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最近,我在初一(4)班上了一節數學公開課,課題是《3.4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第二課時“銷售中的盈虧”,本節課是探究課,在教學中我採用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學方式,在老師的時事點評和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計算,歸納銷售中的常用公式,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課堂中高效完成本節學習任務。本節課我的教學過程主要分六個環節:第一,設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入本節課課題;第二,嘗試練習,熟悉公式;第三,探究銷售中的盈虧問題;第四,小組展示,解決探究問題;第五,鞏固練習,提升能力;第六,歸納總結銷售問題中常見的四個量之間的關係提煉解決問題的方法。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成功之處有:

1.設計情境,引入課題,體現教學來源於生活有服務於生活的理念,“漢濱初中對面的電腦城中銷售一種路由器,先將進價提高20%,後再降20%出售,賣96元一臺,問商家是盈是虧?”通過本問題,起到兩個作用,一是引入課題,二是看待問題的方式不能只看表面而做出解答,必須用數量關係進行計算在做出判斷。

2.精選練習,達到讓學生熟悉公式的目的。

3.化解探究問題中的難點,把問題細化爲6個小問題,便於小組分工合作,及時完成任務。

4.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充分展示學生探究問題的全過程。

5.在教學中能激勵性的語言去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和展示,讓學生在比較輕鬆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回顧本節課,我覺得在一些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以下不足之處:

1.不能正確的把握各個環節的時間,爲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也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2.在教學中未注重學生思維多樣性的培養。我總擔心學生說錯,一開始就讓學生沿着我預先想好的方向去思考,控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3.分層,分題組佈置或推薦作業方面做的很不到位。

4.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不充分,很急躁。

5.學生的參與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教師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使問題在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中得以共同解決,才能把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落到實處,才能還課堂以本來的面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的堂的主體。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一年來,我通過不斷努力,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說、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從學生的變化看課改,別有洞天。

一、成功的經驗和感受

1、交流讓學生分享快樂和共享資源

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活動經驗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好的課程資源。在“生活中的立體圖形”這節課中,不同的學生依據不同的生活背景進行活動,自己抽象出圖形,製作出紙質的立體圖形。彼此間的交流,實現了他們對立體圖形關鍵特性的理解和認識,大家共同分享發現和成功的快樂,共享彼此的資源。

2、從生活出發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說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纔說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啓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正如我們所說的,“代數式在生活中”。

3、創新設計讓學生體現積極向上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的作業爲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說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爲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說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爲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4、合作探究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悅

“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爲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閱資料,經歷蒐集數據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5、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自我探索

在教學《七巧板》中,教師事先讓學生上網查詢課件,讓學生去拼七巧板,改變了過去單純由教師講,學生死記的教學方式。兩個班學生興奮投入了學生。

二、不足和今後在教學中應注意

1.營造有利於新課程實施的環境氛圍。

2.注重新型師生關係的建立,在處理好學生、教師、教材三者的關係上多下功夫,力求建立更爲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3.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理論,在教師角色轉變上多做工作,增強自己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向開放型的教師邁進。

4.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特別是駕馭堂的能力和教材的能力。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特點和自己特點的課堂教學模式。

5.不斷學習和提高現代化教學技術,提高多媒體課件製作能力,能製作出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之更好地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質量。

6.教學研究側重於:

(1)探究式、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和合作學習教學方法探討;

(2)怎樣具體落實“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4)和同行的教學交流。

本學年所任教的(1)班與(2)班中,(1)的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制的能力比較差,容易形成雙差生,爲此,我在反覆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袁鵬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並在之後的學習較爲積極。而(2)班的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我反覆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經過近一年來的新課程與新課標的實施,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角色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七年級新生一開始面對的就是有理數的認識與有理數的運算。有理數的認識,只需通過例舉生活中相反意義的量,便可以很快認識負數,進而較爲全面認識有理數。而有理數的運算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包括五種運算:加、減、乘、除、乘方。這幾種運算中,又以加減法最爲基礎,最難掌握。

