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1

本節主要學習四個問題:一、地球的公轉的基本知識,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四季的更替。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

下面我將較好的教和學的情況總結如下:

第一個問題,地球公轉的概況即方向、週期、速度和軌道等比較簡單,可以先安排學生自行閱讀課本,然後作一簡介即可;而黃赤交角以及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比較難,需要動一動腦筋。在教學中,黃赤交角我是這麼講的:首先讓學生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運動,並讓其他學生觀察,最後由學生共同得出結論:1、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是同時進行的;2、地球運動的時候,地軸的空間指向是不變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地球的赤道和公轉軌道平面(暫不交待這是黃道平面),得出黃赤不共面有交角的結論,然後再交待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和黃赤交角等概念,並引導學生讀教材插圖,進一步認識這些概念。這樣就培養了學生觀察的方法,積極分析總結問題的.方法以及學會通過演示獲取結論的方法等。

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是另一個難點。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認識太陽直射點。先是用手電照的辦法來觀察,但效果不太好,後來的幾個班換了辦法:將一張硬紙板剪出一個半圓形,畫出太陽光線,套在地球儀上,讓學生來觀察太陽直射點(我覺得後一個辦法更好一些)。此時並不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而是稱之爲太陽垂直照射的點,這樣便於學生觀察和理解,然後再來交待太陽直射點的概念,水到渠成。太陽直射點清楚了以後,再來觀察黃赤平面重合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變化,這一點很重要,這樣有利於後面學生理解黃赤交角纔是導致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根本原因。接下去再來演示存在黃赤交角的情況下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在這一輪的地理教學中,我發現用三角尺來演示的效果非常好。

第三個問題,本輪教學中,我首先板圖(包括俯視圖和側視圖)介紹晝弧和夜弧的概念和晝長、夜長的計算,然後指導學生分別讀21頁三幅圖,分別讀取赤道、北/南半球、北/南極圈以內某緯線晝弧和夜弧或晝長、夜長,認識以上緯線的晝夜長短狀況,從而得出結論:赤道終年晝夜等長,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冬至日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最後引導學生歸納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和季節變化。

對於本節課的學習也許還有更好的方法,但是目前我認爲我的上述方法對於學生理解這節課的難點效果很好,學生也通過以上掌握了演示法、觀察法、分析法、總結法、讀圖法等學習方法

《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教學反思2

今天下午我用老範的課件上了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雖然用前修改了下,依然感覺不順手。範老師先講四季和五帶,後講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我覺得邏輯順序不對。正確的邏輯是:由於自轉和公轉產生了黃赤交角,導致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才使得地球表面有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這樣才使得地球產生了四季更替和五帶的劃分。

此外,在講黃赤交角的變化引起熱帶、溫帶、寒帶的變化時,我發現學生直觀地看動畫比用數學的方法證明效果更好。用數學證明,必須講太陽直射光線和晨昏圈垂直這個知識點。引入的數學知識越多,學生畏難情緒越大。

今天和另外一個地理老師交流了會,發現應該讓學生做《新新學案》這個練習。我一直沒給學生布置地理家庭作業,以爲在課堂上抓住學生就行了。其實,少量的練習還是有必要的。同時,感覺自己不夠紮實,學校配備的《新新學案》沒放在眼裏。水平不咋地,還傲氣得不行,自我感覺過於良好了哈。

地球運動這節課,我要好好備課,力爭每節課效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