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10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10篇)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7677頁內容。兩步運算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體會類比思想。

2.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

彩色紙條。

學具準備:

彩色紙條。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

讓學生說一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

同桌之間,找一找,說一說。

說說一共指的是誰和誰一共。

求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數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數。

2.解決問題

可藉助線段圖來理解題意。

學生列式。

四、鞏固練習

兩隻蝌蚪一共吃了多少隻蚊子幼蟲?

學生獨立找解題所需要信息,並試着解答。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會計算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的加減法。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索連續進位、退位的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連續進位、連續退位的加減法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進位與退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一、回顧舊知。

昨天我們學習了計算三位數連續進位、退位加減法的筆算方法。我們來複習一下。出示

592+109= 615-457=

讓學生同位互相說一說計算方法。而後指名起來說算法。

二、自主練習

1.第3題:計算並驗算。

2.第4題

(1)說題意,你做這道題時是怎麼想的?

(2)獨立完成,全班彙報。

3.第5題。

(1)先說一說題中告訴我們的數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後再解決。

(2)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引導學生小組內合作完成。

4.第6題:找規則,填一填。

5.第7題:數學遊戲。

6.第8題:誰摘的松果?連一連

讓學生獨立去完成,彙報時說一說自己是怎麼做的。

7.第9題

要先讓學生說一說從入口到珍禽館共有幾條路?分別是哪幾條?

8.第10題

做題時先讓學生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然後再根據信息解決問題,並提出問題。

三、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覺得對你有什麼幫助呢?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3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4頁例2、例3、例4及相應的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經歷計算經過時間的過程,掌握時間計算的基本方法。

2.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養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教師:你們去過遊樂園嗎?

學生激動地高聲答道:去過!

教師:遊樂園裏有些什麼?你最喜歡玩的是什麼?

學生1:有碰碰車、摩天輪、過山車。我最喜歡玩過山車!

學生2:還有海盜船、旋轉木馬。我喜歡玩旋轉木馬!……

教師:有這麼多啊!那如果去遊樂園玩的話,一定要花不少的時間吧!

學生們肯定地答道:嗯!

教師:你們會計算經過的時間嗎?我們今天就來解決這類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教師:二年級(1)班的小紅在下午2:00~4:00(板書:2:00~4:00)去了遊樂園,她在遊樂園裏面玩了多長時間?

學生思考後,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並全班彙報。

學生1:我1時1時地數,從2時到3時經過了1時,從3時到4時又經過了1時,一共玩了2時。

學生2:我用減法做,4-2=2時,小紅在遊樂園裏面玩了2時。

教師小結:計算從幾時到幾時經過的時間,可以1時1時地數,也可以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

2.教學例3

教師:第二天,小紅去上學。算一算,她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課件出示例3圖,引導學生觀察:小紅是什麼時間離開家的?什麼時間到達學校的?)

學生獨立解決,並彙報。

方法一:小紅出發時,分針指向1,到校時分針指到5,從1到5是4個大格,是20分。

方法二:小紅出發時是8時5分,到校時間是8時25分,用25-5=20,所以是20分。……教師:說一說你喜歡哪種方法,說出喜歡的理由。

嘗試練習:“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比較一下,這兩道題有什麼不同。

3.教學例4

教師:小紅所在的學校在週末舉行了春季運動會。(課件演示運動會的場景)看,緊張激烈的比賽開始了。拔河比賽從8:30開始,9:40結束(板書:8:30~9:40)想一想,拔河比賽用了多長時間。

學生思考,討論。

教師:誰願意介紹你的方法?

方法一:把8:30~9:40分成兩段,8:30~9:00是30分,9:00~9:40是40分,30+40=70分。

方法二:把8:30~9:40分成兩段,8:30~9:30是1時,9:30~9:40是10分,所以經過了1時10分。

方法三:可以用減法,9時減去8時是1時,40分減去30是10分,所以經過了1時10分。

教師:還有不同的算法嗎?你喜歡哪一種?說一說,單項賽用了多長時間?學生獨立解決,全班交流。

小結:怎樣計算經過的時間?

