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

在我們平凡的學生生涯裏,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爲重要的內容。那麼,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

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1

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

1、生產與消費

(1)生產決定消費①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③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④生產爲消費創造動力。

(2)消費對生產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費的發展能促進生產的發展(動力)。①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纔算最終完成。②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着導向作用;③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④消費爲生產創造出新的勞動力,能提高勞動力的質量,提高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

(3)社會再生產的四個環節及各環節間的關係

①社會再生產過程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這樣相互聯繫的四個環節。②各環節間的關係:A、直接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B、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樑和紐帶,對生產和消費有重要的影響;C、消費是物質資料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

2、大力發展生產力

(1)我國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原因。

A、解決主要矛盾的要求(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是社會的主要矛盾)B、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C、才能爲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D、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後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E、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2)如何大力發展生產力。

①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一心一意謀發展。②必須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必須加快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④通過改革,調整生產關係中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部分,調整上層建築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

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2

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髮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2、貨幣的含義和本質:

(1)含義:貨幣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的商品。

(2)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一般等價物:能表現其他一切商品價值,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商品。)瞭解。

3、貨幣的職能

(1)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與流通手段

A、價值尺度職能

(1)含義:就是以貨幣作爲尺度來表現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職能。

(原因:貨幣之所以能成爲價值尺度,是因爲貨幣也是商品,也有價值。)

(2)價格與價值的關係:

所謂價格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在其他因素不變情況下,商品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3)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需要現實貨幣。

B、流通手段:

(1)含義: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與商品流通的區別。以貨幣爲媒介的商品交換,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強調的是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強調的是商品如何交換。

(3)作爲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不能是觀念上的貨幣。

(2)貨幣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了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的價格總額(即待售商品的數量×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

(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同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例,而同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紙幣的產生和發展:

(1)紙幣是隨着商品交換的發展而產生的。

(2)紙幣的含義:它必須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注意:紙幣本身沒有價值,它只是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這裏需要強調兩點:一是由國家或特定地區發行的。二是國家強制使用的。紙幣沒有價值,之所以能代替貨幣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於國家的強制力。)

6、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

(1)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國家有權發行紙幣,但不能任意發行任何數量的紙幣。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數量爲限度。

(2)通貨膨脹指的是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的現象。如果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會引起物價上漲,影響人民的生活或社會經濟秩序。

(注意:通貨膨脹的產生原因很多,不僅僅與紙幣的.發行量太多有關,也與其他因素有關,如成本上升、總需求太大等。)

(3)通貨緊縮是一種與通貨膨脹相反的經濟現象,表現爲物價全面、持續的下跌的經濟現象。通常伴隨着經濟衰退。

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3

一、國體

1、國家(含義;屬性)

(1)含義:國家是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構。(或者說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2)屬性:具有主權屬性、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其中,階級性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2、國體

(1)含義:即國家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具體地說,就是國家政權掌握在哪一個階級手中;哪個階級是統治階級,哪個階級是被統治階級。

(2)決定因素: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國家的性質。

(3)判斷標誌: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中,實行爲哪個階級服務的政策,這是判斷國家性質的根本標誌。

3、民主

(1)含義及其階級性:是指在一定階級範圍內(統治階級內部),按照平等的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共同管理國家事務的國家制度。

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是國體(“在一定階級範圍”,即統治階級內部)和政體(“按照平等原則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的統一。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與專政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

一方面,民主與專政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民主只適用於統治階級內部,專政則適用於被統治階級。另一方面,民主和專政是相輔相成、互爲前提的。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

4、國家職能:

(1)含義:是指國家在階級統治與社會管理中所負的職責和功能。它反映了國家活動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務和主要任務。

(2)分類:對內職能(政治統治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對外職能(保衛職能和交往職能)。

(3)國家性質與國家職能的關係:國家性質決定國家職能,國家職能反映國家性質。

5、我國的國體:

(1)名稱及含義:我國的國家性質(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專政的含義。

(2)首要標誌,階級基礎:工人階級的領導是我國國家性質的首要標誌。工農聯盟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聯盟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基礎。)

(3)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4)特點及優點:廣泛性和真實性。第一,民主具有廣泛性。表現在民主主體的廣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的廣泛性。第二,民主具有真實性。在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

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4

(一)信用工具:

1、結算的方式:(1)現金結算(2)轉賬結算。

2、常用信用工具:

(1)信用卡:

A、含義:具有消費、轉帳結算、存取現金、信用貸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電子支付卡。

B、優點: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費、結算、查詢爲一體,能減少現金的使用,簡化收款手續,方便購物消費,增強消費安全,給持卡人帶來諸多便利。

C、其中銀行信用卡是指商業銀行對信貸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支票主要分爲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

(二)外匯和匯率:

1、外匯:外匯是用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

2、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判斷匯率升高和跌落的標準:如果用100單位外匯可以兌換成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的匯率升高,外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下降,人民幣貶值;反之,亦然。

3、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即:貨幣升值和貶值的利弊分析)

(1)本幣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少,影響有:A出口減少,進口增加;B外資投資成本增加;C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失業增加;D本國外匯儲備貶值,但有利於償還外債;E有利於本國企業走出去

(2)本幣貶值,意味着同量外幣兌換的本幣更多,影響有:A出口增加,進口減少;B外資投資成本降低;C增強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D本國消費相對便宜,外國遊客增加。

