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

解決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據重要地位,從一年級看,目前學生接觸的解決問題從最初的圖畫式到文字題,從形象直觀的圖畫到抽象的文字發展,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讀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一年級上冊而言,學生涉及到的解決問題類型有看圖列式,一圖四式,圖畫式解決問題,排隊問題,多角度觀察問題,原來問題。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根據學生的做題和理解情況,學生會出現一些迷思。這些迷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不理解題目的意思,答非所問;第二,學生分不清信息和問題,會把所求問題當做信息進行計算。第三,學生加減計算錯誤。學生之所以出現這些數學迷思概念,從客觀條件看,可能是練習不足、反饋不及時、抽象思維能力弱等方面導致的,從主觀條件看,學生計算能力差、語言理解能力不健全、視聽覺發展不完善造成的。

在分析學生出現迷思的情況和原因後,針對這些迷思,我採取以下幾個方面措施:

首先,重視學生讀題能力的培養,多種方法讀題,多次讀題。課堂上,教師領讀,學生齊讀,指名讀,學生領讀,男女生讀,小組讀,學生在讀完後進行題目句子、關鍵詞的解釋,請學生充當小老師,進行題目解讀。課下,教師指導家長帶領孩子進行讀題,家長讀題不是代學生做題,家長讀題最多讀兩遍,請孩子解釋題目並且開始做題,做完後再進行檢查、反饋。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不少孩子能逐漸學會讀題,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其次,重視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在講題解決問題的題目時,教師多出幾道變式題目,或者由學生多出幾道變式題,學生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學會自己出題、自己改編題目,這不僅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注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訓練在平時,在上課前進行口算搶答和練習,比如盲聽計數,開小火車,對數遊戲,聽算練習,課下進行口算打卡,長期下來,學生的計算能力會不斷提升,這可以大大降低學生因計算出現失誤。

最後,以學生爲主體,將錯就錯,化錯誤於資源。對於學生易錯點,進行同桌間充分討論,爲什麼會出錯,怎麼避免出錯。請孩子出題,孩子談談做題的方法,檢查的方法,這樣學生對這類題目的考點、出題類型、易錯點更加清楚。

當然,需要考慮到一個問題,每天一節數學課,講解每一道題是不現實的,因此,我們應該精講題目,同類型題目選一道講解,多出幾道變式題目,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作業負擔,也提高教學效率。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2

成功之處:

一、領會編者意圖,體現解決問題過程的完整性。

對於解決問題,義務教材太強調技巧,而課標實驗教材太強調情境創設,都沒有把落腳點放在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上。這次修訂的教材,體現瞭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讓學生通過體驗,瞭解到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一般思路。

在教學“桔子能裝幾袋”問題時,先讓學生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28個橘子還需要老師給你們什麼信息?其二再讓學生估計大約能裝滿幾袋?其三引導學生思考:該怎樣解答呢?當學生經歷多種方法解答後,優化這些方法,體會到箭頭減法的好處;最後再次反思:這樣解答對嗎?希望通過一次次的精心設問,把學生一步一步引領到問題解決過程中。

二、把握教材的前後聯繫,找準解決問題的生長點。

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爲基礎,使得新舊知識與經驗相互作用,由此引發認知結構的重組。因此,我們要把握教材的前後聯繫,找準解決問題的生長點。

當學生完整經歷解決問題過程後,對比書本第77和78頁的兩個例題,我們進一步梳理:回想一下,我們在解決問題時,你是按哪幾步完成的?學生在總結概括中,體驗到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體現瞭解決問題過程的完整性。並且學生也會體會到雖然有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解決策略其實均是相通的,都可以用畫圖、列式、表格等形式解決。試想如果每一節解決問題教學,我們都能這樣把這幾個環節紮紮實實地走“實”,那麼學生就會主動地收集信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就能有效地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雖然整節課我力求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實踐應用,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不足之處:

1、學生閱讀關注不夠,想當然一年級學生不會看數學書,應當有效引導孩子,從書中找方法,嘗試自學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2、練習中反應出學生不喜歡用箭頭減法這種方法,課上對於這個難點突破不夠,如果課中再多引導、比較中讓學生體會這個方法的好處。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3

每次上完公開課,我都會有這樣的感想:如果讓我再上一遍,我一定會這麼上!從這節課中找到不足之處,然後再精雕細琢。可惜的是,我只能上一遍,要想上第二遍可能還要等上一年。所以,我要考慮全面,不能讓這顆後悔藥等到下一年。

