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含有三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

2.使學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兩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會分步列式解答兩步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解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師:誰知道10月1日是什麼節?今年的10月1日是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50歲的生日,爲了慶祝這一盛大的節日,一些同學做了許多美麗的花朵。

板書:同學們做黃花25朵,做紫花18朵。

根據這兩個條件,誰能提出一個問題,使它成爲一道完整的應用題呢?怎樣列式解答呢?(學生口述,電腦出示。)

大家仔細觀察,這是一道幾步計算的應用題?

(2)師:老師也提一個問題--"做了多少朵紅花?(板書)看能不能解答?爲什麼?"(因爲題中沒有告訴紅花與黃花、紫花的關係,所以不能解答。)

如果老師增加一個條件--"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板書)。現在紅花與黃花、紫花有關係嗎?這道題能不能解答了?

二、進行新課

1.師: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1,誰來把題讀一遍。

2.引導理解題意。

這道題告訴我們的已知條件有哪些?要求什麼問題?

紅花的朵數跟什麼有關係呢?(總數)有什麼樣的關係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3.畫線段圖。

師:我們可以藉助線段圖來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先畫出一條線段表示黃花的朵數,(邊說邊畫)黃花有多少朵?接着畫線段表示紫花的朵數,表示紫花的線段應該比表示黃花的線段長呢?還是短呢?爲什麼短?畫完後問:哪一條線段表示的是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呢?(指名上臺指出)再畫表示紅花的線段(師故意把表示紅花的線段畫得和總數一樣長)。提問:是這樣嗎?爲什麼不對?應該怎樣改?這條線段就表示紅花的朵數,也就是這道題要求的問題。

4.分析、解答。

(1)師:請大家想一想,求紅花的朵數用一步計算可以嗎?爲什麼不能?要求做了多少朵紅花,必須先算什麼?

(2)師:每一步怎樣算呢?求出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就可以求出什麼了?請你在練習本上試着列式解答,誰最先做完,就上來把答案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做完後看書自檢。

(3)小結:解答例1時,已知紅花的朵數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題中沒有直接告訴黃花和紫花的總數,所以要先算出黃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算做了多少朵紅花,需要幾步計算?(兩步。)

5.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兩步應用題"(板書課題)。

6.改編例題。

(1)師:下面老師把例1改變一下,把第三個已知條件中的"少"改爲"多"。(電腦出示。)

請你默讀題目,思考以下問題。

①這道題和例1比,哪些地方發生了變化?

②線段圖怎樣改?

③解答這道題要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根據學生討論情況歸納後,學生獨立解答,個別板演。集體訂正。問:解答這道題需要幾步呀?第一步算什麼?第二步算什麼?

(2)師:下面老師把例1再改變一下(電腦出示題目。)指名讀題後,先提問上述問題,學生再獨立解答。

師生集體訂正。

7.比較歸納。

(電腦出示)思考:這三道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學生討論。

小結:這三道題講的事情相同,前兩個已知條件和問題相同,第三個已知條件不同。從解答方法來看,因爲紅花的朵數都與黃花和紫花的總數有關係,而"總數"沒有直接告訴,所以三道題都需要兩步計算,先算出來黃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然後再求做了多少朵紅花。不同的是求紅花的朵數計算方法不同。因爲例1告訴我們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應該用總數減3;想一想第1題是告訴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多3朵,應該用總數加3;想一想的第3題是知道做的紅花是黃花和紫花的總數的3倍,也就是3個43,所以用總數乘以3。大家在做應用題時一定要認真分析題意,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每一步怎樣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多媒體出示)填空。

(1)同學們跳繩,小華跳75下,小明跳85下。小青比小華和小明跳的總數少30下。小青跳了多少下?師引導學生分析題意。要求"小青跳了多少下",必須先算( )。算式是:( )。

(2)畜牧場養出羊120只,養奶羊410只。養綿羊的只數是山羊和奶羊總只數的4倍。養綿羊多少隻?

