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品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思品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

思品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爲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思品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思品教學的某些弊端,使思品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大思品爲理念,以開放的氛圍爲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爲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爲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思品教學實效爲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爲終極目標。

傳統的思品教學是“封閉”的,“靜態”的,以教師講授爲主,缺少兒童暢想、暢言,更談不上思潮涌動,缺少主體參與,即使有一時的熱情又能持續多久呢?這裏提出我對小學思品教學的一點想法:

1、利用廣闊的教學陣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我喜歡的動植物》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公園組織學生採集、討論、交流;《秋天的節日》一課,要求學生知道秋天節日的由來,可帶領學生在校園內甚至可以到學校附近進行尋找秋天的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敬老愛老”、“關心家人”的教育。強化“知”、“行”統一,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採取互動的動態式討論。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課標》)動態式討論正是體現了這一教學理念,它真正讓學生成爲主體,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整個教學過程都是學生主動活動和自主探索。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成爲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開放的動態式討論、小組合作形式,使學生的主體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有利於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特別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在有了更爲真切的情感體驗,有利於道德認識內化爲學生的自覺行爲,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增強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展開多樣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們可以結合有關教學內容,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知識競賽、繪畫製作等多種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學中分別讓學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內容。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認識,這時更應該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情境表演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真實、親切,能使學生充分參與、規範目標,使課堂上的熱情延伸到課外。經常不斷地進行課後導行、鞏固,才能使學生把熱情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內容上,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運用開放式的評價考覈。評價的根本目的在於獲得反饋信息,促進兒童發展。“因此,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強調以鼓勵爲主的發展性評價。”(《課標》)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學生都應傾注愛心,既要容納學生對的,又要包容學生錯的,這樣可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根據思品課的學習評價,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具體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在考覈時,要把《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考覈與思想品德學習考覈結合起來。把對學生的認知能力考覈與行爲能力的考覈相結合;重在平時性考覈,形式可採用教師評、自評、小組互評與家長、社會參與評價等方式相結合,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整體素質爲目的。

實施思想品德教育課開放化,將引起教學結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的變化。總之,只有真正改變過去從教材到課堂封閉、單一的思品教學模式,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強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2

本課教學從三方面對學生進行保護牙齒的教育。

第一環節是爲什麼保護牙齒。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請同學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健康牙齒在我們生活中起什麼重要作用?又結合當前學生換牙期間少了牙齒對自己的生活帶來的不便,明確牙齒對我們的重要作用,從而認識到我們應該保護牙齒。

第二環節是怎樣保護牙齒。保護牙齒的方法有很多,如每天刷牙有助於保護牙齒的清潔,多吃綠葉蔬菜可以鍛鍊牙齒的咀嚼能力,不用牙齒咬鉛筆等堅硬的東西,有助於牙齒長得整齊。其中刷牙是一項既有效又易於操作的好辦法。可在實際生活中,能掌握正確刷牙方法的人並不多,何況是小學生?所以在這一環節中,重點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在學習刷牙的過程中,本課又分爲三個步驟:1、評析。請同學到前邊用牙模型表演自己平時刷牙的方法與過程,同學評析他們的刷牙方法正確與否。2、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看電腦演示以後,小組同學在牙模型上練習,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學習。3、實踐練習。請同學們拿出自帶的牙具進行練習活動,從而解決在刷牙中出現的問題。

第三個環節,堅持保護牙齒。學生懂得爲什麼要保護牙齒,知道怎樣保護牙齒,還要能夠做到堅持保護牙齒。這一環節先通過正面教育,使學生明白爲什麼要每天早晚刷牙。再通過反面教育,蘭蘭得了牙病,原因是因爲不堅持刷牙。不堅持刷牙,爲什麼就會牙疼呢?本課利用一個動畫向學生講明瞭這個道理。這樣,學生既學到了最基本的生理常識,也認識到堅持每天刷牙的必要性。最後老師向同學們提供了一個促使自己堅持刷牙的方法——刷牙記錄卡,還向同學們提供一個瞭解保護牙齒信息的網址。一張記錄卡、一個網址使課堂教學充分向課外延伸。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從課改的新思想進行研究。一、生活性。本課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緊緊圍繞學生生活來展開教學,以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的主題內容爲載體,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二、開放性。本課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多方面的對學生有意義的題材。如:每個牙齒的作用、爲什麼要早晚刷牙等。三、活動性。本課教學設計了學生的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多的通過實際參與,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3

《自己的事自己幹》教學反思《自己的事自己幹》是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的第三課《走向自立人生》的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自立的含義、自立的表現和自立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自立意識與能力。在本節課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探討意識,使本節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人在本節課中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用現成情境導入新課。我走進課堂時師生互相問好,由此提問學生:“能自己洗衣服的同學,請舉手;能自覺學習的同學請舉手”而導入新課,緊扣課題,貼近學生生活,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

。二、結合實際,舉例說明。要求每個小組學生把自己自立的表現寫在一張紙上;(學生寫完後,隨機抽幾名把學生自己的自立表現說出來,大家一起評),同時也展示本班學生的幾幅“自立風采”。這樣的活動,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學情。學生覺得有話說,也非常感興趣,都紛紛發言,氣氛非常活躍。

三、進行體驗活動,培養學生自立能力。讓四位學生分兩組上臺表演補鈕釦。(道具:兩小塊布、針、線、幾個鈕釦,要求:分兩組比賽,其他同學注意觀察操作是否正確並點評)許多學生都躍躍欲試。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也學到了自立對人生的重要意義。

四、課堂結構清晰。從教學過程來看,集中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着眼於素質教育的要求。設計了有針對性的問題情景,這些問題非常切合學生實際,使學生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知道自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整個課堂氣氛相當活躍,教育教學效果好,較爲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

五、結束新課讓全班齊讀陶行知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使學生的思想得到進一步昇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

教學過程上下銜接不夠好,學生之間的互動也不夠,老師在啓發學生思考方面還應該多努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活動的創設能力還不夠。也許是缺乏課堂經驗,這堂課顯得有些前緊後鬆,課堂氣氛沒有完全放開。特別是前半堂課,我沒有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採取的仍是比較傳統的一問一答式的教學。例如,在“什麼是自立”這一教學環節,我直接給出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自由表達。