三、鞏固深化

(1)課堂活動第1題。

生生互動,互相說一說自己參加的一項活動經過的時間。

(2)小強的星期天。

先計算經過的時間,再填在書上。

(3)出示課堂活動第3題情境圖,說一說有哪些活動,先估一估自己做每件事用的時間,課後再實際驗證。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時間過得真快,一節課就要結束了,對於時間,你想說些什麼?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學習並積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語句;

3、練習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

4、懂得臺灣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臺灣人民都盼望團聚。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師:同學們,冬天你們最盼望什麼?

(估計學生會說盼望下雪,如果學生所說不合教師意圖,教師可以從自己童年

的角度引發學生對雪的回憶,並用多媒體出示瑞雪圖,激發學生對雪的喜愛之情。)

師:下雪了,多好玩!你們是怎樣玩的?(學生回答)

二、板書課題、讀題

1、教師用楷書在田字格中書寫課題――看雪,並指導學生看清這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整體佈局。

2、學生讀題,之後仿照老師在田字格習字本上書寫課題――看雪。(寫好後同桌比一比誰寫得好。)

三、激興初讀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

(學生回答預設:誰看雪?在哪兒看雪?看到了怎樣的雪?)

師:帶着你的問題閱讀課文,比一比誰能找到答案?

[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入初讀課文階段,此時教師巡迴獲取學生閱讀信息。]

師:讀了課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嗎?

[想知道的內容提示:

1、誰看雪?(臺灣的小朋友看雪)

2、在哪裏看雪?(在商店的櫥窗裏看雪)

3、看到了怎樣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櫥窗裏用潔白棉花做成的雪)]

師:課文除了講這些,還講了什麼嗎?請讀讀第三段以後的內容,想想這些是講什麼?

(生讀課文,問答提示:講老師告訴他們,童年在故鄉北京看過並玩過真的雪)

師:真聰明!看來讀書是要仔細一些纔好喲。當他們聽到老師地北京看過並玩過真的雪,他們的心願是什麼?

(生答:什麼時候到北京來看雪呀?)

師:在課文的哪兒講了這個意思?

(生找到課文的第十段)

四、練讀課文

師:比一比誰能把課文讀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錯字、不破句、不指讀。

(生練讀,教師巡迴指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具體的字音、斷句)

師:我們來互相比着讀,互相幫助糾正讀錯的地方,好嗎?我先讀第一、二段,請你們幫我指出錯誤。

(教師朗讀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現一些學生能夠發現並能幫助糾正的錯誤。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難看到雪的讀成是難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裏看到了美麗的雪景讀成孩子們在商店的窗子裏看到了雪。)

(生評價略)

師:請每個學生輪讀一自然段,注意:儘量少被別人發現錯誤。

(每生輪讀一段,老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具體指導,薄弱之處教師範讀並讓學生跟讀)

五、練習對話

師:聰明的孩子們,你們數數這篇課文有多少個說字,這是爲什麼?

(生答略)

師:請你們先到課文中找出老師和學生的對話,分別用波浪線和橫線划起來。

(生劃,教師巡視,發現都沒把第九段劃上,引導學生回讀上文接着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學生悟出這也是老師說的話)

師:先同桌之間練習練習,每人做一次老師,當一回學生。(生練讀)

師:練得很認真。下面我當老師,你們做臺灣小朋友,開始對話。(略)

(對話練習中要着重進行問句和感嘆句語氣的指導。比如:

(1)您//看見過/真的雪嗎?的嗎宜用上揚的調值35

(2)您/是在哪兒見過的?的的宜用平調33

(3)北京//離這兒/很遠吧?的吧宜用高平調55。)

六、作業

1、幫助老師把課文題目長胖些

[此題意在鞏固課文主要內容,初步鍛鍊學生從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答題提示:(誰)(在哪裏)看到了(怎樣的)雪?臺灣小朋友在商店的櫥窗裏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們的老師童年時候在家鄉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根據回答板書如下:

臺灣小朋友棉花做成的

老師童年在北京看真的雪

他們想到北京真的

2、你想讓臺灣小朋友到我們這來看真的雪嗎?那我們應該怎樣對臺灣小朋友說呢?