師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要求"養綿羊多少隻",必須先算( )。

算式是:( )。

2.小遊戲--猜一猜。

兩名學生報出年齡、身高,師說出教師的年齡、身高與兩名學生年齡、身高的關係,讓學生猜一猜老師的年齡、身高。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步應用題,做題時要認真分析題意,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每一步該怎樣計算。

五、佈置作業(略)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實例和具體活動,感知鏡面對稱現象。掌握鏡子內外圖形對稱、左右錯位的規律,能利用鏡子尋找對稱軸(特別是不能對摺的物體)。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發現、交流,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特徵的過程,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解釋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探索鏡面對稱的一些特徵。

教學難點:

感知鏡面對稱現象,發展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鏡子。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引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邊有一輪圓月,猴子以爲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裏;猴子大聲叫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衆猴子怎麼也撈不出“月亮”。問題:“這是什麼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裏,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們好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光滑的地板也會出現倒影等。)

2。揭示課題。

(1)總結,說明以上幾種現象的特徵。

(2)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範。

(1)在黑板上貼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發現?(看到“王”字,鏡子裏的圖形是鏡子外圖形的對稱圖形。)

(4)讓學生試一試。

2。試一試。

第(1)題: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裏的圖形和整個圖形。說一說,看到了什麼。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說一說,這條虛線在對稱圖形中稱什麼?

第(2)題

(1)鏡子中的小女孩是舉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實舉起的是哪隻手?

(2)從鏡子你能知道現在是幾點嗎?

(3)小組討論:你發現了鏡子中有什麼數學學問?究竟小女孩照鏡子時是幾時?

(4)小組代表彙報小組討論的成果。

3。小遊戲

模擬照鏡子的遊戲。

師:假設蘇老師站在鏡子前,誰來做鏡子中的蘇老師呢?

(師生表演。)

採訪鏡子中的人:你爲什麼能做得這麼準確?

(同桌互相做遊戲,請一組學生全班展示。)

三、歸納小結,提升認識

師:今天同學們有什麼收穫?你的心情怎樣?

(評析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關注學生情感。)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通過比較,弄清兩個已知條件的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的聯繫和區別,加深對兩步應用題的理解,並學會這類應用題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3.教育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我知道你們來自---,那你們知道劉老師來自哪裏嗎?(不知道)我來自中國蜜桔臍橙之鄉——尋烏。【出示圖片】

師:在我的家鄉尋烏,家家戶戶都有果園,漫山遍野都是果樹,同學們看:【播放果園圖片】

師:這節課我們就邊欣賞果園圖片邊解決數學問題。同學們看:這片果園就是我的鄰居張大爺家的。【出示圖片一】果園裏種有桔子樹和臍橙樹。

出示複習1、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這個問題你能直接解答嗎?(不能)爲什麼?(沒有已知條件或桔子樹和臍橙樹的棵樹沒有告訴我們)

師:對了,要解答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這個問題,題目的已知條件必需要告訴我們桔子樹和臍橙樹的數量,現在我給這道題補上2個已知條件。

桔子樹有340棵,臍橙樹有400棵,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讓學生讀題後獨立解答,指名說出算式和答案。

二、新授

(一)【出示圖二】

師:看,這是李大伯家的果園,這片果園裏有那些數學問題呢?

出示例1:

桔子樹340棵,臍橙樹比桔子樹多60棵,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指兩名讀題,說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討論例題的解法,師問。

(1)根據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能直接計算出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嗎?(不能)爲什麼?(因爲已知條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臍橙樹的數量。)

(2)師:要解答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我們必需知道什麼?(桔子樹和臍橙樹的數量)

師:桔子樹的數量第一個已知條件直接告訴了,臍橙樹的數量第二個已知條件沒有直接告訴,但我們可以根據第二個已知條件給出的信息先算出臍橙樹的數量。怎樣列式?(指名回答)

師板書:

①臍橙樹有多少棵?

340+60=400(棵)

(3)第一步算出了臍橙樹有400棵,第二步就可以算出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了,怎樣列式?(全班回答)

師板書:

②一共有多少棵?

340+400=740(棵)

答: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740棵。

(二)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弄清兩個已知條件的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的聯繫和區別。

桔子樹有340棵,臍橙樹有400棵,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340+400=740(棵)

桔子樹有340棵,臍橙樹比桔子樹多60棵,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①340+60=400(棵)

②340+400=740(棵)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這兩道題,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有2個已知條件,都是求桔子樹和臍橙樹一共有多少棵?)

師:這兩道題都有2個已知條件,而且問題相同,爲什麼這道題(準備題)用一步解答,而這道題(例題)卻用兩步解答呢?(因爲第一題已知條件直接告訴了我們桔子樹和臍橙樹的棵樹,而第二題已知條件只直接告訴了我們桔子樹的棵樹,橙樹的棵樹沒有直接告訴了我們,所以,需先求出橙樹的棵樹。)

師小結:我們在解答只有兩個已知條件的應用題時,必需認真審題,弄清條件與問題,如果根據已知條件能直接求出問題的答案的,就用一步解答;如果根據已知條件不能直接求出問題的答案的,就要考慮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需用兩步計算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師:今年鄰居張大爺和李大爺爲了發展果業,又開闢了一片果園,看:【出示圖三】

這裏又有兩個數學問題,出示練習題1、2.

