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過河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過河,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教案過河

小班教案過河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搭盒子,練習跳的技能

2、發展與同伴的合作能力,體驗活動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3、提高幼兒身體的協調能力,體驗玩遊戲的樂趣。

4、鍛鍊幼兒的團結協作能力。

活動準備:每人一個廢舊紙盒(分大、中、小三類)、青蛙頭飾及荷葉

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扮演青蛙媽媽,幼兒扮演小青蛙,聽音樂入場

2、律動--青蛙舞

二、小青蛙學本領

1、自由練習跳盒子(幼兒自由跳、教師觀察,並示範方法)

2、雙人練習跳盒子

A、用兩個盒子搭一搭、跳一跳

B、幼兒分散練習

C、教師:你們是怎樣搭的?跳的過嗎?試一下

三、遊戲--小青蛙跳過河

1、用盒子搭一條小河、一條中河、一條大河

2、幼兒自由練習小河、中河、大河

3、你跳什麼河?怎麼跳的?感覺怎麼樣?

四、聽音樂,集體一起跳過河

五、舒展活動,盒子舞。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對今日活動的興趣。根據“兔子舞”的節奏,讓幼兒和家長在熱身運動中大致瞭解今日所學內容,接着示範活動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並且挑選個別親子組做示範,讓幼兒充分理解活動內容和方式。在活動最後以比賽形式加強訓練,鍛鍊幼兒的榮譽感,讓幼兒充分體驗本節課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感覺有些單一,遊戲的這段時間是較長的,有些幼兒學得很快所以後期似乎沒那麼感興趣了,下次可以設計使活動更豐富一些,也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這在今後的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嘗試一下不同角度、形式的跳躍。

小班教案過河2

活動目標:

1、在手膝着地爬的遊戲中,平穩地控制自己的身體。

2、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感受體育活動的樂趣。

3、讓幼兒初步具有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體驗健康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有幼兒手膝着地爬的經驗。

2、物質準備:寬窄不同的爬墊、大小不同的沙包若干。

活動材料:小車、皮球、沙包、動物搖椅等重點指導:引導幼兒在固定的區域玩不同的運動器材,鼓勵幼兒對玩具有不同的玩法。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以遊戲的口吻引發幼兒遊戲的興趣。教師扮演螞蟻媽媽帶領"螞蟻寶寶"(幼兒)爬到螞蟻洞裏做睡覺狀,然後說:"螞蟻寶寶們,天亮了,我們爬出來做遊戲吧!"(幼兒依次爬出"螞蟻洞")請幼兒說一說螞蟻是什麼樣子的。(爬來爬去、搬東西)引導幼兒學一學小螞蟻的動作。

2、基本部分

(1)利用情景進行遊戲。

"螞蟻媽媽"說:"孩子們,我們一起去散步吧。瞧,這裏有一條又寬又深的河。咦?對岸是什麼啊?聞起來可真香啊!小螞蟻想不想把豆子運回家啊?""可是這條河又寬又深,我們怎麼過河呢?"請幼兒自己想辦法,說出自己的想法。"這裏有一座小橋(爬墊)可以幫你們過河。請你們每次搬一顆豆子,看看誰能又快又安全地回到媽媽身邊。"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路徑。教師隨機指導幼兒動作完成情況。

(2)分享交流教師說:"小螞蟻真聰明,你們是怎麼掌握平衡,讓自己不掉到河裏的?""有的小螞蟻搬回來的豆子又大又香,可是有豆子大,小螞蟻不小心把大豆子掉到河裏去了,怎麼才能不讓大豆子掉到河裏呢?""你剛纔是怎樣搬豆子的?你覺得哪種辦法最好?"

(3)再次遊戲請幼兒再次遊戲,驗證自己的好方法,同時充分感受遊戲帶來的快樂。能力強的幼兒可以運多次。

3、結束部分:幼兒放鬆練習:

師:"我們搬回了這麼多豆子,真高興,我們一起來慶祝一下吧。"幼兒跟着老師做各種簡單動作。

(三)自由活動: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圓滿結束!活動前我爲幼兒創設了寬鬆自由的活動氛圍,讓幼兒在寬鬆自由的氛圍中輕鬆獲得鍛鍊與提高。活動過程中,幼兒表現的積極主動,都能用較完整的語言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主動與同伴交流。

小班教案過河3

教案目標:

1、瞭解故事《小雞過河》,學習禮貌用語以及詞組:寬寬的、窄窄的。

2、做一個懂禮貌、聰明能幹的孩子。

3、願意積極表現自己,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案准備:

電腦課件:小雞過河

教案過程:

一、音樂導入:小雞的歌1、欣賞小雞的歌師:看看,這張圖片上有什麼?哇,有這麼多小動物呢,他們會發生什麼好玩的故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今天天氣真好,兩隻小雞一起出去玩。你們看,他們唱着歌走來了。(幼兒欣賞課件:小雞邊走邊唱:嘰嘰嘰嘰嘰,我們小手拉小手,嘰嘰嘰嘰嘰,一同去郊遊。)(小雞的歌根據歌曲《郊遊》改變。)2、幼兒唱小雞的歌師:小雞的歌真好聽,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幼兒學唱)。

師:讓我們唱着歌,陪着小雞一起去郊遊(幼兒看課件邊走邊唱)。

(開始部分以小雞的歌引起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在學學、唱唱、走走中不知不覺地加入到活動中。並將此歌貫穿到下面的活動中。)

二、分析理解故事

(一)第一條河

1、師:兩隻小雞走呀走,被什麼擋住了去路?小雞能過河嗎?爲什麼?

