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中心稿)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中心稿)

渭塘二中   李京

 凡是做過班主任的老師,對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都有着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但往往很少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從而使本來很容易解決的問題複雜化。心理學上認爲,所謂的心理健康,就是指人對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中的各種情況,能以社會上認可的形式進行適應。即無論遇到任何挫折、障礙和困難,心理都不會失調,都能以組織和社會上認可的行爲方式進行克服。十六七的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也往往也很多。最近在班中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感觸頗深,使我更清楚地瞭解到在班主任工作中關注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這學期開學,我班進來一名女生,經過觀察,我發現她比較文靜,學習也比較認真。在幾次測驗中,成績也還好。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令我很惱火。她原來學校有個女生和她通信,本來這也無可厚非。可信中的內容講的都是那個女生告訴她自己正和一個男生談戀愛的事。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我發現她把那些信件在同學之間傳閱。初中生早戀本來就是最讓老師頭疼的事,而她居然把那麼一個鮮活的實例在班中傳播。我狠狠地批評了她。可沒想到,經過這件事後,這名女生的成績一落千丈。聯繫了她的家長後才知道,這名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家父母百般寵愛,小學裏也是一帆風順升入初中後成績也很好,可後來因爲她跟一個老師之間發生了一些矛盾,成績一下子就跌了下來,這也就是她轉學的原因。沒想到又發生了上面的事。

這件事讓我在反省自己工作方法之簡單,也看到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大意義。現在的學生,大多從小接受了太多的關愛,被保護得太好了。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了一點挫折就承受不了了。可讓我們放眼未來,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科技,越來越複雜的社會關係,人際關係,讓這些學生將來如何去面對大千世界呢?

人生中的挫折是難免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人的挫折應付能力往往與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挫折容忍力越底,產生心理危機的'可能性越大。如何注意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培養,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值得探討的重要心理問題之一。以下是我個人的幾個觀點:

一、注重自我教育,有效控制不良情緒 

中學生的情緒和感情不夠穩定,處於過渡時期。一些學生不善於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比如,有時爲一點小事而傷心或大發脾氣,有時爲某次考試不理想而沮喪。有的學生時常被悲觀、憂鬱、孤獨、緊張等不良情緒所困擾,導致學習沒興趣,精力不集中,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甚至有的學生因考試不理想或學習上的壓力,居然從高高的樓頂上跳下來。由此可見自身情緒控制尤其重要,那麼怎樣纔能有效控制情緒呢? 

控制情緒,並不是簡單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導、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北京大學心理系孟昭蘭教授在《人類情緒》中指出:“情緒情感是認識自我的鏡子。”她還強調“人對自己要有自我的認識,特別是要認識自己的精神狀態,它包括智慧能力和情感動機、個性習慣等”。當學生產生不良情緒時,應重在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認識水平。具體分爲三步。第一步,正視現實。要求學生接受並正視自己的不良情緒,因爲每個人並非時時刻刻是積極樂觀的,偶然產生一些不良情緒也是正常的。瞭解自己的情緒處於什麼狀態,即是什麼心情或心境,並讓學生認識自己產生不良情緒時的一些身體表現(姿勢、言語、面部表情和體態等方面)。如:悲傷時痛哭流淚,痛恨時咬牙切齒,恐懼時手足無措。訓練學生通過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體平靜下來。第二步,找原因,查根源。找到自己在什麼時候因爲什麼人什麼事產生的不良情緒,着重分析自己主觀方面的原因,並回憶自己曾有哪些類似的不良情緒及被不良情緒纏繞的體驗和危害性。第三步,解決方法。引導學生認識任何不良情緒都是可以控制、轉換的,如“化悲痛爲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尋求有效控制情緒的方法,如通過語言與他人溝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轉移精力(聽音樂、散步等)便情緒得以緩解。實踐表明,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開展自我批評,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對控制不良情緒,收效良好。

二、注重挫折教育,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人生之路不總是一帆風順,挫折對每個人來說也是難免的。但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強,能打擊或經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經不住挫折考驗,面對挫折恐懼而消極悲觀、憂鬱,自然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重者則導致心理障礙,影響身心健康。特別是高科技時代的今天,強競爭、快節奏、多變化給人帶來更加強烈的情緒衝擊,使矛盾、衝突更普遍更尖銳。因此班主任要認真地給學生補上挫折教育這一課。 

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質一樣,可以通過學習和鍛鍊而獲得提高。在常教育工作中,經常教育學生要有意識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挫折,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明白許多飽經風霜、遭遇過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風順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爲。

三、注重樂觀教育,營造良好的心境 

樂觀就是以寬容、接納、愉悅和積極的心態去看待周邊的現實世界,它能很好地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美國心理學教授馬丁認爲:“樂觀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因而培養這種能力,還要注重樂觀教育,營造良好的心境。 

如何使自己樂觀起來?美國兩位心理學家米勒和戴爾納通過認真調查研究認爲:樂觀的人多數是自愛、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強,且性格外向易與他人交往。鑑此,我通過目標激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問題(如“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的幽默感,以輕鬆的心情對待環境壓力,以微笑對等生活等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樂觀主義精神,使他們正確地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社會、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自然、自信積極、樂觀向上。

總之,只有關注了學生心理健康,並對症下藥,才能讓每一次挫折轉化爲人生的一個新起點。才能讓學生健康地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