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 動態平衡課程資源

中國教育報     2003-01-07     華東師大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吳剛平 

 

凡是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的因素都可以稱爲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分類多種多樣,要特別強調的是,中小學的課程資源建設一定要有動態平衡的觀點,否則,我們的實踐就有可能是非常盲目的。 

素材性課程資源與條件性課程資源 

所謂素材性課程資源,是指學生學習和收穫的對象從哪裏來,包括各種知識、技能、經驗、智慧、感受等因素;所謂條件性課程資源是指那些並不是學生學習和收穫的直接對象,但卻是學生學習和有所收穫的條件,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等因素。 

從理論上講,即使條件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素材性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缺乏的只是對於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運用的意識與能力。所以,目前帶有共同性的問題是對於課程資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視不夠,一方面是課程資源特別是條件性課程資源的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卻是由於課程資源意識的淡薄而導致大量課程資源特別是素材性資源被埋沒,不能及時加工、轉化和進入實際的中小學課程,造成許多有價值的課程資源的閒置與浪費。一些中小學甚至把教科書當成惟一的課程資源,對課程資源的理解十分狹隘。 

從目前我國中小學的一般情況來看,課程資源的總體狀況是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比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優越,城市比農村優越,重點中小學比一般中小學優越。但就同一地區和學校而言,課程資源分佈失衡的情況也相當普遍。因爲人們往往容易把關注的重心過分集中在條件性課程資源的建設上,而恰恰忽略了對於教育質量更具決定意義的素材性課程資源的建設,教育現代化的物質外殼與豐富內涵之間嚴重分離了。 

其實,許多不同的材料,如果以條件性課程資源的眼光來看可能存在天壤之別,而如果以素材性課程資源的眼光來看,它們的教育價值則是同質的。有這樣一個說法,美國的教師教學生畫蘋果時,提上一袋蘋果,一人分一個,讓學生看、摸、聞,甚至咬上幾口,然後開始畫蘋果。結果,大多數學生第一次畫出來的像西瓜,第二次畫出來的像梨,第三、四次畫出來的纔像蘋果;而中國的教師教學生畫蘋果時,只帶一隻粉筆,先對全班學生講畫蘋果的注意事項,然後在黑板上一筆一劃地示範,學生照着老師的樣板畫出來。結果,所有的學生第一次畫出來的就像蘋果。這個例子並不是一個真實的事件,但卻反映出教育觀念上的差異,兩種做法對於學生髮展的意義是大不相同的。比較而言,美國的學生雖然畫得費勁且不太像蘋果,但畫出來的卻是“生活中的蘋果”、“自己的蘋果”,中國的學生雖然畫得輕鬆且很像蘋果,但畫出來的卻是“黑板上的蘋果”、“老師的蘋果”。其中,如果從課程資源的角度而論,後一種做法的資源意識是比較淡薄的。或許有人會說,中國教師沒有條件發給學生蘋果。但如果用素材性課程資源的眼光來看,我們的確沒有條件發蘋果,可我們有大地,有小草,哪怕是荒山、黃土坡、茅草棚,它們的教育價值,它們對於實現課程目標以及發展學生感受和表達美的意義和功能卻是同質的。 

只有當廣大師生的生活世界特別是他們的經驗、智慧、理解、感受、問題、困惑、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素材性課程資源能夠與學生要獲得的書本知識和解題技能等一道進入課程、進入教學過程的時候,教師和學生纔會真實地感受到教學過程是他們的人生過程,是他們生命的有機組成部分,教學纔有可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健全發展,纔有可能不斷地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纔有可能普遍地恢復它應有的生機和活力。 

校內課程資源與校外課程資源 

校內外的課程資源對於課程實施都有重要價值,但它們在性質上還是有所區別的。就利用的經常性和便捷性來講,校內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應該佔據主要地位,校外課程資源則更多地起到一種輔助和補充作用。 

從現實的情況來看,需要建立校內與校外課程資源的轉換協調機制。學校在圖書館的藏書結構、服務時間、服務方式和使用效率上,還需要進行調整和不斷地加以完善。此外,還要拓展利用各種校外課程資源的途徑,包括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工廠、農村、部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還包括廣泛的自然資源,同時還要積極開發信息化的課程資源,有效發揮各種公衆網絡的資源價值。 

建立校內外課程資源的轉化機制,一方面學校要善於合理發掘和運用社區及其他兄弟學校的課程資源,另一方面校內課程資源也可以向社區和其他學校輻射。各級行政部門有責任加強管理,在政策上建立健全校內外課程資源的相互轉換機制,強化各種公共資源間的相互聯繫與共享。從技術層面來講,網絡技術的'發展開始逐漸打破校內與校外課程資源的劃分界線,從而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課程資源特別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和共享成爲可能,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相互轉化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了。 

找準課程資源平衡的突破口 

課程資源的動態平衡是有重點和突破口的,無論是素材性課程資源還是條件性課程資源,對於課程目標的實現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究竟哪些課程資源是最爲基本的,哪些課程資源在整個課程資源中居於主導地位、對於課程資源結構功能的發揮具有決定意義呢? 

對於條件性課程資源來說,必須首先保證的是實施課程最基本的時間和空間,比如課時保證和基本的安全而必需的場地、物資和設備。當前,那些爲追求一時政績和表面效應而過分熱衷於學校條件性課程資源建設、忽略更爲長遠的素材性課程資源建設的做法,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 

與條件性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相比,素材性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創造空間。其中,兼具條件性與素材性課程資源兩種性質的人的要素在整個課程資源特別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起着主導和決定性的作用。換句話說,教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鑑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教師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教師是最爲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的素質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範圍、開發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揮效益的水平。事實上,隨着課程教材改革和學校內部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教師是教育改革關鍵性因素的觀點,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許多教師甚至在自身以外的課程資源極其緊缺的情況下,“化腐朽爲神奇”,實現了課程資源價值的“超水平”發揮。 

因此,在課程資源建設的過程中,要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首位,通過這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突破來帶動其他課程資源的優化發展。應該爲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機會,提高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能力。用於這種發展的資金和專業時間,是教育預算的一個重要部分。 

當然,重視專業教師資源並不意味着輕視其他人員的作用。相反,一所學校教師的資源優勢能否恰當地形成和有效地發揮作用,與以校長爲核心的學校領導班子的課程資源意識和能力息息相關。除學校行政人員和教學人員外,其他支持人員包括資料管理員、實驗室技師或維修人員等,他們也發揮着課程資源的作用。同樣,學生的經驗、智慧、問題和困惑等一旦進入教學過程,他們也就成爲課程的重要建構者,發揮着課程資源的作用。 

同時,課程資源的建設必須納入課程改革計劃,必須在政策上保證各種課程資源及其責任主體能夠得到落實,能夠鼓勵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課程資源建設。這也是世界各國課程改革所面臨的一個共同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