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形規律》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圖形規律》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圖形規律》教學反思

《圖形規律》教學反思1

《探索圖形的規律》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髮現一些簡單圖形擺放的規律,通過探究圖形的規律,培養學生髮現規律,總結歸納規律的能力。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的是引導發現的教學方法,拋出問題後,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答案,如果有問題教師予以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仍有些不足。現總結本節課教學的優缺點如下:

一、優點:

1、本節課的設計合理,思路清晰,問題設置由淺入深。由擺n個三角形、正方形、五邊形需要多少根小木棒總結出n個n邊形需要小木棒的根數,這是這節課的亮點。

2、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遵循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的作用是引導,不是一味的講。

3、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4、對於學生的觀點,讓學生自行質疑提問,學生面向學生,更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缺點:

1、教師的引導語言還不夠精煉,以至於個別的問題沒有啓發出學生的思維。

2、課堂語言不夠嚴肅,出現了幾句和課堂無關的話。

3、有兩處沒有耐心的等學生思考出答案就進行了提示,沒有鍛鍊好學生的思考力。

4、小組討論時間有些不足,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探究出了答案。

5、課堂預設不夠豐富,在學生提出獨特的想法的時候,教師的應變有點慢。

6、還應該提高教師的應變能力。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會有些許的遺憾,但是每一節公開課對於我來說都是一次提升,雖然仍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在衆多教師觀摩的情況下仍然展示出了這節課教學的優點,說明我還是進步的。我不能因爲這節課的教學中出現了些許的不足而喪志信心,更不能因爲擁有了這些優點而驕傲自滿。以後教學工作中的每一節課都是我展現優勢改正缺點的平臺,既然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那我就讓缺憾變的最小吧。

《圖形規律》教學反思2

《課標》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

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標》提出: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爲此本課一開始就創設了兩個遊戲:一個是猜小棒,另一個是拍手。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小棒的顏色和拍手的次數引出要學習的內容與規律有關。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課標》提出:“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本課在讓學生猜擺17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時,注重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允許學生數和算。只要學生能準確地找出方法,就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探究圖形個數與小棒根數的關係,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隱含的規律。

三、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課中在找規律時,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採用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四、學用結合,邊學邊用

學用結合,邊學邊用,是這節課的結構特點,規律歸納概括後,設計了相應的數學問題作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實踐應用中深化規律的認識。如根據要擺的三角形個數說出小棒的根數或根據小棒的根數說出要擺的三角形的個數。讓學生能靈活應用本節課所學規律進行解答,是深層次的應用,這種應用不僅能啓迪學生靈活變通所學知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圖形規律》教學反思3

教學內容:

課本第116頁例2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髮現、探究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通過比較,從而理解並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2、 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並能合理、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3、 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圖形和數字的對應關係,並結合圖形的變化規律,發現相應的數字變化規律,很好地實現從圖形變化規律的認識過渡到數字變化規律的認識上來。

教學準備:

情境掛圖、正方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出課題

1、找規律。

第1題,接着再畫出5個珠子。

第2題,按規律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圖形。

第3題,在橫線裏填數。

471013

200180160 120

2、遊戲:接規律畫幾個圖形,讓你的同桌接着畫下去。

3、導入:今天我們就來繼續研究圖形和數列的變化規律。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 教學例2

a、仔細觀察我們剛纔找到的規律,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b、出示例2的小正方形,你能看出這些圖形的排列規律嗎?拿出學具試一試。

(1)讓學生邊擺邊算,找出規律。

(2)小組合作交流想法。

c、誰來告訴大家這些圖形的規律是什麼?

d 、括號裏應填幾?再往後你會擺嗎?應擺幾個?爲什麼?

(1) 括號裏應填16,再擺16個正方形

(2) 我們根據正方形的個數的特點:1+1=2,2+2=4,4+3=7,7+4=11,11+( )=( ),肯定是11+5=16

學生彙報後,師進行小結。重點說明:例2數列相鄰兩項的差組成一個新的數列,這個數列是一個等差數列。

2、 你可以仿照例2的規律自己創造出一些擁有這些規律的圖形嗎?

3、 展示你創造出來的規律,並彙報你的規律是什麼?

三、深入探究,應用規律:

1、四人小組討論,你能找到其中隱藏着的祕密規律嗎?

出示課件:請你接着往下畫一組。

2、你找到規律了嗎?請告訴大家應該填幾?爲什麼?

(出示課件)鞏固練習題

(1)括號裏的數字是什麼?

1、1、2、3、5、8、13、21、()、55

(2)96、()、24、12、6、3

四、教學效果測評:

1、獨立完成例2下面的“做一做”你找到了什麼規律?

2、引導學生完成課本p117——p118頁(完成練習二十三)3—7題

第3題,先讓學生說一說相鄰的計數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數軸上的數排列有什麼規律,然後指名交流,再在書上填寫。

第5、6、7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要求學生說出規律和找規律的方法,並同時滲透數軸的知識和數位的知識。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不但找出了圖形的變化規律,還找出了數字的變化規律。每組圖形的個數是怎麼變化的,就有了相應的數字變化規律。

六、拓展提高 ( 出示課件 )

按規律填數:

(1)1248( )( )( )

(2)1347 11 ( )( )( )

(3)1 4 9 ( )( )( )

(4)你能判斷出動畫擋住幾個圓嗎?