2、課堂中的評價語言有待提高。對學生的評價不夠,有些時候不能在課堂上及時抓住學生的亮點加以評價或者讚賞。這堂課中,對“父母是否應當支付子女上大學的費用”?這個問題沒有向學生因勢利導的將課堂進行延伸、擴展,學生不容易理解。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4

在設計本課教學思路的時候,我考慮如果教師簡單地將一個個角色的變化及責任告訴學生,學生是會順着教師的意圖接受的,但這樣既不符合新課標所倡導的主體理念,也無法在學生內心深處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我設計了猜謎環節與表演環節,在這幾個環節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明白了自己的角色在不同情況下的轉換及責任。既不枯燥,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情況下,明白了自己角色的變化及自己應盡的責任,但這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呢?爲了延伸這一德育知識點,我設計了總結昇華的環節,讓學生在“小衛士,小標兵,小夥伴,小幫手”的身份中瞭解自己的發展方向,積極感知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在一節課中僅僅明白書中提到的不同角色的變換及責任是不夠的,所以課上我要求自己不斷地根據教學過程中隨時生成的情況,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現在的角色及現在的責任,使學生明白自己的角色是會發生變化的,自己的責任也是會隨着角色的變換有新的要求。這種抓住課上隨機生成的做法,使課本中的內容更生動,也更深刻了。

在我們身處不同的環境這一環節,我安排了“在家裏怎樣做個好孩子,在商場、學校、公共汽車上,我們該怎樣做?”這幾個表演環,是通過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對自己的言行、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但總感覺有些做作,如有更好的活動代替,我想會使這節課更生動,更活潑,更貼近學生生活,教學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5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讓教育更貼近生活,能學以致用,現學現用。新課程理念也倡導品德教學回歸生活,強調以兒童現實生活爲課程基礎。在品德教學中我們要特別關注學生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做到有實效性、針對性。

在教學三年級《心中的110》一課前,我就覺得學生一定喜歡這樣的課,110對於學生來說再熟悉不過了,經常看到,經常聽到,可是實際生活中學生接觸的並不多。怎樣上這節課呢?在課前,我做了很多的準備,在課堂上的每個環節又精心設計,一節課下來,讓我感觸很多。

一、在現實生活中找素材,貼近生活

教材不是教學的唯一資源,學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經驗、感知體驗都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實教學內容”和“拓展教學空間”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克服脫離兒童生活實際、說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學中,我盡力做到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心中的110》課本上的內容是一個案例:一個人販子在校園裏設計誘騙拐賣一位小姑娘的事。這個案例選擇很典型,但離我們好像很遠。這裏我處理的是用了一個陌生人來接三年學生的事例。課前我選擇了我們自己學校門口,拍攝了一段有陌生人、學生和老師的錄像。上課時,我先出示陌生人要接子豪到他媽媽單位吃飯的畫面,接着出示老師出現打電話的畫面,然後出示子豪被陌生人帶走了,看完三幅畫面,讓學生盡情的想象,畫面上得人物都會說些什麼,最後讓學生看視頻,想象人物說的話和他們想的一樣不一樣?視頻一播放,學生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學生喜歡聽故事,看了三幅畫面,立刻勾起了學生想知道故事情節的興趣。在看視頻時,他們一下子就發現故事就發生在我們學校門口啊,興趣就更濃了。學生對自己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都很好奇、關心,所以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我們的品德課就是要聯繫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做爲素材,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聯繫了生活,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解決一些我們生活中的困惑和危機。

二、聯繫身邊的小事,解決問題.如何獨自一個人面對陌生人?這個環節的設計,我是選擇了4個活動場景,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分別是獨自一人在家,有人敲門,陌生人向你問路,陌生人向你推銷飲料,遇到陌生人搶劫,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裏我採取小組合作討論彙報的形式,讓學生們自己說,讓每個人都有說得機會,大膽的在小組裏討論。在彙報討論的過程中讓大家知道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如何做,特別是用表演的方式來彙報的形式,學生們很有興趣,同時也鼓勵其他小組補充,讓真理越辨越明,學生的記憶深刻。

三、理的培養,愛的滲透。在教學如何面對陌生人這一環節,出示了下關區一小學生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上了陌生人的摩托車,而遭手機被搶劫。通過事例讓學生明白麪對陌生人,時刻想起心中的110,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無啊!

然而,在人們過度防範,保護自我的同時,居然遇到這樣的一畫面:一位老人跌倒受傷了,而路過老人身邊的人很多,居然沒有人去扶他。爲什麼人們會這樣?難道我們的社會就如此冷漠嗎?這裏我們提醒學生如何自我保護的同時,也能伸出援助之手呢?這樣的教育,讓孩子心中仍保留天真的愛,讓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愛。

由於我的教學設計讓情境與學生的真實生活之間建立起一種“互相進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因此,在課堂上的迴歸生活使學生能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從而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引發了學生的真實體驗。

那麼,緊緊學習課堂上的例子,還是很少的,我又設計了“錦囊妙計”這一環節,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妙計來應對陌生人。這一環節,學生對錦囊很感興趣,都想知道錦囊裏裝得是什麼東西?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又被調動起來,當學生拿到一條條“妙計”時,都很認真地閱讀。這裏集中交給了學生一些處理的妙計,學生通過自學的方式很快就記住了。

總之,一堂課下來,正是在這富含生活性的情境引導下,把學生與其真實的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回到真實生活中,去觀察、感受、體驗、分析、反思他們的生活,讓學生有了真正的收穫,在現實生活中能用到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困難。那麼,我們的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就是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能用到“品德”。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6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舊教材在知識內容安排上注重於知識體系上的完整性,順序性,對學生學習思品的興趣重視不夠,教學完全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教師以教材爲根本。課堂上以教師爲核心,學生圍着老師轉,檢測評價學生學習手段單一,以考試來定“乾坤”。