首先,有理數的加減法,是建立在一定法則之上,但僅靠盲目的背法則來應對加減法,是不可取的。數學的學習不是文史類的機械背誦,應是在法則制約下,依靠靈動思維解決問題。

因此,個人認爲,在學習加減法之前,就應顧及到將來加減法這一攔路虎來勢之兇猛,爲掃除這一路障先做好充分準備。這個準備就是:

一:讓學生深刻認識正數、負數、零。長期以來,學生侷限於正有理數的運算,對負數的參與會很不適,對負數認知的程度直接影響以後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法。

二:數軸的教學。數軸是新生面臨的又一新概念。它是許多解決數學問題賴以依靠的工具,也是數形結合思維的最初體現。有了數軸,有理數的加減變得“可視化”。

三:相反數、絕對值、兩個重要概念的掌握。尤其是絕對值,相對較難理解,卻是做加減法的重要理論。

有了以上知識的準備,在套用加減法法則時,不再是簡單條文的背誦,學生對枯燥的數學語言和記憶有關法則不再缺乏興趣,學習便變得是件非常愜意的事情。

當然,我不主張只要學生生硬依照法則行事,在法則熟透餘心後,更應啓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法理解加減法法則的內在意義。比如:3+(-5)的值可理解爲3與-5正負抵消後的結果,甚至3-5的值也可以理解爲3與-5正負抵消的結果。其實掌握了加減中的本質意義,於自然而然當中便得到了結果,至於用了哪條法則,不必去管了!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將先複習舊知引入課題,這樣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探究有理數加法的過程中,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然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並討論,從而發現有理數加法的性質,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支親身體驗的產生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後通過例題來鞏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讓學生及時地掌握所學的新知,對於學生起到有效地鞏固作用。

有理數加法是小學學過的加法去處的拓展,學生已經具有了正數、負數、數軸和絕對值等知識。加法法則實際上給出了確定兩個有理數的和的“符號”與“絕對值”的規則,它是通過分析兩個有理數哩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情況,再歸納出同號相加、民號相加、一個有理數與0相加三種情況而得到的。由於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和知識準備的限制,在分情況討論、應分成哪幾種情況、如何歸納不同情況等方面都需要教師的引導,甚至是直接講解。同號兩數的加法法則比較易於理解,而異號兩數相加時情況比較複雜,學習難度較大,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另外,根據法則做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計算,這是一個培養良好運算習慣的過程。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爲了配合學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經學校研究決定,全體任課教師於9月27日----9月30日舉行了一場爲期四天的相互聽評課學習的教研活動。9月26日下午,在學校的例會上,學校領導首先進行了講課前的動員大會。校領導首先對馬牧池中學的教學經驗進行了介紹,結合我校的實際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課改的必要性)。指出我校的教學改革思路,以及需要開展的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情況。接着,王校長介紹了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的現狀,並且提出了改革中的困惑。

在這幾天的時間裏,我共聽了六節課。聽課後老師們結合着所講的課進行了評課研討,老師們進行了熱烈討論。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收穫了很多。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八年級三班任守昌老師的講課,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是學生課堂表現活躍,討論熱烈,小組學習的效果明顯。注重了平時知識的積累,第一個環節首先是學生進行預學案的處理,第二個環節老師把預學案的題讓小組進行展示,讓各小組學生到黑板上展示問題,然後進行小組討論。對於存在的問題,在組長的組織下,然後進行討論。第三個環節各小組進行展示。最後總結。這節課充分利用了牆壁上的小黑板。極好的訓練了學生。

第二個印象比較深的是九年級三班的王孝德老師,講課風趣幽默,在學生小組活動參入度不夠的情況下,教師能及時用風趣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比較沉悶的數學課,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值得我們數學老師學習。本節課條理清晰,學生參與面廣。

