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檔案:呼喚規範管理

                   中國教育報  2003-07-16  張樺 方星移

高考檔案:呼喚規範管理

 

 編輯同志: 

2003年高考招生錄取工作已全面展開,目前各省市的錄取工作進展順利。然而,作爲在基層招辦常年從事招生工作以及在高校從事教學管理工作的筆者,在高考前後,包括錄取過程中卻發現,一些中學對高考錄取的重要環節--考生檔案組建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或是敷衍了事,或是僞造檔案,給保障高招錄取公平、公正帶來很大隱患。 

衆所周知,高考檔案材料是高校審查錄取學生的重要依據和憑證。現在的高考檔案分爲兩種形式:電子檔案和紙介質檔案。電子檔案包括考生的基本特徵、體檢情況、高考成績、志願填報等信息;紙介質檔案包括學年評語、成績登記、體育合格情況、政治思想品德考覈等材料,它更偏重於考生在高中階段的表現。高招錄取時,考生電子檔案不清或不全面的.地方需要參閱紙介質檔案。所以,高考電子檔案和紙介質檔案相關部分內容必須一致。 

高考檔案的大部分材料是由考生所在中學負責蒐集組建,然後由縣級招辦或市、地級招辦彙集整理上報至省級招辦。錄取時,由省級招辦按照有關程序把檔案分批投放到各個錄取學校,高校逐一審查考生檔案,辦理“提檔”、“退檔”、“錄取”等有關手續。由此可見,高考檔案在錄取過程中所處的重要位置。 

考生的絕大部分檔案材料來自於就讀中學,高考檔案組建質量的高低,取決於中學是否真正重視並按照規範化程序制檔。然而高考前,筆者調查了幾所縣級、市級高中,發現學校領導對高考檔案沒有給予足夠重視,大部分高中沒有專職高考檔案員,沒有專門檔案室,更不要說有高考檔案管理的規章制度了。一所市級重點高中的校長甚至說:“這是個小事情,我從來就沒有過問過,高考以後抽上些人手,兩天功夫就齊了。” 

完整的檔案材料應該是考生中學三年情況的真實反映。每個學生應該從高中第一學年開始組建檔案,到高考時就已經是成品檔案了,根本用不着重新組建。可是筆者在調查時發現,很多高中學校卻沒有這樣做,畢業生檔案極不完善、規範。應屆生也只有一個學籍表,而且評語、成績都還沒有填寫。他們說,這些檔案等到高考以後纔要,填寫早了沒有意義。筆者看到,即使已經填寫的內容也很不規範,甚至有人用鉛筆填寫。 

在河南省某地,筆者相繼採訪六所高中,他們在組建高考檔案時搞的都是“人海戰術”,進行大突擊活動。每年高考結束,上級招辦要求中學上繳考生檔案材料。這些中學便手忙腳亂,急忙抽調人員進行突擊建檔。有所高中每年組織30餘名教師晝夜加班,有填寫基本情況的,有寫評語的,有加蓋印章的。爲防止一份檔案全是一個人的筆跡,他們發明了“流水作業法”,每個人只寫其中的一項內容。 

這種方法整理出來的檔案,內行人一看便知,考生的思想政治考覈內容及班主任、學校的評語內容都是千篇一律。一位老師透露,爲了防止內容過於雷同,他們寫評語時,要事先擬好三個不同的答案,每填寫完10個學生的評語,就更換一個答案。組建電子檔案也是這樣,微機操作員用替代的方法,交叉將三個不同內容的評語輸入計算機,結果翻來覆去,還是那三個內容的評語。 

制檔工作,除了馬虎、敷衍之外,甚者有個別中學爲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竟然公開僞造假檔案。在此筆者呼籲,各高中學校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應高度重視這一工作,嚴格強化高中的學籍管理。中學階段學生檔案管理要力求科學化、規範化,同時要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對那些僞造檔案騙取報名資格、偷換塗改檔案資料的人一定要從重從嚴懲處,以確保高考這一方淨土,體現公正、公平的競爭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