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伯牙鼓琴》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七年級下《伯牙鼓琴》這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讓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只有百餘字。

我選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的純真友情。本文教學的重點放在全文的重點字詞理解和全文的翻譯,並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教學難點在於讓學生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二、分析學生特點:

到現在爲止,學生已經接觸過不少文言文,他們已初步掌握了通過多讀、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文言文的學習方法。雖然有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但是他們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教師教會他們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後讓他們自學,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至於課文所包含的人文內涵學生未必能深入理解,只要讓他們有所體會就可以了。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2、根據註釋和輔助資料理解詞句意思,分小組合作翻譯全文。

3、感受伯牙和鍾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1、重點:學生能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難點: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四、教學理念:

新課標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是“讓學生吸收祖國語言文化的珍貴遺產,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另外,新課標提出的以學生自學爲主,教師以指導爲主的教學理念,因此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的效果是比較好的。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只是一個組織者,而不是主導者,因此我把全班同學分爲了八個小組,每個小組6個同學。

在講述第七單元文言文的時候,我嘗試着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上課。然後爲每個小組預設好具體的任務,並把每個任務的要求寫在一張紙上,讓各個小組抽籤。而這些任務就是文言文學習的過程和方法,而重點就放在了字詞意義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譯。任務當中有簡單的,有的是課本註解找不到的,這樣適當地給他們一些有難度的題目,會讓學生覺得有挑戰性。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合作完成任務,並讓他們舉手請求老師的幫忙;第二課時主要是彙報他們學習的成果。

五、教學準備:

學生完成的學習任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播放《高山流水》水墨動畫,這個動畫只有三分多鐘,大致講述的是伯牙和鍾子期兩人相遇到相知的過程。可以作爲學生學習本文的一個輔助資料,又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導入本節課的內容。

(二)朗讀課文

1、先讓學生自由朗讀,並根據自己的理解讀準課文節奏,讀出感情。

2、師範讀,學生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讀流暢。

重點指導難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三)、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我爲每個小組設定好了他們要完成的任務,有了明確的題目和要求,學生自學起來就有了目的性。從題解、文章出處的簡介,到重點字義的解釋,每一句話得翻譯,再到涉及本文的相關問題,文章寓意等,都由學生通過合作自主學習。

而在他們彙報學習成果的過程中,有的字義理解或句子翻譯會出現錯誤,這時讓學生自己去判斷、討論、解決,而老師就作爲一個助手幫他們做出一些補充說明。

此外,我會適當穿插一些問題讓他們思考和解決。而在本課,由於課文中有一些文言虛詞是他們沒有接觸過的,例如“哉”“兮”“夫”這些詞語,尤其是語氣詞,對文章的感情抒發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藉此可以指導他們的朗讀;此外,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拓展和運用,例如形容山高的“峨峨兮”形容水勢盛大的“洋洋兮”可以換成其他詞,再爲他們創設伯牙鼓琴的情境,讓學生仿造句式完成句子。

最後,把每個小組提出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挑選一些有代表性的展示出來,讓學生共同解決。

(四)學生質疑,共同探討

在學習的過程中,由各小組提出問題;並讓全班共同解決問題,老師作點撥。

1、伯牙和子期是怎麼相遇認識的?

(師適當補充伯牙和鍾子期相遇相知的背景資料)

2、爲什麼題目是《伯牙善鼓琴》,而寫得更多的是鍾子期?

3、何是知音?何是知己?兩者是否一樣?

有一個小組提到,爲什麼題目是《伯牙善鼓琴》,而文中多次寫鍾子期。通過這個題目的解答,可以讓學生拓展一些文言知識,通過舉例子讓學生知道有一些篇目是沒有題目的,而後人在整理編輯的時候常常用文章的首句作爲題目,例如《論語》中的《學而篇》,還有《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等。而還有一個小組提出知音和知己有何不同,雖然這個問題似乎有點咬文嚼字和鑽牛角尖,但是通過補充一些資料對他們進行點撥,會讓課文起到昇華主題的作用。

(五)教師總結

總結伯牙和鍾子期相遇相知的過程,引導學生體會二人之間的深厚情誼。

(六)課外拓展

讓學生收集有關知音知己的詩歌。

(七)佈置作業,背誦全文。

《伯牙鼓琴》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會寫“哉、巍、弦”等5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