第三個總的特點是:九年級學生在展示小組合作學習中,參與度不夠積極,小組展示不到位,這需要老師和班主任把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發動起來,所以課改是難得,但是我們有信心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把我們的課改搞好,並且搞上去。在所聽的其他老師的課,還是與我們的課改有一定的差別,不過我們會努力的。

通過這些課的聽評學習,我感受最深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夠強,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是比較好的。我認爲,無論怎樣的教學方式,只要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學得深入,學得紮實,課堂也就達到了高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一、問題的引入

在問題的引入上,新課標規定應從實際情景入手,並且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我設計以下三種情境:A、溫度計 B、珠穆朗瑪峯、C 汽車站牌問題。我感覺在問題引入上問題有些簡單,使學生思考的範圍過於侷限。沒有出現比較熱烈的學習氣氛。所以問題的引入應加大深度,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問題的探索

在問題的探索上,我採用了師生互動,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產生一種動態效果,使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下,在老師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親身參加探索發現,主動的獲取知識和技能。但在整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概念的得出上學生的總結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再處理時由於怕時間不夠充裕所以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給做出瞭解答,其實這裏應由學生自己來解決,這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三、習題的配備

整個習題的配備大致是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面向全體學生,採用多種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並且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在講解完例題後,讓學生互相提問,以促使學生積極踊躍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創造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但我總體感覺習題的量不夠充足,學生的練習機會較少。最後找了兩名學生,在數軸上表示出一些數,發現暴露出很多問題,所以還有待於進一步訓練。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初中數學是一個整體。初二的難點最多,初三的考點最多。相對而言,初一數學知識點雖然很多,但都比較簡單。很多同學在學校裏的學習中感受不到壓力,慢慢積累了很多小問題,這些問題在進入初二,遇到困難(如學科的增加、難度的加深)後,就凸現出來。

現的初二學生中,有一部分同學就是對初一數學不夠重視,在進入初二後,發現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感覺學習數學越來越吃力,希望參加輔導班來彌補的。這個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對初一數學的基礎性,重視不夠。我們這裏先列舉一下在初一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的幾個問題:

1、對知識點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層次上;

2、解題始終不能把握其中關鍵的數學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題,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3、解題時,小錯誤太多,始終不能完整的解決問題;

4、解題效率低,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題目,不適應考試節奏;

5、未養成總結歸納的習慣,不能習慣性的歸納所學的知識點;

怎樣才能打好初一的數學基礎呢?

(1)細心地發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學對概念和公式不夠重視,這類問題反映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概念的特殊情況重視不夠。例如,在代數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數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數式)中,很多同學忽略了“單個字母或數字也是代數式”。二是,對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記硬背,缺乏與實際題目的聯繫。這樣就不能很好的將學到的知識點與解題聯繫起來。三是,一部分同學不重視對數學公式的記憶。記憶是理解的基礎。如果你不能將公式爛熟於心,又怎能夠在題目中熟練應用呢?

(2)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

這個工作,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我們的同學要學會自己做。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變萬化,我自巋然不動”。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在進入初二、初三以後,同學們會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天天做題,可成績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們天天都在做重複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題目反覆做,需要解決的問題卻不能專心攻克。久而久之,不會的題目還是不會,會做的題目也因爲缺乏對數學的整體把握,弄的一團糟。

(3)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

同學們最難面對的,就是自己的錯誤和困難。但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同學們做題目,有兩個重要的目的:一是,將所學的知識點和技巧,在實際的題目中演練。另外一個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後彌補它。這個不足,也包括兩個方面,容易犯的錯誤和完全不會的內容。但現實情況是,同學們只追求做題的數量,草草的應付作業了事,而不追求解決出現的問題,更談不上收集錯誤。我們之所以建議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錯誤和不會的題目,是因爲,一旦你做了這件事,你就會發現,過去你認爲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現在發現原來就是這一個反覆在出現;過去你認爲自己有很多問題都不懂,現在發現原來就這幾個關鍵點沒有解決。