(先從課文最後一句話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引導,再讓同桌互相扮演臺灣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練習北京小朋友邀請臺灣小朋友到北京來看雪玩雪。注意提示學生:邀請時要介紹清楚下雪時的情景和玩雪時的快樂,可以憑藉課文第九段內容和第二幅插圖引導學生說清楚這些)

(播放靜態的課本第一幅插圖,配上兒歌《友誼的歌兒傳四方》去掉原唱處理成輕清音樂,學生進入情境練習邀請,邀請內容略)

師:聽了你們真誠的邀請,我相信臺灣小朋友肯定高興極了!在這,我爲你們真誠的友誼鼓掌!(下課)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師:從上節課同學們向臺灣小朋友發出的邀請中,我知道了大家是多麼盼望臺灣小朋友早日到北京來看雪玩雪,孩子們,你們太可愛了,你們這些美好的心願真的會讓臺灣小朋友感動的。我有個建議,想把你們這美好的心願告訴臺灣小朋友,你們說好不好?

二、拓展活讀。

師:用什麼辦法告訴臺灣小朋友,祖國大陸的小朋友歡迎他們來看雪玩雪呢?

師:我現在是一位臺屬,我的女兒在臺灣,你又怎樣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師:我現在就是新浪網,你怎樣向我求助呢?(生答略)

師:了不起,可愛的孩子們!你們真的太棒了!我向你們學習!願意幫助我嗎?(引入字詞練習)

三、字詞句練習

1、比一比,看誰能幫我從課文中找到合適的字給課文後面的生字組成詞語?

(學生組詞略)

2、將這些詞語認一認、讀一讀,等會兒檢查我寫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

(待學生認讀字詞約5分鐘後,大屏幕出示故意寫錯的字,比如:省字少一橫,商字冂裏寫成古,潔字的士寫成土)

3、比一比,看誰把第二題的字寫得又快又好!

[教與學這種雙邊活動是要講究時機的,當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時,教如同隔靴搔癢,只有當學生進入了狀態,有的放矢地教才能事半功倍]

師:剛纔我發現你們個個都寫得很認真!老師向你們學習!下面是一個同學做的第三題,請你們幫助檢查,看對不對?

(大屏幕出示:

1、老師(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2、小夥伴們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興)了!3、天上(鋪着)雪花,地上(飄着)銀裝,樹上(披着)雪毯,到處一片潔白。)

(生改,並評分略)

4、你們覺得課文中哪些句子讀起來聽?(生自主選擇,略)

5、能把這些好聽的句子背出來嗎?試試看!(生讀、背略)

6、看書中插圖背誦第二段和第九段。(生同桌互相背略)

[練習是枯燥的,給枯燥的東西註上滋潤劑,使它變得有彈性、有粘性!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都期望自己是的,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是一種享受,做外力強迫的事是勞役!學生的學習原本就是應該由學生自己負責的事,在自己選擇的空間裏,每個學生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了,這樣的學習即使任務重些也不覺得累!]

四、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讀完了課文,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問題預設:爲什麼臺灣很難看到雪?資料準備及解答過程:

1、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觀看,知道臺灣在祖國的南方

2、讓學生將這兩種情況放到一起想一想,看誰能找到答案)

(生提問及解答略)

[小學低年級學生最無顧忌,留個空間給他們,他們的神必定無拘無束馳騁縱橫,教師此時的職責不是強迫千條江河歸大海,而是用智慧、用愛心去潤物細無聲教師的視界不是盯住預設的教學程序完成與否,而是用發展的眼光去度量課堂上的有所爲和有所不爲]

五、總結課文

師:我們今天學了哪篇課文?(生答略)

師:我們看到黑板上,自己心裏說說知道了什麼,準備好了就先對我說說,你知道了什麼?(生答略)

師:很好,把剛纔說的回家向爸爸媽媽說說。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5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6970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方式,發現並概括出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將整百數在計數器上用每個數位上都有數字的形式表示出來。

2.經歷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教學難點:

用計數器幫助學生理解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是0的連續退位減法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信息窗2中的情境圖。

今天啊,我們利用晚上的時間,一起到田野裏去看一看,再認識一些新朋友。

2.請大家仔細觀察,在這幅圖中我們可以收集到哪些數學信息?