1、今年,張大爺家桔子樹種了500棵,臍橙樹比桔子樹少種了100棵,張大爺家一共種了多少棵果樹?

①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同桌討論解法。

②指名說出解題過程,師板書算式及答案。

2、今年,李大伯家桔子樹種了400棵,桔子樹比臍橙樹少種了100棵,李大伯家一共種了多少棵果樹?

①全班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獨立解答。

②指名說出解題過程,師板書算式及答案

四、發展練習

【出示圖四】

師:秋天到了,兩位大爺家的果園豐收了,黃澄澄的果實掛滿了枝頭,兩位大爺想讓我們幫忙算一算果園的收入,你們願意嗎?

出示練習

張大爺家的桔子買了4萬元錢,臍橙賣的錢數是桔子的2倍,張大爺家的桔子和臍橙一共賣了多少錢?

①(出示練習要求:把題目讀一讀,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把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師巡視指導

②指名說出解題過程,訂正答案

3、李大伯家的臍橙買了9萬元錢,臍橙賣的錢數是桔子的3倍,李大伯家的桔子和臍橙一共賣了多少錢?

①(出示練習要求:把題目讀一讀,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把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師巡視指導

②指名說出解題過程,訂正答案

五、小結評價

在我的家鄉——尋烏,像張大爺李大爺這樣的果農有很多,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發家致富,收穫着成功和希望。同學們,通過一節課的努力,你又有什麼收穫?學會了什麼?

六、拓展練習:創編只有2個已知條件的應用題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應用題的結構,並會分析、解答簡單的兩步應用題;

2、能力目標:學會用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情意目標: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兩步應用題結構的把握以及數量關係的分析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應用題,你知道哪些有關應用題的知識?你還想對應用題有哪方面的瞭解?

二、遊戲激趣、明白結構

那麼,讓我們來做個遊戲,你們看老師手中有很多花,現在給第一個學生2朵,給第二個學生3朵,你能說出老師手中花的朵數嗎?如果老師說,比第一個學生多8朵呢?或說,是兩學生的花的總數呢?你能說出來嗎?

師生共同領會:一道完整的應用題要有:條件、問題和數量關係。

三、師生互動、學習新知

國慶節就要到了,我們來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黃花25朵,紫花18朵,請學生提出想要知道的問題,並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做了多少朵紅花?”請同學們四人一小組討論:這一題中知道些什麼,求的是什麼;用你們小組最喜歡的方式把題意表示出來。[手勢、圖形、線段];請你們互相說一說,題中哪句話最能表示出問題和條件的聯繫;學生嘗試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

四、嘗試創造、加深理解

小組協作、師生合作,改變題中的第三個條件即“做的紅花比黃花和紫花的總數少3朵”你們能編出怎樣的應用題,請試試看;學生彙報創造的成果。

五、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完成課後“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題。

六、閱讀課本、學會發現

請你們閱讀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新發現。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p11-1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順序,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

2、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有小括號時,應先算小括號裏面的,使學生熟練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通過練習,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1枝紅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提問:通過上這一單元的學習,請你說說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指名口答)

2、說明練習內容,導入課題。

二、指導練習

1、(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畫的是什麼?要解決什麼問題?

(2)讓學生獨立解答。

強調:列算式時要注意什麼?(先算什麼要劃線)

2、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互判。(注意:現算什麼用紅線劃出來)

明確:在一個算式裏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3、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先計算,後塗色。

4、(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麼信息?要解答什麼問題?(指名回答)

(2)讓學生獨立解答。

5、先比較哪種飲料便宜,有3種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麼信息?要解答什麼問題?(指名回答)

(2)提問:爲什麼要用小括號?不用行嗎?

a.看情境圖,先說說圖意,收集數學信息。

b.獨立解決問題

c.在小組內交流

d.小組彙報,全班交流

7、指導提問:獲得數學信息——解決問題——根據畫面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小組交流合作)

8、數學遊戲

數學遊戲:“24點”,遊戲前說清遊戲規則,先演示,然後分小組進行遊戲。

三、總結:第一單元所學的混合運算內容,一定要記清運算順序。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實驗教材(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P69-70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問題情境,瞭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發展統計觀念,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重難點、關鍵:

重點:讀懂統計圖,瞭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爲整數)

難點:瞭解平均數的意義。

關鍵:讓學生在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認識平均數,並能運用已學統計知識和平均數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讀統計圖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投籃比賽嗎?你們懂得一些投籃比賽規則吧?

