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上冊期末考試試題

考試在即,爲了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語文,並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下面小編整理了高三語文上冊期末考試試題,供大家參閱。

高三語文上冊期末考試試題

一、古代詩文閱讀(27分)

(一)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6分)

1、補寫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 人生如夢,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2) 元嘉草草, ,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李清照《聲聲慢》)

(4) ,朝不慮夕。(李密《陳情表》)

(5) ,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6) 小樓昨夜又東風, 。(李煜《虞美人》

二.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教育公共服務的方式:民主協商對話

受傳統公共行政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起來的公共教育體制,都是由政府舉辦並向社會提供教育服務的,因而具有強烈的國家壟斷色彩。公民在向國家納稅之後,只能無條件地接受由政府設立的公立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他們對於公立學校提供的教育沒有任何發言權,只能被動地接受。此外,由於政府的壟斷,公立學校的辦學完全根據政府的計劃進行,而不必直接面對學習者的選擇和同行的競爭,對於家長和學生的教育需求可以置之不理。針對政府壟斷學校教育供給的局面和政府漠視家長和學生教育需求的狀況,新公共管理理論提出“社會公衆是政府顧客”的理念,堅持“顧客至上”。認爲政府的職責就是根據“顧客”的需要提供迴應性的教育服務,要尊重並賦予顧客應有的權利,堅持“顧客導向”,以“顧客滿意”爲宗旨。

然而,新公共服務理論也認爲,與政府互動的並不簡單地是顧客,同時還是公民。與政府直接交易的人的確可以被視爲顧客,但從政府那裏接受一種職業服務——例如教育——的人則可以恰當地被稱之爲當事人、公民。公民不只是顧客,他們是“所有者或主人”。正因爲接受政府服務的人是“所有者或主人”,而不單純是“顧客”,因此,有權參與決定政府提供哪些公共服務。提供什麼樣的公共服務,以及以什麼方式提供公共服務等等,而不單單是處於服從、被動接受的地位。換言之,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應該堅持民主協商對話的方式。這就要求公共管理者積極迴應公民的要求,傾聽公民呼聲,方便公民選擇,鼓勵公民參與,部門績效評價以公民爲主體等。

教育領域的民主協商對話要求公民成爲教育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主體,讓公民來參與教育決策的制定,讓公民和政府共享政策制定的權由;關注教育政策的迴應性,建立公民表達教育利益和訴求的暢通渠道,培養公民的教育責任意識。實踐還證明,只有注重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中的公衆參與,政策制定才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政策的實施才具有效力。對政府而言,則應該致力於搭建舞臺。建立各種行之有效的、與公衆的溝通對話機制、社情民意反映機制和公衆民主參與的決策機制,以確保政府與公衆進行無拘無束、真誠的對話,共商教育公共事務應該選擇的發展方向,而不只是政府官員或公務員在主觀臆想。只有這樣,教育的公共利益屬性才能實現。

另外,作爲教育公共事務當事人的公民有責任主動關注教育發展狀況,參與政府的教育管理活動,在活動中推動教育的發展,促進社會資源的有效整合,從而實現教育效能的最大化。通過政府與公衆良好的溝通對話機制,通過與政府的全面接觸,通過這種各方力量都能參與公共政策的計劃和決策的機制,可以使政府部門及時瞭解到公民的教育需求、願望和抱怨,獲得大量反饋信息,提高政府對外在環境的敏感度和迴應性,更好的改善教育公共產品和服務。同時,還可以提高公衆對公共事業的參與熱情,滿足公衆的尊重需求和表現需求,也使公衆加深對政府的認知、理解和忠誠感,形成政府與公衆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氛圍。

因此,在構建服務型政府的新背景下,教育的公共服務性要求各級政府及教育行政機關以民主協商對話的方式提供教育服務,同時致力於建立各種行之有效的、與公衆溝通對話的機制。這樣做,才能推動政府對教育負起責任,同時滿足和尊重了公民合理的教育需求,形成了公民和政府之間的良好信任與合作關係,共同促進教育的發展。

(摘自《教育與管理》2014第9期)

1.對於“教育公共服務”必須“民主協商對話”的理由,下列分析不當的一項是(3分)

A.二戰以後,由政府舉辦的公共教育體制,在向社會提供教育服務時,有強烈的國家壟斷色彩。

B公立學校由於政府壟斷,只需根據政府計劃辦學即可,不必直面學習者的選擇和同行競爭。

C.由政府壟斷的教育,漠視家長和學生的教育需求,不符合新公共服務理論“顧客至上”觀念。

D.公共教育的服務對象,不僅僅是顧客,還是公民,是主人,有權選擇教育服務的內容和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在傳統公共行政的影響F,公民只能被動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務,無從主張自己的教育需求。

B.在教育公共服務中,公民不只是與政府進行直接交易的顧客,還是納稅後接受政府職業服務的主人。

C.在教育領域實行民主協商對話,必須讓公民作爲制定與實施教育政策的主體,享有教育政策決定權。

D.公民參與教育決策,不僅要有權力意識,還要有責任意識,要主動關注、推動、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在教育公共服務領域,應該消除傳統公共行政國家壟斷的影響,堅持新公共管理理論構建服務型政府的理念,

B.實踐證明,如果不讓公衆參與教育政策的制定,那麼教育政策就沒有合理性與合法性,實施起來就沒有效力。

C.要想實現教育的公共利益屬性,政府就必須搭建舞臺,確保與公衆就教育公共服務的發展方向進行真誠對話。

D.政府與公衆良好的通對話機制,可以改善教育公共產品和服務,最終目的是使公衆加深對政府的忠誠感。

三、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張洽字元德,臨江之清江人。洽少穎異,從朱熹學,自《六經》傳注而下,皆究其指歸,至於諸子百家、山經地誌、老子浮屠之說,無所不讀。熹嘉其篤志,謂黃幹曰:“所望以永斯道之傳,如二三君者不數人也。”

時行社倉法,洽請於縣,貸常平米三百石,建倉裏中,六年而歸其本於官,鄉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鬆滋尉。湖右經界不正,弊日甚,洽請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於是令民自實其土地疆界產業之數投於匱,乃籌核而次第之,吏奸無所匿。其後十餘年,訟者猶援以爲證雲。改袁州司理參軍。有大囚,訊之則服,尋復變異,且力能動搖官吏,累年不決,而逮繫者甚衆。洽以白提點刑獄,殺之。有盜黠甚,辭不能折。會獄有兄弟爭財者,洽諭之日:“訟於官,冒法以求勝,孰與各守分以全手足之愛乎?”辭氣懇切,訟者感悟。盜聞之,自伏。

郡守以倉廩虛,籍倉吏二十餘家,命洽鞫之,洽廉知爲都吏所賣。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嘗於倉不獲,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銳未可嬰,姑系之,而密令計倉庾所入以白守日:“君之籍二十餘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歲之中所入已豐於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過乃可免。”守悟,爲罷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縣。一日謁告,聞獄中榜笞聲,蓋獄吏受賕,乘間訊囚使誣服也。洽大怒,亟執付獄,明日以上於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於敬,故以“主一”名齋。平居不異常人,至義所當爲,則勇不可奪。居閒不言朝廷事,或因災異變故,輒顰蹙不樂,及聞一君子進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則喜見顏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節選自《宋史張洽傳》)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君之籍二十餘/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歲之中所入/已豐/於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餘/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歲之中所入/已豐於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餘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數歲之中所入/已豐/於昔由是觀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無罪之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