3、能根據註釋和“資料袋”的內容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4、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

教學重點:

1、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2、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與知音相關的句子。

知音共飲醉當歌。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難尋。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學生自由朗讀,找出詩句的共同點。(都有“知音”一詞。)

3、教師過渡,板書課題。

過渡:從剛纔我們讀的這些詩句中,我們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它講述的是春秋時期一個動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在黑板上板書課題。)

4、學生齊讀課題,弄清題意。

r“鼓”是什麼意思?(彈。)

r這裏的“琴”指的是七絃古琴。(教師可出示古琴圖片。)

二、初讀課文,檢測預習

1、自由讀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1)學生大聲讀課文,讀兩至三遍,爭取讀通課文。

(2)指名學生讀課文,讀後評價並相機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

①“少選之間”的“少”讀三聲shǎo,不要讀成shào。

②“湯湯乎若流水”中的'“湯”讀shānɡ,不要讀成tānɡ。

③“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第一個“爲”讀二聲wéi,表示“以爲,認爲”;第二個“爲”讀四聲wèi,表示行爲的對象。

◆朗讀時要讀好語氣詞“哉”“乎”,初步體驗古文朗讀的節奏和韻味。

2、教師示範讀課文,引導學生注意停頓,試着用“/”標記。

(課件出示正確的朗讀停頓。)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爲/世無/足復爲鼓琴者。

3、全班根據朗讀停頓齊讀課文。

預設:文言文的教學,誦讀應放在首位。學生只有反覆誦讀,才能深入理解,並品悟出文言文的美感。這篇文言文篇幅很短,適合反覆誦讀,所以在教學開始時教師可引導學生讀準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回憶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過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課文中有一些難字、不常見字,你們是怎麼理解它們的呢?我們以前也學過文言文,大家能說說有哪些學習文言文的好方法嗎?

(學生舉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小結板書:①藉助文中註釋、工具書、相關資料;②聯繫上下文;③反覆朗讀,用心思考。)

2、學生再讀課文,讀懂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1)結合課文下的註釋,再讀課文,讀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標註。

(2)學生嘗試自己複述故事。

(伯牙彈琴,鍾子期聽他彈琴。伯牙在彈琴時心裏想着高山,鍾子期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不一會兒,伯牙心裏又想到流水,鍾子期又說:“你彈得真好呀,就像那奔騰不息的流水。”鍾子期死了以後,伯牙摔琴斷絃,終身不再彈琴,認爲世上再沒有值得他爲之彈琴的人了。)

3、教師適當補充人物背景知識。

過渡:學到這兒,我們都知道《伯牙鼓琴》講述了伯牙與子期之間的知音故事,那麼大家是否知道他們兩個人的身份呢?他們是怎麼相識的呢?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並無確切記載。相傳伯牙是當時著名的琴師,善彈七絃琴,技藝高超。他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尊稱爲“琴仙”。而鍾子期只是一個山村裏的樵夫,以砍柴爲生。他們倆相識於伯牙探親回家途中。伯牙在漢江邊彈琴,鍾子期正巧遇見,於是就有了一段動人的故事。一個是著名的琴師,一個是普通的樵夫,伯牙爲何會爲子期之死而破琴絕弦,終身不復彈琴?我們接下來就一起品讀一下課文。

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

1、品讀課文,感悟“知音”。

過渡: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篇關於“知音”的文言文,你能圍繞“知音”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嗎?

學生嘗試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第一層(前三句話):伯牙遇知音,欣喜萬分。

第二層(最後一句話):伯牙失知音,悲痛欲絕。

2、品味知音相遇之“喜”。

(1)默讀課文前三句話,思考:伯牙爲何視鍾子期爲知音?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2)課件出示相關語句。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預設:因爲鍾子期能聽懂伯牙的心聲、琴聲,所以伯牙視他爲知己。鍾子期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樵夫,但音樂是不分貴賤的,這份藝術上的共鳴是極其難得的。鍾子期從伯牙的音樂中聽懂了他這個人,而不僅僅是音樂本身。學生或許能說出其中的原因,但難以深刻理解其中蘊含的知音難求的深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說他與好友心有靈犀的感覺,有時只需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對方說的話,這種心心相印的感覺是令人非常愉悅的,能讓人體會到友誼的奇妙之處。而作爲音樂家來說,音樂就是自己的事業和追求,如果有人能聽懂自己的音樂,明白自己的志向和胸懷,這難道不是件奇妙而美好的事情嗎?所以伯牙纔會這麼珍視鍾子期這位朋友。