(1)貓頭鷹媽媽比孩子多捉了多少隻田鼠?

(2)貓頭鷹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隻田鼠?

(3)貓頭鷹爸爸比貓頭鷹媽媽多捉了多少隻田鼠?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貓頭鷹媽媽比孩子多捉了多少隻田鼠?

(1)怎麼列式:205116= 爲什麼這樣列式?

(2)小組內討論交流算法。並作好記錄。

(3)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約等於100。

方法二:用計數器撥珠計算

讓學生藉助計數器撥一撥。先撥出205,接下來從個位減6,個位上只有5不夠減,應從十位退1當十,但這會兒十位上一顆珠子也沒有,該怎麼辦呢?引導學生討論:從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從百位上退1作10,再從這個退下的10中退1到個位作10,這時十位上是9。明確因爲加減法是相鄰數位之間發生進退關係,所以個位不夠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沒有再向百位借,從百位上借來的只能先回到十位,這時再從十位上借1回到個位。

方法三:列豎式筆算

提醒學生:注意驗算,要細心。

2.比較這幾種算法進行優化。

3.貓頭鷹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隻?

交流算法

方法一: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減116約等於200。

方法二:用計數器算

讓學生動手邊撥邊算,重點是個位上沒有珠子怎麼辦?從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又該怎麼辦?

方法三:筆算

四、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做自主練習第1題。筆算。

比一比,看誰最細心,能夠全部計算正確。

2.第2題,學生看圖理解題意後,獨立完成。

3.第3題:豎式計算。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繫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爲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餘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藉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認識餘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髮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着分不完有剩餘的情況,藉此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餘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餘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餘數。

情感態度: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把平均分後有剩餘的情況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下面各題

12÷2 18÷6 9÷1 48÷8 20÷5 2÷2

21÷3 56÷7 54÷4 14÷7 6÷2 7÷2

2、揭示課題: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複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麼?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餘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餘)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彙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麼意思?

2、理解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 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麼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纔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 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餘,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餘數。餘數表示什麼?(表示平均分完後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 (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餘,另一種是分後有剩餘,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餘數。

三、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餘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麼?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後根據擺的結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餘數分別表示什麼,強調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3、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麼?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四、課堂小結、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對自己和他們有什麼評價?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作業: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有餘數的除法

6÷2=3(盤) 7÷2=3(盤)……1(個)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7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8個生字,會用“嗎、吧”造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3、繼續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正確、端正、整潔的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會用“嗎、吧”語氣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培養責任感。

2、細心體會“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掛圖

2、學生朗讀課文,準備畫筆。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生字,學習課文,朗讀感悟體會互相幫助的可貴。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培養責任感。

2、細心體會“林園園看着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懸念導入:

1、課前板書:19

藍色的樹葉

2、設懸念:讀了課題,你有問題嗎?(樹葉怎麼會有藍色的呢?)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學生自學:

1、以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2、成果彙報:

(1)生字

(2)接讀課文

3、質疑:你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三、學習課文:

1、老師(出示插圖1)講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師:李麗看看旁邊的林園園,她已經把樹畫好了。小朋友看,林園園畫的綠色的樹葉可愛嗎?(指導看圖)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樹葉那麼綠,真惹人愛”你一定會讀了!指導朗讀。

4、出示第一幅插圖,仔細觀察李麗麗和林園園的表情,想想她們說了些什麼。找出課文中的對話讀一讀,並說說從對話中體會到什麼。

李: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讀出謙和、禮貌的`語氣;可結合課後“讀一讀、說說”進行擴展練習)

林:我還沒畫完呢。(讀出吞吞吐吐的樣子,聲音較低緩)

李: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讀出請求、商量的語氣)

林: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了。(讀出不樂意的語氣)

李:我小心一點。(讀出誠懇、小心謹慎的態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畫的時候不要用力,不要畫得太多。(讀出不放心的語氣)