(4)就不懂的問題,積極提問、討論

發現了不懂的問題,積極向他人請教。討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一個比較難的題目,經過與同學討論,你可能就會獲得很好的靈感,從對方那裏學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討論的對象最好是與自己水平相當的同學,這樣有利於大家相互學習。

(5)注重實戰(考試)經驗的培養

考試本身就是一門學問。有些同學平時成績很好,上課老師一提問,什麼都會。課下做題也都會。可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出現這種情況,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是,考試心態不不好,容易緊張;二是,考試時間緊,總是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心態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調整,但同時也需要經歷大型考試來鍛鍊。每次考試,大家都要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調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適應考試節奏。做題速度慢的問題,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做題中解決。自己平時做作業可以給自己限定時間,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實際考試中,也要考慮每部分的完成時間,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慌亂。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做得較好的方面:

1、本課的知識要點是經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瞭解公式的幾何背景,會應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教學已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能突出重點,兼顧難點。

2、本節課上學生體會了數形結合及轉化的數學思想,並知道猜想的結論必須要加以驗證;授課思維流暢,知識發生發展過渡自然,學生容易得到一些結論但在老師的引導下又使問題的探討得以不斷深入,學生思考積極、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較好。

做得不足的方面:

1、應該引導學生用文字概括公式的內容,從而培養學生抽象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鍼對性的個別指導較少。

3、對於學生計算中存在的問題應讓學生自己糾錯,教師不應全權代勞。如利用兩數和的公式計算(a+b)2環節,兩位學生分別講述自己的想法之後,教師應該讓全體學生根據其方法進行計算,自主驗證,即使有些學生寫不出來,也會因爲經過思考而印象深刻,如果爲了節省時間教師自己代勞,那樣就不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效果也較前者差些。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9

核心提示:有幸參加南崗區第29屆百花獎並執教《7的乘法口訣》一課,對於青年教師的我來說,是一段寶貴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知識,歷練了自己的教學技能。在教學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編...

有幸參加南崗區第29屆百花獎並執教《7的乘法口訣》一課,對於青年教師的我來說,是一段寶貴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穫了很多知識,歷練了自己的教學技能。

在教學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2-6的乘法口訣,編制7的乘法口訣並非難事,學生基本上知道了如何歸納總結乘法口訣的方法。較短的教學時間,較大的思維空間,充裕的展示機會,多向的交流互動,輕鬆的學習氛圍,高漲的學習熱情,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提出。

在教學中,爲了提高學生的學興趣。我讓學生通過觀察拼擺的七巧板。去發現七巧板中的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造成認知衝突,用我們以前學的知識計算得數太過麻煩,還會影響準確率,這就造成了學習7的乘法口訣的需要。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自己提出,提高學生探究的慾望。

2、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

爲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遷移思維,我放手讓學生結合統計表和乘法算式去探索“7的乘法口訣”的祕密,去積極嘗試自編口訣,有了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經驗,學生基本知道如何去歸納總結7的乘法口訣,只不過是速度快慢的問題,方法優劣的問題。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句口訣師怎麼編的。爲後續的記憶口訣做鋪墊。

3、讓學生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介紹每一句口訣是怎麼得來和怎樣記憶口訣時,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算出得數的?學生可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說是根據乘法的意義一個一個相加得來的,還有的同學是運用上一句口訣的得數再加上1個7而得出下一句口訣的得數,還有的同學說可以用2個7加3個7得出5個7的得數,也有的說可以用7個7減去1個7得到6個7的得數。通過交流,學生明白了怎樣提高編制的速度。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7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爲了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他們也會應用別的同學的經驗,使自己變得和他們一樣快。

4、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學習的素材,並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不足的是在教學中,爲了提高學生的興趣並夯實基礎,在編制口訣和記憶口訣環節用時過長,以至於在鞏固練習階段時間不足,練習不夠充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加強課堂上的及時調控能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0

備課中的困惑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折報紙,一方面學生在摺紙的過程中會不會沿着同方向對摺紙,如果學生隨意對摺,那麼對摺後報紙的層數就不太好數;另一方面摺紙活動和拉麪的情景在某些方面是否重複?在和其他老師交流過,我最後捨棄了摺紙,直接用拉麪情景引入,具體做法如下:

師:手工拉麪是我國的傳統美食,今天老師要現場製作拉麪。首先將面揉搓成1根長條,這裏用繩子代替,我們只考慮麪條的根數。手握兩端用力拉長,然後對摺,每次對摺稱爲一扣,爲了同學們看的更清楚,我把它剪開,現在麪條是幾根?我繼續拉扣一次,麪條是幾根?

