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蝸牛》說課稿範文

我的說課題目是:觀察蝸牛。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一說教材,二說學情,三說教學三維目標和重難點,四說教法和學法,五說教學程序。

《觀察蝸牛》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本節課的內容是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上冊,第2章“觀察生物”,第一節“生物與非生物”第一課時。

《科學》新課標註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教材第一章第7節已經向學生介紹了科學探究的六大步驟。這節課選取蝸牛作爲學生探究的對象,有利於學生進一步認識科學探究的本質。通過觀察蝸牛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到蝸牛受到外界刺激,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這爲第二課時學生區分生物與非生物的區別做好了知識鋪墊。

考綱中明確指出科學探究要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探究問題和假設,分析、處理多種信息獲得事實與證據的能力,還要讓學習初步學會運用文字、圖表等方式解釋、說明探究過程和結果。

二、說學情:

剛進入初中的學生對於觀察動物可能只是停留在小學學習科學時只注重某個部分的細節,還不能以科學探究的觀念來對待中學的“科學探究”。如何開好這個頭,對剛進中學的學生來說意義很大。開好了頭,會讓學生在以後科學課的學習中興趣濃厚,條理清晰,並建立良好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觀念。

通過第一章科學入門的學習,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實驗能力已經有所提高。根據“最近發展區”原理,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有能力去學習如何利用工具有順序地去觀察蝸牛,並學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發現,完整地完成探究實驗。

三、說教學三維目標和重難點:

基於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確定以下三維目標和本課的重難點。

1、 知識和技能:

① 學會使用放大鏡;

② 瞭解蝸牛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習性;

③ 知道蝸牛的視、觸、聽、嗅、味等感覺;

④ 能通過設計並實踐一些簡單實驗來研究某一生物。

2、 過程與方法:

① 初步學習觀察一種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實驗記錄的方法;

② 培養學生觀察探究、分析和歸納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體會科學實驗是人們獲取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

②感受探究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③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交流能力;

④養成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

重點:會用放大鏡按一定順序觀察蝸牛的身體結構。

難點:對蝸牛的感覺展開實驗,並歸納小結。

教學準備:放大鏡、學生捕捉的蝸牛、玻璃板、米醋、蔗糖溶液、教學課件等。

四、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遵循新課標理念: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我主要採取啓發式教學方法,兼用談話法和講解法。課堂時間安排採用“10+35”模式,把自己的課堂引導語言控制在10分鐘內,把大部分的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

2、學法:

爲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將指導學生採用演講法、觀察法、分組自主探究法學習本節課內容。

五、說教學程序:

(一)課題引入:學生演說—— 捕蝸牛記

課前要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捕捉蝸牛。課上讓學生演說“捕蝸牛記”,敘述在哪裏能捉到蝸牛。這樣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蝸牛的生活環境,還引入了新課。能將蝸牛帶進課堂,此時學生興趣濃厚。

(二)新課講授

1、學會使用放大鏡

蝸牛很小,部分構造無法用肉眼觀察,從而引出放大鏡的使用。

首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放大鏡使用的實例,同時讓他們講解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學生明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後,讓他們用放大鏡觀察鉛筆、頭髮、課本中的文字……

通過學生的獨立演練,讓他們體會放大鏡可以擴大放大範圍,從而達到人人學會使用放大鏡的目的。

2、觀察蝸牛的身體結構

讓學生用放大鏡觀察放於玻璃板上蝸牛的身體結構,並填寫課本中“蝸牛身體”各部分的名稱。提醒學生按一定順序來觀察動物。學生通過邊觀察,邊填圖,能養成及時記錄的好習慣。等學生觀察完之後,在課件中出示一張蝸牛的圖片,請學生回答各部分名稱。在指圖的.過程中我將按一定順序進行,讓學生體會觀察動物要按一定的順序。以此來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當學生掌握了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方法後,就能把這種觀察方法轉移到觀察其他動物上。

3、觀察蝸牛的運動

讓學生觀察蝸牛的運動,同時提出兩個問題讓他們思考:①蝸牛爬行時爲什麼在身後留下痕跡?②蝸牛爲什麼要四處爬行?該討論題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充分鍛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4、 探究蝸牛的感覺

首先問學生:你有哪幾類感覺?這些感覺蝸牛也有嗎?

其次,讓學生回顧探究的6大步驟。

再次,請學生設計一張表格,分別用實驗來驗證蝸牛的各種感覺。讓學生通過表格記錄小組觀察的現象,並根據現象做出結論。經過對課本的預習,學生應該能針對蝸牛的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等感覺設計出實驗表格,並進行相應的科學探究。此時,我將巡視學生的探究活動,給予一些學困生必要的點撥,鼓勵他們認真開展實驗。通過學生在做中學突破本課的難點。

探究活動結束後,邀請各小組彙報展示探究結果。在學生髮言的過程中我將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激發他們各抒己見,允許他們有截然相反的結論出現。在民主、和諧和輕鬆的課堂環境中,讓學生想說、愛說、樂說,從而鍛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通過開展組內合作探究,組間交流互助,讓學生養成善於與人交流、分享、合作的好習慣,並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課堂小結

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小結本節課的內容:想想看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本領?最後我將在課件中通過簡潔的版面內容展示這節課的板書,從而加深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認識。

(四)作業佈置

在課堂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很難對每個問題都進行實驗探究,學生心中一定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我將鼓勵他們飼養好蝸牛,選擇有關蝸牛感興趣的課題繼續研究,把實驗開展好,激勵他們撰寫觀察日記,上網查找有關蝸牛的資料,拓寬知識面。讓他們將課堂延伸到課外,倡導有益的課餘生活。實驗結束後,讓學生將蝸牛放回原來生活的地方,讓他回到大自然的懷抱。讓學生保留一顆童心,一顆愛心,養成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