2、師:誰會來呢?讓我們一起來喊一喊。(幼兒回答後一起喊小動物的名字,當喊到長頸鹿時,有應答聲。)長頸鹿會怎麼幫助小雞過河呢?

3、師:長頸鹿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說什麼?長頸鹿怎麼說?(學習禮貌用語。)

(二)第二條河

1、師:兩隻小雞再往前走(幼兒手拉手一起唱歌:嘰嘰嘰嘰嘰……)又碰見什麼?這條河是怎麼樣的?(出示字卡:寬寬的)讓我們一起來比劃一下。

2、師:誰會來呢?(幼兒再次喊小動物的名字,喊到烏龜時有應答聲。)烏龜有什麼本領?猜一猜他會怎麼幫助小雞?

3、師:烏龜幫助了小雞,小雞會說什麼?烏龜怎麼說?(學習禮貌用語。)

(三)第三條河

1、師:兩隻小雞唱着歌又往前走,(幼兒一起邊走邊唱)又看見什麼?這是一條怎麼樣的河?(學習詞:窄窄的。)

2、師:那小雞能不能過河呢?這兩隻小雞不但有禮貌,而且非常聰明非常能幹,他們說要自己想辦法過河,有什麼好辦法呢?(幼兒討論後回答。)

3、師:小雞想出了什麼辦法呢?(幼兒欣賞小雞搭橋過河的情景。)(通過啓發性的提問,讓幼兒在看看、說說、猜猜、喊喊、學學中瞭解故事內容,學習其中的禮貌用語,同時也發展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三、幼兒完整欣賞故事

1、師:故事的名字是什麼?

2、師:你喜歡這兩隻小雞嗎?爲什麼?

四、遷移講述經驗,說一說自己的本領。

1、師:小雞聽大家誇獎他們,真高興,你們聽小雞在說什麼?(小雞:"嘰嘰嘰,小朋友,你們有什麼本領能告訴我們嗎?)

2、幼兒講述。(小雞表揚小朋友如:嘰嘰嘰,你真能幹。)(欣賞了兩隻能幹的小雞的故事,再讓幼兒遷移講述經驗來說一說自己的本領,幼兒會很感興趣。)

五、教師帶幼兒一起進行情景表演。

師:現在老師當雞媽媽,你們當小雞,媽媽帶你們去郊遊。

附:小雞過河兩隻小雞一起出去玩。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

長頸鹿來了,把長長的脖子架在河上。兩隻小雞過了河,對長頸鹿說:"謝謝!"長頸鹿說:"不用謝!"兩隻小雞再往前走,又碰見了一條寬寬的河。

一隻烏龜過來了。烏龜馱着兩隻小雞過了河。

兩隻小雞有禮貌地說:"謝謝烏龜。"烏龜說:"不用謝!"兩隻小雞又往前走,看見一條窄窄的小河。

小雞說:"這條河很窄,我們可以自己搭一座橋。"兩隻小雞銜來樹枝,搭了一座樹枝橋。

兩隻小雞從樹枝橋上過了河。

他們高興地歡呼:"我們走自己搭的橋過了河。"

小班教案過河4

活動由來:

幼兒對看圖說話活動非常感興趣,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本節教育活動。

活動目標:

1、情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猜想故事情節。

2、知識:使幼兒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於嘗試的道理。

3、能力:發展幼兒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三張圖片,請幼兒比較三種小動物的高矮,涉及過河問題。

(二)活動過程與指導:

1、展示課件,教師講述故事提問:

(1)老牛說了些什麼? (老牛爲什麼這樣說?你說小馬會相信老牛的話嗎?)

(2)小松鼠說了些什麼?(小松鼠爲什麼要這樣說?他爲什麼和老牛說的不一樣?你相信誰說的話,爲什麼?)

(3) 你猜小馬是怎麼做的?爲什麼?

2、展示課件、聽錄音 提問:

(1)老牛說得對嗎?爲什麼?

(2)小松鼠說得對嗎?爲什麼?

(3)馬媽媽對小馬說的什麼?小馬最後是怎麼做的?

(4)故事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3、教師總結:碰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動手去試一試,這樣才能聰明能幹。

4、幼兒自由看圖講述故事。

(三)、結束: 進行生活滲透,請幼兒動腦筋試一試製作風標。

延伸活動:

繼續爲幼兒提供看圖講述的材料,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大膽講述。

戶外活動:

體能練習:幼兒廣播體操、武術操。

遊戲:賣蒜。 自由活動:自選各種球類玩具。

安全提示:注意天熱休息。在賣蒜過程中,鑽時不要猛跑,後面的小朋友太危險。

小班教案過河5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樂曲ABA的結構,感受樂曲A、B兩段鮮明的音樂形象。

2、引導幼兒聽辨“騎馬”和“揚鞭”的樂句並能夠用動作表現出來。

3、體驗遊戲中緊張與放鬆所帶來的愉悅。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習歌曲。

活動準備:

音樂

活動過程:

一、安靜欣賞樂曲。

(1)師:有一個小動物藏到了老師的音樂裏,你們能幫老師把它找出來嗎?

(2)完整播放樂曲一遍。

(3)師:請小朋友說說,是什麼動物在老師的音樂裏做遊戲?

