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第三單元試題及解析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語文第三單元試題及解析

A.勾當/勾通 吐露/露馬腳 勒索/懸崖勒馬

B.着落/着想 血跡/血淋淋 挑剔/痛哭流涕

C.削髮/剝削 關卡/卡脖子 攢射/人頭攢動

D.血泊/停泊 饋贈/潰瘍病 躋身/濟濟一堂

【解析】 A項,分別讀ɡu/ɡōu ,lù/lu,lè/lè;B項,分別讀zhuó/zhuó,xuè/xiě,tī/tì;C項,分別讀xuē/xuē,qiǎ/qiǎ,cuán/cuán;D項,分別讀pō/bó,kuì/kuì,jī/jǐ。

【答案】 C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預定 預訂 殞滅 隕身不恤

B.率領 帥直 慘淡 殘絕人寰

C.和藹 暮靄 大概 英勇氣慨

D.緣由 原由 吭聲 引吭高歌

【解析】 A項,“隕”應爲“殞”;B項,“帥”應爲“率”,“殘”應爲“慘”;C項,“慨”應爲“概”。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

A.以糯康爲首的犯罪集團與極少數泰國不法軍人相勾結制造了聳人聽聞的“湄公河慘案”,今年9月,該案在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糯康等6名犯罪嫌疑人接受了中國法律的公正審判。

B.當聽說積攢了多年的儲蓄被丈夫一夜輸光後,她從來沒有驚心動魄到這樣的地步,一下子暈了過去。

C.在電影《落葉歸根》裏,郭德綱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險被網友罵得一佛昇天二佛出世,“很受傷”的河南人更是出離憤怒,要求郭德綱給個解釋。

D.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令中國文學界爲之沸騰,真是大快人心。獲得諾獎,是對莫言這麼多年的努力,這麼多的優秀作品一個極大的肯定。

【解析】 A項,“聳人聽聞”指故意說誇大或驚奇的話,使人震驚。應改用“駭人聽聞”。B項,“驚心動魄”指使人神魂震驚。原指文辭優美,意境深遠,使人感受極深,震動極大。後常形容使人十分驚駭,緊張到極點。應改爲“失魂落魄”。C項,“出離憤怒”指憤怒到了極點,使用恰當。D項,“大快人心”指壞人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感到痛快。此處望文生義,不合語境。

【答案】 C

4.下列語句中,有語病的一項是( )

A.1926年3月18日的愛國請願,毫無疑義是羣衆的一種愛國運動;向政府去請願,提出人民的要求,也毫無疑義是羣衆的鬥爭方式之一。

B.魯迅先生在《空談》一文中這樣說:“那樣的慘殺,我實在沒有夢想到,雖然我向來常以‘刀筆吏’的意思來窺測我們中國人。”

C.從表面上看來,段祺瑞政府與帝國主義者之間似乎沒有連襠瓜葛;但是,從實質上看,帝國主義與段祺瑞政府是合謀的。

D.路,還沒有開始就走到了盡頭;夢,還來不及做就永遠不再醒來。劉和珍,這位年僅22歲的女大學生就這樣倒在了反動派的槍彈之下。

【解析】 C項,最後一句與前文不照應,應改爲“段祺瑞政府與帝國主義是合謀的”。

【答案】 C

5.默寫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2)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2)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聞 不在沉默中爆發 就在沉默中滅亡

二、課內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6~9題。四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羣衆向執政府請願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對於這些傳說,竟至於頗爲懷疑。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下劣兇殘到這地步。況且始終微笑着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更何至於無端在府門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作證的便是她自己的屍骸。還有一具,是楊德羣君的。而且又證明着這不但是殺害,簡直是虐殺,因爲身體上還有棍棒的傷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說她們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說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麼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6.(對應本課“重難突破”第5題)第四部分的第一段寫懷疑的文字能否刪去?爲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該題考查重點語句在文中的作用。可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分析。文中表示懷疑的文字,其實不是真正的懷疑,而是對反動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卑劣行徑表示出乎意料,是爲突出這一主題並引起第五部分的議論、抒情。

【答案】 不能刪。因爲它能突出段政府及其走狗文人出人意料的下劣兇殘,併爲第五部分的議論、抒情蓄勢。

7.第四部分的第三、四段文字可以歸併爲一段文字,但作者卻將它們分成兩段來陳述,這樣安排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段間停頓比句間停頓時間長,讀起來更順暢,更有力;②在感情上,將段政府和走狗文人分開揭露,分別“進攻”,“火力”更猛,更能表達作者對他們無恥行徑的憤慨。

8.第五段在這部分中的作用是什麼?這段的中心句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該題考查對重點段落的理解能力。第五段是抒情議論,是對上面內容的昇華,也是情感的爆發。這一段共分三層:“慘象……可說呢”爲第一層,寫出原因,概述上文;“我懂……緣由了”爲第二層,爲中心句;“沉默呵,……滅亡”爲第三層,寫結果,也是希望和自信。

