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人生教學計劃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又將學習新的知識,有新的感受,不如爲接下來的教學做個教學計劃吧。那麼教學計劃怎麼寫才能體現你的真正價值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哲學與人生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哲學與人生教學計劃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哲學與人生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程。本課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觀點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務是幫助學生學習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正確看待自然、社會的發展,正確認識和處理人生髮展中的基本問題,樹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課程教學總體目標

使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與人生髮展關係密切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人生髮展重要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爲選擇,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爲人生的健康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三、教學內容及具體教學目標和要求

(一)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

使學生了解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客觀世界運動的規律性等基本觀點,及其對人生髮展道路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從主客觀條件出發,正確進行人生選擇,增強自信自強的意識,腳踏實地走好人生路。

1、客觀實際與人生選擇

(1)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觀點和方法。客觀實際是人生選擇的前提和基礎。客觀實際既包括對象的實際,也包括人自身條件的實際。物質世界的統一性與多樣性爲人生道路的選擇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2)人生選擇及其作用。分析人生髮展的主客觀條件,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人生道路。人生髮展的現實性與可能性。

2、物質運動與人生行動

(1)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物質在運動中存在和發展。人是物質發展的.最高產物,是社會的現實的人,人通過積極行動實現人生成功。

(2)人生行動要遵循客觀規律。既要敢於行動,又要善於行動,腳踏實地走好人生之路。

3、自覺能動與自強不息

(二)用辯證的觀點看問題,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使學生了解事物的普遍聯繫、變化發展、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等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及其對樹立積極人生態度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學會用聯繫的、全面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自覺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正確對待人生髮展中的順境與逆境,處理好人生髮展中的各種矛盾,培養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

1、普遍聯繫與人際和諧

(1)事物在普遍聯繫中存在,人在普遍聯繫中生存,學會用普遍聯繫的觀點看問題。物質世界的聯繫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人際關係具有複雜性、交互性。社會交往的作用。

(2)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條件。在人際交往中尊重人、理解人、平等待人,學會交友,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創造快樂人生。

2、發展變化與順境逆境

(1)一切事物都處於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人生是一個不斷在曲折中發展的過程。

(2)順境逆境是人生髮展中不可避免的兩種境遇,順境與逆境的聯繫與轉化。順境爲人生髮展提供機遇與條件,逆境可以磨鍊人的意志。以積極的心態對待逆境和挫折。

3、矛盾觀點與人生動力

(1)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也是人生髮展的動力。學會用矛盾的觀點看問題,積極面對和解決人生中的各種矛盾,促進人生髮展。

(2)學會一分爲二和全面地看問題,在人生髮展中正確處理主觀努力(內因)與外部條件(外因)的關係,立足於自身的主觀努力,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使心智不斷走向成熟。

(三)堅持實踐與認識的統一,提高人生髮展的能力。

使學生了解實踐與認識相統一、透過現象看本質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和科學思維方法的作用,及其對提高人生髮展能力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勇於實踐、明辨是非,增強創新意識,在知行統一的過程中提高人生髮展的能力。

1、知行統一與體驗成功

2、現象本質與明辨是非

3、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

(四)順應歷史潮流,確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使學生了解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的關係、理想信念的作用,及其對確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關係,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1、歷史規律與人生目標

2、社會理想與個人理想

3、理想信念與意志責任

(五)在社會中發展自我,創造人生價值。

使學生了解人的社會本質、人的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人的全面發展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對發展自我、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意義。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好利己與利他、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在勞動奉獻中實現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創造更大的人生價值。

1、人的本質與利己利他

2、人生價值與勞動奉獻

3、人的全面發展與個性自由

個性自由與全面發展、個性自由與社會約束的關係。充分利用現有的社會條件,推動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四、教學原則和方式方法

1、教學原則。

(1)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爲指導,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增強教育的時代感,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貫穿始終。

(2)堅持知、信、用相統一。使學生掌握與人生成長關係密切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把做人的基本道理內化爲自己的信念;引導學生既提高哲學素養,又提高道德品質,成爲有益於社會的人。

(3)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緊密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成長的實際,遵循職業學校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體現以就業爲導向的職業教育理念,加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把知識傳授與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強化哲學基本觀點在人生成長問題中的運用,講究實際效果,防止空洞說教。

2、教學方法。

倡導啓發式教學,採取合作探究、討論、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客觀的社會現象和學生的人生實際出發,通過知識學習與案例分析,融入學生所需要的哲學與人生知識。

教學方法的運用應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徵、知識層次和職業教育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哲學與人生的教學。

3、活動建議。

課堂教學要和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要充分利用課時計劃中安排的教學輔助活動學時和其他實踐活動時間,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包括有計劃地組織相關的知識講座、小組討論、演講辯論、模擬活動、知識競賽等,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會服務等活動,並組織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活動感受、學習體會等。

4、教學資源。

(1)教學用具。教師應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學參考書所提供的資料開展教學活動,大力提倡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適當運用掛圖、投影、錄音、錄像等教具開展教學。

(2)教學資源的開發。教學資源包括教學參考書、教學圖片、音像資料、多媒體教學資料、案例選編等文本教學資源;還包括人生成長典型個案、哲學與人生問題教育專家、先進人物和道德楷模等社會教學資源。各地中職教研部門、學校、教師和有關出版單位,要積極開發與本課程相關、爲教師和學生服務的多種教學資源。文本教學資源的開發要重質量,做到科學、準確、實用;社會教學資源的開發要從實際出發,精心選擇,有效利用。

5、課時計劃及分配建議。

本課程總學時爲32—36學時,每週2學時。教學時間32學時,複習考試2學時,機動2學時。

五、評價和考覈

1、評價目的。

通過教學評價,確認學生學習進度、學習水平和行爲轉變,考覈教師教育教學效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

2、評價原則。

教學評價應遵循以下原則:客觀、公正;激勵學生進步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全面評價。其中的全面評價,要求對學生從知、信、行三個維度予以評價,要求既評價學生的學又評價教師的教。其中,尤其重視評價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日常行爲表現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3、評價方式。

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實踐單位的相關人員。評價學生的學,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考覈、學生的自評互評、家庭和社會的評價。其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考覈,包括日常表現評價、學習成果鑑定、紙筆測驗、學期評語等方式;學生的自評互評,包括學生的自我反思、收穫和進步的總結、學生之間的互評等方式。評價教師的教,包括聽取學生反映、教師自我反思、徵求其他教師意見、教學督導評價等方式。

4、評價標準。

學生“學”的評價,分爲認知評價、情感信念評價、行爲表現評價。

認知評價主要包括瞭解和理解兩個層次。“瞭解”指知道有關的知識和原理,能夠再認或再現;“理解”指對有關知識和原理能較全面、較深入地把握。情感信念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不良情感、觀念的變化情況,正確情感觀念的體驗和內化情況,以引導學生積極進步。行爲表現評價主要是評價學生人生成長實踐的實際表現,要堅持正確的價值標準,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人生成長的趨向。通過對學生參與各類實踐活動的行爲表現給予正確評價,發現學生的優點並激勵其進步,指出存在的問題,使之明確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