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合作學習的整合

    論文摘要: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的整合是時代教育發展的要求。信息技術爲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協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使終身教育和學習社會化成爲可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合作學習的整合

論文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課程整合,學習環境,教學模式

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高速發展的時期,以計算機爲主要標誌的現代教育手段,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模式,而且也影響着教育觀念的變革。作爲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我深深感到信息技術對於語文學科來說,不是附帶的,強加的,可有可無的,而是和語文學科緊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有機要素。

下面就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談談自己的一點做法,以供同行商榷。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必要性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承擔着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任務。計算機及網絡不但能儲存大量的語言文字材料,還可以隨時檢索和顯示,利用信息平臺,我們可以輕鬆地得到我們所需的任何一種像“大海撈針”一樣的信息,提取量大,顯示質量高,可使語文教學做到大容量。這樣,就可把學生直接帶進訓練的語境中,讓學生經受一定廣度、深度和難度的思維訓練,培養學生敏捷、嚴謹、周密的思維習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習整合的模式

傳統語文教學偏重知識系統和能力訓練體系,注重傳授語法詞彙知識,語言教材中收錄的少量文字只是作爲傳授知識的範文,現代語文教學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

1、課文精讀:傳統教學非常重視對課文的精讀,在網絡環境下同樣不可忽視,因爲精讀可強化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在這種閱讀中強調對課文的整體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師可提供相關資源供學生參考,可用習題當場進行閱讀效果的檢測,並進行即時評價。

2、主題性研讀:主題式研讀指的是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按照點圓式信息傳輸路徑閱讀大量有關文本。這種閱讀主題豐富靈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寬、傳輸路徑具有輻射性。教師可提供經整理的大量資源,學生可從網上獲取相關資源,可在論壇交流心得。還可進行由“面”及“點”的選擇性閱讀。

3、情境寫作:多媒體電腦爲作文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情境呈現討論交流寫作評價”是常用的教學流程。

4、互動性寫作:將“故事接龍”的樣式放到網絡上之後,其趣味性、發展的無限性以及作者與作者、作者與讀者、讀者與讀者的交流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5、論辨性寫作:將辯論賽搬到網上以文字形式來進行,這種短小然而針鋒相對的寫作使思維不斷碰撞,能有效地鍛鍊學生的思維品質。

6、一體化寫作:即將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學生自主從網絡上獲取閱讀材料,讀後根據自己的選擇和思索進行“吸收+創造”式的寫作,使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信息素養得到共同提高。

7、聽力訓練:漢語亦應與外語一樣進行聽力訓練。學生聽取教師或同學或播放的有聲資料,現場檢測並由電腦作出即時評價。

需要強調的是: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動態的,可根據具體內容靈活變動時間跨度和環節,並不意味着某一節課一定要具備所有環節。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實踐

在學校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課題研究組全體同仁的共同研究下,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於初中語文教學,我們作了大量的嘗試和實踐活動。我認爲主要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直觀激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爲轉化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信息技術將抽象的內容轉化爲直觀的圖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死海不死》教學時,將蒐集的死海圖片與課文文本、課文朗讀聲音文件結合製作Flash朗讀影片,隨着課文朗讀,適時展示死海的位置圖、人浮在死海上不下沉的圖片、奴隸們屢淹不死的圖片、死海開發圖。學生彷彿真的到了死海岸邊,對課文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們不僅能夠積極地讀課文,而且能主動探求死海的成因。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製作死海形成過程動畫,按步驟演示處於大裂谷中段的死海由於海水不斷蒸發,礦物質沉澱下來,經年累月,越積越多,形成今天世界上最鹹的鹹水湖。抽象的事理在幾十秒的動畫演示中變得直觀可感,學生情緒高漲,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

直觀激趣主要適用於說明文教學,有時也可用於記敘文、文言文教學。

(二)情境渲染

語文教學中,要使學生深入理解文學作品的主題,體會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產生如臨其境的真切感受,運用信息技術,創設符合教學要求的情境,是最好的辦法。如在教學《天上的街市》一課時,爲使學生能與作者在感情上產生共鳴,讀出詩歌的意蘊,我爲學生播放了幻燈片,並配有貝多芬的《月光曲》,通過悠揚的旋律,美妙的畫面,學生很快進入到了一個美好、有趣的“天上世界”,孩子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從而達到“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小說教學、散文教學需要運用信息技術渲染情景進行輔助。

(三)快速反饋

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實現快速反饋、快速遷移,將語文知識轉化爲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和智能的發展。閱讀能力需要通過閱讀文段來檢測提高。利用信息技術,只需將要閱讀的文段輸入計算機(可用掃描儀,也可用漢字識別系統,或鍵盤輸入),學生就可以翻閱答題了,45分鐘,不僅完成新授任務,還能實現快速反饋,快速遷移,及時查漏補缺。複習課這種方法更受歡迎。

(四)知識系統化

語文教學雖以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爲主要任務,教給學生系統化的.語文知識也不可忽視。運用信息技術將零散分佈在課本中的語文知識系統化表格化,非常有利於學生清晰的理解和把握。魏書生老師提到的語文知識樹也可以做成課件,這也是信息技術與語文經典教學方法的整合。

四、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思考

在信息技術和初中語文課程整合的實踐中,不斷受到觀念的衝擊、技術的阻礙,體驗着探索的艱辛和創造的快樂,引發的思考是廣泛而深入的,現擇其要點言之:

1、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有更高的素質,必須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對教材、教法、學生的把握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一貫強調的,這一基本功在信息時代顯得更加重要,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如教材的處理、學生的新特性、教法的變革等。

2、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對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以學生爲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由信息的單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動接受到自由選擇、自主探索,部分學生極易在信息的海洋裏迷失,使課堂處於失控狀態,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容易導致學生水平的兩極分化。所以,信息化教學對學生的學習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學習自覺性、更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強的自我學習能力。

3、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整合的起步階段不可避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如師生之間課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失控;資源的大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等。

實踐證明,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提供形式生動活潑、內容豐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因此,語文教師應努力掌握和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 倪文錦主編《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2 張暉編著《新課程的教學改革》,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12月

3 吳克勤,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教育的應用,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09

4 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3

5 清華同方教育技術研究院《“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培訓教材》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3 

張靜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