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飛呀飛》教學反思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泡泡飛呀飛》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泡泡飛呀飛》教學反思

《泡泡飛呀飛》教學反思1

一 、遊戲活動,創設自主氛圍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礎和動力。尤其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更要強調學習的感受、體驗和遊戲性,要把看、畫、做、玩融爲一體。他們正處於好玩、好動、好奇的階段,他們的課堂不應該是沉悶的、枯燥的。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創設一個愉快活動的空間,改變以往在教室狹小空間內一部分人的活動,讓他們全部走出教室,給他們一個大的活動空間,讓他們遊戲,放開他們的手腳,讓他們去喊、去叫、去跑、去跳,讓他們在玩兒中學。我深深感到:當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參與的遊戲中時,他們在玩的同時也在探索着、創新着。

二、自主選擇,開放創作空間

以往美術課的學生作業都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的。新美術課程標準指出:“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的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因此,我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表現方式,自主選擇合作伙伴。我讓他們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材料進行創作,給每一位學生充分的權利,給他們最大的自由空間,避免在創作中受到限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創造的成功和快樂。

三、走下講臺,重塑師生關係

教學雙方完全是一種平等的關係,建立這種良好的教與學的關係的關鍵在於施教者,教師應把感情的紐帶首先拋給學生,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氣氛。這堂課,作爲教師的我,從高高的講臺走下來,走到孩子們中間,與孩子們一起玩兒吹泡泡,成爲他們遊戲中的一員。 剛開始時,學生還離我遠遠的,慢慢的學生和我一起吹,甚至有的孩子還主動要和我比賽呢。我和學生一起觀察、一起探索,這時學生敢想、敢說、愛想、愛說,變以往的“自得其樂”爲“師生同樂”。在新的理念新的教材的指導下,我把時間、空間給了學生,和他們一起動口、動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是平等的、民主的。這樣,學生覺得安心,進而促進創作力的發展。唯有這樣,大膽開放不受限制的心,學生才能充分表現其獨特的創性及豐富的創造才能!。

《泡泡飛呀飛》教學反思2

《泡泡飛呀飛》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目的通過組織學生玩、吹泡泡遊戲,要求學生邊玩邊觀察泡泡飛動的形狀、顏色的變化,欣賞泡泡的美。從而引導學生想象泡泡飛起來的時候,透過泡泡會看到各種什麼樣的情景,通過討論交流,啓發,逐步形成創造性構思。最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大膽創作,體驗美術造型活動的樂趣。

根據一年級孩子愛玩,喜歡遊戲性表達的心理,本次教學以老師吹泡泡並邀請部分同學吹泡泡遊戲爲教學導入。在學生通過體驗與觀察獲得對泡泡的形狀、顏色等感知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泡泡飛到哪兒去?在那泡泡裏會出現什麼景象?”“想象你也和泡泡一起飛,你打算讓誰陪着你一起飛?”在我的啓發下,孩子發揮想象紛紛發言,於是我順着孩子的思路在黑板上畫出高低不同、具有大小變化、多少對比的泡泡,然後泡泡里加上不同的景物,如動物、人物、繁忙大街、海底世界、太空星球等,最後添加自己和好朋友與泡泡一起飛。通過這樣的示範,對孩子如何構圖有一定的引導啓發作用,使孩子意識到孩子畫面要有節奏變化,不要太過死板。最後,孩子創作過程中,發現有創意的作品我也及時給大家展示,並作引導評價,以求刺激孩子大膽想象,大膽表達。

最後孩子的作品效果還是不錯的,但是僅僅是用繪畫的方式進行表達。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引導孩子開動腦筋,選擇新穎的材料,進行有創意的表達。

美術的學習過程中不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播爲目的,而是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讓學生積極去參與造型表現活動,並在活動中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去創造美。