李:我只畫樹葉和小草。(讀出連忙答應的語氣)

林:還要畫小草?(讀出出乎意料、不滿的語氣)

5、出示第二幅插圖,說說這幅插圖畫的是課文哪部分的內容,李麗和林園園分別在做什麼,她們可能在想什麼。

6、出示課文最後一段:你讀懂了什麼?指導朗讀。

7、假如你當時在李麗和林園園旁邊,你會對林園園說什麼?(注意結合林園園“不由得臉紅了”,要想到她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所以林園園會用行動改正錯誤的。)

四、實踐活動:

1、讓我們和林園園一起畫一張有綠綠葉子的圖畫送給李麗好嗎?

2、作品展示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複習鞏固生字,詞語,會寫10個生字,完成課後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端正、整潔地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寫字。

教學過程:

一、複習生字詞

1、讀字組詞(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讀文。

二、指導書寫

1、請同學們看字帖,觀察每個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寫時應注意什麼。

2、教師出示生字帖(投影儀)

請同學上臺與臺下同學交流體會。

3、重點指導:

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吐、注、課、鉛),前三個要寫得左窄右寬,“鉛”字應寫得左右基本相等。四個上下結構的字中,可以重點指導“筆”字的書寫。寫竹字頭時,應避免把短橫寫成點;“毛”字的撇要儘量寫平,豎彎鉤的起筆在豎中線上。注意提醒學生,“鉛”字的右上不是“幾”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個短橫,可以讓學生採用會意的辦法記憶:“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學自己看字帖寫字,師巡視指導。

三、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你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嗎?

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讀

(2)你能用“嗎”、“吧”也說一句話嗎?

(3)把這句話寫在書上。

(4)指名讀讀。

2、把兩個造句寫在作業本上。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8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同學對識字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積累,自主識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識字的願望更強。他們充滿好奇心,愛玩愛動,對雪有一種嚮往留戀之情;同時,他們富於想象,容易進入虛擬的情境;但是他們邏輯思維能力還很低,對課文蘊含的“海峽兩岸人民企盼祖國統一的願望”領悟會有困難;對話語的情感揣測能力不夠,讀問句和感嘆句的語氣需要具體指導。

【設計理念】:

1、通過猜謎語的形式導入以及猜字謎活動,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學習的樂趣。

2、用多種活動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大膽質疑,並帶着問題去讀書,並能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3、低段教學首要目標還是識字寫字,把識字教學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採用獨立識字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降低了識字難度,增強了識字的興趣。

4、對重點句段進行簡單理解,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語言美。

【教學目標】:

1、會認“省、店”等十個字,會寫“指、接”兩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會認“省、店”等十個字,會寫“指、接”兩個字。

2、初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導入揭題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謎語,看一看,能猜出來嗎?(出示謎語)

生:讀,猜(雪)。

師:真棒!一下就猜出來了,喜歡雪嗎?一起來寫一寫這個字吧!

(師板書,生書空。)

師:下雪了,多好玩啊!你們是怎麼玩的?(同學回答)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名字就叫做《看雪》。(補充課題)快來讀一讀吧!

初讀、識字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生質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遇到生字和新詞,可要留心哦!(生讀)

師:聽到你們的讀書聲,老師也禁不住想讀一讀了,願意給老師個機會嗎?在老師讀的時候,你們可要注意聽哦,仔細聽一下你畫出的字詞老師是怎麼讀的。

師:看到大家學的這麼認真,這些詞語寶寶迫不及待的想出來和大家打招呼了(出示詞語),快來認一認它們吧!(生認讀)

師:這些生字從詞語裏邊跳了出來,你還認識它們嗎?(出示生字)說一說你是怎麼記住他們的?(注意翹舌音的字和前後鼻音的字,相機指導書寫“講”和“接”)

師:這些字寶寶很想和你們做遊戲,願意帶它們一起玩嗎?

(做猜字遊戲。遊戲1、老師說:“我們是半包圍結構的字,你知道我們是誰嗎?”“我們是翹舌音的字,把我們找出來吧!”

