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考試能評定創造能力?

               中國青年報     2002-12-23     柳岸花明 

用考試能評定創造能力?

 

 據《華商報》12月12日報道,有主管部門爲了增強全民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決定今年在北京、陝西進行創新能力培訓與測試試點。目前陝西已開始此項試點工作。此次的試點,將創新能力鑑定分爲理論知識考試和應用能力考覈。測試將分爲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 

 創造能力也能通過考試評定,筆者這還是第一次聽說。值得一提的是此種創新能力測試,還對報考條件做了要求:中專以下(含中專)學歷只能報考創新能力測試的初級,大專或相當於大專學歷的可報考中級,本科以上學歷可報考高級。經考試鑑定符合標準的,將發給創新能力等級證書。這一證書將是勞動者創新能力的標誌。 

 一個人的創新能力跟其學歷直接掛上了鉤,這就更令筆者百思不得其解了。難道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沒有多少文化知識的農民就沒有創新能力?難道說那些沒有文憑、沒有高學歷的人就沒有創新能力,或者創新能力明顯要低?我們在這裏姑且不論此種測試結果的合理性,單就創新能力的.報考對象限制就可以窺視其公平性了。 

 據瞭解,此次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測試,對初級創新能力測試提出:要通過發散思維對對象從8個方面(結構、用途、材料、功能、因果、形態、組合、方法)提出新思路;要通過想象思維對某一事物提出3種以上的想象。比如:測試題問:偶然從抽屜裏發現了一張“全國糧票”,你可能會聯想到什麼?對於這種滑稽不堪的考題,筆者也相信,一萬個人,會有一萬種答案。 

 但是,這些答案,到底能不能夠說明被考者的創新能力呢?需要打一個問號。另外,凡考試,必有標準答案,然而這“標準答案”就一定是標準答案嗎?所謂創新,不正是要打破常規嗎?如果有的人的答案完全超出標準答案的範疇,我們又該如何打分? 

 衆所周知,有考試,就必有應試,創新能力的培訓,會不會也演變成爲一種“創新能力”的應試教育呢?而只要這種可能存在,那麼,所謂增強創新能力的努力恐怕只能付之東流了。