《泡泡飛呀飛》教學反思3

背景介紹

《泡泡飛呀飛》是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10課教學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通過組織學生玩、吹泡泡遊戲,要求學生邊玩邊觀察泡泡的形狀、影射和顏色的變化,欣賞泡泡的美。從而引導學生想象泡泡飛起來的時候,透過泡泡會看到各種什麼樣的情景,通過討論交流,啓發,逐步形成創造性構思。最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大膽創作,表現自己的構思。

教學理念

《泡泡飛呀飛》屬“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綜合·探索”學習領域主要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象、創作、表演和展示。本課利用兒童喜歡的遊戲方式來發展學生藝術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並充分體驗活動的樂趣,從而認識美術,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在學習過程中不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播爲目的,而是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讓學生積極去參與造型表現活動,並在活動中去發現藝術美、去創造美。

案例描述

一、導入新課:

1、由學生喜歡的玩具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了一件祕密武器,是什麼呢——哦!是一把槍!(拿出泡泡槍)

師:不過,這槍可沒有子彈。那它射出的是什麼呢?(師試玩)

生:泡泡。

師:對了。是一串串的泡泡!你喜歡吹泡泡麼?

生:喜歡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玩泡泡,畫泡泡,好不好?

生:好!

師:板書課題:泡泡飛呀飛

二、學習新課:

1、做“吹泡泡”的遊戲:

師:同學們都吹過泡泡了,誰能來說說你記憶中的泡泡是什麼樣子的?(大生:(齊答)是圓的

師:泡泡真的只有圓形一種嗎?現在我們再來玩一玩。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了的泡泡工具再觀察(邊玩邊引導學生觀察泡泡被風一吹會變癟的這一現象)。

生:有半圓的、8字形的、彎彎的……

師:我們再來吹一次觀察你吹出的泡泡是什麼顏色的?

生:白色的、紫色的、紅色的'、綠色的……

師:對,因爲光照的原因泡泡是五顏六色的。同學們都玩的很開心吧!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吹一個最大的泡泡,然後透過泡泡你可以發現什麼?

生:我的泡泡裏有牟老師、我的泡泡裏有同位的眼睛、我的泡泡裏有窗外的美景……

師:哇你們發現了這麼多有趣的現象!

師:如果泡泡飛到樹林裏,那泡泡上會看見什麼?飛到城市的上空呢?……

生:會看見許多大樹、會看見白雪公主、會看見汽車、會看見機器人……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等會兒把你想的大膽畫在畫中。

師:如果老師把泡泡吹的足夠大就可以把你裝進泡泡裏了,你會和泡泡一起飛,飛啊飛啊……你希望泡泡會飛到哪裏去?你希望有誰陪着你一起飛?先同學互相說,再說給大家聽。

生:討論。

生:我想和媽媽一起飛到北京去看長城、我想和同學們一起飛到月球上去考察、我想和老師一起飛到空中旅行……

師:你們覺得泡泡美不美?美在哪裏?

生:顏色美、形狀美、泡泡裏還看到許多有趣的事……

3、《編兒歌》

師:今天我們不僅玩泡泡還要用泡泡來編一首兒歌,題目就叫《泡泡歌》。(出示兒歌題目)

師:請大家聽老師說句子,然後同學們照着老師說的句子來說,看誰說的最有意思!要是自己動腦筋創作出來的。

師:老師引導:汽球是我吹出的泡泡,蘋果是大樹吹出的泡泡……(出示板書)

生:水泡是小魚吹出的泡泡、雨是雲吹出的泡泡、輪子是工人叔叔吹出的泡泡……

4、欣賞

師:下面我們欣賞書中的範作。說說自己最喜愛那一幅,爲什麼?