……遊戲2、指名站起來轉過身,師指一個字他來猜,如猜錯大家一起說:“錯錯錯,不是x”,如猜對,一起說:“對對對,就是x”。

師:生字寶寶們玩累了,回到了它們各自的家裏,再來和它們打個招呼吧!(詞語)

再讀理解

師:剛纔大家的問題非常好,請你再把課文讀一讀,能不能把這些問題解決掉?(生讀)

師:出示問題“1、誰想看雪?2、在哪裏看雪?3、看到了怎樣的雪?”指名說一說。

師;知道臺灣在哪嗎?在地圖裏找一找(課件展示中國地圖),介紹臺灣省。

師:剛纔的問題你是在哪幾個自然段找到的(1、2)?讀一讀吧!

師:北京的雪是怎樣的?(生說,課件展示)

師:雪景真美啊!你們的讀書聲彷彿把老師帶進了一片冰雪的世界,老師的眼前彷彿看到了堆雪人、打雪仗的熱鬧場景,請你們再讀一讀這一段,注意最後一句感嘆號的語氣。師:“地上鋪着雪毯和樹上披着銀裝”該怎麼理解?(“地上鋪着雪毯”是一個比喻句,把雪比作毯子。我們還可以把雪比作什麼呢?“樹上披着銀裝”先把雪比作一件銀色的衣服,一個“披”字又把樹當作人來寫。)

師:北京的冬天這麼美,這麼熱鬧,真想讓臺灣的小朋友現在就過來感受一下。還記得我們學過的一首兒歌嗎?(出示兒歌)就把它作爲我們這節課的結束語吧!

作業

認讀生字、新詞。

如果臺灣小朋友來到我們這裏,你會怎樣給他們介紹我們這的美景?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9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1。

【教學目標】

1.會進行時、分、秒之間的簡單換算。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

時、分、秒之間的換算。

【教學準備】

課件,答題卡。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關於時、分、秒的知識你都知道些什麼?(學生自由說,針對性地板書1時=60分,1分=60秒)

對於時、分、秒,同學們積累了這麼多的知識,真能幹!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一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教學新課教學例1

(1)瞭解跑得快慢與時間長短的關係

教師:同學們,喜歡看比賽嗎?烏龜、兔子和小狗它們三個要進行一場跑步比賽。瞧,比賽開始了。

課件播放:第一次比賽情景,並出示比賽成績表。烏龜小兔小狗2400秒80秒85秒

教師:誰得了第一?爲什麼?

小結:誰跑得快,誰用的時間就少。當時間的單位統一時,我們很容易看出誰用的時間少,誰跑得快。

(2)時、分、秒之間的換算

教師:小狗得了第2名,它可不服氣,要求再比一次,於是它們三個又進行了一次比賽。

課件播放:第二次比賽的情景:小兔中途睡着了。

教師:同學們,猜一猜,它們誰跑得快,可能最先到達終點呢?(學生自由說,教師結合情景進行德育教育)

教師:到底誰跑得快?聽聽它們自己是怎麼說的。

烏龜:我跑了1時。小兔:我跑了3分。小狗:我跑了120秒。

教師:聽了它們的話,到底誰跑得快呢?好比較嗎?你能想出辦法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誰跑得快嗎?

(3)組織交流彙報

教師:誰來說給大家聽?

學生:1時=60分,120秒裏面有兩個60秒,是2分,小狗用了2分,小兔用了3分,烏龜用了60分,小狗跑得最快。

教師: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小結:當時間的單位不統一時,我們不容易直接比較出它們的大小,如果把單位換算一致了,就很容易比較出它們的大小了。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12頁課堂活動第2題。

(2)判斷對錯。

①2分7秒=27秒

②1時25分=125分

③90分=1時30分

(3)比一比。

①誰跳得快?在( )裏畫?。小紅跳100下繩用了40秒。( )小蘭跳100下繩用了1分5秒。( )

②誰拍得快?在( )裏畫?。小明拍100下球用了1分10秒。( )小剛拍100下球用了65秒。( )