中以升重點高中中考爲指揮棒,高中以升大學高考爲指揮棒,這種現象不知還會持續多久。現在教學新改革已經開始,她就象一縷清新的春風吹遍了校園內外。新教材不僅重知識內容安排,更注重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學習興趣的培養。如六年級第一單元《融入新生活》,不僅讓學生與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讓學生用思想品德規範自己的言行。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理寓情,以情導行,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熱情,誘導學生髮現:思想品德課就在我們的身邊,思想品德課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生不僅學得會還學得輕鬆,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的魅力。聽科學家的故事,看歷史人物,說身邊的現象,培養學生了學習興趣,打破已有的教學模式。新課改新教材新課堂新教法“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在新課改過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剛剛開始,今後的路還很長,現在的教師難當了。我們不能肓目樂觀,肓目追求老師與學生的表面平等,我們的教改任務還很艱鉅,任重而道遠。新的教學改革讓我教育教學觀念徹底改變。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

1、傾聽學生說,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做,獨立思考、獨立說話,教師相機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5、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

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

6、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對學生的“人格行爲”不要過分要求。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於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爲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讓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志存高遠,科教興國。爲我國教育再次創業貢獻一份力量吧!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7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求特別強烈。”通過執教《坐立走有精神》這一主題的教學,我更深地感受到:課堂要充滿活力,師生要富於創造。然而我們的新課程實驗教村正爲我們提供了很多創造空間,就看我們如何去把握,如何去挖掘,如何運用啦。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四方面作了些嘗試:

一、營造愉悅的教學環境,寓教於樂

努力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是促使學生主動發展的必要條件。我在導入新課時,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用“快樂猜猜猜”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把孩子們帶入生活情境,學習欣賞“身邊的榜樣”——孩子們都喜歡的“文明禮儀星”王昕瑩並向她學習。在欣賞和交流一些生活當中優美的姿勢後,用學生喜聞樂見的藍貓來揭祕。此時,課堂成了孩子們的樂園。課中通過欣賞、情境悄悄話、情境大比拼,讓每們學生選擇參與練習,以小組爲單位上臺展示競賽。寓教於樂,寓教於活動中,學生自始自終,積極參與,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他們願學、樂學、活學。

二、再現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尊重體驗。

生活情境是向兒童提供真實的生活素質或情境。營造出良好的情感體驗氛圍,可讓兒童在真實的生活中去感受、體悟。我在課前蒐集、拍攝了很多生活情境,如“清晨,站在校門口值日的師生”、“奎文的首屆體育節開幕入場式”、“國旗班行走姿勢”等,在課堂回放再現,讓學生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坐立走姿勢是應時應而變化的,學生也應有自己的坐立走的要求。從而激發學生自主進入不同情境,在小組中邊學邊練,體驗坐立走的正確姿勢,然而在班上交流表演。這樣讓真實的生活走進學生的認識世界,使他們在生活中加深了體驗,學握了合適的坐立走的方法。

三、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激活參與

心理學家皮滅傑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的過程即是學生參與的過程式。美國學者巴特勒認爲:“教學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連續的反應活動纔是有效的。”因此,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親自體驗,讓他們真正成爲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在品德與生活課教學中,要以學生爲主體,創設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積極參與,讓他們在參與中主動、活潑地發展,在參與中獲取知識,提高道德認識,培養創新能力。教學《坐立走有精神》時,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坐、立、走比賽”活動,此活動分三個環節。第一活動環節“T形舞臺”。學生分參賽兩隊。比賽開如,隨着音樂,每隊一組分別登臺展示其瀟灑、優雅的儀表,完成坐、立、行、讀書、寫字等各種姿勢,展示完後,評委亮分、點評。因爲組與組間要開展各種競賽,學生練習得特別投入,同學間也能想互幫助,合作的意識,合作的精神得到充分的體現。第二活動環節“想像劇場”。劇名“後悔莫名”,劇情是一個小朋友從小沒有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長大後碰到種種困難和不便……他後悔極了。故事留給學生很大的想象空間,允許學生大膽想象出盡可能的各種困難。第三活動環節“評選、頒獎”。評選出班內“坐、立、走”“8班文明禮儀星”,並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收穫。學生人人都參與這一活動,他們知道:“坐、立、走”並非小事一樁,站有站樣、坐有坐樣,尊重別人,有利健康。最後師生共同決定,定期進行坐立走文明行爲評比,看誰最有精神。

四、從生活中來又走向生活中去,拓展延伸。

學生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漸進的過程。我們培養的人是一個社會的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必須在立足課堂的基礎上,開放拓展教學時空。在本課教學前讓學生進行相關資料的蒐集,進行觀察,調查,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教學中,鼓勵學生把社會生活中的真實體驗帶進課堂中進行討論、思考。教學後,設計一份簡明的反饋表,在表中記下自己在平時生活中的姿勢的自我評價,以及相關人員的評價,以此約束學生的行爲,強化學生的習慣的養成。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8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根據教學大綱對

本課的知識要求和行爲要求,我從知行兩方面制定出本課教學目標,目標完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緊緊圍繞“怎樣做講衛生的好孩子”展開教學,藉助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一系列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懂得哪些是講衛生的行爲習慣,樹立起要做講衛生的好孩子的情感願望。這樣,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是老師的勞動對象,但他們也是一羣活潑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在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師生間的關係將直接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課堂上,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親切的微笑面對孩子,語言自然流暢。我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回答欠佳處,不責備,不急躁,而是鼓勵、引導他們說好。“親其師、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孩子,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壓力,輕鬆愉悅。我注重訓練要面向全體學生,我給每個孩子充分發言的機會,一隻只小手如雨後春筍一般頻頻舉起,躍躍欲試,讓我感到他們正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來,更激發了我的教學熱情。據統計,本節課學生的發言率達95%以上。對於坐在教室各個角落的孩子,他們往往容易被老師忽略,但我在教學中,沒有忽視這些不起眼的角落,給了這些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師的期待中,同學的鼓勵中,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更激勵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給予充分地肯定。他們在課堂上誇獎的良好的衛生習慣,教師及時用自制的“蛋蛋書籤”予以獎勵,同時提出對每個孩子的殷切希望。使學生在讚揚聲中樹立做講衛生的好孩子的願望。

