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心理試題及答案

浙江心理試題及答案一

一、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6分)

浙江心理試題及答案

1.條件反射是在無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2.感覺屬於感性認知階段,知覺屬於理性認識階段。(×)

3.感覺和知覺是先後進行的,先有感覺,然後纔有知覺。(×)

4.相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同的感覺,但卻會引起不同的知覺。(√)

5.短時記憶的遺忘主要是由信息干擾引起的。(√)

6.魯班因爲茅草割破手而發明了鋸子,牛頓從蘋果落地而聯想到地球引力,並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些都是原型啓發的典型例證。(√)

7.定勢對問題解決只能起到妨礙作用。(×)

8.熟練地閱讀課文、熟練地騎自行車等活動中的注意都是有意注意。(×)

9.“平時做作業像考試一樣認真,考試時就能像做作業一樣輕鬆。”這種培養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是情境想象法。(√)

10.“愛屋及烏”生動地體現了情感的感染功能。(×)

11.完成較高難度任務時,要取得最佳工作效率,動機水平最好處於較高水平。(×)

12.性格俗稱爲性情、脾氣。(× )

13.意志對行爲的調節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發動;二是執行。(×)

14.能力的“獨立因素說”是由桑代克提出的。(√ )

15.構成人際關係的基本成分有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16.品德是自覺意志的結果,是個體在長期生活實踐中養成和形成的行爲習慣。(√)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1.強調心理現象是一個整體,是一種有組織的完整結構,反對把意識、心理分解成元素的心理學派是( B)。

A.構造主義    B.格式塔心理學    C.機能主義    D.行爲主義

2.( C )和神經系統的正常活動往往被視爲建立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

A.條件刺激   B.無條件刺激   C.強化   D.操作活動

3.“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這種現象是( A )

A.感覺適應   B.感覺對比   C.感覺後像   D.聯覺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種現象屬於(C )

A.形象記憶    B.語詞邏輯記憶    C.情緒記憶    D.動作記憶

5.教師根據學生的言語行爲表現來推斷學生的內心世界,這體現了思維的( D )。

A.概括性   B.選擇性   C.分配性   D.間接性

6.當人的某些需要不能實際得到滿足時,可以利用想象方式得到滿足或實現,說明想象具有( B )。

A.預見作用   B.代替作用   C.補充作用   D.反饋作用

7.“人在森林裏看到狗熊會產生恐懼,而在動物園裏看到關在籠子裏的狗熊卻不產生恐懼。”這種現象符合( B )。

A.情緒的生理反應理論 B.情緒的評估—興奮理論 C.情緒的進化理論D.情緒丘腦理論

8.意志行爲的基礎是( A )。

A.隨意運動   B.不隨意運動   C.行爲動機  D.行爲目的

9.引起個體動機的外部條件是(B )。

A.需要   B.誘因   C.興趣  D.信念

10.某人性情急躁,易發脾氣,喜怒形之於色,遇事缺乏思考,其氣質類型屬於(A )。

A.膽汁質   B.多血質   C.粘液質  D.抑鬱質

11.英國心理學家艾森克依據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A)模型,並據此編制了人格問卷。

A. 3因素   B. 4因素   C. 5因素   D. 7因素

12.格式塔心理學派認爲,學習是由(C )實現的。

A. 試誤   B. 強化    C. 頓悟   D. 同化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無意識:是個體未曾覺察到的心理活動過程,是相對於意識而言的。

2.有意後注意:事先有預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種特殊形式。

3. 趨避式衝突:當一個人面對一個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目標,既欲趨近它的益處又想避開它的不利之處時產生的心理衝突。

4. 退化:個體遭受挫折後表現出與自身年齡和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爲。

5.遺忘:對識記過的材料不能再認或回憶,或者是錯誤地再認或回憶。

四、簡述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知覺的基本特性。

知覺選擇性、知覺理解性、知覺整體性、知覺恆常性。

2.簡述多元智力理論的基本觀點。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爲,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它由8種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所構成。每種智力都是一個單獨的功能系統。這些系統可以相互作用,產生外顯的智力行爲。這8種智力成分是:言語智力、邏輯-數學智力、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