(3)想象拓展,說話訓練。

過渡:作爲“琴仙”的伯牙,會用琴聲表達他的見聞、思緒、情感。文中只提到了他“志在太山”“志在流水”,那麼請大家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說他的琴聲中還會出現哪些景物。

①出示詞語,學生齊讀。

楊柳依依清風徐徐白雪皚皚明月皎皎

②師生合作,完成句式訓練。

伯牙鼓琴而志在清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徐徐乎若清風。”

伯牙鼓琴而志在白雪,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皚皚乎若白雪。”

伯牙鼓琴而志在明月,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皎皎乎若明月。”

小結:只要是伯牙心裏想的,鍾子期全都知道,他真是伯牙的——(學生補充“知音啊”)。“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得到人生的知己,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伯牙當時的心境,那就是——(學生補充“喜”)。是啊,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那就是——(學生補充“欣喜萬分”)。

(4)學生齊讀前三句,讀出伯牙得遇知音的喜悅心情。

3、品味失去知音之“悲”。

(1)故事補白,渲染失知音之痛。

過渡:伯牙與子期因琴相識,相處甚歡,並約好明年中秋老地方再見。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約趕來,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等來的卻是子期病逝的消息。面對子期冰冷的墳墓,一位老人告訴他,子期病逝前一再叮囑自己死後要把遺體葬在江邊,等他的知音伯牙來的時候,能再聽到他的琴聲。可是,知音死了,伯牙的琴還有誰能欣賞得了呢?傷心欲絕的伯牙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悼念子期,他是怎麼做的呢?請大家齊讀最後一句。

(2)學生齊讀課文最後一句,說說最後一句話的意思。

(3)出示補充資料。

過渡:相傳伯牙在破琴絕弦之前,在子期墳前吟誦了一首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歷盡天涯無足語。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爲君死!

(4)教師配樂範讀詩歌,將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5)學生配樂朗讀詩歌,思考: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伯牙怎樣的心情?用一個字來形容。(悲,痛。)用一個詞來形容。(傷心欲絕,肝腸寸斷,撕心裂肺。)

4、質疑探討,昇華情感。

(1)伯牙破琴絕弦,“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破琴絕弦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預設:引導學生從伯牙的職業來考慮,破琴絕弦意味着他將不再以琴師爲業,也就斷了自己的前程。這更可見伯牙對和子期的這份友誼的珍視。

(2)討論:你怎麼看待伯牙破琴絕弦這一舉動?你是贊成還是反對?

預設:學生可自由發言,對於這一舉動,可能有些學生會不贊成。比如伯牙是一位有名的音樂家,他從此以後不再彈琴,對音樂藝術的發展來說,這是多大的損失啊!而且,鍾子期雖已不在人世,但可能還會有人能聽懂伯牙的音樂,可能他還會遇到一位知音,可他摔了琴,就等於放棄了這個機會。學生思維活躍,可能會有各種觀點,言之有理即可,教師不必過多評判。

小結:同學們的發言都很有道理。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是一個傳說,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後來的人把這個故事記載成文,或多或少都有些藝術上的修飾成分。“三尺瑤琴爲君死”,正是因爲這種可歌可泣的舉動凸顯了伯牙對知音的一片赤誠,這個故事纔有着這麼動人的力量,被人們一代又一代地講述、傳頌。

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結合板書試背全文。

2、播放音樂《高山流水》,齊讀課文,結束全文。

教師:一曲《高山流水》,一段動人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也成了知音的代名詞,雖然當年伯牙所做的《高山流水》已經失傳,但是後人爲了紀念這個動人的故事,也創作了一曲《高山流水》。讓我們伴着這首曲子,再齊讀課文,能夠背誦的同學可以背下來。

小結:同學們,學習了今天這個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遇到了很懂自己的人,你就可以稱他是你的——(生:知音。)儘管我們知道,知音難覓,知音難求,但我們依然懷抱着願望在生命中尋尋覓覓着我們的——(生: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