3、教與學結合,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啓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在全教會精神的指引下,本課的學文明理,我讓學生看完蛋蛋的故事以後,說說自己知道了什麼,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大膽地幫助蛋蛋改正不衛生的習慣,這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達到了自我教育、互相幫助的目的。辨析導行中,讓學生進行自誇和自我批評,樹立榜樣。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的機會,老師較好地處理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係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4、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手段先進。本課教學分爲“看故事導入——明理導行——評價總結”三大部分,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次清晰。多媒體課件的引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如形象生動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兒歌,輕快活潑的音樂和舞蹈,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明確了講衛生的內涵,逐漸樹立起講衛生的願望,使思品教學的思想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時間合理,有效地保證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同時也看到,作爲一名教師,從事思品教學的時間尚短,還處在學習探索階段。因此,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如還應加強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鑽研,教學的形式還需不斷的創新,使之更有利於思品課的教學。這些將在今後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提高。

總之,這節思品課,既有體現思品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創新之處,同時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進的地方。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虛心聽取同行教師的意見、建議,刻苦磨練,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自己成爲一名全面的思品教師。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9

春天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季節,所以幾乎每門課中都有關於春天的內容。於是,課前我引導學生在語文、數學、音樂、美術、勞動等多種學科中去尋找春天,蒐集有關信息。在“頌春天”的活動中,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春天的熱愛,有的學生朗誦着語文課上學的兒歌、古詩;有的唱着音樂課上學過的有關歌曲;有的用美術課學的春天的色彩,自己動手製作的春裝在課堂上展示……這一活動的展開,進一步體現其課程的綜合性,有效開發利用了多學科課程資源。

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教材資源

一提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人們首先就想到教材資源。毋庸置疑,教材是最核心的課程資源,但在強調生活性的本課程中,教材絕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開發、引申和改造。在教材中呈現的冰雪融化和春筍冒出等不同地域的氣候差異是我的學生實際生活中很難見到的。爲了讓學生開闊視野,我精心挑選了一組表現南北方春天特徵的風光資料片在課堂播放,幫助學生在欣賞春天的風光片時懂得我國南北方春天的差異之大。

充分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資源

學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課程資源,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裏長大的孩子,他們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有了一定的情緒體驗。不同的學生之間又存在着生活背景和生活經歷的差異,因此對春天的觀察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校園裏找到了春天,有的在社區裏找到春天,有的在老家農村找到了春天,這種差異正是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學習的聯繫點,特別是當一個孩子拿出自己春天在老家的照片時,坐在下面的學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了,一個個聽得格外認真。我們老師只要抓住契機,充分挖掘和利用,就會開發出新的課程資源,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0

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是師生共同創造奇蹟,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課堂是向未知方面挺進的旅程;課堂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課堂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比較系統地向少年兒童進行以“五愛”爲中心的施以思想品德和日常行爲規範教育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採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會使課堂沉悶而缺乏活力。因此,需要讓學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中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正像蘇霍姆林斯基所說:“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都享受到熱烈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那麼,如何讓思品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呢?

一、寬鬆和諧、快樂民主的課堂氛圍。

《課標》中提出“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爲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思品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中心、開放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氛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要敢於把學生從傳統的“做聽話守規矩的好孩子”的心態中解放出來,在保證身體健康發育、舉止規範文雅的前提下,創設“三多”的寬鬆學習環境,讓學生願學、樂學。

1.多設計學生自由活動的環節。如《待人接物有禮節》一課,教師不宜多講,讓學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評價中學習待人接物的一些基本禮節,從中懂得待人處事要文明、要禮貌的規範要求。

2.多采用激勵措施。激勵也是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感的一種形式,低年級可多使用“你真勇敢”“你真棒”“你真聰明”等激勵性語言或發“小紅花”“小金盃”等正面激勵措施激勵的方法。高年級學生這種激勵方式就失去了作用,應將激勵點放在對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加以賞識上,如:“你回答問題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真了不起!”“你敢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佩服你。”這樣,對學生在某一方面的才能,言而有信地去肯定,鼓舞了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都積極想得到老師的賞識,給課堂氣氛注入了活力。

3.多給學生自我表現機會。如學生髮言可變舉手點名式爲不舉手的自由式,有些行爲規範可由語言表述式改爲動作演示式等,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受身心約束,有更多的自由發表見解、表現自我的機會。這樣既可活躍學生身心,表現學生內心世界,保持學生積極樂學的情緒,又可活躍思維,深化道德認識。

二、靈活多樣、充滿情趣的教學方法。

要讓課堂充滿生機就要求教師依據教材內容,遵循認知規律,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避免單純的背誦、機械的記憶、枯燥的抄寫,採用講故事、聽歌曲、情感朗誦、角色遊戲、小品表演、分組討論、知識競賽、辯論活動等多種形式,供學生運用各種感官進行觀察、分析,使之在興趣盎然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啓發,受到教育。

1.擂臺競賽

如上《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這一課時,如果只是空洞地說教就會使課堂毫無生氣,如果進行一次“動手能力大比拼”比賽,讓學生自己洗手帕、系紅領巾、穿衣服,看誰的書包收拾得又快又好;看誰的衣服疊得又快又整齊,看誰的鞋帶系得又快又好。通過這一系列比賽,使學生在高漲的熱情中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爲能力,把良好的道德情感轉化成道德行爲。

2、模仿表演

《聽父母的話》是一出童話劇,教學中分別讓學生扮演鴨媽媽、小鴨亮亮和貝貝,在角色扮演中,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聽父母的話,辦好事情進步大"。再如《做誠實的孩子》一課,可安排表演小品《我錯了》。讓學生親歷“主人公”做錯事後,在同學的幫助下,認識到自己應該做一個誠實的孩子,這一簡單、具體的場景,明白人並不是生來就“誠實”,也不是生來就“不誠實”的,從中受到做人應誠實的教育。只有讓學生充分參與、融入課堂教學,他們纔會積極表現,主動發展。

