祖母是我終身的朋友?

三、推薦閱讀

貝多芬的童年

羅曼·羅蘭

魯特維克·範·貝多芬,一七七O年十二月十六日生於科隆附近的篷恩,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女僕,一個廚子的女兒,初嫁男僕,夫死再嫁貝多芬的父親。

艱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爾德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情。一開始,人生於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想開拓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的釘在洋琴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裏,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他的不致永遠厭惡這藝術總算是萬幸的了。父親不得不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習。他少年時代就得操心經濟問題,打算如何掙取每日的麪包,那是來得過早的重任。十一歲,他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他當大風琴手。一七八七年,他喪失了他熱愛的母親。“她對我那麼仁慈,那麼值得愛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當我能叫出母親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聽見的時候,誰又比我更幸福?”她是肺病死的;貝多芬自以爲也染着同樣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再加比病魔殘酷的憂鬱。十七歲,他做了一家之主,負着兩個兄弟的教育之責;他不得不羞慚地要求父親退休,因爲他酗酒,不能主持門戶:人家恐怕他浪費,把養老俸交給兒子收領。這些可悲的事實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創痕。他在篷恩的一個家庭裏找到了一個親切的依傍,便是他終身珍視的勃羅寧一家。可愛的愛萊奧諾·特·勃羅寧比他小二歲。他教她音樂,領她走上詩歌的路。她是他的童年伴侶;也許他們之間曾有相當溫柔的情緒。後來愛萊奧諾嫁了韋該勒醫生,他也成爲貝多芬的知己之一;直到最後,他們之間一直保持着恬靜的友誼,那是從韋該勒、愛萊奧諾和貝多芬彼此的書信中可以看到的。當三個人到了老年的時候,情愛格外動人,而心靈的'年青卻又不減當年。

貝多芬的童年儘管如是悲慘,他對這個時代和消磨這時代的地方,永遠保持着一種溫柔而淒涼的回憶。不得不離開篷恩、幾乎終身都住在輕佻的都城維也納及其慘淡的近郊,他卻從沒忘記萊茵河畔的故鄉,壯嚴的父性的大河,像他所稱的“我們的父親萊茵”;的確,它是那樣的生動,幾乎賦有人性似的,彷彿一顆巨大的靈魂,無數的思想與力量在其中流過;而且萊茵流域中也沒有一個地方比細膩的篷恩更美、更雄壯、更溫柔的了,它的濃蔭密佈,鮮花滿地的阪坡,受着河流的衝擊與撫愛。在此,貝多芬消磨了他最初的二十年;在此,形成了他少年心中的夢境,——慵懶地拂着水面的草原上,霧雰籠罩着的白楊,叢密的矮樹,細柳和果樹,把根鬚浸在靜寂而湍急的水流裏,——還有是村落,教堂,墓園,懶洋洋地睜着好奇的眼睛俯視兩岸,——遠遠裏,藍色的七峯在天空畫出嚴峻的側影,上面矗立着廢圮的古堡,顯出一些瘦削而古怪的輪廓。他的心對於這個鄉土是永久忠誠的;直到生命的終了,他老是想見故園一面而不能如願。“我的家鄉,我出生的美麗的地方,在我眼前始終是那樣的美,那樣的明亮,和我離開它時毫無兩樣。”

1.“再加比病魔殘酷的憂鬱”是指的什麼?

2.“這些可悲的事實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創痕。”一句中的“可悲的事實”是指的什麼?

3.文章中關於貝多芬家鄉的景物的描寫,與文中哪段話是相互照應的?

4.“人生於他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一句話中的“悲慘而殘暴”應如何理解?

5.“直到生命的終了,他老是想再見故園一面而不能如願”突出了貝多芬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外練筆

與外祖母一起生活,受到她的關心,得到她的教育,使“我”感到莫大安慰和鼓舞。在現實生活中,你一定也遇到過不少令你感動的人和事,請選取其中一個片段,把它記述下來。馬上動手吧!(不少於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