解決問題是王校長的拿手課,王校長給我們做了兩次解決問題的示範課,我從中也學到一些關於解決問題的處理方式。相比王校長的課堂,我更顯得捉襟見肘,拿不出檯面。不過我能夠學習王校長紮實的教風,讓學生都能學會這節課的知識點是我的教學目標。爲了達到我的教學目標,又有一個問題撲面而來:是小組合作?是學生自己探究?是老師講授?想來想去還是想讓學生通過探究來解決問題,針對學生不會的知識點可以重點加以輔導。可是,在我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時發現,好多學生對於單位“1”還是很糊塗。不明白爲什麼前後的兩句話單位“1”變了,變了該怎麼辦呢?瞭解到學生對這道題目的一知半解,我想很有必要幫助學生理清這兩句話的含義。於是,根據課本上小精靈的提示,能不能引導學生通過摺紙的方式來加以理解?果不其然,學生在剛開始學習分數乘分數的算理時就已經掌握了摺紙的方法,那麼這次也是通過動手操作感受單位的變化。從這點可以克服擺着我們面前的困難,由此激發學生更多的探究慾望。

通過這次講課,我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對於學生出現的錯誤回答,並沒有足夠的重視,讓學生的錯誤回答擦出課堂思維的火花。如果讓學生對錯誤進行討論或者重新思考,那麼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會更加牢固。鼓勵學生主動思考,而不是一味教學生如何去做,怎麼面對,怎麼處理這一類題目。

總之,今天的課堂改進之處還有很多,我會不斷學習新教材,吸收新教法,讓數學課堂充滿思維火花!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4

這節課是教學用除法解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是在學習了除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基礎。 本節課通過複習引入新課,鞏固舊知,爲接下來的新課做了很好的鋪墊。 通過老師擺一架飛機用了5根小棒,學生擺兩架、三架、四架飛機,分別用了兩個5根,就是10根……。

老師及時提出問題:你們擺的飛機架數是老師擺的幾倍?學生直觀看出擺兩架飛機用了兩個5根,用前面所學的“倍”的知識,就容易理解同學用的小棒是老師的兩倍,也就是理解爲10裏面有2個5也就是10是5的2倍,揭示倍的含義。

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表述數量關係,講述倍的含義,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滲透數學裏德轉化思想。通過轉化,將“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的道理遷移到“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從而使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 這節課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課堂容量太大。一節課要完成兩個例題和一部分的習題的教學,課堂容量很大,尤其對於低年級的學生。 還應注重設計一些拓展題,以提高孩子們的思維。

介紹解題方法時,太繞。比如“要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是要你求一個數裏有幾個另一個數”,本意是在總結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可是忽視了二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其實,只要在課堂上不斷讓學生模仿老師這樣說就可以,比如:“要求15是3的幾倍,就是要你求15裏有幾個3。”這樣反覆的說,學生自然能明白,並記住。 如何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板書設計還可以考慮更加的清晰明瞭。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5

這節課主要是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幾份”的除法應用題,會寫單位名稱。通過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新教材着重加了畫圖理解這一環節,加深對除法兩種含義的理解。

學生基本能掌握這兩種類型的題是用除法計算,但在表達方面還是比較弱。所以我在讓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三步曲來進行回答。讓學生根據所畫的圖進行比較,突出兩個問題的結構特徵,明確條件和問題,直觀感知數量關係。引導學生結合圖,動作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思考過程,將對數量關係的分析與平均分聯繫起來,說明選擇除法的道理。通過比較異同,認識到平均分雖然不太,但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解答,在比較中突出除法含義的本質。在課堂上我先讓學生個別說,讓表達能力較好的學生帶動,然後同桌說,但發現在說的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比較懶散,沒有認真說,對於中下生來講說的環節還是挺困難的。以後可能在表達的環節要採取鼓勵的辦法,讓好生帶動差生,加深除法含義的理解。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6

這節課我首先是用口算練習出示10道分數乘法的習題。和一步的分數乘法列式計算,爲新課做鋪墊。用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

在出示例題,讓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並用圖表示數量關係,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畫線段圖,逐步引導問題的已知條件在線段上如何分析運用。最後解答這道題。接下來是完成17頁的做一做。要求找出單位“1”並畫出線段圖。最後做了幾組小練習,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穫。這節課上下來之後我發現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能夠對生活的問題進行簡單的分析。但有部分學生分不清把誰看做了單位“1”而且剛學畫線段圖,很多同學不適應,不會畫。還有的同學前面的計算掌握的不好,應加強練習,對於單位“1”的問題應找出大量的題來練習找單位“1”。這個必須掌握,後面全要通過單位“1”來確定是乘法還是除法。

所以必須砸實!線段圖可以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應該可以解決。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7

分數除法應用即用分數除法的知識解決問題是在學習了分數乘除法和用乘法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本例題以人體生理常識爲內容載體,引導學生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解答比較簡單的分數除法實際問題。具體內容爲

例1: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我體內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體重纔是爸爸的7/15。(1)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2)小明的爸爸體重是多少千克?