二、 師:小馬在老師的音樂裏做什麼遊戲你們想知道嗎?

聽了老師的故事你就知道了。(教師講述故事)

三、完整傾聽樂曲(第二遍),引導幼兒感受樂曲ABA的結構。

師:這首音樂講的也是《小馬過河》的故事,現在請小朋友們認真再聽一遍音樂,聽一聽哪段音樂講的是小朋友們騎馬,哪段音樂講的是小馬在過河。(教師隨A段音樂做馬跑和揚鞭的動作,用伸直手臂做“橋”,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動作來表現B段音樂。)

四、分段欣賞。

A段音樂:師:請你聽聽這段音樂講的是小馬在做什麼?如果你聽出來了請你跟着音樂做動作。(教師帶領幼兒做動作,重點引導幼兒隨樂做“揚鞭”動作的同時發出“駕”的聲音。)

五、欣賞B 段音樂

(1)教師帶領幼兒隨樂曲用手臂做獨木橋,手指在手臂上爬行的動作來感受B段樂曲舒緩平穩的節奏特點。

(2)啓發幼兒用不同的身體部位來做獨木橋,並隨B段音樂表現出來。

六、請幼兒起立

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完整的做動作,感受全曲。(原地)

七、遊戲:小馬過河

(1)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小馬過河的遊戲吧!可是沒有獨木橋怎麼辦?看看我們身邊什麼東西可以用來搭獨木橋?(啓發幼兒用椅子搭建獨木橋)

(2)教師帶領幼兒完整遊戲。

(3)組織幼兒討論過橋的安全。

師:獨木橋很窄,小馬過橋的時候要怎樣做纔不會掉到河裏去?(小心翼翼、一個跟着一個……)

八、小結

附故事梗概:馬棚裏住着很多匹小馬,有一天小馬想出去找媽媽了,他們很快樂的跑啊跑!小馬們跑着跑着,突然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小馬們站在河邊真着急啊,河水很深,水流很急,這麼才能過河呢?忽然小馬們發現河上有一座小獨木橋,小馬們真高興,立刻走過去,大家小心翼翼的走過獨木橋,過了獨木橋以後,小馬們繼續飛奔,很快就到回到了媽媽的身邊。

課後反思:

小班音樂活動《小馬過河》是我模仿的一節音樂優質課。在活動前,我首先根據本班情況將整個教案修改了一下,讓這個音樂活動更加適合幼兒園情況。《小馬過河》是一節音樂欣賞活動,欣賞的是雲南民歌《放馬山歌》,教師根據這首歌曲創編了一個故事,讓孩子在音樂中扮演小馬,根據音樂的情境進行表演。

整個活動進行的還是很順利的,在活動中,我儘可能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孩子們喜歡,並且願意參加這個活動。首先,我先讓孩子安靜的傾聽這首歌曲,之後我又再次播放音樂,並且在音樂中,我講述整個故事,讓孩子再次感受音樂。之後,我進行了分段講解,讓孩子更加透徹的理解整個歌曲。最後,我用遊戲的形式,讓孩子表演小馬,在活動中再次表現音樂。

在整個活動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我應該更加放手,讓孩子自己感受音樂,而且,我對整個音樂課堂的把握還有地提高。

小班教案過河6

 語言活動:故事——小動物過河

 教學目的:

1.在聽聽、看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和講述故事中的情節和語言。

2.激發幼兒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

1.背景圖

2.活動圖片:小鳥、烏龜、刺蝟、小鴨和木橋各一

3.頭飾:蝴蝶6個、青蛙6個、小兔6個、小鴨6個

4.立體小房子一座、貓阿姨圖片

 教學過程:

 一、 引題:

今天,老師又要給小朋友講小動物的故事了,喜歡嗎?看看,故事裏有哪些動物呀?(逐一出示小動物圖片)

二、 分段講述,啓發幼兒大膽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

1、 “、、、、、、雨越下越大,貓阿姨熱情地留他們吃了晚飯,但是,雨還在嘩嘩地下。貓阿姨說:‘今晚你們就睡在我家,等到明天再回家吧!’”

提問:(1)你們覺得小動物們會留下來嗎,爲什麼?

(2)寶寶沒回家,媽媽肯定會擔心,會着急,想什麼辦

法讓媽媽知道呢?

師:你們想了那麼多的好辦法,貓阿姨說:“我家正好有電話,那你們就打個電話回家吧!”

(3)小刺蝟首先給媽媽打了電話,他會在電話裏怎麼說呢?誰願意學做小刺蝟給媽媽打電話。

(小烏龜、小鳥依次。幼兒按自己的意思請示媽媽)

2、 師繼續講述故事至“刺蝟刺蝟彆着急,請到我的背上來。”

提問:你覺得小動物需要小鴨幫忙嗎?爲什麼?(啓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分析)

過渡:(故事講到這裏停住,留下懸念)讓我們來聽聽故事裏的小動物到底是怎麼過河的?

 三、 演示圖片教具,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小動物的對話,並講講演演。

在故事中提問:

1.小鴨對小鳥說:“小鳥小鳥彆着急,請到我的背上來。”小鳥會怎

麼回答?(集體練習對話)

2.小鴨看到烏龜會怎麼說? 烏龜會對小鴨怎麼說呢?

3.小鴨會對刺蝟說什麼,刺蝟又會對小鴨說什麼呢?