師簡要說明一些投籃規則。

師:三(1)班同學分成四小組舉行兩場投籃比賽,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啊?

師:第一場比賽,準備,開始!同學們把比賽結果製成了統計圖,請看!通過統計圖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學生髮言,師正確評價學生的發言。

接着展示第二場比賽結果的統計表。師:這是第二場比賽的情況,誰能根據統計表幫老師把這場比賽的統計圖完成呢?

然後全體進行評價。

(二)活動二:獎牌給哪組

師:兩組比賽情況已經出來,下面讓我們來評一評這兩塊獎牌分別該給哪個組?(師出示獎牌,同時展示課題:比一比)

師:我想請大家來做裁判,你們樂意接受嗎?

師:同學們可以從中任選一場來評,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發揮小組合作優勢,看誰的辦法好,理由充分,我們要給優秀裁判組發獎牌,各小組加油喲!(同時出示小獎牌)

小組合作,教師巡視並參與活動,然後反饋意見,適時發優秀裁判獎牌。

師小結:第一場比賽兩組人數相同,第一組總數20個,第二組總數19個,所以獎牌應給第一組。

問:第二場比賽中,第三組總數25個,第四組總數24個,但人數不相同,獎牌應給哪組呢?

師:在人數不相等的情況下,光看總數不公平,應比小組裏平均每人投中的個數,即平均數。(板書:平均數)你們有什麼好辦法算出每組的平均數嗎?

激起學生再次進行討論。

小組彙報:①移多補少

②計算平均數:第三組 (5+8+4+2+6)5=5(個)

(板書) 第四組 (6+5+6+7)4=6(個)

師生小結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第四組。

師:剛纔大家在積極思考第二場比賽的獎牌應給哪組,最後是誰幫我們解決了難題?

生:平均數。

師:你們覺得平均數怎麼樣啊?

師生小結:像第一場比賽人數相等,我們可以求總數,也可以求平均數;但第二場比賽人數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數才能解決問題,這裏求平均數就是用總數除以人數。同學們的裁判任務完成得真不錯,我代表三(1)班同學感謝大家!

(三)活動三:試一試

師:最近小熊開了一個冷飲店,本月前三週賣出冰糕情況見統計圖。(展示統計圖)小熊現在有個難題,本週該進多少冰糕呢?你們能不能幫小熊解決這個難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學生反饋意見,師生共同評價,意見合理都要給與鼓勵。

(四)活動四:說一說

師:生活中,有很多有關平均數的信息,比如,我瞭解到我們班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34釐米,你們知道自己的身高嗎?

部分學生彙報身高,師適時強調同學們要加強鍛鍊,使自己的身體更健康。

師: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或用到過有關平均數的信息?說說看。

指名彙報,師及時進行表揚,並鼓勵學生平時要積極思考,善於積累數學知識。

(五)實踐活動

調查小組同學的身高,並計算小組的平均身高。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7

一 元、角、分與小數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徵,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高低貴。。。。。。。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我們認識了萬以內的數,會計算三位數加、減法以及學習了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創設了較爲豐富的、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情境,並以元、角、分等常用計量單位的知識作爲學習小數的形象支撐,讓我們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數的含義,比較小數的大小,在探究中學習小數的加、減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既可以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又能爲今後系統的學習小數打下初步的基礎。

三、教學建議

1、教學時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一個標誌。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爲背景,並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貨比三家”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並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爲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

3、要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務必要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爲學生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整個單元的教學要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買書”一課,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了小數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後,應該把小數減法的問題交給學生獨立去解決。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並會比較小數的大小。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具店裏學到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裏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麼?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麼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爲4.9元小於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彙報交流。

生1:因爲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爲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2、學會正確解答簡單的有餘數問題,會正確的寫出商和餘數的單位名稱。

3、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口算

14÷4

22÷6

36÷7

47÷5

39÷9

2、先列算式,再口答下面各題

(1)、17個蘋果,每5個裝一盤,可以裝()盤,還剩()個。

(2)、每盒飲料4元,19元能買()盒,還剩()元。

看來大家掌握的真的很棒!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如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例5)

師:同學們,圖上這些小朋友在幹什麼?生:划船

師:從圖上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生:有22人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

師:最多坐4人,什麼意思,我有點不明白,誰能幫幫老師?