去年我也教學過這部分內容,當教師把這一部分知識全部呈現給學生時,學生要解題,要選擇需要的信息,感覺很費勁。今年我改變的呈現的方式,分兩部分來教學這些內容:

第一部分:

第一環節,教師說明人體內水分的含量,學生知道後,只出示“兒童的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這一條信息,讓學生觀察,說明題目中包含了哪兩個量,並用數量關係式表示出它們之間的關係。引導學生得出:體重×4/5=水分的重量

教師口頭出示:一個兒童的體重爲45千克,讓學生計算出他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學生很容易就口答出了答案。之後我板書:小明體內的水分重20千克,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讓學生嘗試解決。結果有5名學生選擇用除法直接計算,其他學生選擇用方程解決。

在教學後,我引導學生分析本節課所學的解決問題知識與以前學習的有何不同,引導學生找出這類問題的特點,總結出當單位1是未知時,可以直接用算術方法,也可以用方程解決。

第二部分:

在學生計算出小明的體重後,我再出示另一個條件“小明的體重佔爸爸體重的7/15,爸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學生獨立解決,本來解決第一個問題我感覺還蠻順利的,可是在此題計算中我嚐到了失敗的滋味,學生找數量之間的關係,選擇用除法解決都很費力。列算式爲25×7/15者有6個同學,列方程爲25X=7/15的有2人。我很是失望,我甚至不知道怎麼教學這些知識了,最終我以“下節課再說”來結束了這幾課。

下課後我在反思,也和平行班的教師談論,她們也感覺有些困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如果用算術方法解決,需要進行逆向思維,教材呈現的是順向思考,讓學生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找到等量關係列出方程解答。可是在教學中我感覺出來學生對於數量關係的理解個別同學很有困難,好像去年教學這部分知識時沒有這麼困難,我又在思索以前對這部分知識的教學。

今天我又在另一個班教學這部分知識,基本思路還是和昨天一樣。不過經過昨天的思考,我添加了一個課前預習環節:總結我們學習過的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的類型:

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2.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讓學生舉例,其他學生口答問題。在此基礎上我纔出示以上教學內容,進行教學。結果也還是不能令我滿意。我還得繼續反思我的這節課。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畫圖、語言敘述等方式表徵理解問題 和分析問題的過程;

2、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看能分成幾份”的實際問題,並會寫單位名稱。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從而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知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與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用除法去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題意和數量關係,並能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紙盒、蠶寶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板書:12÷3=

師:這個式子表示什麼?

生:表示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生:還表示12裏面有幾個3。

二、探究新知

師:你說的可真準確啊!下面我們一起看一下黑板上這道題(15只蠶寶寶,平均放在3個紙盒裏)誰能讀題?

生讀題

師:誰能提一個問題?

生:每個紙盒放幾隻?

師:找一名同學完整的讀一遍題

生讀題,師補充板書上的問題

師:你能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告訴大家這道題是什麼意思嗎?你可以畫圖、擺學具、做動作。現在開始!

學生開始活動

師:做完的同學跟同桌說一說

師:誰想說一說?

(一種方法找一名同學進行展示,邊展示邊彙報。要讓學生說出一共有15只蠶寶寶,先平均分成3份,再求每份是多少)

師:老師也畫了一幅圖(屏幕展示課本上的圖)(和學生再看圖說一下題意)

師:同學們題意理解的`真好,根據你對題意的理解,應該怎樣解答呢?要求每個紙盒放幾隻應該怎麼辦呢?

生:要求每個紙盒放幾隻,就是把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

師:怎麼列示?

生:15÷3=

師:爲什麼用除法?

生:因爲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

師:這個式子表示什麼?

生:表示把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

師:這個式子得幾呢?

生:15÷3=5(只)

師:解答正確嗎?

生:正確。3×5=15,15與題裏的信息一樣,所以解答正確。

師:也就是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和題裏的信息一樣,解答正確嗎?

生:正確

師:還剩下最後一步,是什麼?

生:口答

師:誰能口答?

生:答:每個紙盒放5只。

師:我們一起回顧一下,要求每個紙盒放幾隻,其實就是(讓學生說)把把15平均分成3分,求每份是多少。

師:這道題同學們做的真不錯,現在老師把這道題改一下,你們還會嗎?

生:會!

出示: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裏放5只,要用幾個紙盒?

師:誰能讀題?

生讀題

師:還能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告訴大家這道題是什麼意思嗎?還是可以畫圖、擺學具、做動作。現在開始!

學生開始活動

師:做完的同學跟同桌說一說

師:誰想說說?