四、 師操作立體教具,

幼兒完整欣賞。

師:你們喜歡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嗎?我把它們請出來跟你們見見面好嗎?大家歡迎!(師從圖片上請下小動物,貼在小積木上,變成立

體桌面教具。)

五、 延伸活動:

1.提問:你們喜歡小鴨子嗎?爲什麼?

2.師:森林裏還有許多小動物要過河(出示蝴蝶、青蛙、小兔的頭飾)讓我們成立一個小鴨船隊來幫助他們,好嗎?

(幼兒表演,根據角色不同的本領,創造性地表述對話)

小班教案過河7

活動目標:

1、學會簡單的撕貼圖形,知道用條形進行長橋的拼接。

2、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能和他人合作並體會集體合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報紙、膠水、場景圖若干。小動物圖飾

活動重難點:重點(初步掌握撕貼長條狀,進行拼接)

難點(主動與夥伴進行合作遊戲)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出示PPT,認識並和今天的“小客人”——小熊——打招呼。

——小熊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報紙),報紙怎麼玩?(摺紙,撕紙等)

——幼兒自由撕紙,可撕成任意形狀。(三角形,圓形,長條等)

(二)小動物過河

——出示場景圖,講述小動物的故事:小動物也想到我們班來玩,可是他們遇到了一條小河,過不去怎麼辦?(鼓勵幼兒大膽主動的說出幫助小兔造橋。)

——小橋怎麼搭?找找我們的筐子裏那些形狀可以幫助小兔搭橋?(感受小橋和長條的共同特點)

——欣賞PPT中各種各樣的小橋,基本知道小橋的形態(橫跨兩岸,各種形狀等)

——幼兒自由操作,師巡迴指導

(三)開心的動物朋友

——師簡單點評幼兒的作品。

——將幼兒的作品集合成大圖,師:小動物終於過河了,它可真開心啊,謝謝小朋友的幫助,你們真能幹!我們再來看看,小動物們找到了誰?(小猴)

(四)活動延伸

——在活動結束後可以鼓勵孩子們根據牆上展示的圖片進行故事的講述和表達。

小班教案過河8

教學目的:1.在聽聽、看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和講述中的情節和語言。

2.激發幼兒互相幫助的美好情感。

教學準備:1.背景圖

2.活動圖片:小鳥、烏龜、刺蝟、小鴨和木橋各一

3.頭飾:蝴蝶6個、青蛙6個、小兔6個、小鴨6個

4.立體小房子一座、貓阿姨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題:

今天,老師又要給小朋友講小動物的了,喜歡嗎?看看,裏有哪些動物呀?(逐一出示小動物圖片)

二、分段講述,啓發幼兒大膽想象情節的發展。

1、“、、、、、、雨越下越大,貓阿姨熱情地留他們吃了晚飯,但是,雨還在嘩嘩地下。貓阿姨說:‘今晚你們就睡在我家,等到明天再回家吧!’”

提問:(1)你們覺得小動物們會留下來嗎,爲什麼?

(2)寶寶沒回家,媽媽肯定會擔心,會着急,想什麼辦法讓媽媽知道呢?

師:你們想了那麼多的好辦法,貓阿姨說:“我家正好有電話,那你們就打個電話回家吧!”

(3)小刺蝟首先給媽媽打了電話,他會在電話裏怎麼說呢?誰願意學做小刺蝟給媽媽打電話。

(小烏龜、小鳥依次。幼兒按自己的意思請示媽媽)

2、師繼續講述至“刺蝟刺蝟彆着急,請到我的背上來。”

提問:你覺得小動物需要小鴨幫忙嗎?爲什麼?(啓發幼兒討論,幫助幼兒分析)

過渡:(講到這裏停住,留下懸念)讓我們來聽聽裏的小動物到底是怎麼過河的?

三、演示圖片教具,啓發幼兒大膽想象小動物的對話,並講講演演。

在中提問:

1.小鴨對小鳥說:“小鳥小鳥彆着急,請到我的背上來。”小鳥會怎麼回答?(集體練習對話)

2.小鴨看到烏龜會怎麼說?烏龜會對小鴨怎麼說呢?

3.小鴨會對刺蝟說什麼,刺蝟又會對小鴨說什麼呢?

四、師操作立體教具,幼兒完整欣賞。

師:你們喜歡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嗎?我把它們請出來跟你們見見面好嗎?大家歡迎!(師從圖片上請下小動物,貼在小積木上,變成立體桌面教具。)

五、延伸活動:

1.提問:你們喜歡小鴨子嗎?爲什麼?

2.師:森林裏還有許多小動物要過河(出示蝴蝶、青蛙、小兔的頭飾)讓我們成立一個小鴨船隊來幫助他們,好嗎?

(幼兒表演,根據角色不同的本領,創造性地表述對話)

小班教案過河9

活動目標:

1、樂於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生動、有趣的情節。

2、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淺的含義,懂得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着比較對象的改變而改變的,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3、積極思考,能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樂於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生動、有趣的情節,能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難點: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淺的含義,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場地準備:幼兒坐成半圓形

經驗準備:幼兒學會律動《馬兒跑》

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各種小動物頭飾(人手一個),玩具小馬,錄音機磁帶“√”“?”標誌牌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引起興趣

1、幼兒隨音樂《馬兒跑》學馬兒跑進入活動場地

2、出示玩具小馬

教師:剛纔我們學什麼動物跑到這裏來的?我這兒也有一匹小馬,今天要講一個關於小馬的故事。

(設計意圖:幼兒模仿馬的動作進入場地坐下。教師特意安排的,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開門見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二、欣賞故事,理解內容

1、運用多媒體課件,理解故事內容(分段、分情節)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至“小馬連忙收住腳本,不知道怎樣做纔好”體驗小馬當時矛盾的心情。

提問:①故事中有誰?