4、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的含義及意義:即對內保持物價總水平穩定,對外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對人民生活安定,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對世界金融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從產生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

2、從本質看:貨幣是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從職能看:貨幣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個基本職能;

從重要性看: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徵,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任然存在商品貨幣關係,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種經濟活動都離不開貨幣。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1)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一定意義上是財富的象徵;(2)對金錢要取之有道,要通過正當手段賺錢,靠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致富。(3)用之有益,要把錢用到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他人的地方。(4)用之有度。花錢要有所節制,要分輕重緩急。

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5

【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

一、傳統文化的繼承

1、傳統文化的含義: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2、傳統文化繼承的表現

(1)傳統習俗的繼承:傳統習俗,對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傳統建築的繼承:建築是立體的文化,凝固的藝術,一個民族的建築無不體現其民族文化的特徵和色彩。我國古代建築成爲展現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

(3)傳統文藝的繼承:文學藝術,被稱爲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爲代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傳統思想的繼承:中國傳統思想,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澱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首先觀念。中國傳統思想已經成爲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

3、傳統文化的特點、作用

⑴特點: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着基本特徵,同時,它的具體內容又能夠因時而變。②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維繫本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由於傳統文化的這一特性,人們對本民族有着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作用: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着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所以,傳統文化的內容應與時俱進。

4、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意義:

①從民族、國家、社會的角度來看,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社會才能發展進步。②從個人角度來看,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

5、繼承傳統文化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爲今用。(繼承標準)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要繼續保持和發揚;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內容,加以改造或剔除。

二、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1、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係

(1)繼承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2)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

(3)把握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我們就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爲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1)社會制度的更替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2)科學技術的進步會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和發明都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例如:當代信息技術)

(3)思想運動對文化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思想運動往往成爲社會變革的先導,不同思想在思想運動中相互激盪,不但催生着社會變革,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4)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發揮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隨着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6

1、商品的含義: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

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

使用價值概念: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注意:有使用價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須有使用價值。)

(2)商品的價值: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注意:使用價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換,是因爲都耗費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3)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是商品,沒有價值的東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時兼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是爲了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銷售者是爲了實現商品的價值。

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7

我們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漢字與史書典籍

(1)漢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誌着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爲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今天爲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2)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史書典籍的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爲世界所罕有。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還得益於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1)在近代中國,再創中華文化的輝煌與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奮鬥密切相關。

(2)實踐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3)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民族的文化史冊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中華文化在繼續更加壯麗的篇章。

5、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第6、7、8點組合)

6、中華文化的獨特性:

(1)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獨樹一幟。(文學藝術對於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2)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②特點:總的來說,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行實用性和整體性的特點。

③意義:中華民族在認識、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鬥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7、中華文化的區域性:

(1)成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

(2)不同區域文化之間的關係: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8、中華文化的民族性:我國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爲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9、多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1)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係: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地位:它們都足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3)各民族文化的關係: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中華文化。

(4)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高考政治知識點複習資料8

【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一、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1、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1)文化多樣性,主要指不同民族和國家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樣性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具體表現。

(2)文化多樣性,可見諸語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論、文學藝術、民居建築、風俗習慣等各個方面。

(3)在世界文化多樣性中,民族節日和文化遺產最能體現民族文化的多樣性。①民族節日:蘊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風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倫理等文化因素,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澱。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透過傳統節日和習俗,我們可以領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韻味。

②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文化遺產不僅對於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展現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具有獨特作用,它們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世界遺產的分類: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係(如何理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文化是世界性與民族性的統一。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着的差異,即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

(2)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各國家文化共同構成的。又由於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即文化的世界性。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1)對待文化多樣性的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於這個民族,而且屬於整個世界。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3)尊重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反對盲目自大、貶低、排斥異文化,或者妄自菲薄、盲目崇拜異質文化的錯誤傾向。

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國人民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個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1、文化傳播及其主要途徑

(1)文化傳播的含義: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人們通過一定的方式傳遞知識、信息、觀念、情感和信仰,以及與此相關的所有社會交往活動,都可視爲文化傳播。

(2)文化傳播的途徑

①商業活動。商人進行貿易活動時,不僅通過商品交換將商品中蘊涵的豐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遷徙。每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都意味着大規模的文化傳播,都會對當時當地的經濟、政治、文化產生極大的影響。

③教育。教育是文化傳播的又一重要途徑。人們通過學習各種文化課程,能夠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各國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則是一種更爲直接的文化傳播方式。文化傳播是教育的重要功能。

總之,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遊,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爲文化傳播的途徑。文化傳播,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2、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

(1)傳媒的含義及發展

①含義:文化傳播總要通過一定的媒介才能實現,這些傳播的媒介,就是傳媒。傳播媒體、傳播技術是文化傳播的物質保證和實現方式。

②發展:隨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傳媒大體經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發展階段。傳媒真正開始面向大衆傳遞信息,是以印刷媒體的推廣爲標誌的。

(2)現代文化傳播的手段:大衆傳媒

含義:現代社會中的傳媒有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這類傳媒被稱爲大衆傳媒。

功能: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大衆傳媒能夠程度地超越時空的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已成爲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的意義: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爲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外域文化傳入中國,也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4、文化交流的態度: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各國優秀的文明成果。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