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挫折教育步入誤區

“挫折教育”是最近一段時間十分走俏的一種教育方式。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一味地爲孩子提供優裕的物質生活條件並不能保證他們成長,只有心理強健的孩子,才能在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可以說,這是人們教育態度上的一個質的飛躍,是人們對孩子高層次愛意的表達。爲了培養孩子強健的心理品格,不少人開始嘗試“挫折教育”,遺憾的是,不少人在實施“挫折教育”時,只追求熱鬧的外在形式,忽視了人才培養的根本要素和這種教育方法可能導致的消極作用,使“挫折教育”步入誤區。

謹防挫折教育步入誤區

暑假,是各種“吃苦”夏令營開辦得最爲熱鬧的時候:去曠野跋涉、到深山探險、調查老少邊窮地區人民的生活情況、尋訪父輩插隊落戶的窮鄉僻壤......這是往年夏令營的熱點所在。這些夏令營的舉辦,對於幫助那些生活在優裕物質條件下的青少年,尤其是都市青少年,客觀全面地認識社會、培養吃苦耐勞的優秀品德等方面,確實起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切不可過高地估計了類似“挫折教育”的.作用,因爲類似的教育充其量不過是“挫折教育”的一方面──吃苦教育,這種帶有追求轟動效應性質的活動可能會令孩子們感動一時,卻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耐挫折的力培養主要是在無充分準備的狀態下進行。孩子們在參加上述各種夏令營時,已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做好了各種準備,即使是爲了賭一口氣,也要經受住痛苦的考驗,而生活中的許多挫折卻往往出現在不經意識。學習環境的變遷、家庭的變故、好友的背叛、學習或事業的失意......往往是在不知不覺中來到的。只有經受得住諸如此類的挫折,才能說成功地經歷了“挫折教育”。因此“挫折教育”更多地應由師長們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進行。

在“挫折教育”中,還有一種似是而非的說法:“要讓孩子在不斷的挫折中接受挫折教育。”似乎孩子經受的挫折越多越好。其實,這也是一種誤區。心理學家們在爲挫折定義時這樣:“挫折,是個人從事有目的活動時,由於遇到障礙和干擾,其需要不能滿足時的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既然挫折是一種消極的情緒狀態,就絕不該是越多越好,這是一種基本的心理學常識。過多的挫折,會使失去自信心,變得十分自卑和軟弱,這就像經常遭老師批評的學生無法樹立學習的自信一樣,是和“挫折教育”的目的背道而弛的。因此,就“挫折教育”而言,無論其數量和質量,都不應該超過必要的限度。

我們今天進行的“挫折教育”,歸根到底是爲了孩子們能健康成才,因此我們花大力氣進行的教育,應當是成功教育或稱成才教育。“挫折教育”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從根本上只能是成功教育的一個輔助手段,只有成功教育才是人才培養的根本要素。正是基於這樣一種教育觀念,我們願”望子成龍“或”望女成風”的父母們越來越多,並人人遂願。這樣,我們的國家必將人才輩出、國民素質普遍提高而日漸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