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要下雨了》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要下雨了》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要下雨了》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一年級《要下雨了》說課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6課《要下雨了》,我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要下雨了》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二冊第四組中的講讀課文。這是一篇科學童話,它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下雨前種種自然現象,而且是一篇發展學生語言、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課例。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習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閱讀課文,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這些自然現象是快要下雨的徵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使學生知道“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是下雨前的徵兆。

教學難點通過對話的朗讀體會,知道下雨前“魚游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的原因。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這節課時,應用“3143”情境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練爲主線貫穿課堂,以情境教學爲核心,按四步教學流程進行操作,這四步是:

1、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2、憑藉情境,自主構建;在這一步裏,先讓學生自主嘗試,再分小組合作學習,最後探究點撥;

3、拓展情境,達標訓練;

4、聚焦情境,評價反思。學生通過“看圖體驗,思考問題,朗讀,拓展”等學習方法,在紮實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出示課件看圖片,揭示課題。

2、過渡:除了這些現象,還有哪些現象也能預示天要下雨了呢?想知道嗎?讓我們一起學習《要下雨了》

3、板書課題。

二、憑藉情境,自主構建

(一)充分自讀,整體感知

1、認讀字詞。

2、觀看課文朗讀視頻:課文先後出現了哪幾種小動物(教師板書;小白兔、小燕子、小魚、螞蟻)

2、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順序號。

(二)、由扶到放,學習課文

1、指導學習一至三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學習生字“彎、直”,通過做動作理解詞義。

(2)、學生自由讀二、三自然段,用“—”畫出小白兔的話,用“﹏”畫出小燕子的話。

(3)、分角色朗讀對話。

(4)、重點指導讀“我正忙着捉蟲子呢!”這句話。

(5)、小結方法:讀、畫。

2、按以上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四至七自然段。

(1)、學生讀、畫。

(2)、彙報交流。

3、放手學習八、九段

▲啓發學生思考:

(1)、聽了小動物們的話,小白兔相信了嗎?

(2)、天真的下雨了嗎?

▲指導學生讀出小白兔焦急的肯定語氣。

三、拓展情境,達標訓練。

1、我正忙着搬東西呢!

李老師正忙着改作業呢!

____正_____呢?

2、口頭填空

(1)、要下雨了,燕子____________。

(2)、要下雨了,小魚____________。

(3)、要下雨了,螞蟻____________。

(4)、要下雨了,天氣____________。

3、課外拓展:你還知道下雨前會出現哪些現象嗎?

四、聚焦情境,評價反思。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精心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是發揮了敘述智力和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的橋樑。我的板書,既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又能激發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還能用較爲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背誦課文內容。

一年級《要下雨了》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要下雨了》。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十一課的看圖學文。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四幅圖。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小白兔和燕子、小魚、小螞蟻的對話,懂得下雨之前的自然現象。使學生明白,只有通過認真觀察和勤學好問,才能讀懂大自然的語言。

二、學情分析

據我課前瞭解,四年級聾生的學習方式大多是被動接受、機械式的,但他們仍然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他們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他們的思維方式以直觀、形象爲主,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還比較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學習方式。

根據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圖文結合,讓學生知道燕子低飛、小魚透氣、螞蟻搬家是下雨前的自然現象,並初步知道這些現象的原因。

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指導學生朗讀,以朗讀促進理解,瞭解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關係。力求做到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從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遇到問題勤學好問,善於分析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產生燕子低飛、小魚透氣、螞蟻搬家這些自然現象的原因。教學難點:抓住對話、重點詞語來體會、揣摩小白兔的思想變化過程,即從懷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完全相信的過程。

三、說教法、學法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針對我班的聾生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二)教法。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可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圖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突破重點和難點時,我準備通過語言描繪及提問、啓發、點撥,以讀帶講、以讀帶問,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

(三)學法。本科時我將充分發揮聾生的主動性,調動聾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質疑、探究、感悟、朗讀四結合,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四、教學過程及理論依

根據以上講述,我把教學流程分成四個環節:

(一)檢查複習

複習分兩部分內容。一是上節課學習的字詞;二是讓學生說一說“要下雨了”和“下雨了”有什麼區別,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課題,爲下面學習各種自然現象都發生在下雨之前打下基礎。