生齊答:2根;4根。

(我給學生提供的繩子最多隻能拉扣6次)

提問:(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這個數字的?

(2)觀察等式右邊的算式,算式裏的因數有什麼特點?

(3)你有沒有簡便的方法表示它們?

(引出課題,板書:2.6有理數的乘方(一))

教材中的議一議是讓學生舉生活中的實例,學生一般只能舉出正方形的面積表示爲,正方體的體積表示爲,那麼表示什麼呢?學生在現實中就很難找到它的現實意義。所以,我上課時迴避了這個問題,直接由拉麪的情景引入了乘方的定義。

課後的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出發,具體地闡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了“自主—合作—討論—探究—交流”的教學方法,教師始終發揮着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幫助—點撥”的作用。學生在小結時,對容易出現的錯誤概括地非常全面,甚至把課堂上沒出現的錯誤也進行了舉例,如:不能寫成2×6。可見,本節課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情況教好,教師有效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1

回顧這一節課,既有成功,又有不足的地方,爲能更好地從事教學工作,將本課總結如下:

在這一課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力圖體現新《新課標》倡導自主學習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學習理念,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數學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在教學過程中,努力營造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了學習的主人,素養得到提高。

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其融入到教學中,多媒體教學的運用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了火花。利用電腦展示給學生幾何體的組合模型,並且讓模型動起來,這樣學生不再是隻看到靜止的模型,而是從多個方向觀察它,驗證自己的猜想,學生體會到觀察一個物體要全面地、

多角度、透徹地觀察,這有助於學生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

在實施開放式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導入新穎。課題提示自然,這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2)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主體參與,探索新知,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新理念;

(3)利用多媒體聯繫實際。生活是現實的、豐富的,數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繫起來,學生必然要感到枯燥乏味。本節課我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繫,感受到數學確實就在我們身邊。

(4)內容安排從簡單到複雜。從具體到抽象,從低層次的展開到高層次的結合,不斷深化,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5)在學生已掌握本課知識後,設計了一個同位競賽的活動,讓學生自己搭建立方體畫主視圖和左視圖,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賦予學生一個更爲廣闊的空間。

從教學的過程來看,應該說較好地落實了上述構想,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教學中進一步解決:

(1)整合後的課堂,時間顯得緊張,需要教師準確把握。

(2) 對圓錐、圓柱、棱柱等較難理解的三視圖的問題,沒有作補充,沒有讓學生有一個對此進行動手操作,充分認識。

(3)留給學生交流和總結的時間偏少。

常言道:問題是進步的階梯,缺憾也是一種美。它將激勵我繼續深入地研究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爲提高課堂效益作出不懈地努力。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2

去括號法則是第二章整式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它又是解方程的必要步驟,可見這節課的重要性。在這節課的準備上,我依舊選擇學生身邊的事例作爲教學出發,探索去括號前後符號之間的變化規律,這些規律的探索培養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使學生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去括號法則的探索是從學生過去熟悉的運算律入手歸納出來的。運用法則去括號時,開始學生確實容易搞混亂,因爲剛探索出來的東西畢竟是新生事物,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可能馬上接受,所以必須經過練習,根據實踐,經過練習學生還是能牢固掌握法則的。

以下是對整式加減——去括號法則這節課的教學反思:

一、本節課亮點。

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引入中,我設置了一個學生身邊的事例。如:小明原來有a元錢,媽媽給他b元,爸爸給他c元,他現在有多少錢了?學生看見這些問題和自己息息相關,學起來就更有興趣了。

