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簡介

方苞(1668--1749),字靈皋,一字鳳九,晚年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桐城派散文的創始人,與姚鼐、劉大櫆合成桐城三祖。官至禮部右侍郎。苞生於江蘇六合之留稼村。高祖方大美,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年)進士,曾任太僕寺少卿。曾祖方象乾,明恩貢生,曾任按察司使,充岑西左江兵備道,明末,因避亂寓居江寧(今南京)。祖父方幟,曾任蕪湖訓導,後調任興化縣教諭。父仲舒,國子監生,青年時耕牧於樅陽黃華,家境日落,後入贅江蘇六合縣留稼村吳勉家;生3子:長子方舟,次子方苞,幼子方林。著有《望溪先生文集》。

方苞自幼聰明,4歲能作對聯,5歲能背誦經文章句,6歲隨家由六合遷到江寧舊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歲隨父回安慶參加科舉考試。24歲至京城,入國子監,以文會友,名聲大振,被稱爲“江南第一”。大學士李光地稱讚方苞文章是“韓歐復出,北宋後無此作也”。方苞32歲考取江南鄉試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進士第四名。時母病回鄉,未應殿試。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發,方苞因給《南山集》作序,被株連下江寧縣監獄。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獄,定爲死刑。在獄中兩年,仍堅持著作,著成《禮記析疑》和《喪禮或問》。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極力營救,始得康熙皇帝親筆批示“方苞學問天下莫不聞”,遂免死出獄,以平民身份入南書房作皇帝的文學侍從,後來又移到養蒙齋編修《樂律》。康熙六十一年,充武英殿修書總裁。雍正九年(1731年)解除旗籍,授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次年遷翰林院侍講學士。雍正十一年,提升爲內閣學士,任禮部侍郎,充《一統志》總裁。雍正十三年,充《皇清文穎》副總裁。清乾隆元年(1736),再次入南書房,充《三禮書》副總裁。乾隆四年,被譴革職,仍留三禮館修書。乾隆七年,因病告老還鄉,乾隆帝賜翰林院侍講銜。從此,他在家閉門謝客著書,乾隆十四年病逝。年82歲,葬於江蘇六合。

學術主張

方苞治學宗旨,以儒家經典爲基礎,尊奉程朱理學,日常生活,都遵循古禮。爲人剛直,好當面斥責人之過錯,因此,受到一些人的排擠。

方苞首創“義法”說,倡“道”“文”統一。在《史記評語》裏說:“義即《易》之所謂言有物也,法即《易》之所謂言有序也。以義爲經,而法緯之,然後爲成體之文”。論文提倡“義法”,爲桐城派散文理論奠定了基礎。後來桐城派文章的理論,即以方苞所提倡的“義法”爲綱領,繼續發展完善,於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壇的桐城派,影響深遠,至今仍爲全國學術界重視,方苞也因此被稱爲桐城派的鼻祖。

[編輯本段]文章著作

方苞著有《周官集註》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記析疑》4卷、《周官辯》1卷、《儀禮析疑》17卷、《禮記析疑》46卷、《喪禮或問》1卷、《春秋比事目錄》4卷、《詩義補正》8卷、《左傳義法舉要》、《史記注補正》、《離騷正義》各1卷、《奏議》2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補遺》 14卷,另刪訂了《通志堂宋元經解》。 

名篇:《左忠毅公逸事》、《獄中雜記》、《漢文帝論》、《李穆堂文集序》、《書盧象晉傳後》、《與李剛主書》、《孫徵君傳》、《萬季野墓表》、《遊潭柘記》等。

[編輯本段]軼事趣聞

一:

方苞幼年時聰穎過人,四五歲能對對子、誦章句,七歲讀《史記》,十歲開始讀經書古文,皆能背誦。一天,方苞在野外玩耍,時值鄉村五月農忙時節,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頭一個拔秧的農夫一邊用稻草捆秧,一邊念道:

“稻草扎秧父抱子。”

方苞聽了,佇足田頭。農夫見是一小孩站在這裏,口裏又唸了剛纔的一句,笑着問方苞:“你能對出下聯嗎?”方苞認真尋思,自言自語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舉目前望,見不遠處的竹林裏,幾個婦女正把竹筍投入竹籃裏,他眉毛一揚,自信地點點頭,高聲對道:

“竹籃裝筍母摟兒。”

農夫驚喜不已,誇方苞真是個“神童”。

二:

康熙微服私訪,在駱馬湖鎮上的茶館裏結識了歐陽宏,引入驛館裏吃酒傾談。聊至“東宮洗馬”的笑話,聰明過人的歐陽宏馬上就敏銳地覺察到面前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當今皇上。

康熙見其神色,大驚,想到“這個面目醜陋的老人天分極高,怕再順着這個“洗馬”的'題目說下去,會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連忙把張廷玉叫來,把話岔開了。康熙和張廷玉通過聊天方式,考察這個歐陽宏的學問,發現其“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麼事都有獨到的甚至是驚人的見解。”康熙心中暗贊:“好一個鴻學大儒啊,比起高士奇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可惜年齡大了點兒,不然的話,朕倒要啓用他了。”

後來還是啓用了。康熙發現,這個歐陽宏原來就是方苞。方因戴名世的《南山集》獲罪,廢爲平民,流落民間。康熙發現後,不拘一格,將其以布衣身份錄入上書房。能在上書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數,人以宰相身份待之。

[編輯本段]他人評價

1 :姚鼐有言“閱太史公書(《史記》),似精神不能包括其(方苞)大處、遠處、疏淡處及華麗非常處。”(《與陳石士書》)

2:袁枚早年評方苞文與王漁洋詩,有“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詩”之句。

3:王源贊評方苞文爲“宋以後無此清深峻潔文心”。

4:姚範說“望溪文於親懿故舊之間,隱親惻至,亦見其篤於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