3.簡述人際交往的心理功能。

交流信息,豐富思想;協調行爲,提高效率;以人爲鏡,認識自我;排解情緒,心理保健。

4.簡述性格與氣質的關係。

性格與氣質同屬於個性心理特徵,但它們之間有着嚴格的區別。首先,兩者表現個性特徵的角度不同。性格是從個體對待現實的態度和行爲方式方面來表現其個性特徵;而氣質則是從心理活動的速度、穩定性與靈活性、強度與平衡性及趨向性等方面來表現個性差異的。其次,兩者可塑性程度不同。氣質可塑性較小,變化較緩慢;而性格可塑性較大,雖然相對穩定,但較易改變。最後,兩者的社會意義不同。氣質無好壞之分,性格直接體現與社會生活之中,具有社會內容與社會意義,本身具有社會評價的好壞之分。

氣質與性格又相互制約,相互影響,有着密切的聯繫。一方面,氣質影響性格的形成和表現,在性格特徵形成的快慢速度和表現方面,無不明顯地帶着各自氣質類型的特點;另一方面,性格對氣質也產生一定影響,它在一定程度上掩蓋和影響着氣質,甚至漸漸影響一個人某方面氣質特徵的改變。

五、案例題(20分)

李某,21歲,大學二年級男生,性格內向,氣質文靜。讀高中時有一次在班上上臺演講,本來準備充分且認爲取勝把握很大,卻由於緊張而忘記演講詞,致使演講沒有獲得他預料的結果。自尊心極強的他一想起這件事就十分懊惱,深感焦慮,覺得丟了面子,認爲同學們從此就會看輕他。此後,他在多人的場合參與活動就感到緊張,上課回答教師的問題時也緊張。上大學後,發展到與老師與同學們談話都緊張、慌亂,內心非常痛苦和不安。

請分析造成李某緊張心理的原因,並提出針對李某的心理治療方法和治療步驟。

這位同學的緊張心理主要源自於對自己過高的要求,也就是自尊心太強所致。人無完人, 誰都有可能失敗, 失敗了重新再來, 也爲時不晚。有時候, 人們對自己的期望值太高, 反而會影響到最終目的的達到,即“欲速則不達”。

對於這位同學,首先,可以採取合理情緒療法。尋找正確的理念(人都有失誤的時候)代替不正確的理念(絕對要獲得周圍同學的讚許,絕不能有失誤)。其次, 可以用行爲療法中的系統脫敏療法即:第一步,在情緒輕鬆的情況下,想象自己跟同學、老師談話和上課回答問題的情景,然後逐步發展到與個別同學談話、適當參加宿舍、班級同學的集體活動,依此類推,使情緒一步步放鬆和適應,減少焦慮,直到自己不再緊張爲止。

浙江心理試題及答案二

一、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16分)

1.一個人的個性,即人格,包括能力、氣質、性格三個方面。(×)

2.第二信號系統是人和動物共同具有的條件反射系統。(×)

3.閾限是一種反應與另一種反應之間的分界值,可以通過實驗測量,它是個固定值。(×)

4. 長時記憶的容量是7±2個組塊。(×)

5.內隱記憶隨時間延長而發生的消退要比外顯記憶快得多。(×)

6.幻想是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發展規律,並且毫無實現可能的想象。(×)

7.注意不是一個獨立的心理過程,而是心理活動的一種組織特性。(√)

8.注意作爲一種內部心理狀態,它和外部行爲表現之間總是一一對應的。( ×)

9.美國心理學家沙洛維和梅耶提出了情緒智力,以色列心理學家巴榮提出了“情商”概念。(√)

10.激情是在出乎意料的緊張情況下所產生的情緒狀態。(×)

11.因認知和個性的影響導致在工作、學習和人際交往方面的不成功,這屬於內部挫折。(√)

1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認爲,需要層次從低級向高級遞升,在每一個時期,只存在一種需要。(×)

13.世界上第一個智力測驗量表是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14.氣質無好壞之分,性格有好壞之分。(√)

15.學習是由於經驗所引起的行爲或思維的比較持久的變化。(√)

16.由先前信息所形成的最初的印象及對後來的影響就是近因效應。(× )

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

1.科學心理學誕生於( C )。

A. 1789   B. 1897   C. 1879   D. 1987

2.下列哪一項不屬於知覺的基本特性:( B )

A. 理解性   B. 規律性   C. 整體性    D.恆常性

3.感覺相互作用的一般規律是,( B)能提高另一種感覺的感受性。

A.強刺激    B.弱刺激    C.適宜刺激     D.閾下刺激

4.記憶一篇文章,常常是首尾易記、中間易忘,對這種現象的解釋符合遺忘原因的( D )