3.多媒體參與

例如:《愛惜學習用品》一課,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他們情感的需要,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請出”了孫悟空,於是同學們各個瞪大眼睛,迫切地等待着下一個環節的出現。爲了滿足同學們的需要,我調了一下同學們的胃口:“你們喜歡孫悟空嗎?爲什麼?(勇敢、機智……)今天誰能向孫悟空一樣勇敢機智就可以到花果山摘個仙桃”出示花果山的背景。同學用鼠標摘仙桃的同時還能聽到孫大聖一句鼓勵的話。整堂課以”摘仙桃”爲明線,以怎樣愛惜學習用品爲暗線,上得是有聲有色、同學們情緒高漲、印象深刻,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引發討論

有這樣一個片段:教學《做個小小發明家》時,老師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生活中的不方便”的問題討論,從個人→小組→自由組合(幾個人)→再回到小組,討論出生活、學習、交通、通訊等諸方面的種種方法。此時,學生的思維空前活躍,學習的慾望格外高漲,深刻領悟到“愛科學”的內涵。學生們主體積極參與,萌發了高度的熱情。他們有的提議要成立“小小發明家”協會,有的提出“讓我們每天都有一個“新發現”的要求……雖然這些想法很稚嫩,但正是孩子們的“異想天開”,使整個課堂

成爲學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場所,使課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5.開放場地

開放教學要打破教學場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學外,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到教室以外的場所去進行教學活動。《愛護公共設施》一課,就可以組織學生到校園內、甚至在校外組織活動學生討論做到愛護公共設施;《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一課,要求學生知道什麼是公益勞動和爲什麼要參加,可帶領學生在校園內甚至可以到學校附近的小公園、街道進行教學活動,及時進行“打掃落葉”、“你丟我撿”的活動。

三、轉換教學角色,讓學生自由駕馭教材。

教師要自覺調整自身與學生的“配角”與“主角”的關係。課堂上,師生的地位是民主平等的。教師不應該是駕馭學生、駕馭教材的權威,而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服務者。通過巧“導”,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的配角身份調整爲主動探究的主角身份,把駕馭教材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熱心“服務”,爲學生學習教材鋪路搭橋,解疑排難。一般來講可分這樣三大步:課首,讓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揭示教學目標;課中,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實施教學目標;課尾,總結收穫談感受,再次質疑,以達成或拓展教學目標。

如《尊敬老人》一課,開課揭題讓學生質疑揭標:同學們,你們想通過本課的學習弄清與課題相關的哪些問題?學生提問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有的說:“我想弄明白爲什麼要尊敬老人?”有的說:“我想知道怎樣尊敬老人?”……學生以教材主人的身份,帶着問題和學習目標很快進入到主體教材的學習之中。課中教師藉助教材的典型人物與事例,組織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引導學生育情明理。課尾導行時,教師再次引導學生質疑:同學們,通過本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難或不明白的問題需要我們大家討論解決的呢?一名學生說:“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我們做晚輩的都要孝敬老人,讓老人晚年幸福,可我的媽媽總和奶奶吵架,有時我替奶奶說幾句話,媽媽就要說我、罵我,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辦法讓媽媽也尊敬奶奶?”這是一個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的二難問題,教師沒有正面作答,而是啓發學生們出主意,想辦法,幫助解決這個疑難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角色。

早就有專家呼籲過:要讓課堂成爲最有活力的地方。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堂上能把學生所有的熱情都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快樂民主的氛圍中,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在不斷成功的體驗中,覺得思品課非常有趣、非常有用,學習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從而讓思品課插上“快樂”的翅膀,實實在在的關注學生的生活質量,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1

《我們的國慶節》這一主題活動的目的是爲了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祖國形象的基礎上,感受人們歡度國慶節的喜悅心情。知道我國的國名及國慶日,爲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小學生,此階段的學生天真活潑,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慾望,而且對品德與生活的喜歡已初步體現出個性,但收集資料的能力不強。

新課標中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特點,緊扣這一特點,我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如:教學開始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的特點用多媒體播放生日圖片,很快就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調動了起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之中。並以錄像播放的形式把慶祝國慶的場面給學生看,使學生對祖國有深刻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自豪感,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唱、跳、寫、畫等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媽媽的熱愛之情。同時讓學生對同學的作品做出適當的評價,學會欣賞別人。並注重了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課的不足:在教學中沒有把教學目標中的要求完全講透,學生對於祖國的生日的由來還沒有明白,爲什麼每年把十月一日這一天定爲祖國的生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的注意把握好課程標準,纔能有效的上好每一節課。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2

一、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

思品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要從思想上熟悉到新的課程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的兩個轉變: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轉變;二是實現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思品教師要實現教學的科學化、綜合化、實踐化,即要求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留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和加強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把微笑帶進課堂,營造輕鬆的教學環境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會碰到各種事情,於是就會產生各不同的情緒體驗。而積極的情緒會帶來積極的效果,消極的情緒會帶來消極的效果。假如老師帶着一份愉悅、積極的情緒走進教室授課,駕御課堂、控制課堂氣氛的能力便爲更強,教學思路會更開闊,思維會更靈敏,對教學內容的闡述就恰到好處。情緒好了,教學語言也更富於感情色彩,課堂教學也就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老師的教學水平和授課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就會被感染而進入興奮狀態,學起來就備感輕鬆,課堂氣氛也自然活躍了,同時教師又能從學生積極的學習狀態中受到鼓舞,講課更帶勁兒。這樣便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們教師要帶着微笑走進每一個班級,面對每一位學生。

三、加強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現代教學,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是互動式的教學。互動式教學要求師生有夥伴式交流,這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放飛學生的思緒,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課改教學中,我們必須摒去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簡單方式,要把教學形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真正成爲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而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或學生與教師之間通過討論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議、表達看法或共同致力於解決某一問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在小組發言時,教師應該非常留意營造民主寬鬆的氛圍,總是用讚賞的目光注視每一位發言的學生,及時地評價、熱情地鼓勵,幫助發言者克服在衆人面前講話時緊張懼怕的心理。引導發言者精心地組織語言,以正確的語音、語調和音量表達。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做認真的傾聽者,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記錄,積極提問題或表達自己的意見,與發言的同學要有目光的交流並以微笑、點頭或鼓掌等形式迴應演講者。教師同時應該鼓勵

