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老師可以是這樣

              中國教育報   2003-02-15  本報記者 孫軍

考老師可以是這樣

 

   “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考試,是以往教師對付學生的“殺手鐗”,通過考試的分數高低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績好壞。然而,得90分與89分的學生哪名更優秀?僅僅依據分數的幾分之差很難進行評判,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特別是近幾年全面實施中小學素質教育,這個問題就更加凸顯。取消了小學升初中考試,教師壓力減小了就可以“濫竽充數”嗎?面對這種形勢,青島市市南區教育體育局沒有放鬆對教師執教的管理,而是重新提出了高標準、嚴要求。近日記者在青島市市南區小學採訪時瞭解到,該區如今把“考試”用在了教師身上,考評教師實行動態管理,分勝任型、骨幹型、名師型三個檔次,激勵教師更有緊迫感、責任感和事業心,讓學生和家長放心。 

隨着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小學課程改革的深化,沒有了“升學率”這個過去衡量小學教師的“一把尺子”,一些學生家長認爲,現在小學考試沒有“分數”了,家長無從知曉教師教得是好是壞。青島市市南區寧夏路小學近日舉行了多次令學生、家長和教師感到新奇的考試--“教師人才庫”考試。該校對教師的考試分筆試和麪試兩部分。筆試由學校出題,內容涉及基礎教育理論、教育政策及觀點題和發揮題。面試則由學校組織其他教師對被考教師採取聽課打分的形式。“考試”告一段落後,全校35歲以下的29名教師中,僅有8人總分達到90分,得以進入學校的“人才庫”。據瞭解,自從學校組織“考老師”以來,老師們課餘時間不再只是批批作業、備備課,而是紛紛像學生臨考前一樣拿起“課本”認真研讀起來。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裏,經常出現教師們埋頭品讀教育名著的身影。《今天我們怎樣當教師》、《中國教育魂--從毛澤東教育思想到鄧小平教育思想》、《心理學導論》等成爲教師們爭相借閱的書籍。學生和家長們也十分關心這場考試,他們希望老師們的水平能夠通過考試得以提高。校長楊鴻清對記者說,進入“人才庫”的教師,每月將享受10元的'“校專業人才津貼”,但這些教師同時要做到“五個一”:每學期至少上一節示範課、交一份優秀教案、寫一份學科論文、主評一堂研究課、製作一份多媒體課件。這些教師還將每人帶一個“徒弟”。 

青島市市南區教體局局長王洪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寧夏路小學對教師進行“人才庫”考試的做法有創新,值得肯定,該區已着手在全區區屬小學中實施對在職小學教師進行評估的工作,把小學教師分爲勝任型、骨幹型、名師型三個檔次,以激勵教師主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該區出臺的教師評估標準中,對每一“檔”教師都拿多把“尺子”來衡量。如“名師型”教師,要求其能熟練、恰當地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能熟練運用網絡獲取本專業的國內外最新教育信息;能協助校領導承擔一定的科研指導實踐工作;教學風格應得到學生、家長及同行的廣泛認可等等。而每一“檔”教師的考覈和評估都是動態的,“骨幹型”如不積極進取可能落到“勝任型”裏,“勝任型”如能不斷充實自己,也能進入“骨幹型”、“名師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