生:我喜歡……

5、示範

師:我們怎樣畫泡泡可以使畫面更加的美呢?看看老師是怎樣做的。(邊示範邊說明畫中的泡泡要有大有小錯落有致,並介紹幾種塗色方法)

生:觀察、理解。

三、學生作業(略)

1、展示學生作品。學生介紹作品創意,老師評點。

四、課後拓展

1、展示作品

師:實際上我們除了用畫的方法表現泡泡,還可以用許多其它的材料表現泡泡。我們一起來欣賞幾件作品。(出示氣球做的泡泡,塑料袋做的泡泡、圖釘做的泡泡等)

生:欣賞。

2、拓展思維

師:你還想用那些材料表現泡泡呢?

生:我還想用大蘋果做泡泡、

我還想用舊報紙用做泡泡、我還想用廢泡沫做泡泡……

師:世界上除了泡泡可以飛以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飛,比如說飛機、太空船等。大家有時間可以在家裏也學今天這樣畫一畫、做一做。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實施以學生玩——吹泡泡遊戲爲學習導入。愛玩,是所有兒童的天性,遊戲則是兒童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在遊戲中往往寄託了孩子們的情感、想象以及好奇心。在活動中通過泡泡遊戲,自己動手玩,創造性的玩,體驗集體遊戲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獲得對泡泡的形,色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教師在學生玩、吹泡泡時適時引導“發現有什麼奧祕,找一找泡泡的形狀和色彩及發揮想象泡泡會飛到哪裏去?你希望有誰陪着你一起飛?”等。以吹泡泡的快樂感受爲話題,進入泡泡形狀與色彩知識及飛的感受討論與學習並以體驗畫泡泡爲學習活動的主體任務。

師生間互動、適當進行示範,解決學生在創作中遇到的問題。並鼓勵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

教師在課尾展示、提示可採用另外的一些方式來表現泡泡,讓學生自己在課後以喜愛的方式來再次創作泡泡飛呀飛這一課題、擴展思維空間。若課時安排爲多課時則還可考慮讓學生合理多選擇幾項,在學習要求上有更高層次的提升。

案例點評

本案例教學對象是一年級學生,立足於低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在學科知識上沒有要求過高、過深,而是根據孩子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側重於學生的形象思維、感知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通過吹泡泡這一過程,強調學生運用各種感官,有意識地去關心自己生活及周圍的一切,大膽發揮想象,逐漸地去學習,去尋找和挖掘那些蘊藏在普通而平凡生活中的美,並運用美術語言將它們表現出來,從而喚起學生感覺美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表現美的願望。

在遊戲中,學生學習真正具有了學習主動性,激發了他們探索欲、求知慾。一改以往課堂老師教、學生模仿畫的沉悶與單調,到處洋溢着發自內心的快樂及喜悅。教師則以一個大朋友的身份穿插其中,參與學生的討論、參與學生的思考、參與學生的遊戲,恰當地進行知識的傳授,充分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在玩中求樂、樂中求知。

《泡泡飛呀飛》教學反思4

課前我帶小朋友做吹泡泡的遊戲,小朋友非常興奮。愛玩,是所有兒童的天性,遊戲則是兒童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在遊戲中往往寄託了孩子們的情感、想象以及好奇心。在活動中通過泡泡遊戲,自己動手玩,創造性的玩,體驗集體遊戲的樂趣,懂得相互欣賞和共同分享,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獲得對泡泡的形,色等知識的認識和運用。我在學生玩、吹泡泡時適時引導“發現有什麼奧祕,找一找泡泡的形狀和色彩及發揮想象泡泡會飛到哪裏去?你希望有誰陪着你一起飛?”等。以吹泡泡的快樂感受爲話題,進入泡泡形狀與色彩知識及飛的感受討論與學習並以體驗畫泡泡爲學習活動的主體任務。

師生間互動、適當進行示範,解決學生在創作中遇到的問題。並鼓勵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我在課尾展示、提示可採用另外的一些方式來表現泡泡,讓學生自己在課後以喜愛的方式來再次創作泡泡飛呀飛這一課題、擴展思維空間。若課時安排爲多課時則還可考慮讓學生合理多選擇幾項,在學習要求上有更高層次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