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課件

《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的一篇回憶性敘事散文。選自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阿長與山海經課件,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阿長與山海經課件

【目標確立】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例以及詳寫與略寫相結合的寫法。

2、掌握通過細節描寫表現人物特點的方法。

3、理解回憶性散文中的兩個“我”和兩種時空。

選點理據:

1、教材從第一到第三單元在“閱讀策略”上均明確提出“學習精讀的方法”及“注重熟讀精思”。如何“精思”,教師一定要在講讀課文中給出具體的方法,以便讓學生掌握。

2、 單元導讀中強調:“要注意從標題、詳略安排、角度選擇等方面把握文章重點”。具體到本課,詳略是一個重點,兩個“我”與兩種時空則是獨特的角度。

【策略說明】

1、 以文章標題做爲突破口。圍繞文章的標題,先簡略地介紹《山海經》以及文中與之相關的部分,再詳細地圍繞人物來概括事件、講述人物特點。最後在“長媽媽”與“阿長”的區別中來分析兩個“我”與兩種時空。

2、 以細節描寫爲教學重點。對人物的描寫是本文最吸引學生的地方,它那撒嬌式的語言、詼諧幽默的筆調、無數個生動的細節都足以讓學生津津樂道。以它爲重點,讓學生深入文本並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

3、 從兩個“我”與兩種時空處昇華。兩個“我”與兩種時空是回憶性散文中一個獨特的點,從它入手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寫作的目的。先以課文中的例子來講,再引入到學生的現實生活,通過回憶小學生涯中最難忘的人,來體會當時與現在的兩種不同的心境。力圖將這一難點講授清楚。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預習任務〗:

1.閱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

2.查資料瞭解《山海經》

3.寫兩段話:①我眼中的阿長;②小時候,我最愛看的書;

一、 導入:“小時候,我們最愛看的書”

1.小時候,你最愛看的書是什麼?

(圍繞孩子們獵奇的心理來談)

2.魯迅先生小時候最喜歡看的書是什麼?這是一部什麼樣的書?

(展示《山海經》的相關圖片)

二、瞭解《山海經》這部書

1.根據你收集的資料,簡介《山海經》

(PPT展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山海經內容主要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

2.魯迅小時候是因其豐富的知識而喜愛它嗎?

(明確: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奇特的圖畫纔是最吸引人的。)

3.文章是否圍繞《山海經》這部書來寫?

三、認識長媽媽這個人

(過渡語:文章既然不是圍繞《山海經》這部書來寫的,那它是圍繞什麼來寫的呢?)

1.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幾件事?

(明確:稱呼的由來——“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元旦吃福橘及種種麻煩的規矩——給我講“長毛”的故事——“謀害”我的隱鼠——爲我買來《山海經》)

2.哪件事是本文的寫作重點?

(明確:詳寫與略寫相結合)

3.你認爲哪件事寫得最有趣?爲什麼?(讀出相應的部分)

(明確:每件事情中皆可找到有趣之處。重點關注細節描寫)

4.從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長是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雖然饒舌、嘮叨、粗俗、迷信、無知,但是卻真誠、淳樸、善良、渴望幸福)

【第二課時】

四、“我”眼中的長媽媽

1.“我”對長媽媽的態度有哪些變化?(找出關鍵詞)

(明確: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2.難道僅僅因爲買了這幾本書,“我”就對長媽媽的態度發生如此重大的轉變嗎?

(明確:這幾本書雖“粗拙”,卻是 “我”渴慕已久、無法得到的。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買來的., 給了“我”很大的震動。表現了長媽媽對一個孩子真誠熱情的幫助和關愛。這怎能不使人敬佩、感激和懷念呢?)

3.能否將標題中的“阿長”換爲“長媽媽”?

(明確:不能。因前半部分大多寫了“我”對她的不佩服或厭煩,與“媽媽”的稱呼不相符。同時,將一個文盲與一本名著聯繫起來,矛盾的組合讓人好奇,引發讀者興趣。寫作此文時,作者46歲,適合用“阿長”的稱呼。)

五 、《朝花夕拾》拾到什麼

1.爲什麼要寫阿長這個人?

(明確:這是作者人生中最溫馨的回憶。也正是這個小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輝,讓人在這個寒冷的世界中得到心靈的溫暖與慰藉。)

2.《朝花夕拾》中,作者究竟想拾起什麼?

(引入作者的話: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朝花夕拾·小引》)

(明確:在溫馨的回憶與理性的批判中,尋找人性的美好,呼籲社會的公正。)

六、成人的眼光與兒時的感受

“憎惡”與“討厭”都是兒時的心理,是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時的真實感受。但做爲寫作時的成年人,魯迅先生則是將對往事的回憶與現實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充分顯示了作者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的情懷。所以纔會因爲懂得而同情,因爲深愛而感激。

所以文中既有“童年的感受”,又有“寫作時的回憶”。

七、記憶中最難忘的人

1、你在小學生涯中最難忘的人是誰?

2、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他(她)如何讓你難忘。

3、現在回憶起他時的感覺與當年一起相處的感覺是否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