A.衰退理論    B.提取失敗理論    C.壓抑理論    D.干擾理論

5.問題解決的第一階段是:( A )。

A. 提出問題   B. 提出假設    C. 檢驗假設    D.分析問題

6.兒童從周圍人的表情中能瞭解自己的哪些行爲動作受鼓勵、應該做,哪些行爲動作受責備、不應該做,這體現的情緒情感的功能是(D )。

A.遷移功能   B.動機功能   C.感染功能   D.信號功能

7.“酸葡萄效應”、“甜檸檬效應”等,體現了心理防禦機制中的( D )。

A.轉移    B.抵消    C.補償    D.合理化

8.下列不屬於加德納多元智力成分的一項是( B )。

A.言語能力   B.情緒智力   C.音樂智力  D.社交智力

9.人格的核心成分是(B )。

A.氣質   B.性格   C.意志  D.能力

10.( D)是發現學習論的創始者。

A. 奧蘇貝爾     B. 班杜拉    C. 桑代克    D. 布魯納

11.提出“愛情三角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C )。

A. 皮亞傑   B. 榮格   C. 斯滕伯格   D. 艾森克

12.下列不屬於行爲主義方法的是( A )。

A. 暗示療法   B. 系統脫敏法    C. 厭惡療法   D. 放鬆療法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反射:是有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實現的對內外刺激所作的有規律性的反應。

2. 錯覺:人在特定條件下對客觀事物產生的歪曲的知覺,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知覺。

3. 道德感:人根據社會的道德行爲準則,對自己和他人的言行進行評價時產生的情感體驗。

4. 心境:是一種使人的整個精神活動都染上某種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緒狀態,也稱爲心情。

5. 心理防禦機制:個體處在挫折與衝突情境時解脫煩惱、減輕緊張以恢復平衡與穩定的一種適應性反應。

四、簡述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 感受性變化的形式有哪些?

感覺適應;感覺對比;感覺後像;感覺的空間積累和空間融合;感覺的相互作用;感覺的補償。

2.影響問題解決的個體認知因素有哪些?

認知結構的限制;遷移的作用;定勢的作用;策略選擇;功能固着與變通;原型啓發。

3. 簡述情緒、情感的調控途徑。

(1)排除憂鬱。改變認知角度;合理釋放情緒;改變行爲方式;調換環境;休息。(2)學會制怒。要有一定的心理容量;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3)克服自卑。積極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4)消除緊張與焦慮。培養積極的認知方式;採取積極的行動方式。

4. 什麼是能力測量?能力測量有什麼特徵?

能力測量憑藉的是有一系列能引起個體反應的項目所組成的標準化量表,通過給個體每一反應項目的評分,並與經過大量取樣而獲得的常模加以比較來間接地推定個體的某種能力水平。能力測量有三個特徵:定量化、間接性和代表性。

五、案例題(20分)

小王今年20歲,是某大學哲學系二年級學生,從大學一年級開始,每到期末考試複習臨近期間,就緊張焦慮,還伴有睡眠障礙。她說:“我雖然學的是哲學專業,但是卻還要學高等數學和物理等理科課程。我在中學學習時,理科就是弱項,所以才報了文科,我感到負擔沉重,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開始,我就因數學等三科不及格進行了補考,心情一直不好,無法進行緩解。”

請分析小王的心理問題,並幫助她制定一個克服這一心理障礙的方案。

從上述情況看,小王有考試焦慮症狀。要緩解這種緊張情緒,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首先,應向消極的自我意識挑戰 ,增加應試的自信心和自制力,以從容的姿態走進考場。不要總是用消極的自我暗示來影響自己,如“我肯定考不好”、“要是考砸了怎麼辦”。其次,應注意學習的時間安排。要科學合理地安排複習時間,不打“疲勞戰”,當感到壓力大時,有必要調整一下學習的節奏,如可聽音樂、散散步、參加文體活動等。平時應認真聽課、及時複習,不要以爲有些課程與自己的專業關係不大,課後可以放鬆,臨陣磨槍“過關即可”,這種僥倖心理給許多同學帶來了消極影響或傷害。再次,如果過於緊張,可以進行一些放鬆練習,將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放鬆。最後,做好考前和考試準備。例如,全面複習所學內容,不指望他人猜題或押題或考試前一分鐘的複習,計劃好在考試中所用的時間,遇到難題可以先避開,當別人交卷時要穩住自己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