生:就是能坐1人,2人,3人,4人,就是不能坐5人

師:哦,謝謝你,解釋的很清楚,你們聽明白了嗎?最多坐4人,就是能坐1人,2人,3人,最多隻能坐4人

師:那這裏的數學問題是什麼?你找到了嗎?

生:問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你找的很對,你能幫老師解釋一下這裏的至少嗎?

生:就是最少的意思。

師:哦,就是最少要租幾條船?現在誰能完整的說說這道題目?

生:22人去划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幾條船?

師:如果有6人去划船,每條船安排1人,需要幾條船?安排2人呢?3人呢?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每條船坐的人越多,用的船越少。

師:那我們這裏每條船上應該安排幾人,才能用最少的船?

生:坐滿,也就是坐4人

現在請你用畫一畫或者寫一寫的方式來解答這個問題。

生1展示:我用了4個圓來代替4個人,共用了5條船還餘兩個人。

生2展示:我用一個大圓代替一條船,直接往裏面寫4,就代表坐了4人,還餘下2人。

生3展示:我用豎式算的,22個人,每條船坐5人,坐了20人,還餘下2人。

師:謝謝你們爲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解決方法!現在你們能根據她的方法來列算式嗎?

生:22÷4=5(條)……2(人)師:爲什麼用除法?生:因爲四個四個的分,就是求22裏面有幾個四,所以用除法?

現在我們已經用算式解決了這個問題。那麼至少要租幾條船?生1:5條生2:6條

師:看來餘下的2人是關鍵!那麼餘下的2人應該怎麼辦?

生1:餘下的2人應該再租一條船。生2:我也認爲餘下的2人要再租一條船!

師小結:餘下的2人如果是你,不讓你去,你樂意嗎?要想一起去,就得再租一條船!所以我們要用5+1=6(條)

2、運菠蘿

師:划船劃累了,你口渴了嗎?王叔叔爲我們準備了菠蘿,誰能讀一下?

生讀題。

生自由列算式!

學生展示:27÷8=3(次)……3(箱)3+1=4(次)

師:爲什麼要加1?生:因爲剩下的3箱還得單獨再運一次。

師小結:像這種處理餘數時,給商加1,我們稱爲進一法。

3、買麪包

師:同學們,王叔叔還給我們準備了肉鬆麪包。看圖你知道了什麼?

生:麪包3元一個。

師:出示問題。我拿10元錢最多能買幾個?請你列出算式並說說理由

生:10÷3=3(個)……1(元)因爲剩下的1元買不了一個麪包

師:像這樣餘數對商沒有影響,直接去掉了,我們稱爲去尾法。

4、對比總結

划船和買麪包這兩種情況對餘數的處理相同嗎?爲什麼?

生:因爲划船的餘下的2人也得去,而餘下的1元卻買不了一個麪包

師小結:也就是這兩個是不同的實際問題,要結合生活中的實際處理餘數。

三、鞏固練習

1、判斷(說明理由)

李阿姨縫製上衣,每件上衣釘7個釦子,38個釦子可以釘幾件上衣?

38÷7=5(件)……3(個)

5+1=6(件)

答:38個釦子可以釘6件上衣。()

2、下面各題是選“去尾法”還是“進一法”

(1)做一張牀單需要2米布,7米布最多做幾張牀單?()

(2)50個奶油蛋糕,每8個裝一盒,至少要用多少個盒子?()

3、旋轉木馬8元玩一次,50元能玩幾次?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生1:我知道了對餘數的處理有“進一法”和“去尾法”

生2:我知道了處理餘數時要考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板書

有餘數的除法

解決問題

22÷4=5(條)……2(人)

5+1=6(條)

答:至少要租6條船。

三年級北師大版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第六冊73~74頁的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六的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的聯繫。

2.使學生在推導“單價、數量、總價”這三種數量關係之間的關係的過程中,學習一種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比較等學習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有條理的、清晰的表達、闡述自己的觀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使學生通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並掌握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以及乘、除法應用題常見的數量關係的聯繫。

教學難點

理解並掌握乘、除法應用題常見數量關係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投影,學生填空

單價×數量=

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時間=路程

工效×=工作總量

2.教師小結

二、新課

1.複習乘法應用題和常見數量關係

1)出示題目

學校鼓樂隊買了8個鼓,每個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讀題,列式解答,並說出數量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