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克微支簡介

亨利克顯克微支(kiewica,1846-1916),波蘭十九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身於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進入華沙高等學校語文系學習,後因不滿沙俄政府對學校的鉗制,憤然離校。1872年起起任《波蘭報》記者。在嗣後十年裏,發表了許多優秀的短篇小說,《燈塔看守人》即是其中之一。

1872年開始文學創作,擔任《新聞》雜誌的特約撰稿人,開始發表作品。主要著作有《你往何處去》、《十字軍騎士》、政

論《旅美書簡》、《火與劍》、《洪流》、《伏洛竇耶夫斯基先生》等大量作品。190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起,顯克微支轉向長篇歷史小說的創作。1882-1886年,根據十七世紀波蘭人民反抗異族侵略的史料,寫成長篇歷史小說三部曲:《火與劍》、《洪流》、《渥洛杜耶夫斯基先生》。1896年,發表描繪古羅馬基督教徒悲慘生活情景的長篇歷史小說《你往何處去?》。1900年完成的長篇名著《十字軍騎士》,取材於十五世紀波蘭、立陶宛人民聯合抗擊日耳曼十字軍騎士團的鬥爭事蹟,以格隆瓦爾德大戰爲背景,熱情讚揚了波蘭和立陶宛人民同仇敵愾、共同打敗入侵者的鬥爭精神。這部小說雖受到宗教觀念和人性論的影響,但它卻是生動地再現了波蘭人民的光輝歷史,滲透着作者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表達了當時波蘭人民的共同願望,不失爲波蘭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1905年,瑞典皇家科學院爲表彰他“作爲一個歷史小說家的顯著功績”,給顯克微支頒發了諾貝爾文學獎金。

二十世紀後,顯克微支的思想逐漸衰退,出現保守傾向。後期致力於寫作最後一部小說《軍團》,但未完成,1916年便在瑞士去世。

顯克微支作品,《小音樂家揚科》:

從前波蘭有個孩子,叫揚科。他長得很瘦弱,臉黑黑的,淡黃色的頭髮直披到閃閃發光的眼睛上。

揚科的母親是個短工,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會在哪裏,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揚科八歲就做了牧童。

揚科很愛音樂,無論走到哪裏,他總能聽到奏樂聲。他到樹林裏去採野果,回家來籃子常常是空的,一個野果也沒采到。他說∶"媽媽,樹林裏在奏樂呢,噢咦!噢咦!......"

田野裏,小蟲爲他演奏;果園裏,麻雀爲他歌唱。凡是鄉村裏能聽到的一切響聲,他都注意聽着,他覺得都是音樂。堆草料的時候,他聽到風吹得他的木杈嗚嗚作響。有一次他正聽得出神,被監工看見了。監工解下腰帶,狠狠地打了他一頓,要他永遠記着。

大夥兒管他叫小音樂家揚科。春天來了,他常常跑到小河邊去做笛子。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來,啄木鳥篤篤地啄着樹幹,甲蟲嗡嗡地叫。揚科躺在河邊靜靜地聽着。

村上的更夫常常看見揚科悄悄地躲在鄉村旅店的牆角下靜聽。旅店裏有人在跳舞,有時候傳出腳踏地板的聲音,有時候傳出少女歌唱的聲音。小提琴奏出輕快柔和的樂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調子和着。窗戶裏燈光閃耀,揚科覺得旅店裏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的聲音多麼美妙啊!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揚科真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只要讓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就夠滿足的了。

揚科用樹皮和馬鬃,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但是怎麼拉,也不像旅店裏的小提琴那樣好聽。它聲音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可是揚科還一天到晚拉着。

地主的僕人有一把小提琴,他常常在黃昏的時候拉。揚科多麼想仔細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他曾經悄悄地從草堆邊爬過去,爬到食具間門前。門開着,小提琴就掛在正對着門的牆上。揚科很想把它拿在手裏,哪怕一次也好,至少可以讓他瞧個清楚。

一天傍晚,揚科看到食具間裏一個人也沒有。他躲在草堆後面,眼巴巴地透過開着的門,望着掛在牆上的小提琴。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動,但是有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門口移動。

揚科已經進了食具間。他每走一步都非常小心,但是恐懼越來越緊地抓住了他。在草堆後面,他像在自己的家裏一樣自在,可是在這兒,他覺得自己好像是闖進了籠子的小動物。夜靜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揚科身上。揚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擡起頭,望着心愛的小提琴。

過了一會兒,黑暗裏發出了一下輕微的悽慘的響聲,揚科不小心觸動了琴絃。忽然屋角里有個睡得迷迷糊糊的聲音在粗魯地問∶"誰在那兒?"揚科憋着氣。有人劃了根火柴,蠟燭亮了。後來聽到罵聲,鞭打聲,小孩的哭聲,吵嚷聲,狗叫聲。燭光在窗戶裏閃動,院子裏鬧哄哄的。

第二天,可憐的揚科給帶到管家面前。管家看了揚科一眼,這個瘦小的孩子睜大了驚恐的眼睛。怎麼處置他呢?把他當作小偷懲辦嗎?他太小了,幾乎站也站不穩,還用送到監獄裏去嗎?管家最後決定"打他一頓算了" 。

管家把更夫找來,說∶"把這孩子帶走,打他一頓。"更夫點了點頭,夾起揚科,像夾一隻小貓似的,把他帶到一個小木棚裏。揚科一句話也沒有說,他也許是嚇壞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隻被抓住的小鳥。他哪裏知道人家要把他怎麼樣呢?

揚科捱了一頓打。他母親來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沒有起牀。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

揚科躺在長凳上。屋子前邊有一棵櫻桃樹,燕子正在樹上唱歌。姑娘們從地裏回來,一路唱着∶"啊,在碧綠的草地上......"從小溪那邊傳來笛子的聲音。揚科聽村子裏的演奏,這是最後一次了。樹皮做的小提琴還躺在他的身邊。

小音樂家揚科睜着眼睛,眼珠已經不再動了。白樺樹嘩嘩地響,在揚科的頭上不住地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