②小馬遇到了什麼困難?

③牛伯伯是怎麼對小馬說的?

④小松鼠又是怎麼對說的?

⑤小馬會怎麼想呢?它會怎麼做呢?

幼兒討論回答。

2、教師繼續邊操作課件邊講故事至“沒┉沒想過”

提問:河水到底是深是淺?

引導幼兒討論。

(意圖: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設置開放式、啓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感受故事情節的曲折,目標:得到落實,爲突破難點打下基礎)

3、教師繼續講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引導幼兒體會深淺的相對性。

提問:①爲什麼說牛和松鼠說的都對?

②小馬後來怎麼做的?它發現河水到怎樣?

幼兒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幼兒理解、感受語言活動的樂趣。

三、再賞故事 拓展經驗

放故事錄音,運用多媒體課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涵。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爲什麼?

3、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你生活中遇到困難會怎麼做?

幼兒討論回答(設計意圖: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遷移至幼兒自己的生活經驗,突破了重點,迴應了難點。)

四、遊戲活動 享受快樂

1、教師交代遊戲規則。

教師出示小動物頭飾,讓幼兒自由選擇一種頭飾,出示標誌牌“√”“?”。屏幕上出示一條小河的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能過河的小動物站到“√”標誌牌下,不能過河的小動物站到“?”標誌牌下。

2、幼兒遊戲1次,互相交換頭飾,遊戲2次。

3、學動物走(戴頭飾的動物)離開活動室,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活動,充分體驗語言活動的樂趣,並使教學難點得到了突破,同時動靜交替,促進幼兒身心發

教學反思

1、營造故事意境 激發學習慾望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爲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幼兒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 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爲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幼兒、教學內容融爲一個整體。

2、挖掘生命內涵 放飛學生心靈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幼兒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幼兒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幼兒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幼兒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爲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3、巧設學習障礙 練就生活本領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幼兒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幼兒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置了學習的障礙,使幼兒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啓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幼兒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小班教案過河10

活動設計:

《螃蟹過河》通過創設螃蟹爬過沙河的海味情境,讓幼兒在有一定高度限制的漁網中探索身體貼地向前爬,發展幼兒在低處爬行的協調性和靈活性。螃蟹是小班幼兒較熟悉的海洋動物,它獨特的爬行方式是孩子們樂於模仿的,有助於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此外,爬行是小班幼兒較容易完成的動作,在該基礎上限高爬行是本節課要突破的重難點,也是孩子在原來基礎上“夠一夠”就能達到的,由此發展幼兒爬行動作的最近發展區。

活動目標:

1、探索在限高漁網中貼地向前爬的前進方式。

2、發展幼兒在低處貼地爬行時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喜歡和同伴一起探索、遊戲,樂於表達自己的感受。

4、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遊戲,感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自編綠色大漁網一張;四把小椅子;仿真海鮮玩具;大墊子兩塊;籃筐兩個;音樂《螃蟹歌》;園歌《來吧,我的海樂園》。

經驗準備:能較協調地在不限高的地方爬行。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師:螃蟹寶寶們,聽說河對岸新建了一個海洋樂園,媽媽想帶着你們去那玩玩。出發前,讓我們一起做做熱身操,把我們的小手小腳活動開來吧!

教師扮演螃蟹媽媽帶着螃蟹寶寶跟音樂做熱身操。

二、探索活動

師:寶貝們,媽媽已經給你們去探過路了,這沙河可不好過,有人在上面結了張漁網,我們可不能碰到網不然就被抓走啦,那我們該怎麼安全過去呢?快去試試吧!

1、 第一次探索:幼兒在漁網下自由探索爬行

提問:

(1)你是怎樣在漁網下面爬行的?請你給大家表演下(幼兒用身體動作展示自己的爬行方式,鼓勵幼兒用語言表述爬行方式)

(2)教師根據幼兒示範,部分總結身體貼地向前爬的要點。

2、第二次探索:幼兒再次在漁網下自由探索爬行

提問:

(1)爬的時候碰到了什麼困難?(網會碰到我的身體和頭)

(2)你是怎樣解決這一困難的?(把身體趴得低低的)

(3)教師小結:在有漁網的地方我們的身體不能拱的那麼高,這樣會碰到漁網,應該儘量把身體壓得低低的,可以把肚子朝下趴着向前爬;也可以把肚子朝上,背向前移着爬。

3、練習在漁網下爬行

(1)將漁網四角綁在小椅子的最高處,練習第一高度爬行

(2)根據幼兒對第一高度的爬行練習情況,將漁網適當調低,增加難度,練習第二高度限高爬行。

三、遊戲:螃蟹過河

1、遊戲場地佈置:將漁網結在椅子的第一高度,將仿真海鮮玩具綁在漁網上,設置起點和終點,在終點處放置籃筐。

2、遊戲玩法:幼兒分成男女兩隊,從起點出發,身體貼地爬行,儘量不讓身體碰到漁網,在爬行中按個人能力收集海鮮,放入終點處的籃筐中。幾次以後可以降低漁網高度,增加遊戲難度。

四、放鬆活動:螃蟹暢遊海洋樂園

師:經過那麼辛苦的貼地爬行,我們終於來到了海洋樂園,讓我們在音樂中悠哉暢遊吧!