二、存在的問題。

課堂內容沒能很好掌握。雖然課堂上同學們總結錯誤點總結的不錯,但學生對去括號法則的掌握仍浮於表面,練習少了,課後作業中的問題也就出來了;所以總的說來,這課堂效率不高,沒有完成基本的課堂任務;學生一節課下來還是少了練習的機會,看來對求解的題目,課堂上需要更多的練習,從題目中去反饋會顯得更加適合。

三、改進及補救的措施。

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於表面的現象,首先是在學生總結完後,讓他們自己認真體會。本節課沒完成的任務,希望能在下面的時間裏儘快進行補充,讓學生能及時對知識進行掌握。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3

1、本節在引入有理數減法時花了較多的時間,目的是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間與時間進行探索,法則的得出,是在經歷從實際例子(溫度計上的溫差)到抽象的過程中形成種,減法法則的歸納得出是本節課的難點,在這個過程中,設計了師生的交流對話,教師適時、適度的引導,也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夥伴的新型師生關係.

2、在教學設計中,除了考慮學生探索新知的需要,還考慮學生對法則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練習基礎之上的,因此,在例題中增加了一道實際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間題過程中培養運算能力.另外教師引導(提倡)學生進行解題後的反思,意在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全面性、系統性.在反思的基礎上又讓學生(或教師啓發引導)去尋找一些(如減正數即加負數;減負數即加正數)規律,目的是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法則,並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4

成功之處:通過在數軸上表示2和-2這兩個數,又藉助上節課觀察在數軸上表示這兩個數的點的位置關係,進一步瞭解在數軸上表示互爲相反數的兩個點分別位於原點兩旁,且與原點的距離相等.學生準確掌握了相反數的定義,並能化簡較繁的符號,運用還算靈活.

不足之處:引出相反數的定義,並對定義進行講解與強調,如“只有和互爲”怎樣理解?接着通過練習加深對相反數的理解,沒有利用“正數的相反數是負數,負數的相反數是正數”練習題,讓學生自己觀察總結並歸納這一規律,而我是直接的告訴學生,我遏制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思維空間.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多想、多思考、多研究,不能說把每一個環節都做得很完美,但要求自己盡力做得更好!

需注意的幾個問題:(1)注意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思維效率.(2)針對學生的盲區,出相應的練習鞏固.(3)本節課還學習負號的意義,教師多在這種類型題目上加強練習.在今後的教學中,及時找出課堂上出現的共性問題,利用課後及時糾正,然後做針對性練習來鞏固盲區,強化課堂薄弱環節,使課堂走向優質高效化.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

剛上完整式的加減,覺得準備了很久,但講完後發現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就教學過程做一點回顧和思考。

對於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的問題,設計還很好的,用學生去小賣部買東西爲例,讓生體會到數學在你的周圍。

對於探究新知環節,有前面的問題自然過渡到新課上了。其整式加減本質就是合併同類項。

通過實踐,在對教材的整合中,削去枝葉,使學生輕裝上戰,突出了重點,加強了練習,讓學生在主幹知識的循環學習中不斷充實知識體系、完善知識結構,形成能力。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感覺最深的就是老師要用心的去設計教學,讓學生多一些參與的機會,學生的興趣高了,學習有了動力,學習的效果會好很多。以後在教學中還要不斷的努力,把課備好,多備學生,這樣就會使我們的課堂成爲一個在歡樂中學習的樂園。

感到有些不足之處:

1.因爲在新課引入時佔用了不少時間,雖然學生可以對同類項的合併有了深刻的理解,但由於時間分配不是十分合理,使後面的內容先化簡再求值部分練習不夠到位,對於合併同類項並求值的內容沒有進一步的練習,使學生有些問題還需要在下一節課進一步的加強。

2.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不應只是通過教師單純的講解與學生機械的模仿,而是應該通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我應該更好的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掌握必要的技能。堅定學好數學的願望與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