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

爲孩子們找出一條捷徑,讓知識變得簡單,讓表達變得順暢,讓課堂變得快樂!這是我對本節課教學的目標定位。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爲,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詩歌的`第三小節,很值得引導孩子進行說話訓練:“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我是這樣引領孩子們的,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

爲了打開孩子的想象空間,我問孩子們:如果你就是蟈蟈,你最想把盲婆婆帶到哪裏去?有了“田野”的鋪墊,孩子們想到了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果園、公園、學校、遊樂園”。在此基礎上,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發了其他孩子的記憶,他們想到了“農田、荷塘、游泳池”等等地方。接着,我又問孩子們,在果園我們能看到什麼?孩子們回答:看到紅通通的蘋果、黃黃的柿子等等,接着問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們回答起來顯得簡單多了,因爲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對春夏秋冬的景物進行過討論,甚至寫過話。這樣,再來進行“歌聲會領您走進……看到……”這樣的表達訓練,就等於是將兩個問題進行組合,孩子們表達起來得心應手。

有些孩子的思維比較侷限,在特定的環境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引路,想象的空間得不到更廣的拓展,所以,我們給他們多一點扶持,就等於多給他們得到成功的機會,他們的自信就會多一點,離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點!

但教學中生字教學不夠突出,聽課老師提出,這是第一課時,應把握好低年段的教學目標:把識字寫字放在教學任務的首位。大家建議運用字理知識教孩子識字,尤其是本節課的新偏旁“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