教師播放園歌,帶領孩子一起做放鬆整理運動。

小班教案過河11

活動目標:

1、感知、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節和角色形象,學習動詞“跳”、“遊”、“蕩”、“架”。

2、瞭解作品中角色形象的特點,學習用動作表演作品的內容。

3、感受團結友愛、關心同伴的積極情感。

活動準備:

1、桌面教具:小袋鼠、小烏龜、小猴、小雞、小貓、小豬、小象、山羊爺爺。

2、在活動室內和桌面上佈置有小河的森林桌面場景。

小袋鼠、小烏龜、小猴、小雞、小貓、小豬、小象、山羊爺爺的胸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1、師:馬上就要過“六一”兒童節了,森林裏正在舉辦聯歡會呢,讓我們一起去森林也去看看吧。

2、師幼律動

3、師:森林到了,瞧瞧有哪些小動物也在?

一、出示動物的圖片,引導幼兒認識故事角色,感知角色的特點。

1、出示動物圖片

師:你認識誰?

2、根據幼兒的回答逐一認識動物,幫助幼兒初步感知動詞

(1)小袋鼠

師:它有什麼本領?誰來學學小袋鼠。

(2)小烏龜

師:這是誰?它的本領是什麼?

讓我們一起變成小烏龜吧。

(3)小猴

師:小猴的本領是什麼?

三、教師運用教具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講述故事前段

師:小朋友,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有什麼辦法幫助小動物過河?

2、故事後端

(1)師:小動物們都用什麼辦法過河了?

(2)引導幼兒運用身體動作來模仿動詞

師: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小動物們過河的樣子吧。

四、完整講述故事,鼓勵幼兒進行表演。

1、師:讓我們一起來完整的說說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2、師幼講述故事(當講到小袋鼠、小烏龜、小猴子有辦法過河時,鼓勵幼兒接着往下講)

3、師:小動物們都過了河,山羊爺爺表揚了誰?爲什麼?

4、出示胸飾。

(1)師:老師還準備餓了許多的小動物胸飾,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2)幼兒分組表演(將幼兒分成五組,分別表演小袋鼠、小烏龜、小猴子、小象、山羊爺爺)

小班教案過河1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物體沉浮,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並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雪花片,石頭,海綿,點心盤(幼兒操作材料)。

2.木製積木,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導入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出來玩了,瞧,這是誰呀?(螞蟻)師:小螞蟻爬着爬着餓了,發現遠處有棵蘋果樹,就爬過去,可是面前出現了一條小河,請小朋友幫螞蟻想辦法過河?

幼:造一座橋……

二、 認識沉與浮現象。

1.教師做沉浮實驗。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

2.鞏固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認識師:我現在請一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

三、 幼兒操作,並記錄操作結果。

教師先請一幼兒操作,同時將結果記錄下來。(規則:拿一操作材料放入水中,浮起來的就把這種材料的圖片貼到小河裏,沉的則不需貼。) 集體糾正。

活動反思:

1.通過幼兒親手操作,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

2.在活動中提供了適宜的材料讓幼兒人人動手,滿足了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3.動手操作前利用猜一猜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從而增強了活動的目的性。

4.實驗結果評價中我給幼兒了充分的肯定。

小班教案過河13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物體沉浮,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求知慾,體驗成功快樂。

活動準備:

1.木塊,石頭,泡沫,點心盤、鑰匙、玩具(幼兒操作材料)。

2.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情境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出來玩了,瞧,這是誰呀?(螞蟻)

師:小螞蟻爬着爬着餓了,發現遠處有棵蘋果樹,就爬過去,可是面前出現了一條小河,請小朋友幫螞蟻想辦法怎麼才能過河?

二、 認識沉與浮現象。

1.師做實驗,先放石頭。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我們先拿石頭來試一試”

問:你發現了什麼?石頭怎麼啦?

師小結:由於石頭比較重,放在水中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沉”,會沉下去的材料,能當螞蟻的小船嗎?

2.師第二次做實驗,放泡沫

問:你發現了什麼?

師小結:由於泡沫比較輕,放在水中會飄在表面上,不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浮”。現在我們把小螞蟻放到上面,你們看它過河了嗎?

3. 鞏固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認識

剛纔我們看了,放在水中,比較重的東西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沉”,不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浮”。

(活動反思:從這個環節上看,孩子對沉與浮的現象,能具體地表述出來,也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但在讓幼兒對比石頭與木頭的環節上,由於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頭太小了,而木頭卻較大,在視覺上,給孩子造成干擾,因此有的孩子認爲木頭比較重,導致無法讓孩子準確的判斷:石頭與木頭哪個比較重,哪個纔會沉下去。如果選擇與木頭一樣大的石頭,幼兒便可以一眼看出,石頭比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會在此環節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三、 幼兒操作,並記錄操作結果。

1.幼兒認識材料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看,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麼?請小朋友把各種材料都拿來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可以當螞蟻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記錄方法

師:在玩的時候,老師也爲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如果這個材料會會浮起來,請把手上的貼貼紙貼在水面上,如果會沉下去,請把手上的貼貼紙貼在水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記錄