(一種方法找一名同學進行展示,邊展示邊彙報。要讓學生說出一共有15只蠶寶寶,每個紙盒放5只,求要用幾個紙盒)

師:老師又畫了一幅圖(屏幕展示課本上的圖)(和學生再看圖說一下題意)

師:同學們題意理解真不錯,根據你對題意的理解,應該怎樣解答呢?要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什麼呢?

生:要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15裏面有幾個5?

師:怎麼列示?

生:15÷5=

師:爲什麼用除法?

生:因爲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

師:這個式子表示什麼?

生:表示求15裏面有幾個5

師:這個式子得幾呢?

生:15÷5=3(只)

師:解答正確嗎?

生:正確。3×5=15,15與題裏的信息一樣,所以解答正確。

師:也就是每盒5只,3盒就是15只,和題裏的信息一樣,解答正確嗎?

生:正確

師:大家一起口答

生:答:要用3個紙盒。

師:回顧一下,要求要用幾個紙盒,就是求(讓學生說)15裏面有幾個5.

師:根據剛纔解決問題的過程,比較一下這兩道題,你能發現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互相討論

師:誰想說說

生:相同點是兩道題都有15只蠶寶寶,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不同點是除數和商不同,調換位置了。

師:通過同學們的總結,這兩道題都是在平均分,都用除法,只是分的方式不同,第一道題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第二道題是求15裏面有幾個5。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解決問題。

板書:解決問題

師:你們學會了嗎?

生:學會了!

三、鞏固練習

數學書24頁第一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存在如下問題:

1、在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法時,應注重擺的過程,如在擺學具的方法時:第一題應強調有15只蠶寶寶,先擺3個盒子,因爲是分成3份,求每個盒子裏是多少;而第二道題應強調有15只蠶寶寶,先取出5個放到一個盒子裏(馬上追問:爲什麼要拿出5只蠶寶寶。生:因爲每個盒子裏放5只),求要用幾個盒子。

2、應在學生展示完自己的方法後,放下所有的學具,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一下題的意思,以加深學生對題意的理解。

3、應對學生“放手”!如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處理,應放手讓學生自己試着解決,在學生彙報自己的解題過程時,若出現問題教師再加以引導,以學生爲主體,把課堂還給他們,關鍵處糾錯,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4、在比較兩題的異同時,應對學生的回答靈活處理。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9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這樣的應用題實際上是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的應用題。它是分數應用題中最基本的。不僅分數除法一步應用題以它爲基礎,很多複合的分數應用題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展的。因此,使學生掌握這種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我抓住關鍵句。找到兩個相比較的量,弄清楚哪個是單位“1”,要求的量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後,再根據分數的意義解答。在教學中,我強調以下幾點:

1、讓學生用畫線段圖的方式強化理解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2、強化分率與數量一一對應關係,並根據關鍵句說出數量關係。

3、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不同”。

對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通過分析關鍵句與線段圖爲後面的新授作鋪墊,並提高學生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係的能力,通過溝通練習題與例題,利用學生解決稍複雜的應用題,並從中理解新舊知識應用題的不同結構。

教學中顯露出一些問題,主要在於:

1、練習題與例題在同一題的不同解法的多變比較中,比較多得到結論還需站在更高角度去歸納,還應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學生表達解題思路時,不宜集體講,更應注重學生個體表達,同桌間講,講給每一個人聽,並且不一定要按照課本的固定模式,應該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語言來分析問題,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查漏補差!

3、對於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怎樣找單位“1”的訓練,並加強如何找單位“1”,根據關鍵句說出對應關係和數量關係的訓練!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0

本節課因爲學生已經具備先前的知識經驗,在熟練利用乘法口訣求商,學習了表內除法(一)中的解決問題等知識,教學本節課相對簡單,學生較易理解。

首先,明確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分爲溫故互查、探求新知、鞏固練習、拓展練習、課堂總結幾大部分。其次,教學的重難點應該放在區分兩類問題上(包含和平均分),並且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再次,設計習題時注意層次性,有梯度進行訓練。最後,要強調孩子的學習習慣等細節問題。

在組織教學時,圍繞購物的事情,創設一個現實的生活情境,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同現實生活緊密聯繫起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體驗到生活是數學的源泉,瞭解了數學的價值,增強了應用數學的意識。同時爲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新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充分讓學生通過看、想、說、算等實踐活動,感知新知和舊知的內在聯繫;從而調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這節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不足,還有以下幾點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1、總結部分,教師在最後總結時過於寬泛,重點不夠突出,應該重點強調本課有關表內除法解決問題分爲兩種類型(包含和平均分),使學生明確本課重難點。

2、教師語言,在本節課中教師的語言還是不夠精煉,各個環節的過渡語用得不是很好。

3、小組合作學習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