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學的一點看法a href=https://bbs.ruiwen.com(本站論壇專稿)/a

原帖地址:

文言文教學的一點看法a href=(本站論壇專稿)/a

愛之狐810710

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有人說:“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在教學文言文時我抓住“誦讀”來教學。因爲初中的學生才學習文言文,對文言文比較陌生,缺乏語感,沒有停頓斷句的方法。因此,我覺得“誦讀”就應該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讀,口耳眼心並用。讀文言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句內容,積累詞彙,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詞造句的規律和特點。教師進行範讀,在教學中再進行個別朗讀、齊讀訓練,進行反覆誦讀。讀多了,要求背誦也就水到渠成,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師進行講解就容易多了。對於“讀”也分幾個層次:

1、初讀疏通

導入新課之後,可讓學生採用默讀、小聲讀、自由朗讀、師生範讀等多種形式嘗試閱讀課文,藉助工具書進行字詞正音,然後揣摩和把握文章的節奏、重音、語氣、語調等,在此基礎上熟讀課文,爲理解文章做好鋪墊。

2、精讀感知

學生能比較流利且準確地誦讀之後,教師可引導學生精讀課文,藉助課文註解自主譯讀課文。疑難問題可通過同桌或小組討論解決,再難一點的可以通過質疑集體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參與討論、隨機指導。對於學生沒有提出但又比較重要的問題,教師可以採取提問學生、求得學生幫助等方式把問題拋給學生,引起學生思考、討論和探究的興趣,完成教學重點。翻譯過程採用開火車的方式,一個學生翻譯一句。翻譯時要求先讀本句,再翻譯。最後可以採取讓學生複述或直譯課文的形式,檢查學生對文章大意的把握程度。

3、品讀賞析

疏通之後,在瞭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教師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品讀課文。或發現課文的精彩之處,或品味文章特色的語言,或就課文內容提出質疑,或揣摩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同時通過小組學習進行評價和探究,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4、再讀厚積

在學生掌握課文內容之後,還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朗讀,領會作者思想,把握文章感情,與作者進行交流,與文本進行對話。對於好的句子或段落甚至整篇文章,要指導學生當堂背誦。還可以適當拓展,隨時進行隨機性的表演。如在學習《核舟記》時,讓三個學生分別摹擬蘇軾、魯直、佛印的動作、神態等。再如《陳太丘與友期》,那段元方與友人的對話讓學生來即興表演。這樣靜態的文本結合表演進行教學,課堂上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高潮,給學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自然背誦效果也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