四、教師評價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驗證

(活動反思:從記錄的結果上看,大部分孩子能準確記錄出沉浮的現象,其中盤子這一材料的實驗出現分歧,有的孩子記錄是沉,有的孩子記錄是浮,藉此機會,我進行隨機教育,讓不同結果的兩名幼兒現場操作,爲什麼你認爲是沉?而你卻是浮呢?兩個小朋友用同一種材料,爲什麼結果是不同的呢?通過現場實驗,孩子知道由於放的方式不一樣,結果也是不同的,很好地利用教育契機,給孩子正確的引導。但在幼兒使用記錄卡的方面上看,由於記錄卡設計不太合理,有的幼兒把整張記錄卡都貼滿了,完全看不出是沉還是浮;如果老師在水盆中間畫條中介線,在中線以上表示沉,中線以下表示浮,就能很輕鬆地解決結果不分明的問題。)

活動反思: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想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教師抓住幼兒園喜歡玩水的特性,創設遊戲情境,讓幼兒通過觀察、探索,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

一、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

活動中,教師爲幼兒準備了魚缸、玩具,石頭,泡沫,點心盤、鑰匙、玻璃珠、記錄紙,螞蟻、蘋果樹圖片等材料,啓發引導幼兒與材料互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而且能開動腦筋,大膽地說出自己發現的沉浮現象。在記錄的環節中,合理選擇粘貼紙的記錄方式,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操作起來簡便易行,還能進行簡單的評價。基本實現目標。

二、教師的教

1.創設遊戲情境。教師以“小螞蟻出來玩,肚子餓了,發現遠處有棵蘋果樹,想爬過去;可是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請小朋友幫螞蟻想想過河的辦法”的情境引入活動,形象生動的道具演示,吸引了幼兒參與探索的興趣,圍繞問題“周圍什麼都沒有,只有石頭和木頭,你們能用這些材料幫螞蟻過河嗎?”,展開思考。遊戲情境的創設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能調動起幼兒參與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2.注重材料投放。教師在材料的投放中能充分考慮活動中幼兒的觀察,精心準備魚缸作爲活動情境中的“小河”,讓幼兒直觀清楚地觀察到石頭、木頭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同時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探索的材料分組擺放在不同的操作區,改變以往教師爲幼兒準備人手一份操作材料的投放形式,避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出現擁擠、混亂的現象,有利於幼兒專注觀察一種材料;另外還爲幼兒準備了貼貼紙作爲記錄的材料,在每個操作區投放記錄單,便於幼兒操作後,直接記錄操作的結果,解決幼兒獨立完整完成自己的記錄單存在的困難。

3.善於觀察啓發。能靈活駕馭課堂,善於觀察幼兒在操作中的表現,其中盤子這一材料的實驗出現分歧,有的孩子記錄是沉,有的孩子記錄是浮,我能及時抓住教育契機,讓不同結果的兩名幼兒現場操作,爲什麼你認爲是沉?而你卻是浮呢?兩個小朋友用同一種材料,爲什麼結果是不同的呢?通過現場實驗操作展示,孩子知道由於放的方式不一樣,結果也是不同的,讓孩子知道,沉浮沒有絕對的定義。

4.評價鼓勵結合。最後環節教師能對所有操作材料在水中的現象再次進行進行一個總結,幫助幼兒梳理知識經驗,提升認識,再次利用記錄單將材料的沉浮現象一一呈現,並對幼兒的實驗結果給予肯定--獎勵一個大拇指,並出示圖片“大拇指”貼在幼兒操作正確的位置上,鼓勵幼兒,這也是一種適合小班幼兒特點的評價方式。

三、幼兒的學

整個活動幼兒都能積極參與,樂於探索發現,學習簡單的記錄方式,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學習詞彙“沉下去”“浮起來”。

四、活動中的不足

1. 在讓幼兒對比石頭與木頭的環節上,由於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頭太小了,而木頭卻較大,在視覺上,給孩子造成干擾,因此有的孩子認爲木頭比較重,導致無法讓孩子準確的判斷:石頭與木頭哪個比較重,哪個纔會沉下去。如果選擇與木頭一樣大的石頭,幼兒便可以一眼看出,石頭比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會在此環節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2.最後老師的小結不夠到位。當所有的記錄表都在黑板上時,師應作出總結,把精髓的部分加以強調:原來石頭、金屬類、玻璃類的物品比較重,容易沉下去。而泡沫、木頭、比較輕的物品,所以容易浮起來。

3.記錄卡設計不夠合理,有的幼兒把整張記錄卡都貼滿了,如果老師在水盆中間畫條中介線,中線以上表示浮,中線一下的表示沉,可以避免貼滿的情況發生。

小班教案過河14

活動目標:

1、通過分組接力,培養孩子的團隊合作意識。

2、以角色扮演方式,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增強班級凝聚力和競爭意識。

3、體育活動鍛鍊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

4、發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5、喜歡與同伴合作,體驗運動的挑戰與快樂。

活動準備:

1、 兩個小鱷魚的圖畫形象

2、 一些路障和兩把小椅子,四個小圈

活動過程:

一、遊戲介紹

1.小鱷魚要過河,但是要經過很多的路障(6個左右)

2.每個小朋友都是小鱷魚,將自己身上的小鱷魚當做接力棒,在完成一次障礙後把黏在自己身上的小鱷魚轉貼在下個小朋友的身上

3.最先完成的隊伍獲勝

二、開始遊戲

1、將全班同學分成兩組,進行對抗賽

2、開始遊戲,遇到路樁繞一圈,遇到椅子跨過去,遇到圈圈單腳跳

三、遊戲點評

1、哪一組更快,同時更有秩序

2、哪些小朋友特別的快

活動提示:

● 在遊戲中,教師要注意控制遊戲的秩序

● 活動後,表揚所有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小鱷魚

活動反思:

遊戲秩序的重要性

情景描述:

首先,將遊戲的規則教會幼兒,然後將全班分成兩組,面對面進行對抗接力賽。每個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都表現得十分積極和興奮,他們在遊戲的過程中爲自己隊的幼兒加油,輪到自己的時候就顯得緊張又快樂。當遇到路樁就繞一圈,遇到椅子跨過去,遇到圈圈單腳跳,路障形式多樣,因而他們特別喜歡這個遊戲。

活動分析:

1、大班孩子雖然對遊戲的規則的掌握程度很快,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還是較短,同時幼兒比較容易忽略遊戲的一些小規則

2、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因爲比賽而顯得有些緊張,也會不遵守規則

反思調整:

1、在整個比賽的過程中,幼兒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玩過一兩次之後就容易削減對遊戲的積極性

2、每個幼兒在體育能力上也是有差異的,所以在活動過程需要老師儘可能的照顧到這些孩子,以提高他的自信心!

小班教案過河15

設計意圖:

體育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是他們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識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之一。那麼,如何抓住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以幼兒最喜歡的遊戲形式來建構我們的教學活動呢?本節課,我在幼兒認識青蛙,知道青蛙基本習性的基礎下,設計了“小青蛙跳過河”活動。

活動背景:

1.幼兒瞭解青蛙基本習性,如跳躍方法、叫聲等。

2.瞭解“兔子舞”基本節奏。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嘗試運用多種方法搭盒子,練習跳的技能。

2、發展與家長的合作能力,體驗活動帶來的成功和快樂。

教學準備:

1.每人準備彩色紙盒各兩個

2.大青蛙、小青蛙頭飾每人一個、荷葉若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興趣

師:“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大家好,聰明的小一班小朋友你們好,今天呱呱來和你們玩遊戲,你們認識呱呱嗎?你們知道我是誰嗎?

生猜:“青蛙。”

師:今天太陽出來了,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跟着呱呱跳出去曬曬白肚皮好不好。

二、伴隨音樂開始熱身運動

老師引導幼兒伴隨音樂排好隊伍跳到指定地點,並根據節奏嘗試不同跳法,如呱呱、呱呱大步跳躍,呱呱呱呱小步跳躍,讓幼兒掌握基本跳躍技能。在音樂停時幼兒和家長到指定位置站好。

三、教學“小青蛙跳過河”

師:小朋友們你們跳得累嗎?和呱呱一起到河邊開心嗎?今天呱呱要帶小一班的爸爸媽媽去我們家的小河裏跳一跳,比比賽看看呱呱跳的遠、跳得快還是小朋友跳的遠跳得快。

老師示範,先放荷葉,再在荷葉上放紙盒,跳到盒中放下一個紙盒,並拿回前一個放在下一處。

師:呱呱有問題要問小朋友,請問呱呱是怎麼跳的呢?呱呱跳的時候都用了什麼?

生答:荷葉和紙盒。

師:“這是呱呱的房子,如果不帶好自己的房子就沒有地方住了,大青蛙要住大大的房子,小青蛙住小房子。”

四、家長和孩子做親子互動,積極參與今日的體育活動

引導幼兒和家長試一試,根據剛剛進行的方法,自由練習,老師從旁指導。

師:下面呱呱要請一個大青蛙幫助呱呱跳到河對岸,媽媽要幫呱呱拿好荷葉和房子,要不然呱呱就會掉到河裏去了,(在家長和老師互動的同時老師要講述要點,如一個荷葉和另一個荷葉的距離要掌握好,太大了跳不到,太小了浪費時間。一定要配合好,把握好時間,不能因爲看別人耽誤自己的比賽時間。)

老師請一組較爲機靈的孩子和家長做示範,從小河這頭開始由家長幫助孩子鋪荷葉,到了河對岸回來時由孩子幫助家長鋪荷葉。

師:“剛剛的小青蛙和大青蛙跳的棒極了,小朋友們,你們會不會呢,下面請你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跳過河再跳回來,呱呱在河的這頭等你們,看看哪一組最先回到呱呱身邊。”

師:“剛剛你們都進行了比賽,現在呱呱着急了,我想和你們比比賽,看看是你們速度快還是我快。”

老師和幼兒家長組進行比賽將今日活動推向高潮。

師:“呱呱今天和小朋友們在河邊跳過了小河,鍛鍊了身體,現在小青蛙要跳回岸上的洞裏午睡咯。”

五、舒展活動,結束課程

放音樂“兔子舞”幼兒和老師一起邊唱邊回教室。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談話導入,激發幼兒對今日活動的興趣。根據“兔子舞”的節奏,讓幼兒和家長在熱身運動中大致瞭解今日所學內容,接着示範活動方法以及注意事項並且挑選個別親子組做示範,讓幼兒充分理解活動內容和方式。在活動最後以比賽形式加強訓練,鍛鍊幼兒的榮譽感,讓幼兒充分體驗本節課的樂趣。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感覺有些單一,遊戲的這段時間是較長的,有些幼兒學得很快所以後期似乎沒那麼感興趣了,下次可以設計使活動更豐富一些,也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這在今後的活動中可以讓幼兒嘗試一下不同角度、形式的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