(二)由扶到放,突出重點。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要求學生弄清下雨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和螞蟻搬家這些自然現象。弄清這三種自然現象,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教學方法。首先抓住“燕子爲什麼低飛”這個問題,讓學生認真地朗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抓住燕子說的話,邊讀邊想,燕子說的話中,哪一句是與燕子低飛有關係,引導學生知道:“空氣潮溼,翅膀沾上小水珠,蟲子飛不高,小燕子正忙着捉蟲”與燕子低飛有關係。再讓學生用“因爲……所以”的句式連起來回答,如:因爲要下雨了,所以空氣很潮溼;因爲空氣很潮溼,所以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因爲蟲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所以飛不高;因爲蟲子飛不高,所以燕子飛得低。進行這樣的思維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知道事物因果之間的聯繫。學完這部分內容,師生共同總結這部分的學習方法:小白兔遇到了誰?看到了什麼現象啊?爲什麼產生這種現象。學生掌握方法後就可以自主探究三四自然段課文,理解“小魚爲什麼游出水面”和“螞蟻爲什麼搬家”的真正原因。在自學過程中,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和點撥。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還讓學生學會了理解課文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學會觀察大自然。

(三)指導朗讀,加深理解,突破難點。

《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訓練。本課可以根據提示語及標點符號來指導朗讀,也可以結合詞句理解來對比朗讀。如“燕子爲什麼飛得這麼低呀?”和“小魚爲什麼今天有空出來呀?”要讀出問話的語氣,這是小白兔對燕子低飛,小魚游出水面的不理解;但是在讀“要下雨了嗎?”卻要讀出疑問的語氣,從中體會小白兔對燕子說的話表示懷疑。“是要下雨了,我們正忙着搬家呢。”這一句要用非常肯定的語氣來讀,讓學生在讀中明白螞蟻搬家不是小白兔告訴的,而是螞蟻事先就知道了。“大雨真的下起來了”中的“真的”要加強語氣來讀,證明小燕子、小魚和螞蟻說的話沒有錯。通過朗讀讓學生明白小白兔一系列的思想變化從懷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完全相信的過程。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理解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四)總結全文,拓展提高

學了這課,你們知道要下雨了會出現什麼自然現象?除了這三種現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還有許多與平時不一樣的現象,讓學生自由發言,找一找在下雨前身邊還有哪些現象,在這一環節,可以讓學生把課前準備的資料或圖片拿出來分享。或者讓學生回憶三年級曾經學習的一篇課文《雷雨》,上面就介紹了雷雨前蜘蛛從網上逃走了,禪一聲也不叫等自然現象。這樣就有效地進行了知識的遷移和聯繫,把知識學活了。

最後,我說一下我的板書:

這個板書設計是爲揭示課文中下雨前三種動物的反常現象這一重點,更好地突出文章的內容及段落自身的內部結構而計設的板書,同時也反映了小白兔的思想變化過程,即從懷疑到半信半疑再到完全相信的過程。

11要下雨了

天氣很悶

燕子低飛——不相信

要下雨了小魚透氣——半信半疑小白兔

螞蟻搬家——完全相信

一年級《要下雨了》說課稿3

一、說教材;

《要下雨了》這課是全日制聾校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三單元第11課看圖學文。它是童話故事,課文藉助形象化擬人的手法通過小白兔和燕子。小魚。螞蟻的對話。揭示了下雨之前的自然現象,這篇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自然科學知識,符合聾生的年齡特點,是向學生進行科普教育,發展學生觀察能力的一篇有趣的童話。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圖文結合,讓學生知道燕子低飛,魚游水面,螞蟻搬家是下雨前的自然現象,並初步知道這些現象的原因。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結合新課程提出的低年級學習要求,能"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綜合文本內容,使學生"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引導學生留心身邊事物,注重觀察,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身邊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從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裏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語文課是至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特別在聾校,發展聾生的思維,使聾生有觀察力,朗誦能力優爲重要,同時讓學生逐步形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新課改培養目標,在現今的教育形式下,聾生接受此教育勢在必行。

2教學難點:理解產生燕子低飛,小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這些自然現象的原因(這篇童話道理淺顯,但對聾生掌握下雨前動物活動產生的原因卻是不易理解的。)

3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自然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精神,積極倡導合作方式,(說:語文教學不僅是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而且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科學的'探究精神,在培養語言,發展思維的同時注重良好的道德素養優爲重要)

二、說學情:

由於聾生缺少必要的獲取信息的主主渠道———聽。對學習感到枯燥乏味,聾生的學習方式大多數是被動接受,機械式的,他們仍對許多事物有好奇心,學習興趣也仍然可以激發,但他們的興趣表現仍不穩定,"轉移仍然迅速,聾生大多對語文書中新知識或有趣的課文直接產生興趣,但隨着對教材的熟悉和產生興趣情境的消失,興趣就會下降,如果老師的教學環節安排合理,教學方式運用生動,學習內容又難易適中,他們會學的津津有味。反之則會興趣銳減。另處,學生們在學習中樂意自主發現。也開始具備這方面的能力。

三、說教法:

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及語言的特色在教學方法的總體構想上,採用情景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教師通過動畫及提問啓發,點撥。以讀帶講,以讀帶問。

四、說學法:

本課除繼續運用已有過的"有序看圖分清主次據圖讀文,圖文對照等看圖學習的學習方法,還要教學生圖文結合,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結合,語言文字的訓練與邏輯思維訓練結合的學習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以讀爲本,以講促讀,以看,聽,讀,促讀的教學思路,我的教學程序是這樣安排的:

一.釋題激趣,整體感知

(一)課題"要下雨了"

師問:"要下雨了"與"下雨了"意思上有什麼不同?(出示動畫,一個是黑雲壓下的景色,另一個是雨的景色,讓學生區別這兩個詞的意義,)

("要下雨"說的是將要下雨,"要"將要,快要的意思,"下雨了"是說雨已經下來了,)

(二)啓發激趣

師:其實大雨前大自然會給我們傳來一些信息,仔細觀察一下,我們會看到一些有趣的自然現象,下雨前會出現什麼現象呢?小動物們是怎麼知道"要下雨了"呢?你想知道這些知識嗎?

(三).帶學生讀課文

讓學生通讀課文,讀出感情,初步瞭解課文,提醒學生讀準生字,讀音把句子讀通順,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課文中前後出現了哪些小動物,

(說:四年級聾生已掌握了學習生字的本領,放手讓學生自讀既培養了獨立識字的能力,也爲理解課文掃清障礙,對課文有整體感知)

二.讀讀說說,理解品味

動畫與文結合,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

讀第一自然段(出示動畫,讓學生觀察)

師:誰在山坡上做什麼?(板書:小白兔)小白兔是怎樣割草的?(彎着腰,用動作演示。這時小白兔感到天氣怎麼樣?"天氣很悶"時會讓人感到怎樣呢?(師生用直觀的呼吸體驗生活很悶的感覺)。那麼小白兔直起身子看到了什麼?

讀第二自然段動畫結合

(1)燕子從誰的頭上飛過?(板書:燕子)

(2)燕子和平時一樣不一樣?從哪看出來的?

(3)小白兔是怎樣喊燕子的?

(4):燕子是怎樣說的:邊飛邊說:邊飛邊說

說明了什麼?(在這裏讓一個學生表演邊飛邊說的動作)說明很忙。

(5)"空氣很潮溼"說明空氣中什麼多了?什麼時候空氣很潮溼?

(6)燕子爲什麼要飛的這麼低(板書:捉蟲)

讀第三自然段(出示動畫)

(1)聽了燕子的話,小白兔是怎麼想的?

(2)小白兔相信燕子的話了嗎?(是要下雨了嗎?小白兔將信將疑)

(3)這時候小白兔又看到了什麼?(板書:小魚)打出動畫小白兔是怎麼問的?小魚是怎麼說的?

(4)小魚爲什麼游到水面上?板書:小魚透氣

小白兔聽了小魚的話相信要下雨了嗎?

(說明小白兔相信了燕子和小魚的話)小白兔趕快做什麼?

(5)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誰?(板書:螞蟻)

學習第四段,出示動畫讓學生觀察

(6):螞蟻是多少?他們在做什麼?(往高處搬家)

師:聽了螞蟻的話,小白兔是怎麼做的?

學習第五段

(加快步子)他一邊跑一邊喊什麼?(出示動畫)

正在這時,一陣雷聲,嘩嘩譁雨就下起來了

(7):這雨下的怎樣?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你們想小白兔回到家裏會和媽媽說些什麼呢?你還能告訴小白兔哪些要下雨的情況呢?

 四.總結全文:

學了這課,你知道要下雨了會出現什麼現象?除了這三種現象,在下雨之前,自然界還有許多與平時不一樣的現象,你還知道哪些?讓學生自由發言,找一找在下雨前身邊還有那些現象,希望同學們像小白兔那樣看到不明白的現象積極地問別人,還可以從書中尋找答案,這樣你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就會越來越聰明。老師向你們推薦一本有趣的童話故事《格林童話》這也是一本不錯的童話故事,希望你看完以後給老師講一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