【答案】 總結作用,昇華了第四部分的思想。

中心句:“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

9.第五段中“慘象”和“流言”分別是對第四部分第________段內容的概括。而第________段中的“______________”一語則是對這兩者的評述。

【解析】 該題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通讀第五部分可知,“慘象”指第二段的內容,“流言”則指三、四段中“但段政府就有令”“但接着就有流言”,以此突出執政府的下劣兇殘。

【答案】 二、三、四 一 下劣兇殘

三、課外閱讀

(2012湖南高考)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0~13題。

憶韋素園君

魯 迅

現在有幾個朋友要紀念韋素園君,我也須說幾句話。是的,我是有這義務的。

怕是十多年之前了罷,我在北京大學做講師,有一天,在教師豫備室裏遇見了一個頭發和鬍子統統長得要命的青年,這就是李霽野。我的認識素園,大約就是霽野紹介的罷,然而我忘記了那時的情景。現在留在記憶裏的,是他已經坐在客店的一間小房子裏計畫出版了。

這一間小房子,就是未名社。

未名社的同人,實在並沒有什麼雄心和大志,但是,願意切切實實的,點點滴滴的做下去的意志,卻是大家一致的。而其中的骨幹就是素園。

於是他坐在一間破小屋子,就是未名社裏辦事了,不過小半好像也因爲他生着病,不能上學校去讀書,因此便天然的輪着他守寨。

我最初的記憶是在這破寨裏看見了素園,一個瘦小,精明,正經的青年,窗前的幾排破舊外國書,在證明他窮着也還是釘住着文學。然而,我同時又有了一種壞印象,覺得和他是很難交往的,因爲他笑影少。“笑影少”原是未名社同人的一種特色,不過素園顯得最分明,一下子就能夠令人感得。但到後來,我知道我的判斷是錯誤了,和他也並不難於交往。他的不很笑,大約是因爲年齡的不同,對我的一種特別態度罷,可惜我不能化爲青年,使大家忘掉彼我,得到確證了。這真相,我想,霽野他們是知道的。

但待到我明白了我的誤解之後,卻同時又發見了一個他的致命傷:他太認真;雖然似乎沉靜,然而他激烈。認真會是人的致命傷的麼?至少,在那時以至現在,可以是的。一認真,便容易趨於激烈,發揚則送掉自己的命,沉靜着,又齧碎了自己的心。

我到廣州,是第二年——一九二七年的秋初,仍舊陸續的`接到他幾封信,是在西山病院裏,伏在枕頭上寫就的,因爲醫生不允許他起坐。他措辭更明顯,思想也更清楚,更廣大了,但也更使我擔心他的病。有一天,我忽然接到一本書,是布面裝訂的素園翻譯的《外套》。我一看明白,就打了一個寒噤:這明明是他送給我的一個紀念品,莫非他已經自覺了生命的期限了麼?我不忍再翻閱這一本書,然而我沒有法。

我因此記起,素園的一個好朋友也咯過血,一天竟對着素園咯起來,他慌張失措,用了愛和憂急的聲音命令道:“你不許再吐了!”我那時卻記起了伊孛生的《勃蘭特》。他不是命令過去的人,從新起來,卻並無這神力,只將自己埋在崩雪下面的麼?……

我在空中看見了勃蘭特和素園,但是我沒有話。

一九二九年五月末,我最以爲僥倖的是自己到西山病院去,和素園談了天。他爲了日光浴,皮膚被曬得很黑了,精神卻並不萎頓。我們和幾個朋友都很高興。但我在高興中,又時時夾着悲哀:忽而想到他的愛人,已由他同意之後,和別人訂了婚;忽而想到他竟連紹介外國文學給中國的一點志願,也怕難於達到;忽而想到他在這裏靜臥着,不知道他自以爲是在等候全愈,還是等候滅亡;忽而想到他爲什麼要寄給我一本精裝的《外套》?……

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晨五時半,素園終於病歿在北平同仁醫院裏了,一切計畫,一切希望,也同歸於盡。我所抱憾的是因爲避禍,燒去了他的信札,我只能將一本《外套》當作唯一的紀念,永遠放在自己的身邊。

自素園病歿之後,轉眼已是兩年了,這其間,對於他,文壇上並沒有人開口。這也不能算是希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傑,活的時候,既不過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後,當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沒。但對於我們,卻是值得記念的青年,因爲他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

未名社現在是幾乎消滅了,那存在期,也並不長久。然而自素園經營以來,紹介了果戈理,陀思妥也夫斯基,安特列夫,紹介瞭望藹覃,紹介了愛倫堡的《菸袋》和拉夫列涅夫的《四十一》。還印行了《未名新集》,其中有叢蕪的《君山》,靜農的《地之子》和《建塔者》,我的《朝華夕拾》,在那時候,也都還算是相當可看的作品。

是的,但素園卻並非天才,也非豪傑,當然更不是高樓的尖頂,或名園的美花,然而他是樓下的一塊石材,園中的一撮泥土,在中國第一要他多。他不入於觀賞者的眼中,只有建築者和栽植者,決不會將他置之度外。

我不知道以後是否還有記念的時候,倘止於這一次,那麼,素園,從此別了!