③誰踢得快?在( )裏畫?。小麗踢100個毽用了120秒。( )小江踢100個毽用了1分25秒。( )

(4)下面是60米跑的成績,請給他們排名次。姓名小剛小紅小麗小明小勇時間1分35秒90秒1分40秒2分1分20秒名次

四、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你學到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9~60頁例1及第60頁“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1 藉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動,先進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動,並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再進行有剩餘的操作活動,通過對比使學生體會其異同,幫助學生理解有剩餘的情況,並用除法算式表示。通過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認識餘數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通過主題圖教學,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能夠準確求出餘數。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運用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通過擺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爲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學習。承前啓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故事描寫法:週末小熊打算請2個好朋友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共3人,他想請大家一起吃草莓。可是他打開冰箱一看,發現只有7個草莓,3人怎麼分7個草莓呢?他很苦惱。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爲什麼苦惱嗎?誰能來說一說?(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內容——有餘數的除法(板書)。【品析:把教材中的情景進行了改編,增加了課堂的趣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爲新知教學做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導入法:請同學們拿出10個小圓片。

①把10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幾個?

②把10個圓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幾個?

(學生說法不一:有的說不能分,有的說分不出來)

這樣的問題究竟應該怎樣解決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品析:活動導入,讓學生動手操作,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並思考沒有剛好分完怎麼辦?於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隨着老師的引導進入新知的學習中。】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能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餘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信息。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課件出示6個草莓擺放的結果圖: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品析:溝通操作過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2、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①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②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③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①學生用算式表示剛纔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②教師板書規範寫法:

7÷2=3(盤)……1(個)

餘數

③讀作:7除以2等於3餘1。寫法:首先在等號的右面寫商,然後點上6個小圓點再寫上餘數。

④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麼?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餘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①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②教師隨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呈現下表。

分的物品 幾個一份 分的結果 算式表達

6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正好分完 6÷2=3(盤)

7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還剩1個 7÷2=3(盤)……1(個)

【品析: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擺學具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給學生創設自主構建知識的空間。】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1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餘數和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然後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什麼是餘數?餘數的單位名稱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歸納:當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餘且不夠再分的時候,剩餘的數叫餘數。餘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相同。

質疑二:什麼是有餘數的除法?

學生討論後總結:帶有餘數的除法就是有餘數的除法。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聰明的你能幫老師簡單總結一下剛剛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嗎?

“本節課中,我們明白了平均分後有剩餘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也知道餘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一樣。”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本節課,我使用故事導入,通過小熊分草莓招待客人,草莓有剩餘的情況,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

讓他們初步感受到餘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餘數的意義。

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當出示問題時,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分一分,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這樣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1)

7÷2=3(盤)……1(個)

餘數

第2課時 有餘數的除法(2)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61頁例2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2 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主要是運用計算和對比的教學方法,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承前啓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

操作實踐法:如果擺1個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麼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個)。

學生動手實踐,得到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

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會出現什麼情況?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下面的記錄單上。

小棒根數 擺的結果 算式

8根 8÷4=2(個)

9根 9÷4=2(個)……1(根)

【品析:在實踐操作中,學生情趣盎然,積極參與,並把操作結果一一記錄,爲下一步觀察、比較、分析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故事描述法:孫悟空開了一家眼鏡店,給人做鏡框,他做一個正方形的鏡框用4根鋁合金條。8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9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餘下1根;10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餘下2根;11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餘下3根……真有趣,孫悟空的眼鏡店裏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就是我們學習的有餘數的除法。我們今天就跟孫悟空一起探究這些有餘數的除法裏有趣的數學問題——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品析:把用小棒擺正方形編寫成孫悟空做鏡框的童話故事,大大增加了課堂情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8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以下5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2、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3、觀察對比,發現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2)組織學生討論:

①你們發現餘數有什麼規律?

②質疑:爲什麼餘數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數?

③猜想並驗證:餘數可能是4或5嗎?爲什麼?

④餘數和誰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

(3)教師小結並板書:

餘數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餘數<除數。(板書)

【品析:充分讓學生進行操作實踐,實踐操作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點印象更深刻。】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