每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話,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愛好,並且使其把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這其實就是真正我們想要得到的結果。

四、精心組織好課堂的討論活動

討論,本身內在地蘊涵着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和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意味着承認學生的主體作用和關注學生的發展,意味着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改變。圍繞論題進行有效討論,有助於自由地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推理能力、人際交流技巧等多維能力;有利於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熟悉,進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培養學生積極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動,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啓發、共同發展。

總之,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採用啓發、討論式、調查式等方式教學,指導學生會自主學習。這樣,會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索社會現實及自我成長的問題,而不是將書本中的內容作爲教條來死記硬背。通過自主學習,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珍惜學習時光。<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3

一、指導思想

節約水電、節約能源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讓學生了解我國水電資源短缺的現實、感受水的寶貴,從而使學生從小形成節水意識、養成節水習慣,是我們品德與生活教學的一項重要而有意義的工作。品德與生活課,注重學生的實踐與參與性、突出教學實效性,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教學活動去親身體驗、親自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的匱乏,從而形成自覺的、持久的節約用水的行爲習慣。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節約水和電是一個老話題,儘管如此,在我們依然存在着嚴重的浪費水電的現象。這一主題主要是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水的寶貴,瞭解我國缺水的現狀,學習節水的方法,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能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制止浪費水的行爲,在生活中能夠向家人、朋友宣傳節水知識、節水方法。

2、學生情況分析:

這些生活在鄉村裏的學生,他們很少能感受到水資源的缺乏,很多學生沒有感受過缺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所以很難理解水的寶貴。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說明:

結合學生生活環境優越和年齡低的特點在進行教學時,我以

讓學生親身體驗爲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水資源匱乏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從而讓學生懂得節水的重要,激發學生自覺節水的行爲。

4、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教師提前瞭解水資源相關知識,收集一些我國水資源短缺情況和節水方法的相關的資料製作成課件

(2)瞭解本年級學生對水的瞭解程度,及學生中易出現的浪費水的現象。

(3)準備海水、河水、糖、金魚、紙杯、圖片

學生準備:

學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應該說早以有了一些節水的知識,這些是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向更高一個層次邁進的基礎,教師通過對學生已有認識的瞭解,使教學更加的有的放矢。我設計了一份調查問卷,由家長同學生共同完成,在家長與學生合作完成問卷的過程其時就是一種共同學習的過程,我想,這應該對學生家長來說也是一種“教育”的過程。

節水調查問卷

(1)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瞭解水的用途及浪費水的現象?

(2)節約用水的小竅門。

(3)請你寫一句或幾句節約用水的廣告語。

三、本課教學內容框架設計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都離不開水。

2.知道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北京市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

3.知道節約用水人人有責、瞭解常用的節水手段與方法。 情感態度:

1.能自覺、自願節約用水。

2.對浪費水的現象不滿。

因此我讓他們吃糖口渴、然後在僅有一點點水的情況下在自己喝水解渴與救因缺

價值觀與行爲:

1.在思想上知道節水光榮、浪費水可恥。

2.養成用完水關緊水龍頭的習慣。

3.見到浪費水電的現象,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加以勸阻,並進行節水的宣傳。

過程與方法:

1、 以體驗式教學爲主,圍繞水有用、缺水、節水這條主線進行教學。

2、 教學主要以運用課件、演示、親自體驗、遊戲等形式、手段進行教學。

四.教學過程設計

1、 課前參與準備

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與家長共同蒐集資料是學生自主

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對學生而言,從課前的參與過程中就開始有了情感體驗。

2、 課始創設情境

通過提問:“同學們,你們一天吃幾頓飯?你們知道連續多少天不吃東西人會失去生命?(70天)那你們知道人連續多少天不喝水會失去生命?(7天)”

評析:問題由學生最熟悉的吃入手,通過提問讓學生知道水比食物還要重要。

3、 瞭解水的用處與水資源的匱乏

(1)全班討論:根據你的生活經驗能談談在我們的生活中做那些事需要用到水呢,跟你同組的同學說一說,看誰知道水的用途最多?

(從工業、農業、生活幾方面談,教師作補充)(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得到糖果。目的是鼓勵學生並且讓學生口渴)

(2)咱們日常用的水絕大部分是自來水,你們知道自來水是從哪來的?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自來水廠示意圖。

(3)我們每人每月要用多少水?(每人約3噸,3000瓶。每個家庭約10000瓶。)我們學校每月要用多少水?(350噸,350000瓶。)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每時每刻都在用掉大量的水,那我們地球上的水多嗎?學生討論(學生可能說多、也可能說少)

(4)出示課件(地球的全景圖),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球,雖然在這個藍色的星球上有一半兒以上的面積覆蓋着水,但大部分是

海水。咱們來嚐嚐海水是什麼味道,海水能爲人們做剛纔咱們說的那些事情嗎?

(5)你們來猜猜假如這杯水代表地球上所有的水,其中淡水有多少?能被利用的淡水有多少?把地球上所有的水和我們能直接利用的淡水一比你還覺得可用的水多嗎?

(6)以你的經驗,你認爲中國是缺水的國家嗎?北京是缺水的城市嗎?