(選自《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有刪節)

10.談談你對文中“沉靜着,又齧碎了自己的心”這句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要結合上下文分析“沉靜着,又齧碎了自己的心”的原因,以及魯迅這樣說表現出的對韋素園的認識和感情。

【答案】 ①韋素園這樣的人面對當時的社會,如果保持沉默的話,內心就會十分痛苦;②表現了魯迅對韋素園認真、激烈性格的透徹瞭解,及對他這種性格嚴重影響健康的痛惜與無奈。

11.簡析“一九二九年五月末”這一自然段情感表達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語段的寫法特點的能力。要細讀文段,把握文段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進而分析句式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該段中“我們和幾個朋友都很高興。但我在高興中,又時時夾着悲哀”能夠體現作者感情的變化,四個“忽而”在句式上構成了排比,寫出了作者當時的心理活動。

【答案】 ①該段先寫見到韋素園的高興,後寫高興中的悲哀,由喜至悲,情感跌宕起伏;②運用排比句式,描寫了作者一連串的心理活動,充分表達了對韋素園處境和命運的關切與憂慮。

12.綜觀全文,分析魯迅筆下韋素園形象的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分析作品中人物性格特點的能力。閱讀全文,按了解程度的由淺入深找到相關的詞語:瘦小(生病、生活條件不好)、精明(思想敏銳)、正經(嚴肅)、執著(挑戰冷門,甘坐冷板凳)、熱愛工作(魯迅記憶與他初次見面時他就在工作,窮着也還是釘住着文學)、笑影少(在長者面前尊敬的態度,顯得拘謹)、認真(致命傷,精神內核)、關心朋友、迂(不許朋友再咯血了)、平凡(他是樓下的一塊石材,園中的一撮泥土),將這些句子加以整合即可。

【答案】 ①韋素園是一個“瘦小,精明,正經”的進步的文學青年;②他有一種踏實苦幹的精神,雖然窮困但仍“釘住着文學”,支持、經營未名社;③他性格認真而激烈,關愛別人勝過關心自己。

13.文章的結尾部分魯迅說“在中國第一要他多”,聯繫現實,談談你的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探究作品的意蘊的能力。要明確“在中國第一要他多”的原因,首先是韋素園的“泥土”精神,二是這種精神對社會的意義。此外還要注意聯繫當今社會的現實,分析這種精神的現實意義。

【答案】 ①魯迅把韋素園比喻爲“樓下的一塊石材”“園中的一撮泥土”,讚賞了他認真踏實的精神;並希望中國有更多的像韋素園這樣的人。②當今中國需要大力弘揚這種認真踏實的精神,一方面,我們要像韋素園一樣,做一個甘於奉獻,腳踏實地幹實事的人;另一方面,我們不要忽視幹實事的人,要看到他們對社會發展、進步的作用和貢獻。

四、語言表達

14.魯迅在“三一八”慘案發生的當天,在《無花的薔薇之二》中寫了下面的一些話,請閱讀這些文字,然後根據要求答題。

假如這樣的青年一殺就完,要知道屠殺者也決不是勝利者。

中國要和愛國者的滅亡一同滅亡。……

如果中國還不至於滅亡,則已往的史實示教過我們,將來的事便要大出於屠殺者的意料之外——

這不是一件事的結束,是一件事的開頭。

墨寫的謊說,決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血債必須用同物償還。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魯迅認爲政府的屠殺和反動文人的言論會有兩種結果,請根據自己對文意的理解,用簡潔的文字概括出這兩種結果。一種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種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這段文字分兩層,也就是兩種結果,省略號之前寫“滅亡”,之後寫“革命”。也可結合課文第四部分最後一句“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來回答。

【答案】 (一種結果是)全民族在黑暗統治中悲觀失望,沉默地走到滅亡。

(一種結果是)一切愛國者和人民將起來革命,推翻黑暗統治。

15.下面是某同學日記中的一段文字。請參照上下文,在橫線上仿寫出恰當的句子。

見了大河的洶涌,沒見過大山的巍峨,真是遺憾;見了大山的巍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見了大漠的廣袤,沒見過森林的神奇,還是遺憾。

【解析】 本題考查仿寫句子的能力。作答本題,首先要看清句子的特點。從整體上看,語段爲一組排比句,同時下一句“見了”的對象爲上一句遺憾沒有見到的對象。抓住這兩個特點,注意“遺憾”之前的用詞,體現語氣上的差別,即可得出正確的答案。

【答案】 沒見過草原的遼闊 仍然遺憾 見了草原的遼闊 沒見過大漠的廣袤 依舊遺憾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