反思:

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直觀形象、動靜結合、既節省教學時間,又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使學生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對突破重、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課堂開始用了三題情境圖,分別引導孩子從顏色、形狀、數量、去觀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吸引學生。接下來P.116頁一個正方形、兩個正方形、4個正方形,7個正方形、11個正方形-------引導學生自己“找”規律,學生很快根據圖形這些規律,接着我馬上引導還有數字規律,其它規律找等等。從中得出結論。我還能能讓學生從觀察規律、發現規律,引導“聯繫生活”。這樣思維的訓練,有層次性、遞進性。在情境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學生營造一種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取知識,得到發展。

總之,整節課對學生有提示性、啓發性,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教的常規與學生學的常規都嚴謹有序。學生參與的面要廣,從教學形式到教學內容都吸引着學生津津有味地參與學習。

《圖形規律》教學反思4

《圖形中的規律》,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認識方程》這單元的後續學習內容的第一課時,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變化之一,《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它蘊涵着深刻的數學思想,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數學活動方案:

1、課前活動。

2創設問題情境、直奔主題。

3、探究規律,體驗方法。

4、應用規律。

5、課堂小結。

有效的數學活動意味着教師需要喚醒、引導、促進和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引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這是數學活動有效進行的“發動機”。首先,教師所應做的是在摸清學生的知識底蘊的同時,給予學生學習的推動力,激發學習的內在需要。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能用9根小棒擺出個數最多的三角形嗎?”擺小數目的三角形學生可能用肉眼觀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說出答案,而到大數目可能一下子說不出來,這個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起了學生的認知上的衝突,初步讓學生體驗探索發現規律的必要性。以“猜想—驗證”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

1、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猜擺20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

2、培養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讓學生確實能做到主動,獨立地學習,十分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即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學習方法的結構。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結構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並使之形成後續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先讓學生4個人爲一組來想辦法,說說你想用什麼辦法來驗證?再通過“友情提示”對學生的方法及時進行梳理和指導。

3、及時提供充分的探究時空,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探尋規律。

4、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規律,適時進行數學化。學生探究後,我及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表達所擺圖形的個數與所需要的小棒根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具體形象表示——用數學語言描述——用數學模型表示”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化”水平。

《圖形規律》教學反思5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過程。

這一節課的教學設計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爲此本課一開始就創設了遊戲:猜小棒,通過讓學生猜一猜小棒的個數和三角形的個數的關係引出要學習的內容與規律有關。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教學中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採用不同的知識與方法解決問題。”本課在讓學生猜擺10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時,注重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允許學生數和算。只要學生能準確地找出方法,就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探究圖形個數與小棒根數的關係,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隱含的規律。

三、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爲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究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 課中在找規律時,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採用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整個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四、學用結合,邊學邊用

學用結合,邊學邊用,是這節課的結構特點,規律歸納概括後,設計了相應的數學問題作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在實踐應用中深化規律的認識。如根據要擺的三角形個數說出小棒的根數或根據小棒的根數說出要擺的三角形的個數。讓學生能靈活應用本節課所學規律進行解答,是深層次的應用,這種應用不僅能啓迪學生靈活變通所學知識,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圖形規律》教學反思6

本課主要是介紹一些圖形簡單的排列規律以及數形結合下的簡單的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用數學觀點發現規律的意識,通過物品的有規律的排列,使學生初步感知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根據規律找出下一個物品。體驗數形結合的規律特徵,能用數字表示圖形的規律。在此基礎上,再培養學生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發現規律的過程中能用完整的數學語言表達規律。通過塗色、擺一擺、畫一畫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爲進一步學習有關數的排列規律做好準備。新教材對這部分知識的編排,結合學生日常生活實際,從聯歡會裝飾物有規律的排列現象,引出圖形排列的一些簡單規律,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規律美,以及規律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性。

本課主要採用學生獨立思考、創造的教學方式,由淺及深,環環相扣。以學生感興趣的主題圖引入,讓學生充分觀察並感知圖中的事物,如:彩旗、小花、燈籠、人物的排列規律。同時也使學生感知顏色是有規律的排列的。教師的問題中涉及“排列”二字,讓學生初步理解排列的含義併爲後面的“重複排列”這個概念做鋪墊。爲了讓學生能更親近新知,設計了讓學生上來擺一擺的活動,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而且引入了本節課的難點“以某某爲一組重複排列”的完整數學語言的表達。再結合學生們的作品以及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多說一說,使學生逐漸掌握找規律的方法及能完整的表達規律的排列。通過觀察同學們的作品也使學生髮現,同一種物品能擺出各種各樣的規律。爲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找規律的方法以及體驗規律的不同變化,在此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層次分明的小遊戲,如:學生做操,拍掌遊戲,讓學生充分掌握到找規律的方法以及體會生活中的各種事物都可以有規律。爲了使本課的學習不枯燥,讓學生將生活與課堂聯繫起來,在教室和生活中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練習實際的能力,也培養的學生的觀察能力。

不足之處在於,教師的提問不夠準確,學生沒有聽清老師的提問而答非所問。教師應用簡潔明瞭的問題,提出問題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在設計習題時沒有避免矛盾,比如:在教師拍手時,這個規律可以說113,也可以說成23,在這裏學生課下的反饋使我明白,習題的設計要貼近實際知識並要經過反覆練習研究再確定是否可用。

《圖形規律》教學反思7

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爲們創造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 “圖形的變化規律”這一課時,以學生喜歡的“聯歡會”爲主線展開教學,通過“舉行聯歡會”—“佈置教室”—“觀察教室的設計”這一過程,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提高他們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增強相互合作的意識。

在教學找規律的方法時,強調規律是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身邊的事物只要出現了三次或三次以上,就是有規律的。其實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在有規律的每組圖形之間畫上虛線,讓學生充分理解規律就是這樣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從而使學學會找規律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複雜的過程,教師的“教”是爲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教師應遵循學生髮展的需要和狀況來調整課堂教學,而不是讓學生按照事先預想好的教學過程參與學習。教師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設計好的環節進行,教學時富有彈性,以便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靈活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