(學生可能出現說不缺的)(分組討論)如果世界每人平均30杯水,我們中國平均每人8杯水,而北京每個人平均才只有1杯水。

(7)淡水這樣少,如果有一天沒有了淡水會怎樣?(學生小組討論)

教師出示課件

小結:看來我們的生活中真的不能缺少水。

評析: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淡水資源的匱乏。學生們也很少有缺水的感受,水而生命垂危的金魚之間做選擇,讓學生深刻體會水對生命的重要,並激發學生內心的“我”與“魚”之間因缺水而引起的鬥爭,充分讓學生感受水的重要與水資源又匱乏之間的矛盾。

4、感受水資源短缺、探討節水方法。

拯救缺水的金魚

(1)老師這裏有一缸漂亮的金魚,因爲你們剛纔回答問題特別積極,現在每個小組可以領養一條。(只給一點水)學生觀察自己小組的金魚。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4

摘要:聯繫孩子身邊的生活景物,再現日常的生活經歷,利用搜集的圖片文字,開展真實的遊戲活動,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在體驗、實踐中,孩子的心靈受到震撼,意志得到鍛鍊,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陶冶。在教師的啓迪、影響下,學生進行着道德的自我教育。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發展的綜合課程。課程強調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強調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參與中成長,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獲取對世界的真實感受,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的品德培養迴歸學生生活,迴歸真實世界。

一、變“虛”爲“實”,活用教材,貼近兒童

實施“品德與社會”課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課程內容必須以學生生活爲基礎,讓學生在最熟悉、最普通的生活情境中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表達生活,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僅靠教材是很難實現的。雖然我們的教材在編寫時,已經注意在內容上貼近學生生活,但畢竟還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敢於跳出課本,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創造性地活用教材。

山東人民版三年級下冊《家鄉的故事》一課的“家鄉山水美如畫”小節中,教材提供的是濟南、沂蒙山等地的圖片和故事,離我們威海學生的距離比較遠,學生不熟悉,就很難有深刻的愛家鄉的感受。如何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覺到家鄉的美麗可愛,從而生出一種由衷的熱愛家鄉的感情呢?我決定用我們的家鄉——威海的一些真實資料打動學生的心。於是,課前,我精心挑選了一些威海山水的圖片、錄象,比如仙姑頂、海水浴場、正棋山等;彙總了威海獲得的種種美譽——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最早被評爲全國衛生城市等等。

上課時,我先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鄉的山水,因爲年齡的侷限,學生的交流終究不夠全面,我神祕地告訴學生:“老師也蒐集到了自己家鄉的一些資料,想看嗎?”學生興奮地大喊“想”,當他們在課堂上親眼看到自己熟悉的威海的山水圖片和錄象時,開心地喊着“海水浴場”“古陌嶺”時,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已經溢於言表。此時,我引導學生:“正是因爲咱們威海山美水美人更美,所以先後獲得多項美譽,讓我們一起看着屏幕喊出來!”學生的放聲齊呼中洋溢着他們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此時,我問學生:“生活在威海,你有什麼感覺?”“幸福!”學生脫口而出的話裏飽含真情實感。

熟悉的景物,恰當地出示,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將看起來“虛”的品德教育落在了“實”處。活用教材,用活的教材,建立起了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通道。

二、變“靜”爲“動”,創設活動,注重體驗

學生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交流與撞擊中實現的,因此,我認爲我們的教學應該多給學生提供碰撞的機會,讓學生到活動中去體驗、實踐,獲得真切感受,從而規範自己的行爲,形成良好的人生態度。

1、快樂遊戲。

喜歡遊戲是孩子們的共性,因此我們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將枯燥的說服教育轉化爲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在遊戲中體驗感悟,促使他們的道德認識不斷到位、昇華。

例如,教學山東人民版四年級上冊《做守規則的小學生》一課時,爲了讓學生體驗到規則的重要性與合理性,我故意創設了一個真實的遊戲的情境:一上課,我就宣佈做個遊戲。儘管不明白我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學生還是歡呼起來。於是我邊拿出兩個大小不一的玩具,邊宣佈遊戲規則:“北邊一排(共14人)爲1組,傳這個大熊;南邊2排(共28人)爲2組,傳這個小狗。看誰先傳完。”我故意先把小狗給了2組,等2組傳了一會,才把大熊給了1組。結果,還是1組先傳完,於是我就宣佈:“獲勝組是1組!”1組的學生興奮地歡呼起來,可是2組的學生羣情激奮,大喊:“不公平!”我沒有批評壓抑他們,順勢利導,“怎麼不公平?說出理由來!”“我們這組人數多!”“那你們還先開始傳的呢!”兩組爭論起來。

待他們充分發表意見之後,我擺出一幅和事佬的姿態:“好了,看來是老師的錯,老師剛纔制定規則的時候考慮得不夠周全。那麼大家能不能幫助老師把規則制定的周密一些呢?”因爲有了剛纔的遊戲體驗和爭論,學生很容易總結出“同時開始,人數相等,不準站起來,傳遞的東西要一樣”等細緻的規則。

按照學生制定的規則,我們又一次進行了這個遊戲,這次,輸的小組也服氣了。這時,我請學生根據剛纔的遊戲,談談對“規則”的認識,學生就深有感觸地說出了“遵守規則很重要”“規則的制定要周密”等道理。自我教育起到了相當有效的成果。

在親身參與遊戲中,學生體驗到了合理公正的規則的重要性;修訂規則這一個活動,既爲下面的活動——爲自己的遊戲制定規則做了鋪墊,又讓學生認識到制定規則要周密,細緻。遊戲,使品德教育在活動中進行,學生的認識更加到位,印象也更深刻。

2、合作探究

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注重認識社會的方法引導和技能的培養,追求學習方法的多樣化。要儘可能的給學生留有更大的自由空間,以便讓學生參與其中,每一個單元可以構成一個有人物、有場景、有事件的大情境。在山東人民版五年級上冊《一山一水一聖人》單元中,我採取了單元授課的形式,引導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瞭解祖國的壯麗河山,增強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在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鍛鍊學生認識社會的方法和技能。

執教“泰山的自然景觀”小節前,我進行了精心備課,蒐集了大量資料,製作了一個集圖片、音樂、錄象、動畫、配音於一體的多媒體課件,學生深深地陶醉在這壯美的景色之中。我因勢利導:“同學們,泰山榮膺五嶽之首,不僅是因爲他壯美的自然景觀,更因爲他深厚的文化遺產。咱們五年級同學已經非常熟悉實踐活動了,課後,就請大家自由結合小組,選擇古建築、石刻、帝王封禪、古文化遺址等任意一種泰山文化研究,廣泛蒐集,進行整理,準備彙報,下節課,我們看哪個小組的彙報最吸引我們。”學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尤其是幾個信息技術“高手”,更是得意地東張西望,大有捨我其誰的架勢。

第二節的展示交流課上,只有幾個小組拿出了幾張打印下來的枯燥的文字。面對這意料之中的結局,我沒有過多地責備,而是和孩子們一起分析原因,總結出了“分工要細緻,落實要到位,蒐集的材料要整理分析,彙報形式要靈活有趣吸引人”等實踐探索中的注意事項,孩子們若有所思,第二次探索活動開始了。

第二週的展示交流課上,那可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有的小組編排了一個小品,用“導遊”的嘴把自己蒐集到的文化資料展現出來;有的小組自編自演雙簧,一個同學在講臺上裝模作樣地介紹,另一個則在講桌下面照整理好的稿子讀;有的小組舉行了圖片展覽,將家長協助打印出來的圖片資料製作成一個大刊板,給大家介紹;最吸引人的是郝晨小組做的投影片,有配音有動畫,形式新穎,內容還很豐富多彩,被大家一致評爲一等獎。

活動後,我引導學生總結這次實踐活動,學生七嘴八舌,談自己小組活動中的教訓和經驗。“大家想不想繼續進行這樣的探索實踐活動呢?”學生異口同聲,“想!”“那麼,本課餘下的內容——我國其他名山,本單元的其他課文——《來到黃河岸邊》和《尋跡孔子故里》,咱們仍然開展實踐活動,各小組任意選擇一個主題,自行探索交流展示。下次上課時,我當學生,你們是老師,看哪個小組老師的講解更吸引人。”就在這種反覆的親身實踐中,學生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更主要的是,鍛鍊了實踐探索合作競爭等諸方面的能力,樹立了從社會生活中學習的概念。

3、情境渲染

教學山東人民版四年級下冊《珍惜勞動果實》一課時,針對城市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不知節約的實際情況,我決定通過文字、圖片、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來震撼學生的心靈,達到影響、教育的目的。

在學生交流了自己調查的浪費現象之後,我說:“課前,老師也進行了調查,大家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自己蒐集到的一些食堂、飯店裏浪費糧食、剩菜剩飯等的照片,學生深受觸動,默默無言。

接着我又出示自己蒐集到的資料,並將數字變成紅色放大,請學生重讀這些紅色的數字:“目前,世界上約有8.5億人缺少糧食,佔世界人口總數的七分之一!”學生讀着,表情驚訝着,他們顯然沒有想到這個數字竟然這麼龐大!

接下來,我逐張出示自己精心挑選的一組非洲兒童骨瘦如柴、瀕臨死亡、餓死人骨堆積的圖片,伴隨着低緩的音樂,語氣沉重地介紹:“這是一個餓了多天的小朋友在珍惜地舔食着手上的最後一粒糧食。這是一個因爲飢餓瀕臨死亡馬上要落入鷹口的兒童。地上到處堆滿了因飢餓而死的人的骨頭!”教室裏安靜、沉重,學生驚訝、悲傷、自責。

幾幅圖片,幾串數字,幾句話語,幾段音樂,渲染出的氣氛和情境足以令學生終身難忘。節約,應該成爲他們深深銘刻在內心深處的文字。

三、變“小”爲“大”,走進社會,實踐成長

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道德人格《在生活實踐中放飛心靈》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的形成是靠接觸社會和人際交往來中實現的,因此,我非常注意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將小課堂引入大社會,給學生架起了一架梯子----讓道德認識轉化爲道德行爲,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爲習慣。

教學山東人民版四年級下冊《參觀食品加工廠》一課前,爲了讓學生對食品加工有初步瞭解,我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月餅加工廠參觀。學生看到了月餅製作的流程——稱重、制餡、做麪皮、包皮、成形、烘烤,感受到了工人師傅艱苦的勞動環境,領教了麪點師傅純熟的製作技巧和工藝,欣賞到了一個個剛出爐的精緻可愛的月餅。

課堂上,我請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談自己的參觀收穫。學生七嘴八舌,暢談感受,有的談麪包的製作流程,有的談對工人師傅的同情和理解,還有的對師傅們配合的默契非常佩服。一次參觀,多重收穫,社會實踐,育人無痕。

教學山東人民版五年級上冊《爲了地球的明天》一課前,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引導學生調查身邊的環境問題後認真填寫。

我身邊的環境調查

調查人:

調查時間調查地點發現問題解決措施

通過本次調查,我想說:

課堂上,我請學生交流他們的調查結果,學生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發現的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然後我又設計了體驗活動——剷除小廣告,利用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社區,走進大自然,清理白色垃圾,剷除小廣告。不少學生在調查活動、社會實踐的體驗過程中發現,其實污染環境的罪魁禍首就是我們人類自己,因此,他們從內心深處發出呼籲——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生活實際,巧妙地設計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和諧地發展,引導他們在合作探究、自主體驗創造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惡。“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我相信,孩子們在富有生活氣息的品德與社會課堂中成長,不僅獲得理智上的滿足,更能讓自己的情感得到充盈,羽翼更加豐滿,心靈自由翱翔。

小學思品教學反思15

通過教學《班級規則在哪裏》,我感到班級的日常管理十分關鍵。教學中,我始終把課堂常規教育作爲教學的基礎,在上課的過程中,把養成教育作爲自己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常見表現進行觀察、總結、分析原因,找到解決這些課堂現象的辦法,力爭讓學生改掉這些不應有的行爲,更好地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受到孩子們習慣養成方面有很大不同,一些點滴的行爲習慣,給課堂教學造成很大的影響。於是我制定了嚴格的課堂常規制度,對於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

對於有些容易在課堂上出現不良行爲習慣的孩子,我及時提醒,有的在課後找他談話,幫助他找成因,改毛病。除了對低年級學生進行養成習慣教育以外,我還對學生在課上回答問題進行訓練,尤其在紀律方面嚴格要求,鼓勵他們課堂上回答問題要大膽說,積極發言,語言表達要力求完整。

我的幾點反思:

1、依據新課程的精神,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生活應該緊密結合。讓課堂教學中的故事來源於生活、立足於生活、指導於生活。

2、以學生爲本落到了實處,在教學中,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之中,去感受、去體驗,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對事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

3、課堂上要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通過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快樂的情感,在活動中體驗、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這些僅僅是我的愚見,都將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進一步探究和學習的,努力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